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公立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專題實作課程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關係研究
作者:王志明
作者(外文):Chih-Ming Wang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
指導教授:廖錦文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21
主題關鍵詞: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專題實作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成效Skills-based Senior High SchoolMotivationLearning AttitudeLearning Effectivenes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本論文旨在探討公立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專題實作課程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關係。
本研究基於探究之需要,以相關文獻為基礎編製調查問卷「公立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專題實作課程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關係調查問卷」。對臺灣本島公立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專題實作課程學生進行分層隨機抽樣,共計抽取10所公立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650位學生,回收有效問卷584份,有效回收率為89.85%。所得資料應用SPSS及AMO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逐步多元迴歸及結構方程模式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經各項資料分析後,獲得以下結論:
壹、女性學生在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的認知顯著高於男性學生。
貳、畢業後進路規劃為升學及尚未決定的學生在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顯著高於就業的學生。
參、已取得(丙級或乙級)證照的學生在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顯著高於未取得證照的學生。
肆、最常使用3C產品為手機的學生在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顯著高於使用電腦(平板、筆電、桌機等)的學生。
伍、最常使用社群軟體為Line、IG和FB的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成效顯著高於最常使用其他社群軟體的學生。
陸、參加競賽最佳成績為專題製作競賽、技(藝)能競賽及參加其他競賽之學生在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顯著高於無參加競賽最佳成績之學生。
柒、學習態度對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具有中介效果。
捌、專題實作課程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整體模式的適配度尚可。
依據結論提出對公立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行政相關單位及未來相關研究的建議。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attitude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s for project-based practical course in public skills-based senior high schools. This study adopted methods of document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Sample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10 public skills-based senior high schools in Taiwan. A total of 65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nd 584 valid ones were retrieved with the effective response rate at 89.85%. SPSS and AMOS were then used for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t-test, one-way ANOVA,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he major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Female student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awareness of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attitude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than male students.
2. After graduation, students having planned for further studies or not yet decided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aware of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attitude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than employed ones.
3. Students with a (level C or B) license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aware of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attitude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than those without a license.
4. Students who used cell phones more often than other 3C products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aware of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attitude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than computer-users.
5. Students who used social software most often on Line, IG or FB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aware of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attitude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than other students.
6. Participants who performed best in thematic production competition, technical competitions and other competition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awareness of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attitude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than students who did not have a best result.
7. Learning attitude had a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8. The SEM constructed for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attitude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in project-based practical course efficacy showed a general fit.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onclusions, some suggestions to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and future research are provided.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王俊明(2015)。論文的研究、統計與測驗方法。臺北市:師大書苑。
王美齡、曾淑惠(2019)。技術型高中實習科目實作評量的現況與挑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9),10-16。
王翠英(2014)。運用智慧教室實施自然科教學。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7),54-58。
王誼綸(2019)。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及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業界專家協同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內政部統計處(2021)。統計查詢網。檢索日期2021年5月31日,取自http://statis.moi.gov.tw/micst/stmain.jsp?sys=100
