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民小學校務發展計畫、績效目標管理 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作者:巫孟蓁
作者(外文):WU, MEN-CHEN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指導教授:陳木金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9
主題關鍵詞:校務發展計畫績效目標管理學校效能School Development PlanPerformance Target ManagementSchool Effectivenes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現行國民小學校務發展計畫、績效目標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現況及關係。探討不同教育人員與學校環境背景之中,對於校務發展計畫、績效目標管理與學校效能知覺之現況、差異情形;探析國民小學校務發展計畫、績效目標管理與學校效能之關係;並檢定國民小學校務發展計畫、績效目標管理與學校效能結構方程模式之適配情形。
依據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編製「國民小學校務發展計畫、績效目標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調查問卷」進行調查,以北部地區四縣市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之公立國民小學校長、主任、組長與教師為調查對象,共抽取58所學校共計580位受試者為樣本,計回收492份有效問卷,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4.83%;蒐集的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分析、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分析及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本研究所獲致之結論如下:
一、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基隆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學校校務發展計畫整體及各向度呈現中高程度,其中又以「現況分析」得分最高,「考核評價」得分最低。
二、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基隆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學校實施績效目標管理整體及各分向度呈現中高程度,其中又以「發展大任務」得分最高,「等級有量尺」得分最低。
三、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基隆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學校效能整體及分向度呈現中高程度,其中又以「社區參與」得分最高,「文化氣氛」得分最低。
四、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基隆市國民小學教師在年齡、最高學歷、現任職務與服務年資之背景的不同,其知覺校務發展計畫、績效目標管理與學校效能的情形呈現顯著差異。
五、「校務發展計畫」、「績效目標管理」與「學校效能」三者,兩兩間兼具有顯著正相關。
六、「校務發展計畫」、「績效目標管理」與「學校效能」具有相當之適配性檢定獲得驗證支持,能解釋主要變項間的關係。
最後依據結論,本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俾供學校、教育主管行政機關,以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s of school development plan, performance target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elementary schools, an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among school development plan, performance target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among different teachers and school environment backgrounds in elementary schools. Furthermore, it also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chool development plan, performance target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elementary schools. Finally, it verifies the proper fit situation of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mong school development plan, performance target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elementary schools.
To achieve these purposes, this study adopt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investigative questionnaire of relationships among school development plan, performance target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s the main tool we use. The sample includes 580 teachers selected from 58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wan. Of the distributed copies, 492 questionnaires have returned as valid, with the return rate of 84.83%. A series of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re conducted to analyze the data collected.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 The school development pla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has an above moderate performance in the overall and various aspects; with the highest score in "Status Analysis," and the lowest in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2. The performance target management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shows an above moderate performance in the overall and various aspects; with the highest score in “Developing Major Tasks,” and the lowest in “Reliable Measuring Scales.”
3. The school effectivenes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s shows an above moderate performance in the overall and various aspects; with the highest score in “Community Involvement,” and the lowest in “Cultural Atmosphere.”
4. Based on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demography (age, education, current job and years in servic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school development plan, performance target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can be inferred.
5.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among school development plan, performance target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6. The proper fit situ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mong school development plan, performance target manag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has been verified as positive, and can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main variables.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as references for the elementary schools, th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future follow-up studies.
