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先秦儒家哲學諮商論》
作者:黃敏郎
作者(外文):Huang Min Lang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黎建球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1
主題關鍵詞:儒家哲學諮商方法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5
摘要:
本論文《先秦儒家哲學諮商論》,屬於哲學思想實踐理論,採取先秦儒家思想與諮商理論的配合,其目的有三,第一個部分是進行先秦典籍的整理,讓儒家思想文本有條理系統的呈現,對於習慣西方邏輯思維的中國人,能對於儒家思想作一定程度的掌握。第二個部分是探討人性的種種行為與思想,透過文本的疏理找出人性應有的行為與價值,成為諮商方法與內容。第三個部分是運用哲學的技巧進行諮商的運用,引導儒家哲學價值幫助需要的人,文本內容以《易經》、《書經》、《詩經》、《論語》、《孟子》、《荀子》為研究對象,找出道德倫理史料,以道德價值的人生觀,建立起生命實踐。
關鍵字:儒家、哲學諮商、仁、方法論
參考書目:
原典:
(宋)朱熹:《四書論本》,台北:世界書局,1983年。
(明)憨山:《老子道德經註》,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6年。
(唐)楊倞:《荀子集解》,臺北,世界書局,2000年。
(清)孔穎達:《禮記正義》,台北:中華書局,1970年。
(清)孔穎達:《周易正義》,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2001年。
(清)王夫之:《周易內傳》,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年。
(清)阮元校刊.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
(漢)司馬遷:《史記》,台北:鼎文書局,1987年。
王世舜:《尚書譯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
王弼、韓伯康 注:《周易正義》,台北:廣文書局,1972年。
王雲五:《春秋左傳》,台北:商務出版社,2002年。
羊春秋注譯;周鳳五校閱:《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
李鼎祚:《周易集解》,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
邢昺 疏,何晏 注:《論語注疏》,台北,萬象圖書,1997年。
屈萬里:《尚書集釋》,台北:聯經文化事業,1994年。new window
屈萬里:《詩經詮釋》,台北:聯經文化事業,1988年。new window
高亨:《周易古經今注》,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高亨:《詩經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郭沫若.聞一多.許維遹:《管子集校》,台北:東豐書局, 2001年。
程樹德:《論語集釋》,台北:藝文印書館,1998年。
程頤.程顥:《二程集》,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
程頤:《易程傳》,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
楊伯峻:《孟子譯注》,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趙岐 注:《孟子》,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6年。
劉寶楠:《論語正義》,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研究專書:
丁原植:《楚簡儒家性情說研究》,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new window
力克.胡哲(彭蕙仙譯):《人生不設限》,台北:方智叢書,2010年。
方玉潤:《詩經原始》,台北:中華書局,藝文出版社,1959年。
方東美:《中國人生哲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
王成儒:《亞聖風範孟子的智慧》,台北:鷹漢文化,2002年。
王臣瑞:《知識論》台北:台灣書局,2000年。
王臣瑞:《倫理學》,台北:台灣學生,1980年。
王邦雄:《21世紀的儒道:儒道兩家思想的現代出路》,台北:立緒文化出版社,1990年6月。
王邦雄:《中國哲學論集》,台北:學生書局,2004年。new window
王開府:《儒家倫理學析論》,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6年。
王曉波:《先秦儒家社會哲學之研究》,台北:幼獅文化公司,1972年。
王曉波:《儒家思想論集》,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公司,1983年。
弗蘭克:《尋找生命的意義》,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1年。
白奚:《稷下學研究》,北京:三聯書局,1998年。
列維納斯(顧建光、張樂天譯):《存在與存在者》,台北:遠流出版社,1990年。
朱伯崑:《易學》,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年。
朱伯崑:《易學哲學史》,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朱伯崑:《易學哲學史》,台北:藍燈出版社,1991年。
朱伯崑:《易學漫步》,台北:學生書局,1999年。
朱熹.呂祖謙:《近思錄》,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台北:台灣書局,1974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2年。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一)》,台北:正中書局,1999年。new window
牟宗三:《周易哲學演講錄》,台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
艾倫.狄波頓(林郁馨、蔡淑雯譯):《哲學的慰藉》,台北:究竟出版社,2001年。
何淑靜:《孔孟荀道德實踐理論之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new window
余家菊:《中國倫理思想》,台北:商務印書局,1970年。
