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台灣行政區劃調整之研究—都市區域概念之應用
作者:昝大偉
作者(外文):Tzaan, Dawei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地學研究所博士班
指導教授:楊重信
丁亞中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2
主題關鍵詞:都市區劃城市治理引力模式斷裂點SWOTUrban Region DivisionUrban GovernanceGravity ModelBreaking PointSWO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2
本研究以「台灣行政區劃調整之研究-都市區域概念之應用」為題,冀望創新以城市治理視角進行台灣行政區域劃分指標之一,以達到提升競爭力之目的。本研究撰寫邏輯依以下順序:都市區域劃分與一地之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而台灣係採取不均衡發展模式,亦即由成長極都市帶動非成長極都市之發展。故,本研究區分為縣市層級與鄉鎮市區層級,首先依據指標定位出成長極都市後;第二步須說明成長極都市與非成長極都市間具備引力關係,本研究係以人流為研究對象,縣市層級觀察於2010年12月至2012年2月戶籍之遷入與遷出,而鄉鎮市區層級觀察2000年居住地與工作或就學地間之不同通勤人流,並依據引力模式進行影響變數之觀察;在第一步找出成長極都市與第二步說明成長極都市與非成長極都市間具備人流領域之引力關係後,第三步乃依據不同成長極都市數目之「雙極」、「三極」、「五極」、「六極」、「新三極」與「區域新三極」六模型依據「綜合城市治理指標」進行都市區域劃分之SWOT分析。本研究認為都市區劃此一機動調整機制可展現台灣最佳競爭優勢,於2010年12月25日改制之五都或未來之六極皆為階段性之行政區劃過渡,而「區域新三極」為未來台灣都市區域劃分之努力方向,如此方能轉型擠身世界大都會區之行列。
This dissertation is entitled as “The Study on Adaptation for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in Taiwan: The Conceptation of Urban Area”, which attempts to apply an innovative urban governance perspective to design Taiwan’s Urban Region division to reach the goal of competitiveness. First,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is highly connected to a place’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aiwan adopts a disequilibrium development model which means growth pole city leads non-growth pole city. Thus, a county level and a township level are divided and indicators are applied to distinguish whether being growth pole city or non-growth pole city. Second, a gravity connection exists between growth pole city and non-growth pole city and the area of people flow is the research subject. In terms of permanent residence, moving in and moving out since Dec. 2010 to Feb. 2012 is observed in the county level while in terms of population commuting between current residence and working/studying places is observed in the township level in 2000. A gravity model is applied and tested by influencing variables. Third, depending on the amounts of growth pole cities, a so called “comprehensive urban governance indicator ” is used to analyze six models by using SWOT: two growth poles, three growth poles, five growth poles, six growth poles, new three growth poles, and regional new three growth poles. This dissertation considers that a flexibl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mechanism is able to display Taiwan’s competitive advantages. No matter five growth poles, which starts at Dec. 25th, 2010, or the future six growth poles, are both temporary design. The regional new three growth poles design fits into Taiwan Urban Region division’s future direction and assists being one of the metropolitan cities.
