:::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孔子的生命哲學原理「仁」(識仁)之研究
作者:楊冀華
作者(外文):YOUN, GIE-WHA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黎建球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1
主題關鍵詞:經義自我基根贊參生命與共即本體即方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57
拙作呈現了生命哲學的識仁為仁意義,在仁圖1:
(和而不同的仁,非仁上有罪、空、無、自然及無神論等。)
罪、空、無、自然及無神論等
\(第三度性與天道打開)/

↓↑

(開展的基底與基本模式)
/ (禮) \
宇宙論 本體論
/ \ \/ / \
中 人 物 神 物 學 仁
人 人 理 聖 質 : 即
以 心 化 大 生 即 存
上 社 學 美 命 本 有
      稷 生 信 心 體 :
      國 理 善 靈 即 無
中 家 心 人 複 方 限
人 天 理 禽 雜 法 在
      下 性 獸 乾 下 有
      禮 理 草 坤 而 限
中 一 一 木 一 上 忠
人 體 以 水 元 雙 的
以 之 貫 火 實 開 事
下 仁 之 氣 體 放 實
(一以貫之開展的內容)
中,自己當下展現或呈現了哪一項量向的識仁呢?這就是內省自訟未知生焉知死的真諦,讓自己在每個內省自訟及學思再中自覺覺醒覺悟的圖2:
上位意縕
/ \
研 問
究 ← 題
方 → 意
法 識
∖ /
下位自得自道
識,以便為仁的在陋巷不改其樂而如其仁在日常生活中呈現出確切的自我項量向,人生的終極價值由是呈現(人生目的、生命意義或呈現自我),是謂識仁!故,拙作最精要的說即識仁,題目本身更能精確的表詮該一意義,用今天的話說即認識自己。唯,如何識呢?即:顯用了孔子的關懷與其實踐而為儒家、儒學。誠哉是言也民到于今受其賜,呈現了我們(歷時性與共時性)的理論而為人生(個人)定位、指導與實踐的盛德大業:人生觀、價值觀、思維系統、人際關係、日常生活與家業創傳,是謂稽疑皇極的大同小康幽國亂國疵國的其命維新禮運中國也。因此,四五十未知生焉知死從心所欲不踰矩不知裁非我二三子也!然而,利仁安仁的見仁見知用習而已!唯,學則見、知、察也。故,救自經,興廢國,繼絕世,舉逸民,吾與點也。其內涵即仁圖,基礎、可能及真實即仁在其中、美在其中、美之至也、惟敬惟和、如其仁,是謂下學上達的即本體即方法及氣←水火←草木←禽獸←人→善→信→美→大→聖→神。蓋,仁在其中者,仁是存有或存在的本體、實體、主體、客體與附體。美在其中、美之至也者,即仁、性與天道!惟敬惟和者,即惟敬與德、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乃仁者無敵的近悅遠來,實本體與方法雙開放的叫他人或他者綻放或呈現自我,是謂盡善盡美、其臭如蘭!如其仁者,即天(仁)、人、我民到于今受其賜見群龍無首吉和而不同!另:
從融合了宇宙論與本體論的氣←水火←草木←禽獸←人→善→信→美→大→聖→神豎看,由上面說即孔仁,由下面說即孟善,由中間說即荀惡(何)。蓋,禮學,乃學禮之本。禮者,限制也,即禮節、禮儀、禮制、理器與禮理也!學者,超越限制也,即化性起偽、變化氣質下學上達也。故,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因此,人性一般的說乃:有善有不善、無善無惡、可善可惡、亦善亦惡、不善不惡、善惡混,常(獨):未發與已發而中和否矣?學,人性(自我)則時中、中庸、聖之時者、既竭兩橛、從心所欲不踰矩、應該怎麼樣就怎麼樣!所以,↓在一般人為墮落,在聖賢為應該。所以,滿皆皆聖人,質直真誠以對,以直報德,由仁義行。↑者,志學志應的舉一三反下學上達一以貫之性與天道聖功!
實從既有的能力及可能(存在功能)開始、積累、開拓與暢通仁義禮智、義禮知信、喜怒哀樂、真善美與情理意的自我(同一性:聖- -統一性、一統性、一致性、整體性、完整性。),以仁(無限或自我)出發、以義為應則有何不應、不中、不時、不宜、不當或不說等呢?是謂:由仁義行!故:
拙作的研究方法:一˙問題意識:孔子的生命哲學原理是仁嗎?仁是什麼?二˙研究方法:我們直接以孔子、仁來研究,我們如孟子學孔子而對照、反省與反省自己,是謂自得自道的明了自己即本體即方法。三˙即本體者,孔子、仁及筆者而為上位意緼。即方法者,仁的智知功能、孔子的認知官能或孔子的志學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之為己之學,亦我們的認知官能而學的志應開啟,在歷時性與共時性下以《易經》、《論語》、《禮記˙學記》、《史記˙孔子世家》及《乾坤衍》為對象呈現文本的基根句讀而為下位自得自道。四˙仁與不仁的下學上達一以貫之上位意緼與下位自得自道立體十字打開解決問題,是謂孔子的生命哲學原理「仁」(識仁)之研究。
一˙基本文獻:

《十三經注疏分段標點》&《十三經注疏整理本》,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90.1初版。&臺北:古籍出版公司,2001.11初版。
司馬遷撰:《史記˙孔子世家》,臺北:文化圖書公司,63.6.1再版。
張廷榮講述:《易經講義》,臺北:易學研究雜誌社,82.8五版。
黃懷信主撰:《論語彙校集釋》,上海:古籍公司,2008.8第1版。
熊十力著:《乾坤衍》,臺北:學生書局,65.3初版。

二˙歷史文獻:

胡廣編撰:《性理大全》,觀海堂審定明刊本- -明萬歷吳勉學重刊本。(實體的最大震撼,古今直襲。)
王夫之著:《讀四書大全說》,臺北:出版社,初版。
《船山易學集成》,北京:九洲出版社,2004.6第1版。
王充著:《論衡˙問孔》,臺北:中華書局,55.3臺一版。
王宗文著:《中國文化之深層結構》,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84.2一版。
孔服農&陳飛龍著:《孔子的生平及其教育思想》,臺北:國立編譯館,82.2初版。
王陽明著,《王陽明全集》,69.8出版,臺北:文友書店。
孔穎達疏:《周易正義》,臺北:中華書局,66.2臺二版。
《易學三書》,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12第1版。
古今圖集委員會:《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臺北:頂文書局,74初版。
皮錫瑞撰:《經學歷史》,臺北:藝文印書館,85.8初版。
江瑔著:《讀子扈言》,臺北:廣文書局,71.8初版。
朱子編:《河南程氏遺書》,58年臺一版,臺北:商務印書館。
《論語集注》,臺北:漢京文化公司,1983.11出版。
《周易本義》,臺北:巨書局,73.9出版。
《論語要義》,臺北:《古今圖書集成》,鼎文書局,74.4再版。
《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94一版。
《四書集注》,臺北:世界書局,1995.12初版。
安井衡著:《論語集說》,臺北:廣文書局,66.7再版。
紀曉嵐編:《欽定四庫全書˙性理精義》,第719冊,臺北:商務印書館,78.7初版。
