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戴震「情理論」的繼承與轉化
書刊名:淡江中文學報
作者:羅雅純
作者(外文):Lo, Ya-chun
出版日期:2020
卷期:42
頁次:頁191-223
主題關鍵詞:戴震絜情道德情理Dai ZhenEmotionDesireLyricalThe emotion-ration ethic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033
  • 點閱點閱:17
期刊論文
1.陳昭瑛(20051200)。「情」概念從孔孟到荀子的轉化。法鼓人文學報,2,25-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安邦(20010500)。情、義論述:晚近人文社會科學的若干觀察。漢學研究通訊,20(2)=78,9-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國棟(2000)。兩種不同的學術史範式--梁啟超、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之比較。史學月刊,2000(4),110-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榮捷(19780900)。論戴震緒言與孟子私淑錄之先後。大陸雜誌,57(3),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岡田武彥、陳瑋芬(20000600)。戴震與日本古學派的思想--唯氣論與理學批判論的展開。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0(2)=38,67-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月惠(20040900)。從宋明理學的「性情論」考察劉蕺山對《中庸》「喜怒哀樂」的詮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5,177-2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江藩(1998)。國朝宋學淵源記。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熹、李光地、熊賜履(1983)。御纂朱子全書。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梁啟超(1979)。戴東原。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小野澤精一、福永光司、山井湧、李慶(1992)。氣的思想--中國自然觀和人的觀念的發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茂、蔣國保、余秉頤、陶清(1992)。清代哲學。安徽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梁啟超(1989)。飮冰室合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夫之(1988)。船山全書。長沙市: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勞思光(1995)。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宗羲(1987)。黃宗羲全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熊秉真、張壽安(2004)。情欲明清--達情篇。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麗珠(2007)。中國哲學史三十講。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唐君毅(1978)。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適(1996)。戴東原的哲學。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余英時(1996)。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牟宗三(1993)。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趙爾巽(1981)。清史稿。臺北:洪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梁啟超(1994)。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台北:華正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確(1984)。陳確集。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翱(1977)。復性書。東京:古典研究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熊秉真、呂妙芬(1999)。禮教與情慾:前近代中國文化中的後/現代性。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程兆熊(1986)。儒家思想--性情之教。台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宗周(1981)。劉子全書及遺編。中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顏元(1984)。四存編。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張壽安(2005)。十八世紀禮學考證的思想活力--禮教論爭與禮秩重省。北京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宗周、戴璉璋、吳光、鍾彩鈞、蔣秋華(1996)。劉宗周全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溝口雄三、林右崇(1994)。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Buber, Martin、陳維剛(2002)。我與你。台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徐復觀(1984)。兩漢思想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Graham, A. C.(1986)。Studies in Chinese philosophy & philosophical Literature。The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Philosophies。  new window
30.葛懋春、李興芝(1981)。胡適哲學思想資料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麗珠(19990000)。清代義理學新貌。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黃鴻壽(1973)。清史紀事本末。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錢穆(1997)。國學概論。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梁啟超(1994)。清代學術概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王陽明(1992)。陽明全集‧傳習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丁文江、趙豐田(2010)。梁啟超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清聖祖(1963)。清聖祖實錄選輯。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劉述先、梁元生(1999)。文化傳統的延續與轉化。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蒙培元(2002)。情感與理性。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歐陽禎人(2005)。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壽、裴松之(1985)。三國志。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余英時(1976)。歷史與思想。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蒙培元(19900000)。中國心性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朱熹、朱傑人、嚴佐之、劉永翔(2002)。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Schwartz, Benjamin Isadore、程鋼、劉東(2004)。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錢穆(1996)。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劉又銘(20000000)。理在氣中:羅欽順、王廷相、顧炎武、戴震氣本論研究。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戴震、張岱年(1995)。戴震全書。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梁啟超、朱維錚(1985)。梁啟超論清學史二種。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錢穆(1985)。中國思想史。臺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程顥、程頤(2000)。二程遺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張麗珠(20060000)。清代的義理學轉型。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董仲舒(1989)。深察名號。春秋繁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