吳怡:《中庸誠哲學》,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年。
吳康:《孔孟荀哲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社,1987年。
李杜:《中西哲學思想中的天道與上帝》,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78年。
李雄揮:《孔子哲學之研究》,台北:復文圖書出版社,1986年。
李震:《由存在到永恆》,台北:商務印書局,2000年。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7年。
李澤厚:《論語今讀》,台北:允晨文化出版社,1990年7月。
沈清松:《傳統的再生》,台北:業強出版社,1992年。
沈清松:《傳統的再生》,台北:業強出版社,1992年。
周克勤:《道德觀要義》,台北:商務出版社,1970年。
彼得.拉比(陳曉郁、陳文祥、尤淑如、黃渼婷):《哲學諮商理論理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林正弘:《邏輯》,台北:三民書局,1997年。
林安弘:《儒家孝道思想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林安悟:《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台北:明文書局,1996年。
法蘭可(鄭納無譯):《意義的呼喚》,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唐君毅:《人文精神之重建》,台灣學生書局,1984年。
唐君毅:《哲學概論上》,台北:台灣書局,1974年。
唐君毅:《道德自我之建立》,台北:台灣書局,1985年。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台北:臺灣商務,1969年。
徐復觀:《中國思想史論集》,台北:學生書局,2002年。
格克森(潘梓年譯):《時間與自由意志》,台北:國立編譯館,1976年。
袁廷棟:《哲學心理學》,台北:輔大出版社,1985年。
馬瑞諾夫(Lou Marinoff)吳四明譯:《柏拉圖靈丹》,台北:方智出版社,2001年。
張肖松:《心理學史》,台北:國立編譯館,1987年。
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台北:藍燈文化事業股分有限公司,1992年。
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台北:商務出版社,2002年。new window
梅勞龐萊(王以亮譯):《知覺的首要地位及其哲學結論》,北京:三聯出版社,2002年。
陳福濱:《中國哲學講義》,台北:至潔有限公司,2002年。
傅佩榮:《探索生命的價值》,台北:天下文化,2003年。
傅佩榮:《論語解讀》,台北:立緒文化出版社,1999年2月。
傅佩榮:《儒道天論發微》,台北:學生書局,1985年。
傅偉勳:《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台北:正中書局,1994年。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2002年。
曾仰如:《形上學》,台北:商務印書局,1985年。
曾春海:《易經的哲學原理》,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new window
曾春海:《易經哲學的宇宙與人生》,台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曾春海:《儒家的淑世哲學-治道與治術》,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
曾昭旭:《論語的人格世界》,台北:漢光文化,1987年。
楊國樞:《本土心理學方法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7年。
楊國樞:《本土心理學的創新與超越》,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7年。
楊國樞:《本土心理學的開展》,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7年。
葛榮晉:《中國哲學範疇導論》,台北:萬卷樓,1993年。
廖名春:《荀子新探》,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
蒙培元:《中國心性論》,台北:學生書局,1996年。new window
趙敏俐:《先秦君子風範》,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年。
劉真:《儒家倫理思想述要》,台北:正中書局,1987年。
蔡仁厚:《孔孟荀哲學》,台北:學生書局,1999年。new window
蔡仁厚:《儒家心性之學論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new window
蔡仁厚:《儒家的常與變》,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
黎建球:《哲學與文化》,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07年。
韓德民:《荀子與儒家的社會理想》,南京:齊魯書社,2001年。
魏元珪:《孟荀道德哲學》,台北:海天出版社,1980年。
羅洛.梅:《存在主義心理學》,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關永中:《知識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0年。
關永中:《郎尼根的認知理論》,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社,1991年。
嚴靈峰:《無求備齋荀子集成》,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年。
Shlomit C. Schuster(張紹乾):《哲學診治-諮商和心理治療的另類途類》,台北,五圖書出版公司,2007年。
Achenbach, G. B. philosophy, philosophical practice, and psychotherapy. In R. lahav
& M. V. Tillmnns(Eds.), Essays on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61-74.NY: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95.