宋翔鳳輯:《論語鄭氏注》,臺北:《叢書集成續編》新文豐出版公司,78.7臺一版。
何晏著:《論語集解》,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76.10三版。
林世榮著:《熊十力春秋外王學研究》,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08.9初版。new window
邵雍著:《皇極經世易知》,臺北:廣文書局,83.8初版。
金履祥撰:《論語集註考證》,臺北:臺灣印書館,1986.3初版。
胡志奎著:《論語辨證》,臺北:聯經出版公司,67.9初版。
皇侃著:《論語集解義疏》,臺北:廣文書局,57.1初版。
胡廣纂:《孔子文化大全˙性理大全》,山東:友誼書社,78.7第1版。
胡寶瑔著:《周子全書》,臺北:武陵出版社,79.2初版。
荀子著:《荀子今註今譯》,臺北:商務印書館,1995.4修訂版。
《荀子》,臺北:古籍出版社,1996.10初版。
孫星衍撰:《孔子集語集解》,臺北:廣文書局,85.8再版。
陳如勳撰:《論語集解皇疏邢疏集注正義諸家異解辨正》,臺北:文津出版社,1986.2初版。
陸象山著:《陸象山全集》,臺北:世界書局,60.5初版。
《陸九淵集》,北京:中華書局,1980.1第1版。
陸德明著:《論語釋文》,臺北:《古今圖書集成》,鼎文書局,74.4再版。
黃宗羲撰:《宋元學案》,臺北:華世出版社,1987.9臺一版。
《明儒學案》,臺北:世界書局,81.5五版。
惠棟著:《論語古義》,臺北:《叢書集成續編》新文豐,78.7臺一版。
焦循著:《論語通釋》,臺北:《叢書集成續編》新文豐,78.7臺一版。
程復心編:《周孔子論語年譜》,臺北:商務印書館,67.4初版。
張載著:《張載集》,臺北:漢京文化公司,2004.3初版。
程樹德著:《論語集釋》,臺北:藝文印書館,87.11初版。
黃懷信主撰:《論語彙校集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8第1版。
楊家駱主編:《論語注疏及補正》,臺北:世界書局,79.9四版。
趙龍文講:《論語今釋》,臺北:正中書局,1997.12第2版。
劉恭冕撰:《何休注訓論語述》,臺北:《叢書集成續編》新文豐出版公司,78.7臺一版。
劉寶楠&劉恭冕著:《論語正義》,臺北:世界書局,2009.2一版。
蔣伯潛廣解:《語譯廣解四書讀本》,臺北:啟明書局。

三˙拙作研究最近與最重要參考文獻:

孔令信撰:《柏格森生命哲學與易經生命哲學比較研究》,文化大學博士論文,78.5。
方東美著:《原始儒家道家哲學》,臺北:黎明公司,76.11三版。
牟宗三著:《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學生書局,1998.5再版。
林碧玲撰:《存在與實踐- -從孔子的生命歷程論儒之道的顯發》,政大中文所博士論文,85.7。
倪粱康著:《自識與反思》,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2第1版。
張旺山著:《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一) :通論篇˙行動人與歷史世界的建造:論狄爾泰的生命的詮釋學》,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4.6初版。
劉述先著:《中西哲學論文集》,臺北:學生書局,76.7初版。
劉靖國撰:《儒家生命哲學及其生命教育理論建構》,高師大教育所博士論文,95.7。
蔡仁厚著:《孔子的生命境界- -儒學的反思與開展》,臺北:文津出版社,1998.4初版。
張永儁著:<宗族倫理與儒家哲學- -宗法與倫理的哲學史詮釋老子以天下觀天下的無言之治>,《國際中國研究˙第五輯》,韓國:韓國中國協會,2002.12出版。
張永儁著:<宗法之禮與家族倫理- -禮文化的思想特色>,《哲學與文化》第35卷10期,臺北:哲學與文化雜誌社,2008.10。new window

四˙時代著作:

方克立&李錦全主編:《現代新儒家學案》,北京:中國社科院出版社,1995.9第1版。
王臣瑞著:《知識論》,臺北:學生書局,2000.9初版。
方東美著:《方東美先生演講集》,臺北:黎明文化公司,68.9再版。
《中國人生哲學》,臺北:黎明文化公司,69.10再版。
《中國哲學之精神及其發展》,臺北:成均出版社,73初版。
《原始儒家道家哲學》,臺北:黎明文化公司,76.11三版。
《生生之德》,臺北:黎明文化公司,94.11初版。
王建文著:《流浪的君子- -孔子的最後20年》,臺北:三民書局,90.11初版。
方迪啟著,黃霍譯,《價值是什麼》,臺北:聯經出版公司,75.2再版。
王順平等著:《十年教改的回顧與展望》,臺北:教育研究籌備處,96.6再版。
王甦著:《孔學抉微》,臺北:黎明文化公司,67.5.1初版。
中醫基本理論發行所:《從周易陰陽到中醫》,臺北:南天書局,1987.3初版。
卡西爾著,結構群審譯:《人論》,臺北:結構群出版社,78.9.3初版。
田安然著:《中西醫結合義理探要》,臺北:知音出版社,96.8初版。中國醫學思想為中醫護理思想的根源,強調整體觀、天人合一及辨證觀。
北京中醫學院主編:《中醫基礎理論》,北京:北京中醫學院,1986.4。
石朝穎著:《一顆卑微種子的自我覺醒過程中的存在自覺者》,臺北:水瓶世紀公司,1998.12初版。
卡爾著,黃霍等譯:《教育意義的重建- -教育哲學暨理論導論》,臺北:學富文化公司,2007.2初版。
成中英著:《成中英文集˙本體詮釋學》,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5第1版。
《本體與詮釋:從真理與方法到本體與詮釋》,北京:三聯,2000.1第1版。
《本體與詮釋第二輯》,北京:三聯出版社,2002.1第1版。
《成中英文集˙本體詮釋學》,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5第1版。
《本體與詮釋》,北京:三聯書局,2000.1第1版。
竹天鴻光著:《論語會箋》,臺北:廣文書局,88.3再版。
江正公著:《人生哲學概論》,臺北:人生哲學研究會總會,63.11.3初版。
牟宗三著:《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學生書局,1974再版。
《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學生書局,1983.10初版。
《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臺北:學生書局,1983.10初版。
《圓善論》,臺北:學生書局,74.7初版。
《周易的自然哲學與道德函義》,臺北:文津,77.4出版。
《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85.2臺初版。
《生命的學問》,臺北:三民書局,86.3八版。
《四因說演講錄》臺北:鵝湖出版社,86.9再版。
朱伯崑著:《易學哲學史》,臺北:藍燈文化公司,80.9初版。
任卓宣著:《哲學問題》,臺北:帕米爾書局,59.2訂正版。