朱博湧、林裕淩、鍾存昱(2014)。企業組織能力對員工學習成效與留職意願之影響-以員工滿意度為中介變數。商略學報,6(3),203-223。
吳宗哲(2014)。巨量資料(Big Data)時代的學校應用案例─淺談學校評量與診斷分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7),31-34。
吳承倫(2019)。探究式教學應用於高職電機科專題製作課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2008)。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2010a)。結構方程模式:AMOS的操作與應用(二版二刷)。臺北巿:五南。
吳明隆(2010b)。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2014)。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五南。
吳青坡(2013)。高中職外語群學生對專題製作科目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吳姿音(2014)。學習動機、學習壓力與學習滿意度的關聯性研究-以觀光與休閒管理系的學生為例。中州管理與人文科學學刊,2(2),54-70。
吳政達、徐宗盛(2013)。學校效能實證研究方法之探析。教育研究月刊,232,18-34。
吳淑甄(2016)。澎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及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吳謝妙芬(2015)。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人體彩繪職業訓練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呂清秀(2014)。資訊科技上菜囉。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7),59-62。
李佳芳(2015)。翻轉學習在國中生物科的學習動機、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李坤(2020)。屏東縣參與科展競賽學生之科學學習動機與科學過程技能調查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怡穎(2019)。探討技能領域教育目標分類在實作能力評量之運用。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9),42-45。
李欣珊(2021)。商管群專題製作的「教」與「學」。檢索日期2021年5月11日,取自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0aQIqlTpSTwLY9329oMED0GQJn7L6aZ3/view
李勇輝(2017)。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數位學習為例,經營管理學刊,14,68-86。
李政穎(2014)。資訊科技運用的迷失與省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7),35-36。
李珮瑜、連采宜(2014)。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契機及再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7),13-16。
李靜儀、龔心怡、李文生(2014)。未來教室,學習E 起Hi 起來。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7),72-75。
李黛華(2014)。數位學習應用模式提升英語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杜伊涵(2014)。新北市七星分區偏遠國小六年級學童英語學習態度、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沈菀琳(2017)。國小學童的英語學習態度及英語學習動機對其英語閱讀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以桃園市大園區國小六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文雄(2010)。空中進修學院學生資訊素養、社會資本與終身學習態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成嶽(2014)。資訊科技對教學的改變與迷思。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7),45-47。
林金山(2014)。從數位遊戲省思科學教室的情境脈絡教學。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7),37-38。
林俊傑(2011)。國民中學校長多元型模領導、教師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巿。
林品蓁(2019)。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美容教育訓練學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林逸棟、陳信正(2019)。配合新課綱技術型高中實作評量之評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9),34-41。
林雅鳳、許育健(2014)。關於行動學習的幾項思考與建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7),63-66。
林碩彥(2014)。以探究式學習導入高職化工群學生「專題製作」核心能力指標建構與驗證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邱皓政(2004)。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
邱皓政(2011)。結構方程模式:LISREL的理論、技術與應用。臺北市:雙葉書廊。
邱皓政(2018)。量化研究法(三):測驗原理與量表發展。臺北市:雙葉書廊。
施硯元(2020) 。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產業特殊需求類科學生學習動機、自我調整學習及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洪玉杏(2015)。運動校隊參與動機、人格特質、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以新北市蘆洲區國中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華梵大學,新北市。
洪敏哲(2016)。警察人員情緒勞動、心理資本、工作滿意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徐式寬(2014)。談教師在資訊科技教育中的重要性。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7),1-3。
郝光中(2016)。數位教學遊戲設計與學習動機之研究-以國小數位教材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高儀風(2019)。技術型高中專題製作課程使用混成式學習的應用策略。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6),81-86。
張友福(2013)。公立高職電機與電子群學生對能源科技教育融入專題製作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張火燦(1990)。人力資源發展方案評鑑的觀念及模式。人力資源學報,1,17-26。
張火燦、余月美(2008)。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關係之研究。明新學報,34(1),127-140。
張志皓(2015)。技術型高中學生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專題製作學習成效之關係:解決問題能力之中介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春興(201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巿:東華書局。
張婷婷(2017)。SPOC結合翻轉教室對大學生之日語學習成效、學習態度和學習滿意度之探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張婷婷主持(2019)。SPOC結合翻轉教室對大學生之日語學習態度和學習滿意度之影響服務業日語(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果報告,PHE107036)。崑山科技大學旅遊文化系。
教育部(2013)。人才教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3)。編制專題製作課程目標。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土木與建築群群科課程綱要(草案)。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用技能學程課程實施規範。國家教育研究院。臺北市。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21)。十二年國教。檢索日期2021年2月20日,取自108課網資訊網https://12basic.edu.tw/12about-3-5.php
教育部(2021)。實用技能學程簡介。檢索日期2021年2月20日,檢索自教育部實用技能學程資訊網http://www.vesc.tw/。
教育部技職司(2006)。高級職業學校「專題製作」科目課程實施說明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技職司(2010)。99年職業學校群科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2021)。教育統計查詢網。檢索日期2021年3月23日,Retrieved from https://stats.moe.gov.tw/
梁峻晢(2012)。SPOC 結合翻轉教室對大學生之日語學習成效、學習態度和學習滿意度之探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莊順天、林建仲、宋競賢(2009)。 技專校院商管學生實務專題學習成效相關因素之研究-以美和技術學院為例。美和技術學院學報,28(2),115-134。