Gerald Corey,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New York : brooks/cole,1996.
Hadot, Pierre. “philosophy as a way of life” Cambridge: Blackwell, 1995.
Peter B. Rabbe, “issue in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praeger, 2001.
Peter B. Rabbe,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 theory and practice” Westport, Connecticut, 2001.
Phillips R.P., “modern Thomistic philosophy” 2 vols., The Newman press, Westminster, Maryland, 1954.
期刊論文:
丁四新:〈論早期先秦儒學的養氣說與養性說〉,武漢: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7月。
于成寶:﹤從商周之際思想的轉換看《易經》的道德觀﹥,安陽:殷都學刊,2007。
尤淑如:﹤作為倫理實踐的哲學諮商﹥,《哲學諮商專題》,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09年。new window
王友富:﹤《尚書》民本思想解析﹥,青海:青海社會科學,2009年第5期。
王永平:﹤《周易》憂患意識探析﹥,吉林:吉林社會科學院雜誌社,2010年。
王東民:﹤《易經》的人生理念﹥,貴州:黑龍江史志,2010年。
王淑文:﹤《尚書》人性論初探﹥,桂林: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3月。
王許林:﹤《詩經》愛情誠的類型﹥,北京:詩經研究叢刊,2005年。
王琦:〈孟子對孔子人性論的拓展與重構〉,長沙: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07年,2月。
王進:﹤《荀子》中的「智德」思想新探﹥,南昌:南昌大學學報,2009年。
王進:﹤《論語》「智德」思想芻議﹥,南京:船山學刊,2010年1月。
王靜厚:﹤民主思想與古文尚書﹥,台北:復興崗學報,1961年6月。new window
王燦:﹤《尚書》中的天人關係新探﹥,青海:青海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
王燦:﹤《尚書》的教育思想及其價值﹥,枊州:柳州師專學報,2010年第2期。
王霞:〈論告孟知言方式的差異〉,湘潭:湖南科技大學學報,2007年,4月。
王鶴良:﹤人生貴在漸進﹥,66455部隊政治部:解放軍生活,2006年。
朱德元:﹤淺析《荀子.勸學》中比喻的作用和內在聯系﹥,濟南:科技訊息,2010年。
江宜樺:﹤《論語》的政治概念及其特色﹥,台北: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2008年3月。
余建宏:﹤刑期无刑-「刑」在《尚書》中的天道意義﹥,沈陽:理論界,2010年。
吳宏倫:﹤詩經時代的愛情﹥,曲阜:現代語文,2010年。
吳茜:〈孟子的性善說〉,河北:河北大學政法學院,2007。
吳樹勤:﹤教育的目的在通達人心﹥,天水: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008年。
呂玉霞:﹤荀子「學不可以已」的教育理念與當代終身教育﹥,石家莊: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2010年。
李世陽:〈論孟子的浩然之氣〉,湖南:湘潭大學學報,2005年,5月。
李欣欣:﹤簡論孔子的「忠恕之道」及其實踐意義﹥,徐州: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3月。
李建:﹤「殷鑒」思想論略-以《尚書.周書》為中心的探討﹥,曲阜:史學史研究,2009年第2期。
李燕蕙:﹤海德格早期哲學的治療學意義初探﹥,嘉義:《揭諦》第十三期,2007年。
杜建慧:﹤《尚書.無逸》及其所體現的周初政治教育思想﹥,鄭州:鄭州大學學報,2006年11年。
邢燕萍:﹤《詩經》中情詩的類型兼論其間的女性意識﹥,雲南:楚雄師範學院學報,2009年。
周美華:﹤由《尚書.堯典》見戰國中晚期儒家之帝王典範﹥,台北:玄奘人文學報,2004年2月。
林義正:〈論孔子的「君子」概念-孔子以前君子含義的演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文史哲學報》,33期,1984年12月。new window