壹、中文部分
丁一顧(2013)。從專業社群觀點談學校教師會轉型之芻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6), 109-112。
丁志達編著(2003)。績效管理。臺北市:揚智。
方瑀紳(2014)。臺灣國家品質獎對參與者的益處與侷限之探討。T&D飛訊,183,1-23。
方德隆(1986)。國民中學組織結構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如哲(2005)。校務發展計劃的理念與方法。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2),37-60。
王如哲、黃月純(2004)。教育知識管理。臺北市:五南。
王佳琦(2015)。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正向心理資本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昌傑(2017)。越南高等教育大學品牌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胡志明市內大學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王博弘、林清達(2006)。臺灣近二十年來校長領導實徵研究與學校效能關係之探討。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2,283-306。
王精文(2016)。關鍵績效指標在電腦周邊產業之導入-以D公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古湯政斌(2008)。平衡計分卡導入花蓮縣立體育實驗高中績效管理之策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江明修(1986)。目標管理在學校經營上的應用。技術及職業教育, 35, 27。
江芳盛(2003)。學校的個人。載於林明地(主編),教育行政學:理論、研究與實際(頁153- 218)。高雄:麗文。
行政院(2006)。國家品質獎實施要點。取自https://www.moeaidb.gov.tw/ctlr?PRO=law.rwdLawView&id=8107
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機關施政績效評估。取自https://www.ndc.gov.tw/News.aspx?n=B3B031E02A85D8B8&sms=5BC851F56C003F6B
吳定(1991)。組織發展:理論與技術。臺北市:天一圖書公司。
吳明隆(2005)。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變異數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2009)。結構方程模式:AMOS的操作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凃金堂(2012)。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秋蓉(2018)。南部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教師知識管理、組織文化為中介變項(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美慧、徐昀霖(2009)。打造教育111 從學校效能談起-專訪臺北市教育局吳清山局長。教師天地,158,4-7。
吳書榆譯(2017)。建立當責文化 : 從思考、行動到成果,激發員工主動改變的領導流程。羅傑.康納斯(Roger Connors),湯姆.史密斯(Tom Smith)著。臺北市 : 經濟新潮社。
吳清山(1989)。國民小學管理模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書局。
吳清山(2001)。績效責任的理念與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6,3-13。
吳清山(2003)。學校效能研究:理念與應用。台灣教育,619,2-13。
吳清山(2005)。學校效能研究的價值。教育研究集刊,51(2),133-139。
吳清山、高家斌(2009)。臺灣近二十年學校效能研究論文取向分析。教育研究月刊,188,5-26。
吳碧珠(2002)。國民中學擬定校務發展計畫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
吳璧如(1990)。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組織效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再長(譯)(1999)。Richard L. Daft著。組織理論與管理(Organization Theory Design)。臺北市:華泰。
李富美(1998)。校長角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一所國民小學之觀察(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臺東市。
李皓光(1995)。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量指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沈碩彬、黃文三、陳姿吟(2017)。臺北市國中校長服務領導與教師支持、學校效能之徑路模式探析。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35,63-96。
周宗正(2016)。國民中學教育行政人員協同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林公孚(2011)。探索“當責”。品質月刊,47(4),46-47。
林天祐、林雍智(2017)。教育行政計畫。載於林天祐(主編),教育行政學(二版1刷)(頁55-96)。臺北市:心理。
林侑瑋(2010)。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組長道德領導、組織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關連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林明地、連俊智(2013)。國小學校領導動力及其學校效能的差異分析。教育研究集刊,59(4),1-45。
林金穗、鄭彩鳳、吳慧君(2012)。教師知識慣性、學校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國小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3(2),55-85。doi:10.6336/JUTe/2012.43(2)3
林奕成(2018)。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春貴(2014)。高雄市國中校長教育資源運用、經營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林恭煌(2016)。技術型高中校長領導與教師領導及自我效能對學校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海清(1995,12月)。研訂校務發展計畫實務探討。教育研究月刊,46,53-58。
林棟樑、張憲庭(2006)。中小學校長主要職責及應備專業知能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42,37-51。doi: 10.6423/HHHC.200603.0037
