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傳統中國教育的發展與特質--兼論與通識教育的關係
書刊名: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
作者:高明士
作者(外文):Kao, Ming-shih
出版日期:1995
卷期:43
頁次:頁1-36
主題關鍵詞:孔子孟子荀子朱子王陽明成人聖賢廟學官學私學書院通識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1)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
  • 點閱點閱:31
     先秦重視「以聖為王」的全人教育,秦漢以後成為「以王為聖」的政 治教育,其間顯示教育發展有了重大的變化。隨著大一統專制皇權的運行,使教 育發展呈現許多缺點,例如教育為政治目的服務、教材的僵化、官學的不振、私 學常受打壓、師道每下愈況等。但傳統時代的教育 (含先秦的教育學說),仍有 以下幾項特質,即使今日提倡「通識教育」,亦有值得借鏡之處:1.知識與生活教 育的結合、2.由通經而治天下、3.尊師重道、4.「廟學」特殊校園設計使「傳道」 成為教育的特殊使命、5.教育理想的具象化等。緬懷過去,策勵末來,正是我們 研究歷史的目的所在。中國過去所建立起來的教育傳統,論其施行的地區,非只 中國本土,而是包括東亞的韓國、日本、越南諸國;論其推行時間,則在一、二 千年以上。一個制度能實行到這種成效,在其他歷史世界是很相難與比擬的。今 日我們提倡「通識教育」,理論上,必須根植於傳統基礎,始克有成。因此,上 述的傳統教育諸特質,應當是今日要格外重視的地方。
期刊論文
1.張金光(1984)。論秦漢的學吏制度。文史哲,1984(1),30-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明士(19801100)。唐代的釋奠禮制及其在教育上的意義。大陸雜誌,61(5),20-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明士(19821200)。隋唐廟學制度的成立與道統的關係。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報,9,93-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陶希聖(19720500)。孔子廟庭中漢儒及宋儒的位次。食貨月刊,2(2),81-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重近啟樹(1987)。漢代の復除について。東方学,73,34-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福井重雅(1967)。儒教成立史の二、三の問題。史学雑誌,76(1),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那波利貞(1942)。唐鈔本雜抄考。支那學,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錢穆(19700500)。中國教育制度與教育思想。中華文化復興月刊,3(5),12-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俊傑(19920700)。孟子的教育理想。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24,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唐君毅。孔子與人格世界。民主評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沈剛伯(19610315)。方孝孺的政治學說。大陸雜誌,22(5),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高明士(19900100)。傳統社會中的師生關係:群己關係的一個縮影。科學發展月刊,18(1),15-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越(1957)。論先秦私人講學之風不始自孔子。中山大學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槃(19831000)。春秋時代的教育 (重訂本)。大陸雜誌,67(4),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1987)。大學通識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大學通識教育研討會。新竹:清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明士(19890600)。隋唐的帝王學。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台北:中央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孟憲承(1961)。中國古代教育史資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Wright, Arthur F.(1960)。The Confucian Persuasion。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高時良(1990)。明代教育論著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任時先(1968)。中國教育思想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國教育學會(1985)。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教育改革。臺北:臺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得時(1981)。臺灣的孔廟。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1986)。教育革新的趨勢與展望。臺北:台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東原(1976)。中國教育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伯驥(1978)。廣東書院制度。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多賀秋五郎(1980)。中世アジア教育史研究。東京:国書刊行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俊傑(1991)。孟子思想史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得時(1987)。台灣的孔廟。臺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阮元(1965)。疇人傳。台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錢穆(1984)。孔子與論語。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余文儀(1962)。續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龐鍾璐(1977)。文廟祀典考。臺北:中國禮樂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青之(1971)。中國教育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金耀基(1983)。大學之理念。臺北:時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啟宗(1987)。臺灣的書院。臺中:臺灣省政府新聞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楊學為(1992)。中國考試制度史資料選編。合肥市: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臺灣總督府(1902)。臺灣教育志稿。臺北: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邱椿(1985)。古代教育思想論叢。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楊榮春(1985)。中國封建社會教育史。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毛禮銳(1984)。中國教育史簡編。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趙吉惠(1991)。中國儒學史。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鎮華(19860700)。書院教育與建築。臺北:故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苗脊德(1992)。宋代教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馬非百(1982)。秦集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毛禮銳、沈灌群(1985)。中國教育通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王顏(1992)。廟學典禮。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Schwartz, Benjamin I.(1985)。The 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Cambridge, Mass: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new window