中文參考資料
書籍
Meric S. Gertler主編,2005,牛津經濟地理學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
王聖學主編,2008,大都市衛星城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何宗武,2011,Eviews高手-財經計量應用手冊,台北:鼎茂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全成,2005,勞資關係,台北: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李映照、龍志和,2007,要素流動與企業集聚形成,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辛晚教,2011,都市及區域計劃,台北:詹氏書局。
周志龍,2003,全球化、台灣國土再結構與制度,台北:詹氏書局。new window
周志龍,2006,世界都市競爭策略與產業,台北:詹氏書局。
易丹輝,2002,數據分析與EViews應用,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林鑑澄、胡田田譯,Joe Ravetz著,2004,都市區域2020永續環境的整合性規劃,台北:詹氏書局。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 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金元歡、王建宇,2004,區域經濟學,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
侯景新、尹衛紅,2004,區域經濟分析方法,北京:商務印書館。
侯景新、蒲善新、蕭金成,2006,行政區劃與區域管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施雅軒,2003,台灣的行政區變遷,台北:遠足文化。
洪世鍵,2009,大都市區治理理論演進與運作模式,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紀俊臣,2007,都市及區域治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紀俊臣,2011,直轄市政策治理,台北:中國地方自治學會。
徐瑛、陳秀山,2009,區域經濟質量評價:理論與方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張可雲,2005,區域經濟政策,北京:商務印書館。
張明華,2006,試論國際大都市圈的乘數效應,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
梁琦譯,Masahisa Fujita、Paul Krugman & Anthony J. Venables著,2005,空間經濟學-都市、區域與國際貿易,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陳秀山、張可雲,2005,區域經濟理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陳凱主編,2009,區域經濟比較,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喬雲霞,2005,區域國際競爭力: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喬雲霞,2005,區域國際競爭力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黃建銘,2008,地方制度與行政區劃,台北:時英出版社。
趙曉雷主編,胡彬、王昉副主編,2009,都市經濟與都市群,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劉道義,1999,台灣新地理-我國行政區的規劃與設計,台北:前衛出版。
劉衛東、王緝慈、李小建、杜德斌譯,Gordon L. Clark、Maryann P. Feldman &鍾惠民、周賓凰、孫而音,2009,財務計量Eviews的運用,台北:新陸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薛益忠,2006,都市地理學,台北:三民書局。

期刊
丁志偉 王發曾 殷勝磊,2010,基於成長能力評價模型的中原都市群空間發展態勢,河南科 學,第28卷,第10期,頁1348-1352。
丁志偉 王發曾,2012,都市-區域系統內涵與機理研究-從都市、都市體系、都市群到都市- 區域系統,人文地理,第124期,頁92-96。
于濤方、劉娜,2005,中國都市全球化與地方化程度分析,地理與地理資訊科學,第21卷,第3期,頁67-68。
仉桂美,2009,由行政區劃論都會區之區域發展,國會月刊,第37卷,第10期,頁42-59。new window
尹虹潘,2005,對都市吸引區範圍界定的理論分析,財經研究,第11期,頁109。
方文全,2010,滬港雙城記:基於引力模型的實證分析,上海經濟研究,第11期,頁80-86。
王文誠,2006,全球化趨勢下的都會治理:高雄的挑戰,環境與世界,第13期,頁35-56。new window
王成超,2009,海峽西岸都市群的空間整合研究,亞熱帶資源與環境學報,第4卷,第4期,頁72-80。
