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孟子「性善說」--「性本善論」或「性向善說」
書刊名:鵝湖學誌
作者:賴柯助
作者(外文):Lai, Ko-chu
出版日期:2009
卷期:42
頁次:頁139-187
主題關鍵詞:向善性善說本善良心四端之心Good-oriented theory of good of human natureGood inherentConscienceFour origins of the hear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22
  • 點閱點閱:451
期刊論文
1.劉滄龍(19930600)。「以向說性」之理論困境--傅佩榮先生「人性向善論」之商榷。孔孟月刊,31(10)=370,22-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岑溢成(1989)。孟子告子篇之「情」與「才」論釋。鵝湖月刊,58/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振維(20040600)。孟子「性善」說芻議。朝陽人文社會學刊,2(1),37-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傅佩榮(19920100)。存在與價值之關係問題。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15,127-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安梧、傅佩榮(19930800)。人性「善向」論與人性「向善」論--關於先秦儒家人性論的論辯。鵝湖,19(2)=218,22-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傅佩榮(199306)。人性向善論的理據與效應。中國人的價値觀國際硏討會,8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淑靜(200312)。比較聖多瑪斯與孟子的「良心」槪念。第三屆「哲學與中西文化:反省與創新」學術硏討會,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賴柯助(2008)。論孟子對「人之存在價值」的看法(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牟宗三(2004)。理則學。台北市: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岐(1980)。孟子趙註。台北市:新興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戴震、牟宗三(1975)。心體與性體(三)。台北市: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牟宗三(1980)。道德的理想主義。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孟軻、沈文倬、焦循(1988)。孟子正義。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牟宗三(200304)。心體與性體。臺北市: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明輝(19900000)。儒家與康德。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大齊(1991)。孟子待解錄。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袁保新(19920000)。孟子三辨之學的歷史省察與現代詮釋。臺北市: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牟宗三(1985)。圓善論。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何淑靜(19880000)。孟荀道德實踐理論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徐復觀(2003)。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祖漢(19920000)。儒家的心學傳統。臺北市: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杜維明(1992)。人性與自我修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蔡仁厚(19840000)。孔孟荀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朱熹、鵝湖月刊社(1984)。四書章句集註。臺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何淑靜(200608)。論朱子對孟子「乃若其情」一段的詮解--由與趙歧的異同論起。艮齋學論叢。韓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