林貴芬(2017)。國民小學校長真誠領導、教師心理資本、學校信任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靖倫(2007)。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創新經營能力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邱侶文(2008)。高雄市國民中學敎師知覺校長激勵策略、教師心理契約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邱朝遠、李珠華(2014)。學校組織流程再造評估指標之研究。華人經濟研究,12(1),1-20。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第三版)。臺北市:五南。
凃棟隆(2018)。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家長式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洪幼齡(2018)。國中校長課程領導對學校效能之影響-以教師領導為中介變項(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洪英雄(2018)。台灣原住民地區國民小學校長真誠領導、教師幸福感、組織健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孫志麟(2000)。國民教育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3,121-148。
秦夢群、吳勁甫、簡瑋成(2014)。群體層次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教師彰權益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37(1),1-35。
秦夢群、陳建志(2016)。國民小學組織內部行銷、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政策論壇,19(2),93-124,
翁福榮、廖春文(2005)。全面品質管理與平衡計分卡在學校經營策略應用之整合模式探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19(2),99-126。
高珠鈴(2009)。教育品質自我評估之實證研究-以美國國家品質獎為參考架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18)。107-110年度中長程教育發展計畫-各式表單下載。取自http://www.kh.edu.tw/forms/getDirectory/2467。
國家品質獎評審會工作小組(2016)。國家品質獎評審參考手冊-全面卓越類(學校、機構、法人及團體類組機構團體型)。
國家教育研究院(2000)。教育計畫-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擷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9871/
張文隆(2011)。當責。臺北市:商周。
張坤宏(2016)。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學校公共關係、組織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張芳全(2019a)。中小學校務發展計畫的問題與改進策略。取自http://quarterly.tiec.tp.edu.tw/Preview.aspx?ItemId=443。
張芳全(2019b)。統計就是要這樣跑。臺北市:心理。
張銘樹(2014)。新北市國民中學學校經營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德銳(1994)。教育行政研究。臺北市:五南。
張慶勳(1996)。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教育部(1992a)。教育部補助地方國民教育經費作業要點。臺北市。
教育部(1992b)。教育部補助地方國民教育經費作業要點研習宣導會手冊。臺北市:編者。
教育部(1996)。第六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臺北市。
教育部統計處(2019)。國民中小學專任教師數-依學校所在地區查詢。取自https://stats.moe.gov.tw/qframe.aspx?qno=NwA3AA2。
梁佳蓁(2018)。幼兒園教師文化知覺、教師專業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探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梁動烈(2004)。目標管理在公部門績效評估之應用。審計月刊,24(3),39-47。
梁鎮福(2013)。教育行政學:理論與實務(2版)。臺北市:五南。
莊文忠(2008)。績效衡量與指標設計:方法論上的討論。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行政學報,29,61-91。
許添明(2001a)。國民中小學校務發展計畫擬定指導手冊。未出版。
許添明(2001b)。校務發展計畫擬定與實施之研究(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 89-2413-H-026-019),未出版。
許添明、許瑞津(2001)。國民中小學校務發展計畫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47, 155-184。
許瑞津(2000)。國民中小學校務發展計畫擬定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陳木金(2004,12月)。趨勢領導理論對學校行政經營的啟示。載於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舉辦之學校行政論壇第十三次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107-120),臺北市。
陳木柱(2016)。公立高級中等學校校長轉型領導、教師專業承諾、教師工作滿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依萍(1996)。國民小學應用目標管理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明璋(1982)。組織效能及其決定因素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45,117-148。
陳玫君(2001)。國民小學全面品質文化、組織型態、策略規劃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陳勇助(2018)。國民小學校長創新領導、權力運用策略、教師社群互動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陳國清(2012)。宜蘭縣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淑嬌(1989)。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形式、教師工作投入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學院,高雄市。
陳寬裕、王正華(2003)。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實務:AMOS的運用。臺北市:五南。
陳慧芬、劉芯廷(2015)。國民小學校長文化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31,63-94。