32.林玉體(1980)。西洋教育史。臺北市:文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曾紀元、Dewey, John(1978)。教育哲學。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吳智和(1991)。明代的儒學教官。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De Bary, William Theodore(1983)。The Liberal Tradition in China。Hong Kong: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6.高明士(1984)。唐代東亞教育圈的形成。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蕭公權(1981)。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顧炎武(1963)。顧亭林詩文集。台北市: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熊承滌(1986)。秦漢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上海師範大學教育系(1976)。先秦法家教育思想資料。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熊承滌(1985)。中國古代教育史料繫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顧樹森(1983)。中國古代教育家語錄類編。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顧樹森(1962)。中國古代教育家語錄類編。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孟憲承(1981)。中國古代教育史資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馬秋帆(1988)。魏晉南朝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邱漢生(1992)。南宋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張鳴歧(1991)。遼金元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李國鈞(1990)。清代前期教育論著選。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王昶(1974)。天下書院總志。台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佐藤清太、多賀秋五郎(1963)。東洋教育史。東京:御茶の水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佐藤清太(1953)。學制から見た東洋教育史。東京:柳原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多賀秋五郎(1970)。近世アジア教育史研究。東京:學術出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多賀秋五郎(1977)。古代アジア教育史研究。東京:學術振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1965)。台南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國立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通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郭為藩(1984)。人文主義的教育信念。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顧樹森(1981)。中國歷代教育制度。江蘇新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劉伯驥(1958)。廣東書院制度。台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黃俊傑(1992)。戰後台灣的教育思想。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郭為藩、國立編譯館(1992)。教育學新論。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郭為藩、國立編譯館(1987)。教育學新論。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黃新憲(1993)。傳統文化影響下的台灣教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陳學(1991)。中國教育史研究•先秦分卷。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陳東原(1936)。中國教育史。台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陳青之(1936)。中國教育史。台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張豈之(1990)。中國儒學史。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余書麟(1957)。先秦教育思想。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李約瑟(1982)。中國科學技術史‧總論。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李約瑟(1975)。中國科學技術史‧總論。香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任時先(1937)。中國教育思想史。台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寺田剛(1983)。在台湾孔子廟碑文集成。東京:野人会事務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0)。臺灣省通誌--教育志‧制度沿革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唐君毅(1975)。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黃俊傑(1983)。儒學傳統與文化創新。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莊金德(1973)。清代台灣教育史料彙編。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唐君毅(1978)。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徐復觀(1969)。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黃俊傑(1993)。孟子。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顏元、王星賢、張芥塵、郭征(1987)。顏元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徐復觀(1982)。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胡美琦(1978)。中國教育史。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伍振鷟(1982)。中國大學教育發展史。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de Bary, William Theodore、李弘祺(1983)。中國的自由傳統。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余英時(1982)。道統與政統之間:中國知識份子的原始型態。史學與傳統。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明士(1989)。論中國傳統教育與治統的關係。多賀秋五郎博士喜壽記念論文集:アジアの教育と文化。東京:巖南堂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野態一郎(1977)。古代中國における教育に展開とその思想構造。古代アジア教育史研究。東京:日本學術振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那波利貞(1974)。唐鈔本雜抄考。唐代社會文化史研究。東京:創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市川本太郎(1977)。古代中國における儒家教育思想の論理構造。古代アジア教育史研究。東京:學術振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倬雲(1982)。兩漢政權與社會勢力的交互作用。求古篇。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唐君毅(1960)。孔子與人格世界。孔子研究集。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高明士(1992)。隋唐廟學制度的成立與道統的關係。唐代研究論集。新文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沈剛伯(1982)。方孝儒的政治學說。沈剛伯文集。台北:中央日報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國維(1975)。漢魏博士考。觀堂集林。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