王建紅,2004,人口狀況對青海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挑戰,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14卷,第4期,頁35。
王政朝、徐鄧耀、唐琴,2009,對區域競爭力形成機制的探討,西安財經學院學報,第22卷,第2期,頁32。
王海龍、朱洪興,2010,京津冀地區的都市引力研究,企業經濟,第355期,頁97-100。
王敏正,2007,特色產業-雲南區域經濟發展的根本選擇,雲南社會科學,第2期,頁58。
王淑莉,2006,新經濟地理與區域經濟學研究述評—以區域為例,廣西社會科學,第132期,頁43-47。
王琪,2006,政府提速:提高區域競爭力的必由之路,商場現代化,第471期,頁190-191。
王聖學 楊松茂 李宏志,2008,21世紀都市區域發展的新趨勢:構建以大都市為中心的大都市圈,都市,第5期,頁13-16。
古永嘉、李富川、李國賓,2007,七大工業國與中國貿易關係之設定與實證-引力模型之應用,台灣銀行季刊,第58卷,第2期,頁50-60。new window
石賢光,2011,中原都市群空間發展模式研究,經濟研究導刊,第118期,頁18-20。
朱立奎,2002,政府在制度創新中的角色定位,安陽大學學報,第3期,頁64-66。
江大樹,2010,我國都市競爭力指標體系建構與運用之研究,研考雙月刊,第6期,頁33-48。
江大樹,2011,從縣市合併升格到區域合作治理「3都15縣」政策評析,研習論壇,第123期,頁1-25。
江啟臣、黃富娟,2006,全球化下都市競爭力指標之探討,研考雙月刊,第5期,頁27-41。
何曉潔、王雪昆,2007,基於引力模型的大陸與臺灣貿易實證分析,企業技術開發,第26卷,第1期,頁76-77。
吳松林,2008,台灣跨域治理發展前瞻探討:全球在地化契機,研考雙月刊,第32卷,第5期,頁16-25。
吳歆、方志耕、阮愛清,2007,基於灰色關聯的產業集聚與區域經濟競爭力關係研究,工業技術經濟,第26卷,第2期,頁40。
吳濟華、柯志昌、朱俊德,2008,台灣高速鐵路通車對高高屏地區產業與空間之影響實證分析,都市發展半年刊,第97期,頁114-155。new window
吳濟華、葉晉嘉、朱俊德、王翔煒,2006,地方永續發展跨域治理操作機制研究—以高高屏地區為例,都市發展,第1期,頁28-53。new window
呂育誠,2011,都會治理與府際合作概念的界定與應用,研習論壇,第123期,頁26-39。
李因果 何曉群,2010,都市規模、就業結構對聚集經濟及TFP的影響-基於中國十大都市群的經驗分析,山西財經大學學報,第32卷,第9期,頁1-8。
李江蘇、駱華松、曹洪華,2008,基於引力模型分析城區與郊區空間相互作用-以昆明市為例,經濟問題探索,第12期,頁53-58。
李宗堯、楊桂山,2008,經濟快速發展地區生態環境競爭力的評價方法,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第17卷,第1期,頁124。
李金龍、鄧春生、余曉燕,2009,再論加快我國行政區劃體制的改革與創新,陝西行政學院學報,第23卷,第4期,頁10-12。
李長晏,2007,都會區域合作的機制設計,中國地方自治,第60卷,第2期,頁30-38。
李紅啟,2008,基於Wilson模型的物流空間相互作用,經濟地理,第28卷,第4期,頁588-591。
李述德,2009,開創地方財政新契機-談財政收支劃分法之修正,研考雙月刊,第33卷,第4期,頁77-84。
李強、戴儉,2006,西方都市蔓延治理路徑演變分析,都市發展研究,第13卷,第4期,頁 74-77。
李禮,2010,區域治理國內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學術論壇,第234期,頁56-60。
李薰楓,1988,地理學中的引力模式,中等教育,第39卷,第2期,頁11-21。new window
沈中華、周秀霞,2009,台北、香港與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之條件分析-外國銀行設立分支機搆的決定因素,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0卷,第2期,頁89。new window
沈建中,2010,論我國五直轄市建制後「區域治理」模式之探討,中國地方自治,第47卷,第6期,頁46。
周志龍 2001,全球化發展與台灣行政區劃再結構,經社法制論叢,第27期,頁159-189。new window
周秀霞、楊易寰,2009,國際銀行中心相互關聯與外銀進入之決定因素,致理學報,第29期,頁60。
周茂春,2009,台灣行政區域調整之探討(史前時期到日本統治終了),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8卷,第4期,頁127-134。new window
周華蓉,2008,我國聚集經濟效應下的都市化進程,當代經濟,第9期,頁84-85。
周華蓉,2009,聚集經濟與都市化:不同都市規模的效應比較,黃岡師範學院學報,第29卷,第1期,頁137-139。
周業安、馮興元、趙堅毅,2004,地方政府競爭與市場秩序的重構,中國社會科學,第1期,頁56-65。
林子瑜,1984,地方生活圈規劃與實施問題之探討,都市與計畫,第11巻,頁175-187。
林志重,2006,學生來源空間結構與大學競爭力相關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第9卷,第1期,頁71-91。new window
林季平、柯音如,2004,勞工流動及資訊流動的初探研究,資訊社會研究,第6巻,頁283-312。new window
林幸君、高慈敏,2008,蘇花國道興建期及通車後之區域經濟效果分析,台灣經濟預測與政策,第38卷,第2期,頁39。new window