許振家、翁福元(2014)。娛樂至死方休?反思電子教科書的美麗與哀愁。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7),39-44。
許淑鴻、張順原(2016)。學習態度 、激勵因素與學習成效之關係。大同技術學院學報,22,88-96。
許維純(2019)。實作能力與實作評量。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9),51-53。
許瀞文(2016)。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新娘秘書技術訓練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許麗娟(2016)。高職學生參與大學技職攜手專題製作課程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郭虹廷(2020)。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數學領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及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郭福豫(2015)。高職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攸婷、林文保(2014)。淺談資訊融入教學。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7),52-53。
陳定宏(2017)。職場就業力為導向之技術型高中專題實作能力指標建構與驗證研究:以土木建築群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陳怡婷(2014)。國中生使用臉書之利與弊。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7),81-83。
陳欣汝(2018)。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芳香精油療法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冠名、張仁家(2019)。技術型高中園藝科實作評量的規劃與建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9),26-33。
陳美伶(2019)。臺中市屯區公立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童英語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及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美純、陳自豪(2018)。軍職人員教育訓練、學習動機及學習態度對學習成效之研究。萬能學報,40,35-62。
陳瑾茵(2007)。進修英語專班學生學習動機及學習滿意度之問卷研究:以美和進修專校與進修學院應用外語系為例。美和技術學院學報,26(2),139-160。
彭國勝(2012)。高職機械群學生專題製作課程學習態度與學習困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彭淑玲(2019)。高職幼兒保育科學生專題製作課程學習動機、學習困擾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正修科技大學,屏東縣。
游舒文、鍾伯芬(2019)。芬蘭新課綱對於臺灣12 年國教實施跨領域課程之啟示。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9),71-75。
湯誌龍(2019)。實作評量的評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9),46-50。
黃子真(2014)。多媒體教材於情緒教學之應用。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7),81-83。
黃弘州(2014)。E-portfolio 於高等教育學生事務工作之重點。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7),76-80。
黃芳銘(2007)。結構方程模式: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黃盈斐(2019)。家長感恩對學生學習成就的影響-Epstein 家長參與模型之應用(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黃國忠、張若語(2017)。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婚禮顧問學員為例。2017 創新管理與資訊實務研討會,南華大學。
楊吳長婷(2016)。高職資料處理科學生專題製作課程學習態度、課程滿意度與專業知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楊孟山(2019)。專題導向學習對技術型高中專題製作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楊雅斐、張振暉、張哲愷(2014)。藉由結對程式設計學習活動提升資料結構課程之學習動機。華醫學報,41,63-71。
楊雅雯(2017)。高中生韓語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及學習成效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臺南市。
楊瑞明、鄭博元(2019)。技術高中實作能力評量應有的規劃與做法。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9),17-25。
楊豪森(2008)。綜合高中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葉水通(2016)。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美睫課程學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葉怡君(2020)。澎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態度與成效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廖月娟、陳秀玲譯(2001)。變革之舞。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劉玉玲(2014)。數位原生與數位移民的網路科技運用。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7),4-8。
劉毓玲譯(2001)。21 世紀的管理挑戰。臺北市: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潘俊宏(2019)。從技術哲學角度淺談工業4.0 時代的教育角色。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9),58-61。
潘美芳(2018)。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間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某文理補習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蔡吉郎、廖年淼(2000)。高職「專題製作」課程實施機制之研發。技職教育期刊,2(1),19-34。
蔡昕璋(2014)。從「靠北O 大」盛行兼論青少年流行次文化與虛擬社群倫理素養的再造。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7),25-30。
鄧鈞文、李靜儀、蕭敏學、謝佩君(2014)。翻轉吧!電子學。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7),17-24。
鄭玉芬(2015)。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女子燙髮業職業工會職業訓練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鄭麗雅(2014)。資訊科技在教學上的應用。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7),48-51。
蕭秋祺、郝光中、林保源(2017)。行動多媒體排球運動數位教材對大學生學習動機與自我效能影響之研究,教育行政論壇,9(2),61-80。
賴怡婷(2013)。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某技術學院美容系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賴政安(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技術型高中免試入學設計群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戴文雄、王裕德、王瑞、陳嘉苓(2016)。翻轉教學式合作學習對生活科技實作課程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24(1),57-88。
薛文龍(2013)。國中餐旅合作式技藝教育學程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與學習成就感之關係-以台北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景文科技大學,新北市。
謝慶華(2020)。國中生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動機、學習參與和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鍾怡慧、徐昊杲(2019)。實作評量在技術型高中專業實習科目之應用。臺灣教育評論月刊,8(9),1-9。
羅清俊(2007)。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如何做好量化研究。新北市:威仕曼文化。
譚蕙婷、劉遠楨(2013)。電子習作對學習態度及學習成效的影響。教育科技與學習,1(1),13-38。


貳、英文部分
Ando, K., Yorifuji, K., Ohnuma, S., Matthies, E. & Kanbara, A. (2015). Transmitting pro-environmental behaviours to the next generation: A comparwason among Germany and Japan.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8, 134-144.
