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認同政治書寫的認同與政治:評介《臺灣大眾文化與認同政治:撒嬌世代》
書刊名:文化研究
作者:莊佳穎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uang, Yin C.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5
頁次:頁294-307
主題關鍵詞:大眾文化認同政治撒嬌流行文化可愛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65
  • 點閱點閱:214
期刊論文
1.蕭蘋(20030600)。或敵或友?流行文化與女性主義。臺灣社會學刊,30,135-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乃德(19931100)。國家認同和政黨支持--臺灣政黨競爭的社會基礎。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4,33-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國誠(19830325)。政治文化與青年的國家認同:訪胡佛教授。中國論壇,15(12)=180,16-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莊佳穎(2014)。台湾政治文化における「カワイイ」の運用と動員力。環球科技人文學刊,18,1-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Chuang, Yin C.(2011)。Kawaii in Taiwan Poli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ia Pacific Studies,7(3),1-18。  new window
6.陳昭瑛(19950200)。論臺灣的本土化運動:一個文化史的考察。中外文學,23(9)=273,6-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乃德(19960700)。自由主義和族群認同:搜尋臺灣民族主義的意識形態基礎。臺灣政治學刊,1,5-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莊佳穎(20140300)。從政治消費文化觀點看當代臺灣社會的民主參與和認同建構。臺灣國際研究季刊,10(1),160-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喬(1993)。臺灣(國家)的認同結構。國家認同學術研討會。臺北: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201-2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佳蓉(2016)。次文化動漫語言的傳播與影響--萌與小英主席。「第二屆文化流動與知識傳播--臺灣文學與亞太人文的多元關係」國際學術研討會,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主辦 (會議日期: 2016年6月25-26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莊佳穎(2013)。做「可愛」--「可愛文化在臺灣」的問題化、概念化與脈絡化嘗試。2013年臺灣社會學年會,(會議日期: 2013年11月30日-12月1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鍾祖康(2007)。來生不做中國人。台北:允晨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山田昌弘、李尚霖(2001)。單身寄生時代。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振寰、瞿海源(2011)。社會學與臺灣社會。臺北:巨流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enedict, Ruth(1989)。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 Patterns of Japanese Culture。Boston:Houghton Mifflin。  new window
5.魯迅(1996)。阿Q正傳。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四方田犬彥、陳光棻(2007)。可愛力量大。天下遠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Hsiau, A-chin(2000)。Contemporary Taiwanese Cultural Nationalism。Routledge。  new window
8.Lévinas, Emmanuel、Lingis, Alphonso(1991)。Totality and Infinity: an essay on exteriority。Kluwer Academic Pub.。  new window
9.Bakhtin, Mikhail、Holquist, Michael、Emerson, Caryl(1981)。The Dialogic Imagination。Texas UP。  new window
10.李有成(2012)。他者。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大貫惠美子、堯嘉寧、周俊宇(2014)。被扭曲的櫻花:美的意識與軍國主義。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屏生(2007)。台灣地區漢語方言的語音和詞彙。台南:開朗雜誌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汪涌豪(2014)。知日的風景:世相、人物與書情。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施正鋒(1998)。族群與民族主義。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史明(1980)。台灣人四百年史。蓬島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佩迪(2016)。動漫社會學:本本的誕生。臺北:奇異果文創。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李御寧(2007)。韓國人的心:這就是韓國。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金文學(2011)。中日韓國民性格。臺北:三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金文學(2012)。東亞三國志。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金文學(2013)。中日韓大比拼:認識身邊的不同文化。臺北:萬里機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金杰(2017)。卑賤的中國人。臺北:主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武志紅(2016)。巨嬰國:國內心理學家系統透視中國國民性。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泉忠(2017)。誰是中國人。臺北:時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柏楊(2008)。醜陋的中國人。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酒井亨、抹茶糰子(2013)。蛤ㄏㄚˊ 臺灣人來了:日本人眼中,你一定會愛上臺灣的N個理由。臺北:大是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范疇(2013)。臺灣會不會死?。臺北:八旗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破空(2015)。全世界都不了解中國人。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慶德(2015)。無鏡の国度:臺灣人「借」的意識。臺北:唐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慶德(2017)。他人的目光:韓國人的「被害」意識:卷一 韓國人情感.文化篇。臺北:唐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慶德(2016)。他人的目光:韓國人的「被害」意識:卷一 韓國人全身.社會篇。臺北:唐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Yueh, Sydney Hsin-I(2017)。Identity Politics and Popular Culture in Taiwan: A Sajiao Generation。Lexington Books。  new window
32.清水義範(2006)。「大人」がいない…。東京:筑摩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河合隼雄(1997)。母性社会日本の病理。東京: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古賀令子(2005)。「かわいい」の帝国。東京:光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三浦展(2005)。下流社会:新たな階層集団の出現。光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土居健郎(2007)。甘えの構造。東京:弘文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蔣百里(1994)。日本人:一個外國人的研究。北京:新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魯迅(2002)。狂人日記。臺北:亞細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정수복(2012)。한국인의문화적문법。首爾:생각의나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戴季陶(2012)。日本論:在「反日」與「哈日」之間的經典論述。香港:香港中和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東浩紀、褚炫初(2012)。動物化的後現代:御宅族如何影響日本社會。大鴻藝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Fiske, John(1989)。Understanding popular culture。Routledge。  new window
43.謝國雄(20080000)。群學爭鳴:臺灣社會學發展史,1945-2005。臺北:群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粉紅色小屋(20160531)。「撒嬌」的臺語漢字怎麼寫?,https://gushi.tw/%E3%80%90%E5%8F%B0%E8%AA%9E%E5%8E%9F%E4%BE%86%E6%98%AF%E9%80%99%E6%A8%A3%E3%80%91%E3%80%8C%E6%92%92%E5%AC%8C%E3%80%8D%E7%9A%84%E5%8F%B0%E8%AA%9E%E6%BC%A2%E5%AD%97%E6%80%8E%E9%BA%BC%E5%AF%AB%EF%BC%9F/。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映真(1988)。向著更寬廣的歷史視野……。台灣意識論戰選集。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曾才(1994)。中國的國家認同與現代化。認同與國家:近代中西歷史的比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乃德(19930000)。省籍意識、政治支持和國家認同--臺灣族群政治理論的初探。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臺北:業強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Huyssen, A.(1986)。Mass Culture as Woman: Modernism's other。After the Great Divide。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5.吳叡人(1997)。民主化的弔詭與兩難?--對於臺灣民族主義的再思考。民主鞏固或崩潰:臺灣二十一世紀的挑戰。臺北:月旦。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茂桂(1993)。省籍問題與民族主義。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臺北:業強出版社:國家政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