林錫銓,2001,功能性區域計畫之體制研究-區域治理之有機調適模式,規劃學報,第28期,頁25-45。new window
俞勇軍 陸玉麒,2005,都市適度空間規模的成本-收益分析模型探討,地理研究,第24卷,第5期,頁794-802。
姜世國,2004,都市區範圍界定方法探討-以杭州市為例,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第20卷,第1期,頁67-71。
昝大偉、張婷、李選,2011,台灣與大陸地區五省市發展醫療觀光潛質之研究-以引力模式為例,華岡地理學報,第27期, 頁37-51。
段樵、伍鳳儀,2006,上海與香港的都會都市競爭力:由企業高層意見調查到都會區域觀的思考,中華管理學報,第9巻,第2期,頁1-14。
紀俊臣,2004,永續發展與行政區域設計,中國行政評論,第13卷,第2期,頁65-100。new window
紀俊臣,2006,一個研究上的思考:台灣行政區域的調整,中國地方自治,第59卷,第4期,頁3-32。
紀俊臣,2009,台中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的影響,府際關係研究通訊,第6期,頁1-3。
紀俊臣,2011,台灣五直轄市行政區劃與地方治理,中國地方自治,第64卷,第5期,頁4-22。
紀俊臣、常如玉,2011,地方公共債務與財政收支劃分二法制修正之評析,中國地方自治,第64卷,第3期,頁4-20。
苗長虹,2007,歐美經濟地理學的三個發展方向,地理科學,第27卷,第5期,頁617-623。
范定祥、呂志明,2008,區際貿易與區域競爭力-基於”長株潭”的分析,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第13卷,第2期,頁43-44。
倪安順、吳雨菁,2010,兩岸直航港埠貨櫃量預測與分配之研究,海運學報,第19卷,第1期,頁76。new window
倪瑛,2006,西方區域經濟理論發展問題研究,貴州財經學院學報,第120期,頁51-55。
夏樂生,2009,從《加快建設海西區若干意見》的發佈及「海峽論壇」的召開看「海西區」未來發展,展望與探索,第7卷,第6期,頁22。
夏鑄九、劉昭吟,2003,全球網絡中的都會區域與都市:北台都會區域與台北市的個案,都市 與設計學報,第15/16期,頁39-58。
孫利娟、邢小軍、周德群,2010,區域競爭力研究綜述及基於博弈論視角的分析,工業技術經濟,第29卷,第201期,頁84-86。
孫翠芳,2006,中西部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策略探析,西部探礦工程,第122期,頁294。
師謙友、郭華,2007,區域一體化背景下關中空間整合研究,地理與地理資訊科學,第23卷,第5期,頁78-80。
席代麟,2009,從三都十五縣談台灣的行政區劃,中國地方自治,第62卷,第1期,頁4-21。
徐仁輝、鄭敏惠,2011,新六都時代地方財政的挑戰與展望,研考雙月刊,第35卷,第6期,頁57-70。
耿慶武,2000,中國大陸的區域經濟發展,中國大陸研究,第43卷,第8期,頁63-64。new window
馬海龍,2010,京津冀區域治理的模式選擇,北京行政學院學報,第6期,頁7-11。
張秀生、陳立兵,2005,產業集群、合作競爭與區域競爭力,武漢大學學報,第58卷,第3期,頁296。
張坤,2007,都市蔓延度量方法綜述,國際都市規劃,第22卷,第2期,頁67-71。
張浩,2008,都市區域經濟要素與區劃的關係研究,商場現代化,第560期,頁257-258。
張貢生,2009,論沿海經濟地帶都市群一體化格局的形成與發展,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第25卷,第1期,頁9-11。
張瑞鑫、蔡清治、高家文、李淑美、胡月霞,2010,行政區域重劃之研究-以台中縣市合併升格為例,T&D飛訊,第96期,頁1-21。
張學輝、王如淵、郭麗娟,2010,基於有效時間距離的都市相互作用模型及其應用-以川渝都市群為例,西華師範大學學報,第31卷,第2期,頁183-191。
淩波、孫毅、陳志剛,2008,區域競爭力系統研究,商場現代化,第536期,頁221。
盛斌、廖明中,2004,中國的貿易流量與出口潛力:引力模型的研究,世界經濟,第2期,頁3-12。
許麗惠,2004,台中都會區零售服務業空間分布及變遷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第11期,頁1-19。new window
郭乃鋒、彭素玲、劉名寰、謝雨豆、詹智盛,2010,仿冒威脅對全球創意經濟商品貿易流量之影響-配對國家追蹤資料引力模型的驗證,經建專論,第8卷,第10期,頁7 8。
陳小紅,2007,都市競爭與區域治理-兩岸案例探索「兩岸四地城市治理與地方永續發展,國家與社會,第3期,頁1-34。new window
陳立剛 李長晏,2002,全球化治理:台灣都會治理的困境與體制建構-地方政府跨區域合作探究-,中國地方自治,第56卷,第2期,頁4-19。new window
陳立剛,2007,都會區政府合併初探:以美、加地方政府為例,中國地方自治,第60卷,第12期,頁4-13。
陳明星 葉超 付承偉,2008,國外都市蔓延研究進展,都市問題,第153期,頁81-86。
陳柳欽,2010,區域競爭力內涵的多元化認知與辨析,當代經濟管理,第32卷,第11期,頁50-56。
陳朝建,2010,縣(市)改制對「區」的行政區劃之衝擊與因應,中國地方自治,第63卷,第9期,頁18-38。
陳群元、宋玉祥,2010,都市群空間範圍的綜合界定方法研究-以長株潭都市群為例,地理科學,第30卷,第5期,頁660-665。
陳麗瑛,1989,生活圈、都會區與都市體系,經濟前瞻,第16號,頁127-128。
喻鋒,2010,區域協調發展與區域政策創新,廣東行政學院學報,第22卷,第1期,頁20。
曾萬濤,2008,長株潭地區行政區劃調整研究,地域研究與開發,第27卷,第1期,頁15-18。