朱秉義著:《王陽明入聖的工夫》,74.9再版,臺北:幼獅公司。new window
印會河主編:《中醫基礎理倫》,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4.5第1版。
里夫斯著,蘇文平及劉苓譯:《宇宙演化》,北京:北大出版社,2004.4第1版。
李日章著:《還原儒家,告別儒家- -形塑後現代臺灣心靈的第一步》,臺北:康德出版社,2008.2初版。
呂文智著:《晚清名醫唐宗海醫易通說思想研究》,臺北:知音出版社,94.10初版。
李幼烝著:《仁學解釋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7第1版。
李光地撰:《周易折中》,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2第1版。
李弘祺著:《宋代官學教育與科舉》,臺北:聯經出版公司,84.6初版。new window
李杜著:《中西哲學思想中的天道與上帝》,臺北:聯經出版公司,67.11初版。
《中國古代天道思想論》,臺北:藍燈文化公司,81.9。
里克曼著,殷曉蓉&吳曉明譯:《狄爾泰》,北京:中國社科院出版社,1989.5第1版。
李明輝著:《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5初版。new window
《理解詮釋與儒家傳統個案篇》,臺北:中研院文哲所,97.12初版。
吳秋文著:《易經與論語》,臺南:易立文化公司,2007.12初版。
李政達著:《基本知識論》,臺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06.8初版。
汪堂家著:《自我的覺悟- -論迪卡而與胡塞爾的自我學說》,上海:新華書店,1995.2第1版。
沈清松著:《傳統的再生》,臺北:業強出版社,1992初版。
《追尋人生的意義- -自我、社會與價值觀》,臺北:臺灣書局,85.10初版。
《解除世界魔咒》,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10初版。
《對比、外推與交談》,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2.11初版。
李雄揮著:《孔子的教育哲學》,臺北:心理出版社,1996.11初版。
李經緯&張志斌著:《中醫學思想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4第1版。
李煥明著:《易經的生命哲學》,臺北:文津出版社,81初版。
杜維明著:《人性與自我修養》,臺北:聯經,1992.6初版。new window
《儒家思想- -以創造轉化為自我認同》,臺北:東大圖書公司,86.11初版。
《十年機緣待儒學》,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87初版。
《論儒學的宗教性》,武漢:武大出版社,1999.7第1版。
《杜維明學術專題訪談錄》,臺北:五南出版公司,90.8第一版。
匡調元著:《人體體質學- -中醫學個性化診療原理》,臺北:文光圖書公司,2008.8初版。
李德新編:《中醫基礎理論》,臺北:合記圖書出版社,2005.1.10初版。
吳慶余編著,《基礎生命科學》,臺北:藝軒圖書公司,2006.9二版。
安樂哲著:《中國哲學問題》,臺北:商務印書館,62.2初版。
克魯泡特金著,李費甘譯:《人生哲學:其起源及其發展》,臺北:帕米爾書店,65.5初版。
狄爾泰著,張旺山譯:《狄爾泰》,臺北:東大圖書公司,75.7初版。
李德順主編,《價值學大辭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4第1版。
呂鴻基等主編:《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對話論壇專輯》,臺北: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94.12第1版。
李孀青編著:《人生哲學導論》,臺北:五洲出版社,76.7出版。
杭士基著,王菲菲譯:《權利與恐怖》,臺北:商周,90.1初版。
林玫玲著:《先秦哲學的命論思想》,臺北:文津,2007.12初版。new window
林宜信總編:《臺灣中醫藥發展策略與成果》,臺北: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94.10第1版。
《臺灣中醫藥國際化相關活動彙編》,臺北: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95.12第1版。
林逢祺&洪仁進主編:《教育哲學評述(一至四)》,臺北:師大書苑,2007.3初版。
阿馬薩里著˙劉儒庭譯˙《中國古代文明- -從商朝甲骨刻辭看中國上古史》˙86.12第一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周康孌著:《中國哲學問題史》,香港:龍門書局,1986.9影版。
孟景春著:《中醫學概論》,臺北:知音出版社,91.1初版。
周愚文著:《中國教育史綱》,臺北:正中書局,91.12初版。
林義正著:《孔子學說探微》,臺北:東大圖書公司,76.9初版。
《春秋公羊傳倫理思想》,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3.12初版。
《孔學鈎沈》,臺北:巨凱有限公司,2007.12初版。
孟慶云著:《周易文化與中醫學》,1995年7月第1版。
林歷珊著:《人生哲學》,臺北:三民書局,87.4初版。
季鍾樸主編者:《現代中醫生理學基礎》:臺北:知音出版社,96.10初版。
侯外廬等編:《宋明理學史》,1997.6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柯拉塔著,洪蘭譯:《基因複製》,臺北:遠流出版公司,87.1.1初版。
胡倩茹撰:《孔孟荀之養生論及其比較》,嘉義:中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93.7。
南森著,黃裕斌等譯:《生物化學原理》,臺北:合記圖書公司,2006.1.10初版。
洪漢鼎著:《重新回到現象學的原點》,臺北:世新,2008.7初版。
南懷瑾著:《論語別裁》,臺北:黎明文化公司,67.4.5初版。
馬一浮著:《馬一浮集》,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12第1版。
唐力權箸:《周易與懷德海之間》,臺北:黎明文化公司,78.6初版。
郝大維&安樂哲著,何金俐譯:《通過孔子而思》,北京:北大出版社,2005.8第1版。
夏乃儒主編:《孔子辭典》,上海:世紀&辭書,2008.6第1版。
徐少錦&溫克勤主編:《倫理百科辭典》,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1第1版。
袁世敏編審:《基因科技的人文議題》,臺北:時報出版公司,90.7初版。
姚光玲等編著:《複製人》,臺北:漢宇出版公司,87.5初版。
高亨著:《周易古經今注》,臺北:樂天出版社,63.311初版。
