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熊十力體用哲學的存有論詮釋--略論熊十力與牟宗三的哲學系統相之同異
書刊名: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作者:賴錫三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3
卷期:5
頁次:頁81-120
主題關鍵詞:熊十力新唯識論本體本心體用牟宗三海德格存有論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3)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94
  • 點閱點閱:139
期刊論文
1.賴錫三。海德洛從存有學立場對科技危機的反省與拯救。文明探索,21,77=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立民。從《存有與時間》至《哲學獻進》。鵝湖月刊,173,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廖仁義(1984)。日本近代哲學的座標原點--亞田幾多郎哲學思想之初探(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熊十力(1988)。摧惑顯宗記。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usserl, Edmund、李幼蒸(1996)。純粹現象學通論:純粹現象學和現象學哲學的觀念。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慶雄(1997)。熊十力的新唯識論與胡塞爾的現象學。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三枝充悳、黃玉燕(2003)。佛教入門。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西田幾多郎(1989)。善的研究。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Nietzsche, Friedrich Wilhelm(1994)。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阿部正雄、王雷泉、張汝倫(1989)。禪與西方思想。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明輝(1994)。康德倫理學與孟子道徳思考之重建。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Heidegger, Martin、Krell, David Farrell、Capuzzi, Frank A.(1975)。Early Greek Thinking。New York:Harper & Row。  new window
10.熊十力(1987)。體用論。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沈清松(1987)。物理之後--形上學的發展。臺北:牛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牟宗三(1989)。五十自述。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明輝(19900000)。儒家與康德。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汝鈞(1998)。絕對無的哲學:京都學派哲學導論。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熊十力(1986)。新唯識論。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牟宗三(1989)。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中國哲學之簡述及其所涵蘊之問題。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林安梧(19930000)。存有、意識與實踐:熊十力體用哲學之詮釋與重建。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Heidegger, Martin、孫周興(1996)。海德格爾選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尚新建(2002)。美國世俗化的宗教與威廉.詹姆斯的徹底經驗主義。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牟宗三(1989)。佛教體用論衡定。佛性與般若。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唐君毅(1988)。人生之體驗續篇。人生之體驗續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明)黃宗羲(1987)。白沙學案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上田義文(2002)。大乘佛教思想。大乘佛教思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印順(1990)。評熊十力新唯識論。現代儒佛之爭。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