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回應《地景中的行動者》]
書刊名:應用心理研究
作者:龔尤倩馬利文夏林清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Kung, LornaMa, Li-wenHsia, Lin-ching
出版日期:2012
卷期:54
頁次:頁36-46
主題關鍵詞:行動研究社會研究教育研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6
  • 點閱點閱:55
期刊論文
1.廉兮(20120300)。從個人到公共--抵抗與轉化的教育行動研究。應用心理研究,53,21-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夏林清(20040900)。一盞夠用的燈:辨識發現的路徑。應用心理研究,23,131-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麥麗蓉(20120300)。脊髓損傷者主體性知識的探究:一個以「排便問題」進行協同探究的實例。應用心理研究,53,95-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龔尤倩(20120300)。反叛:一項灰頭土臉的行動學習。應用心理研究,53,73-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夏林清(20100300)。走在解殖的路徑中:拮抗同行的社會學習。應用心理研究,45,45-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丁乃非(2006)。拼裝車上手工業:一小支文化抵抗的心理教育實踐路徑。應用心理研究,31,240-24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向蓓莉(2010)。溫柔需要經濟條件。新民週刊,39,5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馬利文(2012)。在「逃」與「面對」之間行動:尋找適切的社會位置與成長。應用心理研究,53,47-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夏林清(2011)。專題:教育的行動研究。教育學報,7(6),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成虹飛(2003)。行動與敘說研究的個人學習筆記。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夏林清(2011)。斗室星空--「家」的社會田野。台北:財團法人導航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龍應台(2008)。《目送》。台北: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熹(1987)。四書集注.論語。臺北:漢京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秋平、尚榮(2007)。金剛經•心經•壇經。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漢娜.阿倫特、王寅麗(2009)。人的境況。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Kant, Immanuel、李秋零(2005)。純粹理性批判。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Habermas, Jürgen、曹衛東、付德根(2001)。後形而上學思想。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Lareau, Annette、張旭(2010)。不平等的童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沙蓮香(2012)。中國民族性三-民族性三十年變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懷承、王陽明(2004)。傳習錄。長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Cury, A.、蔚玲、施倞、國丹(2010)。我親愛的甜橙樹。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Fromm, E.、張燕(1986)。在幻想鎖鏈的彼岸:我所理解的馬克思和佛洛德。長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Heater, D.、郭忠華(2007)。何請公民身份。長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Heidegger, M.、王慶節(2011)。Kant與形而上學疑難。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Habermas, J.、曹衛東、付德根(2011)。現代性的哲學話語。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Rorty, Richard、張國清(2009)。後形而上學希望。上海:上海譯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Rockmore, T.、徐向東(2010)。在Kant的喚醒下。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Touraine, A.、舒詩偉、許甘霖、蔡宜剛(2012)。行動者的歸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Van Gelder, S.、Yes! Magazine(2012)。我抗議----佔領華爾街 $a改變一切!。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Arendt, H.、劉鋒(1998)。公共領域與私人領域。文化與公共性。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向蓓莉(2006)。人的歷史是「人的被發現」史,http://eblog.cersp.com/userlog/4090/archives/2006/14891.shtml, 200604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向蓓莉(2012)。認識、戒慎與愛,http://blog.sina.com.en/s/blog_63008b0c0100yool.htm, 20120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