《周易大傳今注》,山東:齊魯書社,1979.6第1版。
袁廷棟著:《哲學心理學》: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95.9初版。
唐君毅著:《人生之體驗》,臺北:學生書局,74.1全校版。
《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臺北:學生書局,75.1全集校訂版。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北:學生書局,75.10校訂版。
《人生之體驗續篇》,臺北:學生書局,77.7全校版。
《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臺北:正中書局,78.1臺二版。
《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臺北:三民書局,2005.1二版。
高明著:《高明孔學論叢》,臺北:黎明文化公司,67.7.1初版。
高明士著:《中國教育思想史》,臺北:聯經出版公司,89.9初版。
徐芹庭著:《易經研究》,臺北:五洲出版社,73.8出版。
姚新中&焦國成著:《中西人生哲學比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12第1版。
《儒教與基督教:仁與愛的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科院出版社,2002.1第1版。
韋政通主編:《中國哲學辭典大全》,77.1.15一版,臺北:水牛出版社。
高柏園著:《中庸形上思想》,臺北:文津出版社,77.3初版。new window
袁金書著:《孔子及其弟子事蹟考證》,臺北:袁金書,80.4初版。
袁信愛著:《先秦人學研究》,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08.9初版。new window
馬德著:鍾楊聰等譯,《生物學- -探索生命》(臺北:偉明圖書公司,)2004.8初版。)
唐華著:《孔子哲學思想源流》,臺北:正中書局,66.11臺初版。
《中國人生論哲學思想》,臺北:集文書局,68.5出版。
秦家懿著:《儒與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89.2初版。
倪梁康著:《胡塞爾現象學概念通釋》,北京:三聯書局,1999.12第1版。
孫隆基著:《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臺北:唐山書局,79.6初版。
徐敏雄著:《臺灣生命教育的發展歷程:Mannheim知識社會學的分析》,臺北:國立編譯館,2007.8初版。new window
徐復觀著:《中國思想史論集》,臺北:學生書局,48.10初版。
《中國經學史的基礎》,臺北:學生書局,71.5初版。
《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4初版。
容肇祖著:《中國歷代思想史》,82.12初版,臺北:文津出版社。
柴瑞霽主編:《中醫概論》,臺北:知音出版社,90.6初版。
高懷民著:《大易哲學論》,臺北:樂天出版社,67.6初版。
《兩漢易學史》,臺北:中華學術著作獎,72.2三版。
《先秦易學史》,臺北:高懷民,79.6三版。
《偉大的孕育》,臺北:高懷民,88.2初版。
陳大齊著:《孔子學說》,臺北:政大出版委員會,56.7臺三版。
《孔子言論貫通集》,臺北:商務印書館,71.7初版。
《陳百年先生文集第一輯》,臺北:商務印書館,76.5初版。
《孔子學說論集》,臺北:正中書局,87.12初版。
陳來箸:《宋明理學》,1994.9初版,臺北:洪葉公司。
許昇峰&賴東淵著:《中醫學概論》,臺北:華杏出版公司, 2005.7一版。
梭柏著,歐陽敏譯:《生物演化的哲學思維》,臺北:韋伯文化出版社,2000.6出版。
陸敬忠著:《哲學詮釋學》,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4.10初版。
康徳著,李明輝譯:《一切能作為學問而出現的未來形上學之序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8.9初版。
郭齊家著:《中國教育思想史》,臺北:五南圖書公司,89.7月初版。
陳榮華著:《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6.10二版。new window
陳榮捷著:《王陽明與禪》,63.11初版,臺北:學生書局。new window
《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87.2修訂版,臺北:學生書局。
梁章鉅著:《論語旁證》,臺北:廣文書局,67.7初版。
梁漱溟著:《東西文化及其哲學》,臺北:九鼎出版社,71.12初版。new window
《人心與人生》,臺北:古風出版社,76.9再版。
《中國文化要義》,臺北:五南圖書公司,77.5臺初版。
《梁漱溟先生講孔孟》,廣西:廣西師範大學,2003.6第1版。
陳寶富著:《禮記學記教育思想研究》,臺北:東大圖書公司,71.3初版。
張立文著:《朱熹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9第1版。
《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天道篇》,臺北:五南圖書公司,85.7初版。
《天》,臺北:七略出版社,1996.11初版。
馮友蘭著:《人生哲學》,臺北:天宇出版社,77.9臺一版。
《人生的哲理》,臺北:生智文化公司,1997.7初版。
張世英著:《天人之際- -中西哲學的困惑與選擇》,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第一版。
喻本伐&熊賢君著:《中國教育發展史》,臺北:師大書苑,85.12初版。
張永賢著:《中醫護理學概論》,臺北:新文京出版公司,2007.2.8初版。
黃光國著:《科學哲學與創造力》,臺北:立緒,2002.3.15初版。
張志偉等著:《西方哲學問題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4第1版。
張君勱著,江日新譯:《王陽明》,80.4初版,臺北:東大公司。
《科學與人生觀》,合肥:黃山書社,2008.5第1版。
張其昀著:《孔子新傳》,臺北:華岡出版部,63.6出版。
傅佩榮著:《儒道天論發微》,臺北:學生書局,74.10初版。
《哲學與人生》,臺北:天下遠見,2003.10.16出版。
《不可思議的易經占卜》,臺北:時報公司,2010.9.20初版。
張軍箸,《價值與存有》,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6第1版。
黃政傑主編:《生命是什麼》,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7.5初版。
黃崇民著:《認識傳統醫學的真貌》,臺北市:臺灣書店,85.11初版。