稅偉,2009,區域製造業競爭力的評價模型、指標體系構建與應用-基於比較優勢與競爭優勢動態平衡的視角,工業技術經濟,第28卷,第3期,頁68。
程惠芳、阮翔,2004,用引力模型分析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區位選擇,世界經濟,第11期,頁12-17。
童中賢,2010,都市群競爭力評價理論研究評述,都市觀察,第2期,頁186。
馮雲廷,2004,聚集經濟效應與我國都市化的戰略選擇,財經問題研究,第250期,頁35-41。
黃文彬、莊翰華,2009,台中市幼教服務圈域之研究,華岡地理學報,第24期,頁19-27。
黃正雄,2010,地方治理與行政區劃之展望,中國地方自治,第63卷,第2期,頁3-34。
黃庭瑄、謝啟賢,2011,從五都升格談台灣行政區域整併問題,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4卷,第8期,頁86-92。new window
黃登興、黃幼宜,2006,兩岸三地貿易流量的變遷-引力模型的驗證,台灣經濟預測與政策,第36卷,第2期,頁47-75。new window
黃幹忠、葉光毅,2000,中心商業區業種聚集現象之研究-以台南市中心商業區為例,建築與規劃學報,第1卷,第3期,頁230-231。new window
黃萬翔,2009,從全球競爭觀點看台灣區域發展與區域合作,研考雙月刊,第33卷,第4期,頁13-23。
楊友仁、王鴻楷,2000,不均等發展與中國政策方析:重慶直轄市的個案分析,都市與設計學報,第11/12期,頁104。new window
楊紅平,2007,都市蔓延:理論研究、治理對策與案例分析,江蘇都市規劃,第11期,頁40-44。
楊重信,2001,台灣都市製造業動態外部之實證,2001年中華民國區域科學學會研討會論文集(B),頁323-363。
楊重信、林育諄,2002,台灣都市生產者服務業動態外部之實證,2002年中華民國住宅學會第十一屆年會論文集,頁364-385。new window
楊重信、林育諄,2003,台灣都市生產者服務業動態外部之實證,都市與計畫,第30卷,第2期,頁91-107。new window
楊晨、施學哲,2010,區域智慧財產權競爭力的內涵探析,科技進步與對策,第27卷,第24期,頁53。
葉俊榮,2004,政府再造與區域治理,研考雙月刊,第28卷,第5期,頁13-24。
董青、劉海珍、劉加珍、李玉江,2010,基於空間相互作用的中國都市群體系空間結構研究,經濟地理,第30卷,第6期,頁926-932。
董裡、塗錦,2011,地方行政區劃變遷路徑選擇,社會科學研究,第1期,頁51-54。
賈延紅、張忠德,2008,區域社會資本在區域創新系統中的動力作用,西安工程大學學報,第22卷,第90期,頁232。
鄒克萬,2004,新國土計劃法下都會區域發展的基本議題與規劃策略,研考雙月刊,第28卷,第5期,頁66-75。
蓋翊中,2005,制度資源、聚集經濟與產業空間集聚,生態經濟,第9期,頁55-57。
趙永茂,2008,地方與區域治理發展的趨勢與挑戰,研考雙月刊,第32卷,第5期,頁4。
趙永茂、王皓平,2011,提升我國直轄市治理能力之策略:以當前六都治理困局因應為例,研考雙月刊,第35卷,第6期,頁9-18。
趙淑玲、丁登山,2005,中原文化與河南區域競爭力關係研究,人文地理,第81期,頁79。
劉小蘭、許佩漩、蔡育新,2010,台灣都市蔓延之影響因素分析,地理學報,第58期,頁49-63。new window
劉友金、郭春梅、郭清林,2004,入世與提高我國區域產業競爭力的戰略選擇,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第7卷,第1期,頁43。
劉佩怡,2008,台灣行政區域調整的規劃理路,通識研究集刊,第13期,頁131-146。new window
劉佩怡,2010,台灣行政區劃的新方向-「三都十五縣」利弊分析,中國地方自治,第62卷,第1期,頁22-36。
劉坤億,2006,台灣地方政府間發展夥伴關係之制度障礙與機會,台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3期,頁1-34。new window
劉坤億、鄭如琳,2011,加拿大行政區域整併經驗對台灣的啟示,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4卷,第8期,頁93-99。new window
劉繼生、陳彥光,2000,分形都市引力模型的一般形式和應用方法-關於都市體系空間作用的引力理論探討,地理科學,第20卷,第6期,頁528-533。
蔡輝昇,1986,網路系統中解單一中心場站位置方法之研究,運輸計畫季刊,第15卷,第2期,頁207-219。new window
蔣濤 沈正平,2007,聚集經濟與最優都市規模探討,人文地理,第22卷,第98期,頁68-71。
衛萬明、林宏晉,2006,都市鄰里公園之區位選擇研究,地理學報,第45期,頁51-71。new window
談錦釗,2009,廣佛都市圈:都市區域合作的探討,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第25卷,第1期,頁12-15。
鄧波,2006,論區域休閒經濟與區域競爭力,武漢大學學報,第59卷,第2期,頁181。
鄭亞平,2006,都市發展應有合理的經濟邊界,商場現代化,第470期,頁210-211。
餘淼傑,2008,貿易全球化和國家民主化基於引力模型的實證調查,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第35期,頁29。
龍青雲,2005,都市間相互作用的萬有引力模型分析,湖南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16卷,第5期,頁48-49。
薛立敏、曾喜鵬、陳雅君,2002,區域人口遷入台北都會區地點選擇之實證研究,住宅學報,第11巻,第2期,頁159-178。new window
