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家奠弔祭儀制發微
書刊名:中華人文社會學報
作者:彭衛民
作者(外文):Peng, Weimin
出版日期:2009
卷期:10
頁次:頁186-214
主題關鍵詞:家祭弔祭禮儀五服昭穆制祭不越望Family sacrificial ceremonyMourning ritualsSystem of five costumesZhao MuSacrifices limited to local area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57
  • 點閱點閱:18
期刊論文
1.王立(200006)。中國古代喪悼哀毀習俗與悼祭文化。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4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立(200106)。中國古代自挽自悼詩文及審美價値。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學報,2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立(200107)。悼祭文學主題與喪悼文化的精神史意義。蘇州大學學報,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皮慶生(2007)。經典的重新解釋:從合法性到有效性--宋人對神靈越界現象的回應。中華文史論叢,2007(3)=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宋玉波(200105)。西周初期的維新政治思想。廣西社會科學,2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玉潔(1992)。論周代的屍祭及其源流。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衡眉(1998)。略論清代宗廟中的昭穆次序問題。東方雜誌,199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寶圭(1932)。邵東李氏譜例。船山學報,193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金景芳(1956)。論宗法制度。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5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金景芳(1978)。論禮治與法治。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7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富祥(2007)。昭穆制新探。中國社會科學,200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梁穎(1989)。關於西周春秋時代宗統與君統關系的探討。史學集刊,198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許子濱(20071200)。論「昭穆」之命名取義。漢學研究,25(2)=51,329-3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恩林(1989)。關於西周宗法制度中君統與宗統的關係問題。社會科學戰線,198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彭衛民(2009)。祀祭儀制新論。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彭衛民(2010)。昭穆制何以可能。成大歷史學報,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焦繼順(200804)。「楚辭‧九歌‧河伯」與「祭不越望」辨。學術交流,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黃光武(2001)。釋"穆"--兼談昭穆的禮樂含義。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龐朴(1990)。「數成於三」論。中國文化,199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郭政凱(1986)。論昭穆制度的起源及延續。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1),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童書業(1957)。論宗法制與封建制的關係。歷史研究,8,61-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施振民(19730900)。祭祀圈與社會組織--彰化平原聚落發展模式的探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191-2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許嘉明(19780600)。祭祀圈之於居臺漢人社會的獨特性。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1(6),59-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林美容(19871200)。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2,53-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衡眉(1990)。昭穆制度與周人早期婚姻形式。歷史研究,1990(2),12-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唐友波(1994)。論「昭穆之常」及與宗法廟制的關係。歷史教學問題,1994(6),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劉海文(1995)。西周昭穆制度的幾個問題。史學月刊,1995(4),36-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美容(1988)。由祭祀圈到信仰圈--台灣民間社會的地域構成與發展。第三屆中國海洋發展史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95-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奉珠(2007)。詔安客家廟祭祖研究--以雲林縣崇遠堂為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慶聲(2005)。家廟祭祀行為與建築空間關係初探以臺中市家廟為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國軒(2006)。大學‧中庸。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阮元(1980)。儀禮注疏。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20)。公羊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91)。儀禮‧士喪禮。北京:燕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84)。高沖彭氏四修族譜。湘鄉:敦本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20)。禮記‧喪大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孔穎達(1982)。尙書正義。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孔繼汾(1875)。喪服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司馬光(1868)。司馬氏書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史延庭(1996)。國語。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彬(1920)。禮記訓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吳榮光(1971)。吾學錄。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衡眉(1996)。昭穆制研究。山東: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沈欽韓(1901)。韋賢傳。杭州:浙江官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孫詒讓(1920)。周禮正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元勳(200608)。九歌十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爾歧(1902)。皇朝經世文編。上海:寶善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曹學佺(1967)。詩經剖疑。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夢雷編(2003)。經濟彙編儀禮典。揚州:廣陵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彭天相、彭衛民(1909)。喪葬祀祭儀制考頤。湘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黃汝成(1990)。日知錄集解。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翦伯贊(1979)。中國史綱要。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盧文昭(1771)。群書拾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顧炎武(1982)。日知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龔端禮(1980)。五服圖解元刻。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Levi Strauss, Calaude、渠東(2002)。圖騰制度。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Morgan, Lewis Henry、楊東蓴(2005)。古代社會。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徐師曾、羅根澤(1962)。文體明辨序說。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黃壽祺、張善文(2007)。周易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秦蕙田、盧文弨、姚鼐(19940500)。五禮通考。聖環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瞿同祖(20030900)。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北京:中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許慎、段玉裁(1981)。說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劉勰、詹鍈(198908)。文心雕龍義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荀子、北京大學《荀子》注釋組(1979)。荀子新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張光直(1983)。中國青銅時代。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余英時(2004)。現代儒學的回顧與展望。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賀雲翱、徐吉軍(1991)。中國喪葬禮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黃懷信、孔德立、周海生(2005)。大戴禮記彙校集注。西安:三秦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何晏、邢昺(1980)。論語注疏。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謝維揚(1990)。周代家庭形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劉源(2004)。商周祭祖禮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孫希旦、陸費逵(1920)。禮記集解。四部備要。重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張光直(1999)。中國青銅時代。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朱鳳瀚(1990)。商周家族形態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昭槤、何英芳(1980)。嘯亭雜錄。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Marx, Karl Heinrich、Engels, Friedrich、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199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84)。殷周金文集成。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趙爾巽、啟功(1977)。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王人恩(1993)。古代祭文精華。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杜預(1997)。春秋經傳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1989)。禮記‧曲禮。孫希旦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熹(1972)。九歌序。楚辭集注。香港: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廖燕(1995)。續師說。二十七松堂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1. 1970年代之前中華民國赦免實踐的傳統色彩--以「復仇」、「官蔭」與「留養」為主的討論
2. 共犯關係下的「準服制以論罪」--以《刑案匯覽》「聽從尊長殺害以次尊長」類案件為例
3. 評介《中國古代的法典、制度和禮法社會》[鄭顯文著,(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20)]
4. 傳統中國哲學範疇落實於警察文化與執法之舉隅
5. 《莊子》的「聖人觀」與巫文化
6. 理解法律多元--行動者視角的分析框架
7. 刑事法教化效能可能性之探討--以法院判決分析為例
8. 親親與幽禁--探析明代高牆規劃與罪宗淹禁現象
9. 不是契約的約定--論約法三章與社會契約義理的差距
10. 后妃的荷包:溫惠皇貴太妃及其太監們的營生
11. 精神障礙犯罪者與監護處分關聯之法制探討--兼論其判斷疑義及治療
12. 集體化時期中國農村的社會運動--兼評《告別理想》、《通向集體之路》與《西溝》[評1.張樂天,《告別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盧暉臨,《通向集體之路:一項關於文化觀念和制度形成的個案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3.常利兵,《西溝:一個晉東南典型鄉村的革命、生產及歷史記憶(1943~1983)》(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
13. 評釋字第791號解釋--從性別身分到平等契約?
14. 中古佛教護生思想容受與動物觀轉變--以《冥報記》為核心的考察
15. 祖靈是祖先的靈魂嗎?一個比較觀點上的考察--以漢人祖先祭祀和泰雅族rutux信仰為主要參照點--紀念張光直先生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