傅偉勳箸˙《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83.5初版˙臺北:正中書局。
勞思光著:《中國文化路向問題的新探討》,82.2初版,臺北:東大。
《新編中國哲學史》,86.8八版,臺北:三民書局。
《中國文化要義》,香港:中文大學,1998一版。
《文化問題論集新編》,89一版,香港:中文大學。
《文化哲學演講錄》,2002初版,香港:中文大學。
《中國哲學與文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部,2007.5第1版。
曾春海著:《朱熹易學析論》,臺北:輔大出版社,79.9再版。new window
《易經的哲學原理》,臺北:文津,2003.3初版。
馮家金撰:《周易繫辭傳》,臺北:鼎淵文化公司,88.2初版。
傅偉勳著:《從創造詮釋學到大乘佛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88.5初版。
奧森著,霍達文譯:《人類基因的歷史地圖》,臺北:聯經文化公司,2004.0初版。
馮滬祥著:《易經之生命哲學》,臺北:天下圖書公司,62.11臺初版。
馮友蘭著:《中國人生哲學》,北京:人民大學,1990.4第1版。
馮滬祥著:《易經之生命哲學》,臺北:天下圖書公司,62.11臺初。
辜鴻銘著:《中國人的精神》,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1第1版。
博藍尼著,許澤民譯:《個人知識》,臺北:商周出版,2004.12.27初版。
楊力著:《千古孔子》,臺北:泰電公司,2006.8初版。
奧伊肯著,張源及賈安倫譯:《新人生哲學要義》,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2002.1第1版。
愛因斯坦著,李精益譯:《相對論入門》,臺北:商務,2005.3初版。
《相對論的意義》,臺北:商務,2005.6初版。
道金斯著,趙淑妙譯:《自私的基因》,臺北:天下,85.12.20一版。
楊亮功著:《孔學四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73.3初版。
鄔昆如著:《哲學十大問題》,臺北:黎明文化公司,77.4初版。new window
《人生哲學》,臺北:五南出版公司,1989.9初版。
董季棠著:《論語論仁新述》,臺北:益智書局,56.9初版。
溫納著,莊安祺譯:《果蠅、基因、怪老頭- -生物行為起源的探尋》,臺北:時報文化公司,2006.5.1初版。
溫純如著:《康徳和費希特的自我學說》,北京:社科文獻出版社,1995.9第1版。
詹姆斯著,葉啟績等譯:《西洋人生哲學》,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3第1版。
楊國榮著:《良知與心體》,88.8初版,臺北:洪葉公司。
《道德形上學引論》,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2.4初版。
楊國樞等主編:《華人本土心理學》,臺北:遠流,2005.1.16初版。new window
楊紹南著:《人生哲學概論》,臺北:商務印書館,75.11四版。
楊傳亮著:《人生哲學三十講》,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1999.8三版。
費爾曼著,李健鳴譯:《生命哲學》,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11第1版。
董德福著:《生命哲學在中國》,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11第1版。
趙衛民著:《尼采的生命哲學》,臺北:幼獅文化公司,84初版。new window
楊慧傑著:《仁的涵義與仁的哲學- -中國古代仁的研究》,臺北:牧童出版社,64.3.20初版。
賈馥茗著:《教育的本質》,臺北:五南圖書公司,87.1初版。
《先秦教育史》,臺北:五南圖書公司,90.3初版。
趙雅博編著:《哲學問題研究》,臺北:國立編譯館,79.8初版。
熊十力著:《十力語要》,臺北:洪氏出版社,63.1再版。
《摧惑顯宗記》,臺北:學生書局,68.6初版。
《原儒》,臺北:明文書局,78.3再版。
《論六經》,臺北:明文書局,79.1再版。
《新唯識論》,臺北:明文書局,80.1再版。
《讀經示要》,臺北:明文書局,81.9再版。
福山著,杜默譯:《後人類未來》,臺北:時報出版公司,91.6.2初版。
熊公哲著:《孔學發微》,臺北:正中書局,74.1初版。
酷比特著,王志成等譯:《人生大問題》,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1第1版。
蔡仁厚著:《孔子的生命境界》,臺北:學生書局,1998.4初版。
《孔孟荀哲學》,臺北:學生書局,1999.9初版。
《王陽明哲學》,89.8四版,臺北:三民書局。
《論語人物論》,臺北:商務印書館,2000.11初版。
福柯著,余碧平譯:《主體解釋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5第1版。
劉百閔著:《經子肆言》,臺北:遠東圖書公司,53.6初版。
劉易齋箸:《生命學- -生命教育概論與實踐》,臺北:高立圖書公司,90.3.20初版。
劉述先著:《中國哲學與現代化》,臺北:時報文化公司,69.6.30初版。
《生命情調的抉擇》,臺北:學生書局,74.8初版。
《大陸與海外》,78.8初版˙臺北:允晨文化公司。
《新時代哲學的信念與方法》,臺北:商務印書館,80.7八版。
《新儒學的開展》,臺中:東海大學,83.6初版。
《朱熹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臺北:學生,84.8增訂三版。
《當代中國哲學論問題篇》,美國:八方文化公司,1996.12初版。
《當代中國哲學論人物篇》,美國:八方文化公司,1996.12初版。
《儒家思想意涵之現代闡釋論集》,臺北:中研院文哲所,89.3初版。
《全球倫理與宗教對話》,臺北:立緒文化公司,90.4初版。
《現代新儒學之省察論集》,臺北:中研院文哲所,93.5初版。
《儒學的復興》,香港:天地圖書公司,2007.1初版。
劉信芳撰:《簡帛五行解詁》,臺北:藝文印書館,89.12初版。
劉敬魯著:《中國古代的醫學》,臺北:文津出版公司,2001.4初版。
黎建球著:《先秦天道思想》,臺北:箴言出版社,63.7出版。
《多瑪斯人生哲學的形上基礎》,臺北:時新出版社,68初版。
《朱熹與多瑪斯形上思想的比較》,臺北:商務印書館,69初版。
《人生哲學》,臺北:空中大學,76初版。(鄔昆如合著)
《人生哲學》,臺北:三民書局,84.8七版。
《人生哲學問題叢錄》,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91.10四版。
《人生哲學》,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4.9初版。
賴貴三主編:《臺灣易學史》,臺北:里仁書局,94.2.10初版。