林耀盛:﹤心理諮商學派的「改變」觀點:哲學與心理學的互為建構﹥,台北:哲學與文化月刊,2011年1月。new window
俞懿嫺:﹤從《尚書》的「天」看自然宗教和道德神學﹥,台北:哲學文化,2007年10期。
姜小衛:﹤《周易》中國性別研究的哲學之根﹥,河北:大眾文藝,2009年。
韋油亮:﹤《易經》自強思想初探﹥,成都:成都理工大學學報,2005年。
夏冰:﹤由《論語》初探孔子之禮﹥,海南:海南大學社科中心,2010年第五期。
徐柏青:〈「君子」-孔子對理想人格的追求〉,贛州: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5月。
徐麗君:﹤誠信的現實反思兼談《易經》中誠信思想的現實啟示﹥,太原: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0年。
秦國楊:﹤《論語》為政篇的政治學意蘊﹥,四川,內江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
袁慶德:〈先秦諸子著作的君子〉,大連: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6月。
馬士遠:﹤《尚書》中的「德」及其「德治」命題摭談﹥,天津:道德與文明,2008年第5期。
馬保平:〈釋析天人合一〉,蘭州:蘭州商學院,2007年,9月。
張小喬:〈《周易》「退」的哲學〉,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
張建華:〈試析孟子浩然之氣〉,安徽文學,2007年7期。
張玲卡:﹤「義利之辨」新探﹥,呼爾浩特: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2月。
張魯君:﹤《尚書》「信」思想淺議﹥,濟南: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08年2月。
梁振傑:﹤對孔子「君君臣臣」思想的再審視﹥,昆明:雲南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3月。
梁濤:﹤孟子「道性善」的內在理路及其思想意義﹥,北京:中國哲學,2009年。
梁濤:﹤竹簡﹤性之命出﹥與《孟子》「天下之言性」章﹥,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2004年。
梁濤:﹤郭店竹簡「仁」字與孔子仁學﹥,北京:哲學研究,2005年。
梁濤:﹤「以生言性」的傳統與孟子性善論﹥,北京:哲學研究,2007年。
梁濤:﹤朱熹對「慎獨」的誤讀及其在經學詮釋中的意義﹥,北京:哲學研究,2004年。
梁濤:﹤孔子思想中的矛盾與孔門後學的分化﹥,西安:西北大學學報,1999年。
莊立綺:﹤坤卦中的人道思想﹥,台北:輔大中研所學刊,2008年10月。new window
許清江:﹤論《易》中之「和」﹥,武漢:中南民族大學哲學期刊,2009年。
陳玉屏:﹤對先秦儒家「禮別華夷」的解讀﹥,成都:煙台大學學報,2009年1月。
陳偉功:﹤「君子之遠其子」與「君子之不教子」論﹥,太原:太原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
陳佳銘:﹤從孔、孟的命論談儒家意義治療學之建構﹥,嘉義:《生死學研究》,2009年。new window
陳碧:﹤《周易》謙卦的哲學倫理內涵﹥,武漢:道德與文明,2004年。
陳福濱:﹤荀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價值﹥,台北:哲學與文化,2007年12月。new window
彭彥琴:﹤另一種聲音:現代新儒學與中國人文主義心理學﹥,香港:心理學報,2007年。
曾仕強:﹤《易經》與人生﹥,甘肅:文化博覽,2007年。
曾海:﹤淺談《易經.謙卦》對當代青年的啟示﹥,河北:河北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10年。
曾憲年:﹤《尚書.堯典》行政和諧思想的現代闡釋﹥,長沙: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第4期。
楊芳:﹤先秦諸子「君子」與「小人」之價值取向﹥,銀川:寧夏社會科學學報,2010年。
湯力偉:﹤略論《詩經》中的子嗣意識﹥,佛山: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11月。
程建功:﹤《周易》與儒家「時中」觀的淵源﹥,甘肅:甘肅社會科學,2005年。
程普剛:〈孟子與告子人性論思想比較〉,成都:阜陽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3月。
程碧英:﹤論語「君子」文化新探﹥,成都:天府新論編輯部,2009年。
馮兵:﹤《易經》的倫理主題:「做人」與「做事」﹥,雲南:雲南大學學報,2009年。
