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矛」與「盾」的衝突:論日治時期初等學校臺籍教師的「隱性抗議」之意涵及其在臺灣教育史上的啟示
書刊名:中等教育
作者:張淑媚 引用關係蔡元隆黃雅芳
作者(外文):Chang, Shu-meiTsai, Yuan-lungHuang, Ya-fang
出版日期:2013
卷期:64:2
頁次:頁61-77
主題關鍵詞:日治時期臺灣教育隱性抗議教學能力轉化型知識份子Taiwanese education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Hidden protestTeaching abilityTransformative intellectual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67
  • 點閱點閱:73
期刊論文
1.張淑媚、蔡元隆、黃雅芳。「矛」與「盾」的衝突:論日治時期初等學校臺籍教師「隱性抗議」之意涵及其在臺灣教育史上的啟示。中等教育季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金勇、鍾亦興(20120600)。花岡山與大龍峒遺址的近現代陶瓷消費。考古人類學刊,76,61-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元隆(2010)。從抗拒到轉化:談日治後期嘉義市國民學校臺籍教師的臺灣意識及其教學實踐。文化研究月報,101,98-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元隆、朱啟華(2010)。臺灣日治時期初等學校課後補習經驗初探。嘉大教育研究學刊,25,95-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元隆、侯相如(2008)。日治時期皇民化的幫兇?--位國民學校臺籍教師對抗殖民霸權的反省實錄。文化研究月報,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元隆、張淑媚(200911)。日治後期校園忠君愛國思想的強化:以嘉義市初等學校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0(2),33-6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元隆、張淑媚(2011)。日治時期(1937-1945)臺日籍教師與臺灣囝仔的校園生活經驗:以嘉義市初等學校為例3,49-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元隆、張淑媚、黃雅芳(201208)。日治時期臺灣囝仔在初等學校中抗拒殖民統治的形式分析:以嘉義地區為例。市北教育學刊,42,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Lindner, J. R.(1998)。Understanding employee motivation。Journal of Extension,36(3),67-75。  new window
10.姜添輝(20020600)。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影響教師專業自主權之研究。教育研究集刊,48(2),157-1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Kanungo, Rabindra N.(1982)。Measurement of job and work involvement。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67(3),341-349。  new window
12.張盈堃、陳慧璇(20040300)。矛盾:基層教師生活世界的宰制與抗拒。應用心理研究,21,35-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蔡元隆、侯相如(20080600)。初探日治時期(1939-1945年)公學校臺籍教師的隱性抗議--從薪俸制度的差別待遇談起。人文研究期刊,4,75-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蔡元隆、侯相如(20090300)。臺灣日治時期初等學校體罰現況初探:口述歷史研究。中等教育,60(1),36-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吳叡人(20060600)。福爾摩沙意識型態--試論日本殖民統治下臺灣民族運動「民族文化」論述的形成(1919-1937)。新史學,17(2),127-2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蔡元隆、侯相如(2008)。日治後期至光復初期(1939-1951年)臺灣嘉義地區初等教育薪俸制度之口述歷史研究。文化研究月報,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蔡元隆、張淑媚、黃雅芳(201205)。日治殖民下的抗拒技倆:嘉義地區初等學校臺籍教師的圖像建構。2012 年南臺灣歷史與文化學術研討會,臺灣高雄市自然史教育館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元隆、張淑媚、黃雅芳(201210)。日治時期初等學校中臺灣囝仔間欺凌形式之考察。2012年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術研討會,臺灣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葉律均(2013)。日治時期臺灣師範生皇民化的形塑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正芳(1992)。日據時期宜蘭地區初等教育之研究(1895-1945)(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梅淑(1988)。日據時期台灣公學校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元隆(2008)。日治時期嘉義市公學校的思想掌控及學校生活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唐文玲(2011)。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激勵保健因素、組織承諾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木原義行、佐藤源治(1942)。臺灣於にる國民學校の經營。臺北:新高堂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Freire, P.(1973)。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New York:Continuum。  new window
3.Freire, P.、Macedo, D.、Koile, D.、Oliveira, A.(1998)。Teacher as cultural works: Letter to those who dare teach。Westview。  new window
4.Miller, H. J.(1978)。Behavior in organization: The new science of managing people at work。New York:McGraw-Hill。  new window
5.陳柔縉(2007)。囍事臺灣。臺北:東觀國際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Kanpol, B.、張盈望、彭秉權、蔡宜剛、劉益誠(2004)。批判教育學導論。臺北:心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小熊英二(1995)。〈日本人〉の境界:沖繩、アイヌ、臺灣、朝鮮植民地支配復歸運動で。東京:新曜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柔縉(2005)。臺灣西方文明初體驗。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Shafer, R. J.、Bennett, D.、鮑世奮、趙干城(1990)。史學方法論。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Giroux, H. A.(1988)。Teachers as intellectual: Toward a critical pedagogy of learning。Westport, CT:Bergin & Garvery。  new window
11.杜維運(197902)。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祥銀(1997)。口述史學。揚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Herzberg, Frederick、Mausner, Bernard、Snyderman, Barbara Bloch(1959)。The Motivation to Work。John Wiley & Sons, Inc.。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Mostern, K.(1994)。Decolonization as learning: Practice and pedagogy in Frantz Fanon’s revolutionary narrative。Between borders: Pedagogy and the politics of cultural studies。NY:Routledge。  new window
2.江文瑜(1996)。口述史學。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案例。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