錢遜著:《談和》,上海:三聯書局,1992.5第1版。
談遠平著:《論陽明哲學之圓融統觀》,82.9初版,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謝慶良等編著:《中醫保健》,臺北:國立空中大學,88.6初版。
錢穆著:《孔子與論語》,臺北:聯經出版公司,72.6初版。
《孔子傳》,臺北:東大圖書公司,76.7初版。
《中國何處去》,臺北:聯經圖書公司,75.11二版。
《四書釋義》,臺北:學生書局,79.3修訂重版。
薛丁格著,仇萬煜&左蘭芬譯:《生命是什麼》,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0.12初版。
戴德理著,習懷德譯:《孔子與耶穌- -論語vs聖經約翰福音》,臺北:橄欖文化基金會,2002.12初版。
薩瓦特爾著,林經緯譯:《哲學的邀請:人生的追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9第1版
關永中著:《郎尼根的認知理論》,臺北:哲學與文化月刊社,80.3初版。
《知識論》,臺北:五南圖書公司,89.9初版。
羅光著:《儒家形上學》,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46.5再版。new window
《中國哲學大綱》,臺北:商務印書館,64.2三初版。
《儒家生命哲學的形上和精神意義》,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69初版。
《中國哲學思想史》,臺北:學生書局,70.11初版。
《中西宗教哲學比較研究》,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71.2出版。
《中國哲學思想史先秦篇》,臺北:學生書局,71.11增訂重版。
《生命哲學》,臺北:學生書局,74.元初版。
《振興民族生命》,臺北:學生書局,75.5初版。
《人生哲學》,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78.5修訂版。
《訂定本生命哲學》,臺北:學生書局,79.11修訂三版。
《生命哲學再續篇》,臺北:學生書局,83.6初版。
《中國哲學認識論》,臺北:學生書局,84.12初版。
《生命哲學綱要》,臺北:學生書局,1999.4再版。
《中西天人合一論》,臺北:輔大,90.4初版。
羅安憲主編:《中國孔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5第1版。
羅素著,張素瑢&簡貞貞譯:《哲學問題》,臺北:業強,1990.8再版。
《哲學問題》,臺北:水牛出版社,84.11.30再版。
《哲學問題》,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5第1版。
羅家倫著:《新人生觀》,臺中:重光書局,57.元初版。
羅夢珊著:《孔子未王而王論》,臺北:學生書局,71.11初版。
嚴靈峰著:《易簡原理與辯證法》,臺北:正中書局,55.5二版。
拙著:《易庸學的人性本善說與儒學現代化之研究》,臺北:東吳大學哲學碩士論文,90.6。
《孫子兵法精要》,臺北:李美華,85.3初版。
《天大笑話日記》,臺北:人民公審會,93.8初版。
《哀的美敦書》,臺北:谷風出版社,96.3.5初版。
《靜坐、讀書與詰問報國宣言&陳水扁犯的法》,臺北:319人民廣場,95.8.8初版。

五˙博碩士論文:

孔令信撰:《柏格森生命哲學與易經生命哲學比較研究》,文大哲博,77。
尹任圭撰:《易經之生生思想研究》,輔大哲研所博士論文,82.6。
王季香撰:《先秦諸子之人格類型論》,高雄:中山大學中研所博士論文,92。
王新華撰:《周易繫辭傳疏證》,文大哲研所博士論文,79。
王聰智撰:《生命哲學的科學初探》,輔大哲博,88。
朱心怡撰:《天之道與人之道- -郭店楚簡儒道思想研究》,清大中研所博士論文,91。
朴正根撰:《易經之人生哲學研究》,輔大哲博,75。
任維廉撰:《論語中君子與小人描述語詞之重組- -兼論我國古籍中人之分類觀念作現代應用之前提》,80.6,臺北:交大管理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建明撰:《先秦儒家天人合德思想之演進與發展》,臺中:東海哲研所博士論文,93。
李政達撰:《亞里斯多德論靈魂De Anima之研究》,臺北:輔大哲研所博士論文,85.5。
吳悅禎著:《先秦兩漢孔子形象演變之研究》,輔大中文所博士論文95.6。new window
吳振聲著:《心物合一論之體認與研究》,69.7,臺北:文化大學三研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吳進安撰:《孔子之仁與墨子兼愛比較研究》,文化大學折研所博士論文,2004.7。
汪惠娟撰:《羅光生命哲學之研究》,輔大哲研所博士論文,79.7。
吳瑞珠撰:《多瑪斯論人的意志》,輔大哲研所博士論文,93.7。
杜保瑞撰:《論王船山易學與氣論進路並重的形上學進路》,臺大哲研所博士論文,81。
林久絡撰:《王門心學的密契主義向度- -自我探索與道德實踐的二重奏》,臺大哲研所博士論文95.6。
林世榮撰:《熊十力春秋外王學研究》,央大中研所博士論文,88。
林安梧撰:《熊十力体用哲學之詮釋與重建》,臺大哲研所博士論文,79。
林玟玲撰:《先秦哲學命論思想之探究》,輔大哲研所博士論文,95。
金周昌撰:《王弼易研究》,文大哲研所博士論文,77。
金尚變撰:《朱熹以理學詮釋易學之研究》,臺大哲研所博士論文,80。
金聖基撰:《易經哲學中人之研究- -以人之自律擴大過程為中心》,文大哲研所博士論文,81。
金學權撰:《易經之天人關係研究》,文大哲研所博士論文,78。
孔令信撰:《柏格森生命哲學與易經生命哲學比較研究》,文大哲博,77。
南相鎬撰:《孔子仁學》,臺大哲研所博士論文,80.6。
唐經欽撰:《孔孟天論之歷史省察與當代詮釋》,文大哲研所博士論文,89。
康全誠撰:《清代八家易學研究》,文大中研所博士論文,91。
陳明仁撰:《先秦儒家價值思想中天人觀念的演變》,臺北:輔大哲學所博士論文,80.5。
許炎初撰:《錢穆孔學之思想研究- -以論語新解為核心而開展》,文化大學哲研所博士論文,95.5.21。
陳榮華撰:《胡塞爾自我學研究- -從迪卡兒的我思到胡塞爾的意識》,輔大哲研所博士論文,72.5。
許維萍撰:《宋元易學的復古運動》,吳大中研所博士論文,89。
郭國泰撰:《秦漢思想中有關陰陽、五行之探討》,吳大中研所博士論文,96。
張子良著:《先秦儒家天人思想研究》,69.7,臺北:臺灣師大中研所博士論文。new window
張銀樹撰:《易傳哲學思想析論》,輔大中研所博士論文,83。
黃美貞撰:《聖多瑪斯認識行為本體論闡微》,臺北:輔大哲研所博士論文,63.7。
黃秋韻撰:《先秦儒家道德基礎之研究- -兼論惡的問題》,輔大哲研所博士論文,90.6。
張訓義撰:《方東美藍圖機體思想研究》,臺北:文大哲研所博士論文,94。
曾春海撰:《王船山周易闡微》,臺北:輔大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65.12。
