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思與天下之士,皆為周孔之徒--徂徠石介道統論述之建構、特色及其核心精神
書刊名:漢學研究
作者:林保全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Bao-chuan
出版日期:2013
卷期:31:4=75
頁次:頁77-110
主題關鍵詞:道統石介徂徠孟子韓愈Confucian orthodoxyShi JieCu LaiMengziHan Y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14
  • 點閱點閱:91
期刊論文
1.大島晃(1981)。宋學における道統論について。中哲文學會報,6,147-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方介(20101200)。韓愈五原作於何時?--兼論韓愈道統說之發展時程。臺大中文學報,33,267-269+271-2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末岡実(1987)。唐代「道統說」小考--韓愈を中心として。北海道大學文學部紀要,36(1),29-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永儁(19901200)。宋儒之道統觀及其文化意識。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38,273+275-3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亨(19920600)。朱子的志業--建立道統意義之探討。臺大中文學報,5,31-8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梅廣(20111200)。「內聖外王」考略。清華學報,41(4),621-6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孟子、趙岐、孫奭(1965)。孟子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弼、韓康伯、孔穎達、周易(1965)。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韓愈(1965)。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四部叢刊(初編第3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歐陽修(1979)。胡先生墓表。歐陽文忠公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石介(2011)。新雕徂徠石先生文集。山東文獻集成(第4輯第26冊)。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田況(1985)。儒林公議。叢書集成新編(第85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澄(1985)。吳文正公外集。元人文集珍本叢刊(第4冊)。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諸橋轍次(1975)。儒學の目的と宋儒慶曆至慶元百六十年間の活動。諸橋轍次著作集(第1卷)。東京:大修館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震(1979)。黃氏日抄。中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班固、顏師古(1975)。漢書。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紀昀、永瑢(1989)。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余英時(2003)。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臺北:聯經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熹、黎靖德、王星賢(1986)。朱子語類。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余英時(1987)。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台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方平(1983)。樂全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石介(2004)。徂徠文集。線裝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石介(1983)。徂徠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09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石介、陳植鍔(1984)。中國論。徂徠石先生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1. 評[蔡志祥、韋錦新編,延續與變革:香港社區建醮傳統的民族誌(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4)]
2. 評[Paul R. Katz, Religion in China & Its Modern Fate (Waltham, Massachusetts: Brandeis University Press, 2014)]
3. 評[嚴志雄,秋柳的世界--王士禛與清初詩壇側議(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13)]
4. 上博九〈陳公治兵〉綜合研究
5. 禮儀中的觀念--再論春秋戰國時期普遍流行的靈魂觀
6. 以「詩人」身分力圖恢復--論陸游〈劍門道中遇微雨〉一詩之精蘊
7. 北宋「李照樂」之論爭與仁宗景祐的政治文化
8. 斯文不喪--中古儒學傳統與隋代唐初的政治文化
9. 南朝時期「晚渡北人」的興衰及其原因
10. 魚豢《魏略》的宮闈秘事之敘述傾向--以王沈《魏書》、陳壽《三國志》為參照
11. 《莊子》書中專家的「身體感」--一箇道家新研究視域的開展
12. 春秋至兩漢的「兵死」者內涵探究--以葬禮及死者家屬安頓為討論核心
13. 喪禮儀式中的空間象徵、遞變與倫理重整--以三禮書之喪禮空間象徵、轉化為核心進行探討
14. 評Chün-fang Yü (于君方), «Passing the Light: The Incense Light Community and Buddhist Nuns in Contemporary Taiwan» (香光莊嚴--當代臺灣的香光尼僧團與比丘尼)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13)
15. 評Sean Hsiang-lin Lei (雷祥麟), «Neither Donkey Nor Horse: Medicine in the Struggle over China's Modernity» (非驢非馬:醫療與中國現代性之爭) (Chicago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14)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