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靜坐與禪修:臺灣中產階級的修行實踐
書刊名:宗教哲學
作者:李豐楙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6
卷期:35
頁次:頁92-115
主題關鍵詞:靜坐禪修中產階級修行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70
  • 點閱點閱:27
期刊論文
1.余舜德(19981200)。身體修練與儀式展演:慈溪道場個案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4,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瞿海源(19971200)。宗教教育國際比較分析。臺灣社會學研究,1,43-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效智(20010500)。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哲學雜誌,35,4-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Wawrytko, Sandra A(1991)。禪與西方精神治療--涅槃超脫與生死固執。中華佛學學報,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瞿海源(2001)。台灣新興宗教信徒之態度與行爲特徵。宗教與社會變遷第三期第五次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之研究分析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豐楙(1997)。常與非常:一個服飾文化的思維方式。維方式及其現代意義:第四屆華人心理與行爲科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本炫(2001)。臺灣民眾的宗教流動與地理流動。宗教與社會變遷:第三期第五次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資料分析研討會,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新興宗教現象及其相關問題專題研究計畫」合辦 (會議日期: 2001/02/23-24)。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游謙(2001)。傳統術數與學校教育的關係。宗教與社會變遷:第三期第五次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之研究分析研討會,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會議日期: 民國90年2月23日-24日)。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173-1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豐楙(19950000)。臺灣慶成醮與民間廟會文化--一個非常觀狂文化的休閒論。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4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余安邦(2003)。宗教療癒與行動倫理:以北縣SH慈惠堂的靈媒系統為例。第一屆臺灣本土心理治療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余安邦(2004)。臺灣民間宗教療癒社會網路的生成與發展:以慈惠堂為例的探討。第二屆臺灣本土心理治療學術研討會。花蓮。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光國(2001)。禪坐與氣功:宗教經驗的學基礎。宗教現象之心理學研究:應用心理學的研究方法探討宗教現象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文般(2001)。臺灣宗教場域與宗教性的變遷。宗教與社會變遷:第三期第五次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之研究分析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余德慧(2003)。華人心性與儒理的複合式療法--華人文化心理治療的探源運動。第一屆臺灣本土心理治療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杏枝(2001)。改變命運和宗教修行的轉變。宗教與社會變遷:第三期第五次臺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之研究分析研討會。臺北。29-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瞿海源(1995)。國內宗教教育現況之分析--宗教教育之國際比較及政策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李雪萍(2000)。台灣的比丘尼僧團及其不同的生命經驗:一個社會學的個案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亮韶(2003)。出家僧侶與助人現象--佛法與心理治療之間(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怡舜(2001)。僧團的修行世界--修持的處境及其可能(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本炫(1998)。當代臺灣民眾宗教信仰變遷的分析(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慧芬(2001)。禪坐經驗,空性領悟與心理療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熊衛(2002)。太極導引:練氣養生入門。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ourdieu, Pierre(1999)。The Weight of the World: Social Suffering in Contemporary Society。Cambridge, M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王來靜(200301)。龍門丹訣。臺北:丹道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怡蓉(2001)。印心禪法打坐儀式的象徴分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珣(2003)。文人媽祖。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Turner, Victor W.(1968)。The ritual Process: 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Chicago:Aldine Publishing。  new window
7.行政院内政部(1993)。宗教簡介。台北:行政院内政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内政部(1996)。宗教法與令彙編。台北:內政部民政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豐楙、李秀娥、謝宗榮、謝聰輝(1998)。東港迎王--東港東隆宮丁丑正科平安祭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洪碩峰、李永霖(1984)。隱仙派丹訣指要。臺北:仙道雑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Eliade, Mircea(1957)。The Sacred and the Profane: The Nature of Religion。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new window
12.Maslow, A. H.(1968)。Toward a psychology of being。New York, NY:Van Nostrand Reinhold:Wiley & Sons。  new window
13.瞿海源(1997)。台灣宗教變遷的社會分析。台北:桂冠。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Eliade, Mircea、Trask, Willard R.(1971)。The Myth of the Eternal Return: Or, Cosmos and History。Princeton, N. 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5.Bourdieu, Pierre(1993)。The Field of Cultural Production: Essays on Arts and Literature。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6.Bourdieu, P.、Collier, Peter(1988)。Homo Academicus。Cambridge:Polity Press。  new window
17.Bourdieu, Pierre(1984)。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8.余英時(1987)。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Bourdieu, P.、Passeron, J. C.(1997)。Reproduction in Education, Society and Culture。Sage。  new window
20.Bourdieu, Pierre、Wacquant, Loïc J. D.(1992)。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Polity Press。  new window
21.Bakhtin, Mikhail M.、Iswolsky, Hélène(1984)。Rabelais and His World。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2.杜維明(1999)。論儒家的宗教性。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王來靜(1986)。北宗氣功。臺北:氣功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Falassi, Alessandro(1987)。Festival: Definition and Morphology。Time Out of Time: Essays on the Festival。Albuquerque, NM: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Press。  new window
2.孫效智(2000)。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寰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瞿海源(2001)。解嚴、宗教自由的宗教發展。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臺灣。臺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