黃淑梅撰:《先秦儒家禮論之研究- -兼論中山思想對先秦儒家仁義禮之發揚》,臺灣師大三研所博士論文,87.6。
彭繼中撰:《論語仁概念的研究- -以文質論觀點的探討》,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政研所博士論文,2004.7。
楊淑蘭撰:《建立易經諮商模式可能性之初探》,臺師大教心輔研所博士論文,84。
楊慶豐撰:《孔子與老子的思想比較》,文化大學哲學博士論文,80.6。
葉有福撰:《總統蔣公人生哲學思想之研究》,文大哲博,70。
蔡憲昌撰:《周易與孫中山先生人生哲學之比較研究》,臺師大三研所博士論文,83。
黎建球撰:《人生哲學的形上基礎》,輔大哲博,73。
劉炳頤撰:《易經哲學中人與道德理念之研究》,文大哲研所博士論文,78。
劉振維撰:《論先秦儒家思想中禮的人文精神》,臺大哲研所博士論文,90。
劉靖國撰:《儒家生命哲學及其生命教育理論建構研究》,高師大教博,94。
鄭愛蘭撰:《商周宗教與藝術所反映的社會政治心態之研究- -從器物圖像之物看上古巫術與宗教的意識型態》,88.12,臺北:臺灣大學歷史所博士論文。
鄭維亮撰:《聖多瑪斯獨立自存的存有本身概念與管子四篇氣概念比較研究》,輔大宗研所博士論文,96。
賴文達撰:《論船山氣論思想在天人、歷史之學上的開展與特色》,中壢:中央大學哲研所博士論文,96。
蕭永倫撰:《羅光的中西哲學會通之研究》,輔大哲研所博士論文,90.7。
蕭宏恩撰:《孔子之言天之問題- -超驗方法與天》,臺北:輔仁大學哲研所博士論文,83.5。
顧翔群著:《天人和諧論- -中國先哲有關天人學說之研究》,63.7,臺北:文化大學中研所博士論文。
李重志撰:《詮釋學觀點下的中國經典:以論語所討論的仁教為研究對象》,文化大學哲學所碩士論文,86.6。
吳宗變撰:《荀子的知識論研究》,93.6,輔大哲研所碩士論文。
吳瑞珠撰:《奧斯定論自由意志的自由意志研究》,臺北:輔仁大學哲研所碩士論文,83.7。
沈清松撰,《存有與價值》,臺北:輔大哲研所碩士論文,64.5。
林文琪撰:《禮記中的人觀》,文化大學哲研所博士論文,87.12。
林麗雪著:《漢代天人合一思想研究》,61.7,臺北:臺灣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
林惟仁撰:《求道者- -以孔子弟子為研究的起點》,政大中文所碩士論文,94.7。
周世欽撰:《孔子仁學研究》,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文所碩士論文,91.6。
周業幄撰:《由記憶之向度探索奧古斯丁的心靈哲學》,臺北:輔仁大學哲學所碩士論文,80.6。
黃清源撰:《奧古斯丁論愛與罪》,臺北:臺灣大學哲學所碩士論文,79.4。
范家榮撰:《荀子論心之學的研究》,94.12,輔大哲研所碩士論文。
11
陳美華撰:《從意義治療觀點論孔子仁學之意涵》,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所碩士論文,95.6。
陳韋志撰:《生命與生命教育之研究》,輔大哲研所碩士論文,97.1。
陳泰佑撰:《中醫與藏醫對生命信息的認識與比較》,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生命學研究所碩士論文,94.6.10。
陳淑雲撰:《孔子仁的思想之形成與應用》,靜宜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90.7。
章意雲撰:《論語仁之研究》,文化學院哲學所碩士論文,59.1。
莊永清撰:《熊十力平章漢宋研究- -以易為例》,成大歷語所碩士論文,82。
莊政憲著:《孟學的天人合一思想- -一個現代詮釋》,83.7,臺中:東海大學哲研所碩士論文。
張美瑜撰:《荀子的教育思想研究》,69.5,輔大哲研所碩士論文。
黃信二撰:《禮記學記篇教育哲學思想研究》,臺北:輔大哲研所碩士論文,87.5。
詹前裕著:《天人合一思想與生命價值》,88.7,臺中:東海大學美術所碩士論文。
趙聖亞撰:《中共批孔之研究》,文化學院大陸問題碩士論文,65.12。
14
葉士豪撰:《論語學之研究》,臺北:輔大哲學所碩士論文,90.5。
蔡介裕撰:《朱子參究中和之研究》,臺中:東海大學哲學所碩士論文,79.4。
潘小慧撰:《從解蔽心看荀子的知識論與方法學》,75.5,輔大哲研所碩士論文。
盧彥中撰:《時間與統整自我的探尋- -以呂格爾之「人的時間」回應奧古斯丁之「心靈的延伸/分裂」》,新竹:清華大學哲學所碩士論文,90.7。
鄭岳和撰:《詩經周南的生命哲學- -對人的肯定與祝福》,東海哲碩,91。
賴俊成撰:《禮記學記研究》,臺北:文大中文所碩士論文,90.6。
許鈺凌撰:《宿命與淑世間的調和- -許地山人生哲學析論》,彰師大國碩,91。
盧其薇撰:《朱子聖賢氣象研究》,成大中文所碩士論文,95.6。
羅志匡撰:《亞里斯多德與孔子死亡哲學之研究》,文化大學哲學所碩士論文,95.12。
蘇星宇撰:《熊十力易學思想研究》,文大哲研所碩士論文,95.6。
蘇瑩雰撰:《荀子禮學研究- -以性、心、學為基礎》,88.6,輔大哲研所碩士論文。

六˙單篇論文:

向世陵著:〈宋代理學的繼善成性與性善說辨〉,《第11屆輔大人大哲學論壇:哲學思辨與跨界對話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輔仁大學,2008.5.2。new window
牟徐張唐著:<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哲學年刊》,第1期,
李明輝著:〈陽明學與民主政治〉,《政大哲學學報》˙第四期˙臺北:學生書局。new window
〈儒家思想中的內在性與超越性〉,《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83.6初版˙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再論儒家思想中的內在超越性問題〉,《中國思想與外來文化》˙91.12初版˙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從康德的道德宗教論儒家的宗教性〉,《當代儒學與西方文化:會通與轉化》,臺北:中研院文哲所,96.12初版。
〈中國哲學的正當性〉,《思想季刊》,第9期,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8.5初版。
吳有能著:<當代新儒學對古典儒家命觀的詮釋>,臺北:中研院文哲所「理解、詮釋與儒家傳統」國際研討會,95.1.12-14。
杜維明著:〈跨文化視野下的東亞宗教傳統第三次研討會紀錄〉,《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0卷第3期,臺北:99.9。
林文琪撰:《禮記中的人觀》,文化大學哲研所博士論文,87.12。
林世榮著:〈熊十力思想最後定論論〉,《政大中文學報˙》,96.6。new window
〈熊十力易學辨偽論證〉,《興大人文學報》,97.3。
林月惠著:〈宋儒對於仁的詮釋- -以論語觀過斯知仁矣為例〉,《鵝湖學誌》,90.6。
林維杰著:〈知行與經權- -朱熹哲學的詮釋學模式分析〉,《中國文哲集刊》,第72期,臺北:中研院文哲所,94.9。new window