陳慧儒(2017)。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曾兆興(2011)。國民小學校長對績效管理的覺知。學校行政雙月刊,73,157-183。doi:10.6423/HHHC.201105.0157
曾若玫(2017)。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學術樂觀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曾振興(2008)。國民小學校長辦學績效管理系統建構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游焜智(2017)。國民小學內部行銷、教師工作投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游進年(1990)。國民中學組織氣氛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焦叔斌譯(2005)。卓越績效準則。初版。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黃居正(2018)。高中校長創新領導核心能力、藍海策略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明裕(2017)。國小教師知覺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幸福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芳銘(2004)。結構方程模式在教育資料應用之研究。臺北市:五南。
黃芳銘、楊金寶(2002)。國中生家庭階級影響偏差行為模式之研究。師大學報: 教育類,47(2),203-230。
黃俊傑(2008)。教育績效責任對學校經營的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55,154-168。doi:10.6423/HHHC.200805.0154
黃淑芬(2018)。南部地區國小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教師心理資本、學校翻轉教學為中介變項(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淑貞(2009)。創校40周年學校發展與經營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溫明麗(2008)。教育101。臺北市:高等教育。
經濟部(2012)。國家品質獎評審作業程序。經濟部工業局。
經濟部(2016a)。國家品質獎申請須知。
經濟部(2016b)。國家品質獎評審參考手冊-全面卓越類(學校、機構、法人及團體類組)機構團體型。國家品質獎評審會工作小組。
詹孟傑((2018)。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希望感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2018)。臺北市102至106學年度公私立國民小學校務評鑑實施計畫。取自http://adeva.utaipei.edu.tw/files/14-1049-57468,r9-1.php?Lang=zh-tw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7)。106-110學校中長程教育發展計畫格式及撰擬說明。取自https://goo.gl/1zxXkA
齊亞寧(2010)。基於目標管理的公共部門組織績效淺議。經管空間,6,42。
劉佩怡(2008)。臺北市國民中學績效管理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威踚(2017)。國民中學教師知覺校長關係行銷對學校效能之影響-以教師感恩、組織信任與組織承諾為中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劉春榮(1993)。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劉春榮(2014)。書評:「學校效能研究」:學校效能概念的引入及其在教育的影響感。教育資料與研究,114,300-305。doi:10.6724/ERR.201408_(114).0012
劉毓容(2014)。印刷產業全面品質提升與精進- 從國家品質獎項之發展看全面品質管理與六個標準差之異同。印刷科技季刊,30(1),38-57。
歐陽教(1978)。德育原理(上)。臺北市:華視文化事業。
潘慧玲(1999)。學校效能相關概念的釐清。教育研究資訊,7(5),138-153。
蔡培林(1993)。國民中學學校管理模式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琇韶(2017)。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正向心理資本、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惠淑(2017)。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行為、學校創新、組織溝通與學校效能徑路模式之建構與驗證(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進雄(2013)。教育領導研究:組織環境、領導者與被領導者探析。臺北市:五南。
鄭秋貴(2004)。國民小學實施績效管理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鄭崇趁(1998)。教育計畫與評鑑。臺北市:心理。
鄭崇趁(2012)。教育經營學:六說、七略、八要。臺北市:心理。
鄭彩鳳(2004)。教育績效管理與績效責任。教育研究月刊,124, 139-149。
鄭新輝(2010)。國民中小學整合性績效管理系統之建構:整合學校、校長與教師評鑑之概念模式。教育學誌,24,73-112。
蕭雪玲(2016)。國民中學學校效能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賴連功(2018)。國小校長學習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戴永久(1996)。創造魅力品質。管理雜誌,260, 92-93。
謝文全(1985)。把目標管理帶進教育,載於教育行政論文集(頁5-19),臺北市:文景書局。
謝文全(2005)。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
謝發昱(2004)。績效管理在國民中學學校行政應用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謝傳崇、陳愛玲(2015)。國民小學校長學術樂觀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98,1-22。
簡妙娟(2018)。國民小學校長微觀政治領導、組織信任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顏國樑(2004)。目標管理及其在學校經營的應用。學校行政雙月刊,33,21-39。doi:10.6423/HHHC.200409.0021
顏駿翔(2011)。嘉義縣國民小學組織成員衝突管理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羅聰欽(2016)。高級職業學校校長科技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蘭堉生(2008)。KPI與MBO,有什麼不同?經理人。取自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1057。
貳、西文部分
Armstrong, M. (2006).Performance management: Key strategies and practical guidelines (3rd ed.). London: Kogan Page.
