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歐洲無政府主義的政治暗殺到上海租界的諜報與愛戀:李健吾《喜相逢》的跨文化改譯策略及其實踐
書刊名:戲劇研究
作者:羅仕龍
作者(外文):Lo, Shih-lung
出版日期:2019
卷期:24
頁次:頁33-68
主題關鍵詞:李健吾喜相逢話劇跨文化法國Li JianwuDelightful encounterSpoken dramaTransculturalFranc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2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周雨人(19450416)。中國劇壇近況。申報,3(4),110-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芳燕(20040600)。激進主義、現代情境與中國無政府主義之崛起。臺大歷史學報,33,365-3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坤良(20150100)。附逆與抗敵:汪精衛政權的戲劇界。戲劇研究,15,117-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斌(2015)。李健吾跨文化戲劇改編的民族特色。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1(6),60-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羅仕龍(20161200)。舊社會,新文本:臘必虛喜劇在現代中國的翻譯與傳播。清華中文學報,16,207-2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大中(19430704)。李健吾新編名作(下)《喜相逢》在滬演出大紅:優秀的對白,美麗的裝置,扣住了每個人的心弦。新天津畫報,1943(7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小石、野天、魯萍(19470302)。愛與恨。廣播週報,221,7-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小石、野天、魯萍(19470309)。愛與恨。廣播週報,222,10-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小石、野天、魯萍(19470316)。愛與恨。廣播週報,223,1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440510)。喜相逢。新文學,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440513)。川大話劇團將公演《喜相逢》歡送兩教導團官兵。燕京新聞,1944(5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健吾(1946)。王德明。文章,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健吾(1946)。與友人書。上海文化,1946(6),28-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健吾(1947)。阿史那。文學雜誌,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馬曉冬(2016)。商業化面孔下的政治呼喚--從《托斯卡》到《金小玉》。中國比較文學,2016(3),5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馬曉冬(2018)。革命與愛情:薩爾都戲劇在中國(1907-1946)。新文學史料,2018(2),91-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東偉、熊輝(2015)。論抗戰時期戲劇改編中的移植現象。戲劇文學,2015(5),101-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萬家寶(19351215)。在韓伯康家裡。南開校友,1(3),57-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蒂華(19430615)。每週影劇批評劇評:《喜相逢》。太平洋周報,1(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趙建新(2007)。李健吾戲劇創作中的跨文化改編--以《王德明》、《金小玉》為例。劇作家,2007(4),64-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鞏思文(19351215)。《財狂》改編本的新貢獻。南開校友,1(3),61-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蕭乾(19351215)。《財狂》之演出。南開校友,1(3),66-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羅仕龍(20180900)。「佳構劇」概念在現代中國的接受及其跨文化實踐--以李健吾《雲彩霞》為例。臺大中文學報,62,153-20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蘭(1943)。戲劇與電影劇評:《喜相逢》、《啼笑姻緣》。女聲,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邵迎建(2012)。上海抗戰時期的話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邵迎建(2011)。抗日戰爭時期上海話劇人訪談錄。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愛華(2001)。中國早期話劇與日本:中國戲劇現代化初期借鑑西方戲劇的曲折歷程。湖南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稀方、宋如珊(2012)。翻譯現代性:晚清到五四的翻譯研究。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Gunn, Edward M.、張泉(2006)。被冷落的繆斯:中國淪陷區文學史(1937-1945)。新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禾、宋偉傑(2008)。跨語際實踐:文學,民族文化與被譯介的現代性(中國,1900-1937)。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趙建新(2012)。中國現代非主流戲劇研究。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彭小妍(2012)。浪蕩子美學與跨文化現代性:一九三○年代上海、東京及巴黎的浪蕩子、漫遊者與譯者。台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胡疊(2009)。上海孤島話劇研究。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欣(2011)。論中國現代改譯劇。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傅葆石、張霖、劉輝(2012)。灰色上海,1937-1945:中國文人的隱退、反抗與合作。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李健吾(1944)。喜相逢。上海: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李健吾(1944)。黃花。重慶:文化生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健吾(1945)。不夜天。重慶:美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健吾(1946)。金小玉。上海:萬葉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濤(2011)。大眾化文化語境下的上海職業話劇(1937-1945)。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馬彥祥(1938)。古城的怒吼。漢口:華中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馬祖毅(2006)。中國翻譯通史第二卷--現當代部分。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葛飛(2008)。戲劇、革命與都市漩渦:1930年代左翼劇運、劇人在上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熊輝(2018)。抗戰大後方翻譯文學史論。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韓石山(2017)。李健吾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Autrand, Michel(2006)。Le Théâtre en France de 1870 à 1914。Paris:Honoré Champion。  new window
23.Martin, Roxane(2013)。L'Émergence de la notion de mise en scène dans le paysage théâtral français (1789-1914)。Paris:Classiques Garnier。  new window
24.Piana, Romain、Moindrot, Isabelle、Goetz, Olivier(2017)。Drames et pièces historiques. Tome II: Fédora, La Tosca, Spiritisme。Paris:Classiques Garnier。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馬曉冬(2018)。認同與距離--大革命戲劇《愛與死的搏鬥》在中國。跨文化對話。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盧偉力(2016)。香港現代戲劇生長的時代機遇與文化土壤。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導言集。香港: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