薛佳、孫根年,2010,1990-2007年日本遊客入境中國大陸旅遊客流量及地域分佈格局的變化,河南大學學報,第40卷,第2期,頁165。
薛益忠,2006,都市在區域發展上的角色,華岡地理學報,第19期,頁8-10;12。
薛益忠、郭士鳳,2010,利用「空間自相關」探索1999年至2005年台灣腸病毒病例之空間擴散,華岡地理學報,第25期,頁37-52。
薛領、楊開忠,2005,基於空間相互作用模型的商業布局-以北京市海淀區為例,地理研究,第24卷,第2期,頁265-273。
謝百傑、史美強,2011,都會網絡治理課責之研究,研習論壇,第123期,頁40-46。new window
謝宏昌,2007,規劃「都會區域」:一個概念的考察,都市與計畫,第34卷,第3期,頁273-291。new window
謝讓志,2004,關於大都市區理論與區域發展,環渤海經濟瞭望,第7期,頁1-4。
藍逸之,2007,評析高高屏都市區域治理策略中的在地永續性定著:一個新自由主義空間的視角,建築與規劃學報,第8卷,第2期,頁115-138。new window
魏后凯,1998,跨世紀我國區域經濟發展與制度創新,財經問題研究,1998年第12期,頁4-9。
羅海成,2010,縣域經濟競爭力評價研究-以福建省為例,福建行政學院學報,第2期,頁91-92。
嚴群英,2007,區域品牌的運作機理與路徑研究,山東經濟,第142期,頁38-39。
顧朝林、石愛華、王恩儒,2002,“新經濟地理學”與“地理經濟學”-兼論西方經濟學與地理融合的新趨向,地理科學,第22卷,第2期,頁129-135。

論文
王思翰,2007,台灣運輸製造業群聚版圖變遷分析,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健雄,2006,區域治理與跨域合作機制之研究—以行政院南部與中部聯合服務中心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何天河,1982,都會區都市規模分布之研究-以台北都會區為例,中興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研 究所,碩士論文。
吳美珠,2011,台北市老人長期照顧政策之研究:跨域治理觀點,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李明達,2003,從地區競爭力探討行政區之重新調整-以台灣地區為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
李阿興,2004,台北縣鄉鎮市垃圾處理跨域治理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
李國正,2000,公共設施區位之合理配置,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俊妹,2002,我國行政區劃重新調整之研究-以都會地區為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林千琪,2003,都市地區國民中學學校設施區位選擇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志鴻,2009,新公共服務與國家競爭力之研究:跨域治理的觀點,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承緯,2005,台灣都市蔓延發展型態之研究-以台灣四大都會區為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耿弘,2003,國土法(草案)體制下台灣地區都會管理機制建立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美足,2003,從新制度經濟學論台灣光復前後之經濟成長歷程,中山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辰喬,2006,區域整合與對外直接投資對臺灣出口貿易的影響-引力模型的涵義,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康艾妮,2009,「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與閩台區域交流合作,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淩聖凱,2003,台灣地區行政區劃之研究一以治理取向之觀點,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珮漩,2007,台灣都市蔓延之影響因素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穎嬋,2006,東盟十加三國經貿整合與台灣經貿關係之研究,中原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繼鳴,1986,臺北生活圈商業中心區位與規模之研究:由消費者利益觀點探討,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崇豪,2009,影響全球觀光旅遊服務業之因素分析-引力模型分析,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喬憲新,2009,台灣地方政府跨域治理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共飲翡翠水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程永林,2007,區域整合、制度績效與利益協調-CAFTA框架下泛珠與東盟的區域合作研究,暨南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博士論文。