〈儒學與解釋學(詮釋學)〉,《本土與實踐- -解釋學與社會行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哲學會,2006.5.20。
金惠敏著:〈孔子的仁學:一個後現代性的閱讀- -兼議牟宗三先生對孔子仁學的本體化詮釋〉,《哲學與文化》,92.4。new window
柳存仁著:〈說權及儒之行權義〉,《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9卷第1期,臺北:中研院文哲所,88.3。new window
耿寧著:〈從自知的概念來了解王陽明的良知說〉,《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四卷第一期,臺北:中研院文哲所。new window
高懷民著:〈易經對人類三大問題的提出及其解決之道〉,《詮釋與創造- -傳統中華文化及其未來發展》,臺北:聯經出版公司,84.1初版。
孫善豪箸,〈存有的前提與認識的前提〉,《政大哲學學報》,臺北:政大哲學系,90.6。
陳正凡著:〈孔子的冥契主義〉,《孔孟學報》,第88期,臺北:孔孟月刊社,99.9。new window
陳俊輝著:〈終極實在的追尋- -從仁學的宗教觀談起〉,《哲學論集》,90.7。
陳榮卓著:〈中國哲學發展之新途徑〉,《鵝湖月刊》,第34期1卷397號。
陳榮捷著:〈權〉,《中國哲學辭典大全》,臺北:水牛出版公司,77.1.15一版。new window
郭齊勇著,〈現代新儒家的易學思想論綱〉,《兩岸四地中青年哲學家學術論壇》,2004.11,澳門:人文學學會。
張永儁著:〈禮的人文理想與人道關懷〉,《詮釋與創造- -傳統中華文化及其未來發展》,臺北:聯經出版公司,84.1初版。
〈宗族倫理與儒家哲學- -宗法與倫理的哲學史詮釋老子以天下觀天下的無言之治〉,《國際中國研究˙第五輯》,韓國:韓國中國協會,2002.12出版。
〈清代公羊學思想之形成、擴大與影響〉,《哲學與文化》,第32卷第11期總378號,臺北:哲學與文化雜誌社,2005.11。
〈宗法之禮與家族倫理- -禮文化的思想特色〉,《哲學與文化》第35卷10期,臺北:哲學與文化雜誌社,2008.10。
張旺山著:〈行動人與歷史世界的建構:論狄爾泰的生命的詮釋學〉,《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一)通論篇》,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6.2二版。
張起鈞&吳怡著:〈中國文化的象徵- -孔子〉,《孔孟學報》,第6期,52.9。new window
張殿文:〈在大陸建一萬所小學〉,《亞洲週刊》,第22卷,第43期,香港:亞洲週刊社,2008.11.2。
張瑞穗著:〈春秋公羊傳經觀念的歷史理解及其意義〉,《東海學報》,第33卷,臺中:東海大學,81.6。
〈春秋公羊傳經權觀念的緣起〉,《東海中文學報》,第10期,臺中:東海大學中文系,1992.8。
陳金木著,〈程顥論仁〉,《彰師大文學院學報》,92.10。new window
黃俊傑著:〈儒家傳統中教育的涵義及其現代啟示〉,《中國的教育與科舉》,臺北:喜馬拉雅基金會,95.7初版。
曾春海著:〈儒家人文生命的實踐- -由敬的工夫入路省察〉,《東吳哲學學報》,臺北:東吳大學哲學系,第4期。new window
〈易經哲學的時中理念〉,《儒家哲學論集》,臺北:文津出版社,78.5出版。
〈論易經家庭生活的兩性關係及其對中國傳統社會的影響- -以伊川易傳為據〉,《詮釋與創造- -傳統中華文化及其未來發展》,臺北:聯經出版公司,84.1初版。
楊祖漢著:〈牟宗三對仁的詮釋及在倫理教育上的涵義〉,《哲學與文化》,第27卷4期,臺北:哲學與文化雜誌社,2000.4。new window
鄔昆如著:〈西洋哲學12講第5講奧古斯丁〉,《哲學與文化》,第21期,臺北:哲學與文化雜誌社,64.11.12。
〈奧古斯丁〉,《中世哲學趣談》,臺北:東大圖書公司,65.11初版。
〈聖奧斯定的罪惡觀〉,《哲學與文化》,第17卷第5期,臺北:哲學與文化雜誌社,1990.5。
〈聖奧斯定向上之道〉,《哲學與文化》,第19卷第11期,臺北:哲學與文化雜誌社,1992.11。
〈真理的意含及其進路〉,《哲學與文化》,第29卷第2期,臺北:哲學與文化雜誌社,2002.2。
趙中偉著:〈周易卦序詮釋意涵的轉化與發展〉,《新出土文獻與先秦思想重構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臺北:臺大哲學系、中研院文哲所、輔大文學院及東吳哲學系,94.3.26。
趙雅博著:〈從乾坤兩卦看易經與易傳的關係〉,《哲學與文化》,第31卷第十期365號,頁29-55,2004.10,臺北:哲學與文化雜誌社。new window
蔡仁厚箸,〈朱子的中和舊說與新說〉,《孔孟學報》,臺北:孔孟月刊雜誌社,68.4.30第37期。
〈當代新儒家的返本與開新- -千禧年的文化省思與前瞻〉,《漢學研究通訊》,總號第七十六期,臺北:漢學研究中心。
15
劉述先著:〈論王陽明的最後定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1期,臺北:中研院文哲所。new window
〈哲學分析與詮釋:方法的反省〉,《儒家經典詮釋方法》,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04.6初版。
〈儒家傳統對於知識與價值的理解與詮釋〉,《理解、詮釋與儒家傳統理論篇》,臺北:中研院文哲所,96.12初版。
〈跨文化視野下的東亞宗教傳統第三次研討會紀錄〉,《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20卷第3期,臺北:99.9。
劉笑敢著:〈關於老子之道的新解釋與新詮釋〉,《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七卷第二期,臺北:中研院文哲所。new window
劉姿君著:〈從經權論董仲舒的德刑思想〉,《文與哲》,第2期,臺北:文與哲雜誌社,92.6。new window
劉振維著:〈論王陽明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的致良知之教〉,《國立編譯館館刊》.第二七卷第一期.臺北:國編館。
〈古今兩種教育觀的比較與反省- -以禮記學記與多面智能論為例〉,《朝陽學報》,第11期,95.9。
歐陽謙著:〈哲學與正義:勒維納斯的人類和平論〉,《第11屆輔大人大哲學論壇哲學思辨與跨界對話會議論文集》,臺北:輔大哲學系,2008.5.2。new window
戴璉璋著:〈孔子思想與當前的人文教育〉,《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4卷3期,臺北:中研院文哲所,83.9.28。new window
鍾彩鈞著:〈二程本體論要旨探究〉,《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二期,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