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部落遷徙歷程探討地方認同的建構
書刊名: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
作者:塗佩菁
作者(外文):Tu, Pei-ching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2
頁次:頁35-52
主題關鍵詞:部落文化地景地方感地方認同TribeCultural landscapePlace attachmentLocal ident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94
  • 點閱點閱:22
期刊論文
1.王應棠(20001200)。家的認同與意義重建:魯凱族好茶的案例。應用心理研究,8,149-1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魏光莒(20110600)。由地方的構成反思現代空間一種現象學地理學的解讀。環境與藝術學刊,10,107-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台邦.撒沙勒(20120600)。災難、遷村與社會脆弱性:古茶波安的例子。臺灣人類學刊,10(1),5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台邦.撒沙勒(20081200)。傳統領域的裂解與重構:Kucapungane人地圖譜與空間變遷的再檢視。考古人類學刊,69,9-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畢恆達(20001200)。從環境災害過程中探索家的意義:民生別墅與林肯大郡的個案分析。應用心理研究,8,57-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文川(20040900)。地方感:科際共同的語言與對臺灣的意義。中國地理學會會刊,34,43-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高業榮(1986)。西魯凱群的部落與藝術。藝術家,137,201-2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邱清榮(2004)。臺灣原住民各族聚落及建築基本資料委託案:魯凱族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徐主驊(2010)。從地景觀點探討萬巒居民的地方認同(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應棠(2003)。尋找家園--原住民文化工作者回歸部落現象中的認同轉折與家的意義重建:屏東魯凱、排灣族的案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忠岳(2008)。離散文化中的身份認同與他者處境:以《閃亮閃亮》與《野草花》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何欣潔(2013)。在永久屋裡想家:莫拉克災後三年,「永久屋」與人的故事。台中:莫拉克獨立新聞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夏鑄九、王志弘(2002)。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文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4)。蕃族慣習報告書:第五卷,排灣族。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喬宗忞(2001)。台灣原住民史魯凱族篇。南投:臺灣省文獻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Relph, Edward C.(1976)。Place and Placelessness。Pion Limited。  new window
6.段義孚(1977)。Space and Place: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Cattell, Maria G.、Climo, Jacob J.(2002)。Introduction: Meaning in Social Memory and History: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Social Memory and History: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s。Altamira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