楊仁豪,2004,地理空間結構變遷下台灣行政區劃調整之研究,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立煒,2005,台灣跨域治理機制之研究-理論、策略與個案,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晉廷,2001,動態停車場區位選擇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new window
廖嘉蓮,2000,台中港與中部區域產業發展關係之初探,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清家,2010,學校空間服務水準之研究-以台南市國中小學為例,立德大學資產管理與都市規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珮雯,2003,都市發展型態對都市公共成本及經濟效益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俊夆,2009,戶量變化與住宅供給對都市擴張的影響,逢甲大學都市計畫所,碩士論文。
鄭懿婷,2004,跨區域事務處理之研究-以流域管理為例,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賴思樺,2005,台中地區服務業空間結構變遷之特性,逢甲大學土地管理所,碩士論文。
應宜珠,1991,我國地方政府層級與行政區域劃分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嘉宏,2007,西班牙加入歐洲共同體後國內政治經濟的轉變,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孟謙,2006,台灣都市擴張之研究,逢甲大學都市計畫所,碩士論文。
叢昕宇,2006,我國大都市區治理模式研究,上海師範大學行政管理專業,碩士論文。
藍健榕,2009,全球運輸服務要素分析-引力模型之應用,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思全,2007,都會區域治理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湘宜,2009,東盟與東亞國家的貿易開放效果:引力模型的驗證,台灣海洋大學應用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永誠,2009,廢棄車輛回收廠區位選址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羅鳳娟,2006,國家施為與地方發展-以台東縣為例,台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龔意琇,2002,台灣垃圾跨區域處理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研究報告
江大樹,2011,建構我國都市國際競爭力指標體系,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研究報告。
李長晏,2006,府際合作治理制度之規劃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結案報告。
李長晏,2010,台灣都會治理問題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RDEC-RES-097-008。
高永光,2006,行政區域調整方案之研究(第一年),行政院內政部委託研究,第一年報告。
高永光,2008,行政區域調整方案之研究(第三年),行政院內政部委託研究,期末報告。
黃德福,1997,我國行政區域劃分問題分析,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研究報告。
劉順仁,2006,建立台灣地區縣市競爭力指標之理論模式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整合型計畫,NSC95-3011-P-002-001-。
鄭義暉,2001,運用重力模型去檢視區域經濟整合對貿易流量的效果,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個別型計畫,NSC89-2415-H-309-002-。

研討會論文
昝大偉、李萬凱,2010,從人口永續發展分析台灣最佳都市規模,2010年亞洲地裡資訊系統國際研討會暨台灣地理資訊學會年會、兩岸四地GIS與應用遙感研討會,高雄台灣,2010年11月4-6日。
昝大偉、張婷、李選,2010,台灣國際醫療服務之空間分析初探,2010年亞洲地裡資訊系統國際研討會暨台灣地理資訊學會年會、兩岸四地GIS與應用遙感研討會,高雄台灣,2010年11月4-6日。
翁嘉禧、吳靜芝,2010,中國與東盟農產品貿易使用分析-引力模型之應用,2010年第二屆發展研究年會,台北台灣,2010年11月20日。
陳冠位、楊侑靜,2004,「地方產業交流中心」活化弱勢地區實證研究-以屏東縣高樹鄉為例,第八屆國土規劃論壇,台南臺灣, 2004年4月17日。
曾梓峰,2008,區域治理的困境與挑戰-以高雄學園先進智慧型產業園區為例,2008高高屏區域永續治理研討會,高雄台灣,2008年4月26日。
黃建銘,2009,三都十五縣與區域治理,地方自治與民主發展,2009年縣市長選舉與地方發展學術研討會,台中台灣,2009年7月4日。

英文參考資料

英文期刊
Anderson, James E., 1979,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Gravity Equation,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69, No. 1, pp.106-116.
