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荀子「為學」的目的、功用與意指
書刊名:鵝湖學誌
作者:何淑靜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o, Shu-ching
出版日期:2016
卷期:56
頁次:頁1-41
主題關鍵詞:為學學之數學之義為學步驟讀禮知通統類攝知於行以行著知聖人StudyThe way of studyThe meaning of studyThe steps of studyDu-LiChih-Tung Tum-LeiManifesting and proving one's catching the foundation of Li through practicing LiSag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26
  • 點閱點閱:14
期刊論文
1.何淑靜(20111200)。由「聖人」看荀子的「知禮義」與「虛壹靜」。當代儒學研究,11,47+49-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淑靜(20121200)。由「成聖」看荀子的「為學步驟」。鵝湖學誌,49,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春海(19810600)。荀子思想中的「統類」與「禮法」。輔大哲學論集,13,71-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大齊(19710400)。孟荀二子所見的特長與其中心主張。孔孟學報,21,31-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博(2008)。論《勸學篇》在荀子及儒家中的意義。中國哲學,2008(5),58-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平坤(2006)。荀子的「類」觀念及其通類之道。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31,77-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亨(19710600)。荀子對人的認知及其問題。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20,175-2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翁惠美(1988)。荀子論人研究。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先謙(2000)。荀子集解。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志煌(2013)。物類與倫類:荀學觀念與近現代中國學術話語。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樹勤(2007)。禮學視野中的荀子人學--以「知通統類」為核心。山東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滌生。荀子集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牟宗三(2003)。心體與性體。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何淑靜(2014)。由「成聖」看荀子的「為學步驟」。荀子再探。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牟宗三(2003)。荀學大略。名家與荀子。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東方朔(2011)。「人不能無群」--荀子論人的概念特性。合理性之尋求:荀子思想研究論集。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淑靜(2014)。由「聖人」看荀子的「知禮義」與虛壹靜。荀子再探。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