Anni, C. T. (2006). Psychology of learning. Semarang, Indonesia: UPT UNNES Press.
Bagozzi, R. P., & Yi, Y. (1988). On the evaluation for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6(1), 74-94.
Bakar, K. A., Tarmizi, R. A., Mahyuddin, R., Elias, H., Luan, W. S., & Ayub, A. F. M. (2010). Relationships between university students’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ttitude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Malaysia.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2), 4906-4910.
Baron, R. M., & Kenny D. A. (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 1173-1182.
Bhaskar-Shrinivas, P., Harrison, D. A., Shaffer, M. A., & Luk, D. M. (2005). Input-based and time-based models of international adjustment: Meta-analytic evidence and theoretical extens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8(2), 257-281.
Bloom, B. S. (1956).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1st ed.). Harlow, Essex, England: Longman Group.
Brophy, J. (1987). Socializing students’ motivation to learn. Advances in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Enhancing Motivation, 15, 181-210.
Brouthers, K. D. (2002). Institutional, cultural and transaction cost influences on entry mode choice an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33(2), 203-221.
Corey, G. (2012).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9th ed.). Pacific Grove, CA: Brooks/ Cole.
Dobbic, W. (2011). Teacher characteristic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Evidence from teach for America. Retrieved November 9, 2011, from https://www. peopl. fas. Harvard. Edu / dabbie/ research/ Teacher Characterisiticc_July 20011. Pdf
Erikson, E. H. (1963). Children and society (2nd ed.). New York: Norton.
Falk, J. H., Staus, N., Dierking, L. D., Penuel, W., Wyld, J., & Bailey, D. (2016). Understanding youth STEM interest pathways within a single community: The Synergies projec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Part B: Communication and Public Engagement, 6(4), 369-384.
Gay, L. R., Mills, G. E., & Airasian, P. (2012). Educational research: Competencies for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10th ed.). Boston, MA: Pearson.
Genc, Z. S., & Aydin, F. (2017). An Analysis of Learners’ Motivation and Attitudes toward Learning English Language at Tertiary Level in Turkish EFL Context.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10(4), 35-44.
Ground, N, E., & Linn. (1990).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teaching. (5th. ed.). New York, NY: Macmillan.
Guay, F., Ratelle, C. F., & Chanal, J. (2008). Optimal learning in optimal contexts: The role of selfdetermination in education. Canadian Psychology/Psychologie Canadienne, 49(3), 233.
Guest, D. E., Michie, J. Conway, N., & Sheehan, M. (2003).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in the UK. British Journal of Industrial Relations, 41(2), 291-314.
Hair, Jr. J. F., Anderson, R. E., Tatham, R. L., & Black, W. C. (1998).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4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Hsu, Y. H. (2017). The welfare effects of pension reforms in an aging economy. 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7, 652-670.
Kaub, K., Karbach, J., Spinath, F. M., & Brünken, R. (2016). Person-job fit in the field of teacher education-An analysis of vocational interests and requirements among novice and professional science and language teacher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55, 217-227.