馮建超:﹤禮義積偽「重己役物」-荀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啟示﹥,鎮江:高等教育管理,2009年。
馮浩菲:﹤關於孔子論管仲的爭議﹥濟南:文史哲,2006年2月。
馮學成:﹤《易經》片麟.從《易》中找到作主人的感覺﹥,成都:西部廣播電視,2010年。
黃筱慧:﹤文本論述與敘事理論在哲學諮商的理論與實踐﹥,《哲學諮商專題》: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04年。new window
黃筱慧:﹤存有學式的文本脈絡化作為一種哲學諮商方法的初探﹥,《哲學諮商專題》: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07年。new window
黃筱慧:﹤敘事論述與靈性關懷中的生命重構﹥,《靈性與倫理關懷專題》: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09年。new window
楊丕丞:﹤《詩經》國風中女子的形象﹥,員林:弘光人文社會學報,2005年。new window
楊卉:﹤試論孔子之禮-《論語》中的禮態度﹥,湖北: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3月。
楊雅婷:﹤荀子道德哲學思想在道德教育上的啟示﹥,台北:公民訓育學報,2005年。new window
葉志衡:﹤《詩經》女求士詩的表現手法﹥,北京:詩經研究叢刊,2005年。
趙宏偉:〈簡析孔孟儒學之心性觀及意義〉,西藏:西藏民族學院學報,2007年,5月。
臧瑜:﹤荀子君子人格思想淺析﹥,鄭州:魅力中國,2010年。
劉五一:﹤鄭衛婚戀詩和周代文化﹥,北京:詩經研究叢利,2005年。
劉振維:﹤孟子「性善」說芻議﹥,台中:朝陽人文社會學刊,2003年。
劉新忠:﹤從字詞看《詩經》中的淫詩現象﹥,蘇州: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08年。
潘小慧:﹤哲學諮商的意義與價值:以對話為核心的探討﹥《哲學諮商專題》: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04年。
潘小慧:﹤禮義、禮情及禮文-荀子禮論哲學的特點﹥,台北:哲學與文化,2008年。new window
蔡仁厚:﹤義利之辨與義利雙成﹥,高雄:人文價值與生命關懷通識課程實施研討會,2003年。
蔡仁厚:﹤瞭解儒家學問的幾個要點﹥,台北:鵝湖雜誌社,1976年。new window
黎建球:﹤以意義與價值為內容的哲學諮商﹥《哲學諮商專題》:哲學文化月刋:2011年1月。new window
黎建球:﹤以整合的價值重建人文主義精神﹥,《人文主義精神專題》: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06年。new window
黎建球:﹤哲學諮商的三項基本原則﹥,《哲學諮商專題》: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09年。new window
黎建球:﹤C.I.S.A理論的實踐與應用﹥《哲學諮商專題》: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07年。new window
黎建球:﹤哲學諮商的理論與實務﹥,《哲學諮商專題》: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2004年。new window
黎建球:﹤從論語看孔子的天道思想﹥,《孔子專題》: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1981年。new window
謝媛媛:﹤《詩經》的社會生活意向﹥,吉林,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
聶永華:﹤《詩經》親情詩的文化蘊含與文學母題﹥,鄭州,鄭州大學學報,2005年11月。
顏世安:﹤析論《論語》中禮與仁的關係﹥,台北:台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2010年12月new window
關玲:﹤由《詩經》看中國遠古時代的愛情﹥,遼寧:科教文匯第10期,2009年10月。
蘇嫈雰:﹤儒家哲學的「克勝收攝」諮商歷程﹥,《哲學諮商專題》:哲學與文化月刊,2011年。new window
吴登雲:﹤談《尚書》中的生命意識與民族靈魂﹥,濟南:時代文學,2008年,15期。
吴新勇:﹤《尚書.無逸》與周公人本思想﹥,武漢:江漢論壇,2010年6月。
Shlomit C.schuster, “philosophy practice : an alterntive to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London :praeger, 1999.
