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博物館教育推廣與資源整合--臺灣地區的實踐典例
書刊名:博物館學季刊
作者:李莎莉
作者(外文):Lee, Saalih
出版日期:2002
卷期:16:4
頁次:頁133-151
主題關鍵詞:博物館教育推廣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7)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93
  • 點閱點閱:31
     教育是博物館存在的基本目的之一。博物館的教育工作得以與觀眾建立密切關係,更直接展現了她的社會性。博物館是社教機構中最具專題性特色的場所。博物館教育的目的並不在「教育」觀眾,而是在幫助觀眾「學習」,因此,她始終以提供學習機會及場所為宗旨。現代博物館除了展現各類最新訊息,扮演好「文化驛站」的功能外,也經常藉著「寓教於樂」的參與式展示及活潑生動的表演方式,賦與民眾愉稅的學習經驗。而資源整合的重要性在邁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將愈顯突出,相關機構團體甚至能以異業(不同性質的行業)結盟、行銷策略的方式,達到知識經濟的效益。本文以故宮近一年來在教育推廣方面的運作,以及臺灣博物館界在資源整合方面的具體實踐為例,說明其中的貢獻、意義和部分不足之處,期盼藉由回顧與檢討,能使博物館的發展帶動深度文化觀光,提昇休憩品質,並落實美學藝術的生活觀念。
期刊論文
1.謝世忠(20000300)。傳統與新傳統的現身:當代原住民的工藝體現。宜蘭文獻雜誌,44,7-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欽育(1990)。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正式成立。博物館學季刊,4(3),75-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任海(1993)。博物館及其對台灣原住民文化的製造。山海文化雙月刊,1,29-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世忠(19940600)。觀光過程與「傳統」論述--原住民的文化意識。當代,98,10-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呂理政(20020100)。博物館與社區互動--以宜蘭博物館家族為例。博物館學季刊,16(1),35-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001)。北投溫泉博物館專刊。北投溫泉博物館專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翎(1998)。展示思維與媒體科技:以當代博物館人類學展示為例。博物館學季刊,12(1),51-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翎(1998)。邁向二十一世紀博物館研討會紀要。臺灣博物館民族誌論壇社通訊季刊,1(3),5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翎(1999)。藝術的推手-展覽行政與實務研討會紀要。臺灣博物館民族誌論壇社通訊季刊,2(2),5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Schultz, D. E.、吳怡國、錢大慧、林建宏(2000)。整合行銷傳播。台北:滾石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包遵彭(1987)。博物館學。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嵩山(2000)。文化傳譯:博物館與人類學想像。新北市:稻香。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光男(1997)。博物館行銷策略。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秦裕傑(1996)。現代博物館。臺北:世界宗教博物館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光男(1999)。博物館新視覺。台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謝世忠(19940000)。山胞觀光:當代山地文化展現的人類學詮釋。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功明(19980000)。博物館與原住民。臺北市: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莎莉(19930000)。排灣族的衣飾文化。臺北:自立晚報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私立博物館聯誼會(1997)。芝麻開門博物館。芝麻開門博物館。南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奇祿(1985)。臺灣的博物館和人類學的發達。民族與文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惠民(1999)。走訪宜蘭─博物館家族。走訪宜蘭─博物館家族。宜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97)。博物館與社會資源的整合及開發研習手冊。博物館與社會資源的整合及開發研習手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光泉文教基金會(2002)。中華民國博物館名冊。中華民國博物館名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99)。社區驚豔-博物館嘉年華。社區驚豔-博物館嘉年華。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辛治寧(1997)。博物館與社區教育推廣之人力資源開發。博物館與社會資源的整合及開發研習手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池(1997)。如何結合企業資源以協助博物館發展。博物館與社會資源的整合及開發研習手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光男(1997)。博物館行銷策略與企業資源整合。博物館與社會資源的整合及開發研習手冊。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琇玲(2001)。行銷基本教練。行銷基本教練。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紅雅(1997)。社區資源整合與開發。博物館與社會資源的整合及開發研習手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蘭陽博物館籌備處(1989)。走訪宜蘭博物館家族。走訪宜蘭博物館家族。宜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Ivan Karp、D. Lavine Steven(1991)。Four Northwest Coast Museums: Travel Reflections。Exhibiting Cultures: The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Museum Display。Washington D.c.。  new window
23.Ivan Karp、D. Lavine Steven(1991)。Minorities and Fine-arts Museums in the United States。Exhibiting Cultures: The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Museum Display。Washington D.c.。  new window
24.伊藤壽朗(1990)。市民中的博物館。市民中的博物館。日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潘罡(2001)。文化產業以小賺,知識經濟創造錢途,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Ames, Kemeth L.(1985)。The Stuff of Everyday Life: American Decorative Arts and Household Furnishings。Material Culture: A Research Guide。Lawrence, Kansas: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