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族之音--從太子「御聆清樂」探討臺灣文化的主體性
書刊名:臺灣風物
作者:李孟勳
出版日期:2009
卷期:59:2
頁次:頁93-111
主題關鍵詞:臺灣文化主體性認同音樂日治時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01
  • 點閱點閱:20
期刊論文
1.林淑慧(20070600)。女體與國體:論謝雪漁之〈日華.英雌傳〉。中國文學研究,24,119-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葛兆光、高翔飛(20060600)。地雖近而心漸遠--十七世紀中葉以後的中國、朝鮮和日本。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3(1),275-2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泰然、李家然(200012)。先父李延禧之生平簡介。臺北文獻,134,226-2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俊宏、李泰然、李家然然(20001200)。「臺灣史話」--李春生、李延禧與第一銀行。臺北文獻,134,203-2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振明(20030400)。風華再現--細述「圓山別莊」的故事。現代美術,107,70-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雲峰(195508)。電影,唱片,民間音樂。臺北文物,4(2),7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柳書琴(20070600)。傳統文人及其衍生世代:臺灣漢文通俗文藝的發展與延異(1930-1941)。臺灣史研究,14(2),4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郁琳(20040600)。從「日治時期報刊戲曲資料彙編」重建南管社團集絃堂的組織與活動。重中論集,4,33-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婉窈(20050600)。想像的民族風--論江文也文字作品中的臺灣與中國。臺大歷史學報,35,127-1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叡人(20060600)。福爾摩沙意識型態--試論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民族運動「民族文化」論述的形成(1919-1937)。新史學,17(2),127-2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辛德蘭(2007)。近代日本皇室的視察活動--沖繩與臺灣的比較研究(1891-1941)。第十屆中琉歷史關係學術會議。臺北:中琉文化經濟協會。2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楊桂香(2004)。臺湾の南管--南管音楽における演劇性と音楽集団。東京:白帝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坤良(2007)。移動觀點:藝術•空間•生活戲劇。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臺北市役所(1985)。臺北市政二十年史。臺北:成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鴻(1997)。泉南指譜重編。上海:上海古籍。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國俊(1994)。千載清音--南管。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孟昭信(2001)。康熙與大清帝國。北京:中國言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池宗憲(2003)。貴德街史。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麗俊、許雪姬、洪秋芬(2004)。水竹居主人日記。臺北:中研院近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獻堂、許雪姬(2004)。灌園先生日記。臺北:中研院臺史所:近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田邊尚雄。日本音樂史。東京:雄山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田邊尚雄(1927)。日本音樂講話。東京:文化生活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宗慈(2002)。口述歷史:吳漫沙的風與月。臺北:臺北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培豐、王興安、鳳氣至純平(2006)。「同化」の同床異夢:日治時期臺灣的語言政策、近代化與認同。臺北市: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鴻(1921)。泉南指譜重編。上海:文瑞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徐亞湘(2006)。史實與詮釋:日治時期台灣報刊戲曲資料選讀。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翠蓮(2008)。臺灣人的抵抗與認同。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呂錘寬(1986)。台灣的南管。臺北:樂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1937)。臺灣人士鑑(昭和十二年版)。臺北:株式會社臺灣新民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周倩而(2006)。從士紳到國家的音樂:台灣南管的傳統與變遷。台北:南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Bocock, Robert、田心喻(1991)。文化霸權。臺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昭堂、黃英哲(200205)。台灣總督府。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邱坤良(19920000)。舊劇與新劇: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一八九五~一九四五)。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呂錘寬(2005)。台灣傳統音樂概論.歌樂篇。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廖一瑾(1999)。臺灣詩史。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荊子馨、鄭力軒(2006)。成為「日本人」:殖民地臺灣與認同政治。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吳文星(19920000)。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悔儂(19071122)。臺灣戲曲之沿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230419)。御聆清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221101)。北斗孔聖祭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顏綠芬(2006)。論音樂與國家認同的關係。國家認同與文化論述。臺北:臺灣國際研究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美娥(2004)。另類現代性--《臺灣日日新報》記者魏清德的文明啓蒙論述。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金蓉(2006)。百年前從臺北出發的記者--魏清德的南清見聞。青山有史:臺灣史人物新論。臺北:秀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秦賢次(2000)。大稻埕茶葉大王--陳天來及其子嗣。臺北人物誌(一)工商類。臺北:臺北市政府新聞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衡道(1996)。大稻埕古蹟之旅。歷史文化與臺灣。板橋:臺灣風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玉茹(2006)。略論十九世紀末變局下鹿港郊商的肆應與貿易:以許志湖家貿易文書為中心。鹿港郊商許志湖家與大陸的貿易文書(1895-1897)。臺北:中研院臺史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俊傑、古偉瀛(2004)。新恩與舊義之間--李春生的國家認同之分析。李春生著作集。臺北:南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古偉瀛(2004)。從棄地遺民到日籍華人--試論李春生的日本經驗。李春生著作集。臺北:南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密察(2006)。臺灣國家認同的歷史回顧--日本時代:一個失敗的經驗。國家認同與文化論述。臺北:臺灣國際研究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若林正丈(2005)。一九二三年東宮臺湾行啓と「內地延長主義」。近代日本と植民地2:帝国統治の構造。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永彬(2000)。日本領臺初期日臺官紳唱和。臺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臺北:播種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許雪姬(2000)。張麗俊先生《水竹居主人日記》的史料價值。水竹居主人日記。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