Shusterman, Richard. “practicing philosophy :pragmatism and the philosophical life.” New York : Routledge, 1997.
Blass, Rachel. “On the possibility of self-transcendence :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zen, and the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Vol.23, No.3, September 1996.
Boele, Dries. “the benefits of a Socratic dialogu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philosophical practice, New York, July. 1997.
Cheng, Chung-Ying. “From self-cultivation to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 An introduction.”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Vol.23, No3, September 1996.
Lahav, Ran.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and Taoism :wisdom and lived philosophical understanding.”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Vol.23, No.3,September 1996.
Pfeifer. Karl. “philosophy outside the academy :the role of philosophy in people-oriented professions and the prospects for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Inquiry :critical thinking across the disciplines. Vol.14 No.2, Autumn, 1994.
Robbins, Susan. “Letter on certification” Newsletter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Vol.2 issue 3, November, 1997.
Ruschman, “Foundations of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in inquiry Vol.17, No.3, spring 1998.
Schuster. Shlomit C. “philosophy as if it matters :the practice of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critical review. Vol.6 No.4, 1993.
Schuster. Shlomit C. “the practice of sartre’s philosophy in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and existential psychotherapy.” the Jerusalem philosophical quarterly.Vol.44, jan.1995.
Schuster. Shlomit C.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and humanistic psychotherapy.” Journal of psychology and Judaism. Vol.20 No.3, fall, 1996.
Schuster. Shlomit C. “philosophical narratives and philosophical counseling.”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existential analysis. July, 1997.
Achenbach, G. B. what is philosophical practice? Retrieved December 27, 2004, from http://www.igpp.org/eng/igpp.asp.
學位論文:
呂依靜:《周易之道德哲學研究》,台北:輔大哲研所碩士論文,1995年。
易瑩嫻:《《詩經.秦風》研究﹥,台北:玄奘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3年。
林建邦,《荀子理想人格類型的三種境二及其意義-以士、君子、聖人為論述中心》,台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陳若吟:《敘事理論之哲學諮商應用-呂格爾《時間與敘事》研究》,台北:輔大哲研所碩士論文,2008年。
陳曉郁:《「論語」之「君子」概念研究》,台北:輔大哲研所碩士論文,1993年。
陳靜宜:《先秦儒家君子說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政治系碩士論文,2004年。
黃錦淳:《《論語》、《孟子》論孝與《孝經》之比較研究》,台中:逢甲大學中文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1月。
楊淑婷:《哲學諮商理論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2006年。
楊陽光:《易經憂患意識研究》,台北:師範大學國文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葉美玲:《謙謙君子之理想人格探究》,台北:輔大哲研所碩士論文,2010年。
趙順順:《《左傳》禮學思想研究》,山東: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
蔡筱雨:《儒家型治療學-以孟子修養論為核心開展》,台北: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蘇嫈雰:《用哲學諮商方法論兩性關係》,台北:輔大哲研所博士論文,2006年。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