Kelly, M. (2019). Authentic ways to develop performance-based activitie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thoughtco.com/ideas-for-performance-based-activities-7686
Kong, Y. (2009). A Brief Discussion on Motivation and Ways to Motivate Students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Studies, 2, 145-149. http://dx.doi.org/10.5539/ies.v2n2p145
Krejcie, R. V., & Morgan, D. W. (1970). Determining sample size for research activities. Education &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0, 607-610.
Liu, Y. (2014). Motivation and Attitude: Two Important Non-Intelligence Factors to Arouse Students’ Potentialities in Learning English. Creative Education, 5, 1249-1253.
Mao, Z. (2011). A Study on L2 Motivation and Applications in Reading Class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 1, 1731-1739.
Metriana, M. (2014). Comparative study of effects of motivation, learning behavior,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gainst job status between students and students working and not working (Essay). Semarang, Indonesia: 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of Diponegoro.
Mueller, O. R. (1997).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Back to basic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4(4), 353-369.
Oliver, R.L. (1993).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attribute bases of the satisfaction respons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3), 418-430.
Oroujlou, N., & Vahedi, M. (2011). Motivation, attitude, and language learning.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9, 994-1000.
Papanastasiou, C. (2000). Effects of attitudes and beliefs on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6, 27-42.
Parsons, E., & Broadbridge, A. (2006). Job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unpacking the key factors for charity shop managers.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 13(2), 121-131.
Pinar, W. F. (2004). What’s curriculum theory?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Pine II, B. J., & Gilmore, J. H. (1998). 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6(4), 97-105.
Porter, M. E., (1990).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8, 73-93.
Reimann, M., Lünemann, U., & Chase, R. (2008). Uncertainty avoidance as a moder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ived service quality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11(1), 63-73.
Schumacker, R. E., & Lomax, R. G. (1996). A beginner’s guide to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Schumacker, R. E., & Lomax, R. G. (2004). A beginner’s guide to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2nd ed.).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Super, D. E. (1990). A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 In D. Brown & L. Brooks (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Applying contemporary theories to practice. 197-261.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Sobel, M. E. (1982). Asymptotic confidence intervals for indirect effect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In S. Leinhardt (Ed.), Sociological methodology.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Tokan, M. K., & Imakulata, M. M. (2017). The effect of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behaviour on student achievement.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39(1), 1-8.
Wang, H. H., & Fwu, B. J. (2014). Once hired, seldom gone: The deliberation process of beginning teachers in Taiwan in deciding to stay in teaching.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37, 108–118.
Whyte, W. H. (1956). The organizational man.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Yeh, Y. Y., Cheng, H., & Shi, S. J. (2018). Public–private pension mixes in East Asia: Institutional diversity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old-age secur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Zyadin, A., Puhakka, A., Ahponen, P., Cronberg, T., & Pelkonen, P. (2012). School students’ knowledge,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 renewable energy in Jordan. Renewable Energy, 45, 78-85.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1. 素養導向教學對國中生之地理科的學習成效、動機與多元文化素養之影響
2. 以混合方法探討心流經驗的中介效果對技術型高中學生專業英文詞彙競賽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影響
3. ARCS動機模式及專題導向學習應用於社會心理學通識課程及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探討
4. 大學新生選校因素與學習適應、學習成效之關聯分析--以東部某科技大學醫務暨健康管理系為例
5. 多元教學模式之設計--以經濟學課程為例
6. 大學劇本寫作課程融入遊戲化視訊會議Gather Town之研究:學習動機及個人、團隊寫作成效
7. 探究ARCS動機模式結合「配對合作學習」與「實作範例學習」對學習者學習動機與成效之影響
8. 雙語學習動機的成效評估:以ACT為架構
9. 分組合作學習對大專生之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影響--以電路學課程為例
10. 差異化教學對大學統計學課程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影響
11. 電子白板的教學應用對臺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學習態度、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之研究
12. 自主學習策略融入國小五年級數學領域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及成效之行動研究
13. 自我調整學習策略對國小六年級學童英語科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
14. 融入教學創新方式以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探討--以多準則決策分析與應用系列課程為對象
15. 國中體育班歷史課程融入檔案和探究式教學對於學習動機及成效之影響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