Barbara MacGilchrist & Peter Mortimore (1997) .The Impact of School Development Plans in Primary Schools,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8(2), 198-218, DOI: 10.1080/0924345970080202.
Becerra, S. (2016). School Climate of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Design and Validation of a Diagnostic Scal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udies , 9(5). Retrieved from 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J1099452.pdf
Brookover & Lezotte (1979).Changes in school characteristics coincident with changes in student achievement. East Lansing: College of Urban Development, Michigan StateUniversity.
Brown, L. I. (2002). Issue in school leadership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A focus on Trinidad and Tobago.(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79291)
Creemers, B. (1996). The school effectiveness konwledge base. In Reynolds, D., Bollen, R., Creemers, B., Hopkins, D., Stoll, L. & Lagerweij, N. (Eds). Making good schools:Linking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pp. 36-58). London: Routledge.
Dean, J. (2002). Implementi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 handbook for schools.London: RoutledgeFalmer.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1967). Children and their primary schools . Lonon:HMSO.(The Plowden Report).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1999). 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 Government of Ireland.
Drucker, F. P. (1954).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N.Y.: Happer & Row, Publishers.
George, P.S.(1987).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education. Education leadership, 44(7),32-39.
Japan Quality Award Council (2018). 日本経営品質賞とは.取自http://www.jqac.com/data/download/20180227_guide.pdf
Kaiser, H. F. (1974). An index of factorial simplicity. Psychometrika, 39, 31-36.
Kast , F. & Rosenzweig J.(1979).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 A systems and contingency approach. 3rd edition. Auckland: McGraw-Hill.
Krejcie, R. V., & Morgan, D. W. (1970). Determining sample size for research activities.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30, 607-610.
Levine, L. U., & Lezotte, L. L. (1990).Unusually effective school: A review and analysis25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Madison, WI: National Center for Effective Schoo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 Xaba(2006). The difficulties of school development planning.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26(1),15-26.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J1150352)
Marzano R. J. (2003). What Works in Schools: Translating Research into Action.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Development.
McConkie, M. L.(1979).A Clarification of the goal settig and appraisal process in MBO.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4 ,29-40.
NIST(2019). 2017-2018 Baldrige Graphic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ist.gov/baldrige/publications/baldrige-excellence-framework/education
Odiorne, G. S. (1979). MBO II: A system of managerial leadership for the 80s. Belmont: Fearon Pitman Publishers , Inc.
P. Cuckle & P. Broadhead (2003). Developments in Development Planning in English Primary Schools: 1994-2001.School Leadership & Management, 23(2), 229-240, DOI:10.1080/1363243032000091977.
Raia, A. (1986). Managing by objectives.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Reitzug, U. C.(1987).Efficacy and Accountability in Organization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Washington, DC, April 20-24, 1987). Retrieved from 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D301934.pdf
Robbins, S. P. (1985). The administrative proces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 Inc.
Rowan, B. (1985).The assessment of school effectiveness.In R. M. J. Kyle (Ed.). Reaching for excellence: An effective schools sourcebook (Chap 5, 99- 116).Washington: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Scottish Office Education Dept.(1991).The Role of School Development Plans in Managing School Effectiveness. Management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5.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ED343250)
Starling, Grover(1999 ).Managing the Public Sector,(5th ed).Fort Worth,tx:Harcourt Brace.
Teddlie,C., & Stringfield, S.(1993).Schools make a difference: Lesson learned from a 10-year study of school effects.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
W. N. Ofojebe, & E. I. Olibie (2004). 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MBO) Imperatives for Transforming Higher Education for a Globalised World.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4(2) .Retrieved from 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J1135899.pdf.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