Bergstrand, J. H., 1985, The Gravity Equa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Some Microeconomic Foundations and Empirical Evidenc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Vol. 67, pp. 474-481.
Boschma R A, Frenken K., 2006, Why is economic geography not an evolutionary science? Towards an evolutionary economic geography.,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Vol.6, No.4, pp.293 -302.
Brueckner, J., Edited by E. S. Mills, 1987, The Structure of Urban Equilibria: A Unified Treatment of the Muth-Mills Model, Handbook of Regional and Urban Economics, Vol.II,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 B. V..
Gro, SandkjaerHanssen, Tom, Johnstad, and Jan, ErlingKlausen, 2008, Regional Foresight, Modes of Governance and Democracy,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Vol.17, No. 12, pp. 1736-1740.
Hearfield, Colin and Sorensen, Tony, 2009, Regional Economic Governance: A Technology of Government or Regional Autonomy in New South Wales?, Space and Polity, Vol. 13, No. 2, pp. 93-94.
Linnemann, H., 1966, An Econometric Stud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Flows, Amsterdam: North-Holland.
Mills, E. S., 1967, An Aggregative Model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Metropolitan Are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61, pp.197-210.
Pöyhönen, P., 1963, A Tentative Model for the Volume of Trade between Countries, 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e, Vol. 90, pp. 93-100.
Richardson, H.W., 1972, Optimality in City Size, Systems of Cities and Urban Policy: A Sceptic’s View, Urban Cities, Vol.9, pp.29-48.
Rose, Andrew K. and Spiegel, Mark M., 2004, A Gravity Model of Sovereign Lending: Trade, Default, and Credit, IMF Staff Papers, Vol. 51, pp. 50-63.
Russ Lopez and H. Patricia Hynes, 2003, Sprawl in the 1990s: Measurement, distribution, and trends, Urban Affairs Review, Vol. 38, No.3, pp. 325-355.
Shahar, Hameiri, 2009, Beyond Methodological Nationalism, but Where to for The Study of Regional Governance?,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63, No.3, pp. 433.
Tibergen, J., 1962, Shaping the World Economy - Suggestions for a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New York: The Twentieth Century Fund.
Yasumasa, Komori, 2010, Evaluating Regional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in Northeast Asia, Asian Affairs: An American Review, Vol. 37, No. 1, pp. 3-4.

網站參考資料
Now News今日新聞,五都、縣市重組整併?內政部:先立法、再由下而上決策,http://www.nownews.com/2012/02/13/301-2784991.htm
中央選舉委員會選舉資料庫,http://db.cec.gov.tw/
中華民國內政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台北市各級組織及實施地方自治綱要,http://glrs.moi.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0208
中華民國內政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高雄市各級組織及實施地方自治綱要,http://glrs.moi.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0216
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http://www.ris.gov.tw/gateway/population.cgi?s_code=m1&sheet0name=s8
內政部統計處,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x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http://www.weforum.org
台灣英文新聞,台灣358個鄉鎮市區將整併為100個,http://www.taiwannews.com.tw/etn/news_content.php?id=1840509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系統,http://thcts.ascc.net/
全國法規資料庫,中華民國憲法,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A0000001
全國法規資料庫,地方制度法,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Content.aspx?PCODE=A0040003
全國法規資料庫,直轄市自治法,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Content.aspx?PCODE=A0040002
行政院主計總處政府統計總覽,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3213&CtNode=3504&mp=1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推動縣市改制落實區域均衡發展,http://www.rdec.gov.tw/ct.asp?xItem=4172954&ctNode=12852&mp=100
行政院經建會國土空間發展策略計畫,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1780
行政院經建會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0486
區域治理指標(Urban Governance Index,UGI),http://www.unhabitat.org/
國土規劃全球資訊網,7-3國土規劃前置作業辦理計畫,http://tpweb.cpami.gov.tw/news.asp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開發學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http://www.imd.ch
聯合知識庫,國土新規劃縣縣合併、鄉鎮市可合併升格,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6896631.shtml
聯合知識庫,鄉鎮市區可合併升格縣內政部:無規劃,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6898123.shtml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