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地區當前文化發展與文化建設的展望
書刊名:公民訓育學報
作者:張樹倫
作者(外文):Chang, Shue-luen
出版日期:1999
卷期:8
頁次:頁231-266
主題關鍵詞:臺灣地區文化發展文化建設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76
  • 點閱點閱:25
     人類為了追求生存發展而創造出文化,文化包涵的層面及內容十分廣泛,在文化發展和變遷的過程中,往往各層面變動的速度不一致,於是會產生調適上的問題。百餘年來西方文化以其極強的生機控制性向四鄰擴展,中西文化的接觸是在一種不情願又不得已的情境下發生。台灣地區在中央政府遷台,進行現代化的五十餘年間,更是經歷了快速的社會文化變遷,自然也就更容易發生調適的困境。   本文首先從外在大環境分析其對文化發展的影響,包括外來文化的影響、大眾文化的流行、商品文化的穿透、資訊社會的衝擊等。其次則探討當前文化發展的主要問題,包括價值體系的混亂、生活文化的惡質化、文化不均衡的發展、文化的商品化與庸俗化、文化整合不良與創造不足、精緻文化欣賞能力的缺乏等。最後則分別從政府的態度與作法、民間力量的投入、教育與文化的配合、公民文化的建立四個面向試著提出當前文化建設的方向,期許能透過創造性的轉化過程,建設富而好禮、容忍異己、積極創新的現代中國文化。
期刊論文
1.杭之(19861210)。大眾文化的流行透露了什麼?。中國論壇,23(5)=269,15-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奇祿、中國論壇編輯委員會(1981)。文化建設工作的構思與展望。民俗藝曲,1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啟政(19770400)。中國的精緻文化--一個社會學的反省。仙人掌雜誌,1(2)=2,193-2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道琳(1986)。大眾文化的本質。中國論壇,23(5),8-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智魁(19960300)。消費與休閒:另一種「臺灣經驗」。戶外遊憩研究,9(1),79-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路況(19890225)。藝術及其不滿--從前衛藝術到大眾文化。中國論壇,27(10)=322,56-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長貴(19910100)。現代化過程中價值與規範的重建。理論與政策,5(2)=18,24-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蔣勳(1988)。台灣總體檢--文化篇。中國論壇,27(3)=315,7-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瞿海源(19810100)。文化建設的展望。中國論壇,11(7),33-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沈清松(19900100)。當前文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理論與政策,4(2)=14,104-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呂建政(19940900)。開展休閒教育的幾個課題。訓育研究,33(2),2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柴松林(1991)。社會變遷與人類休閒生活的趨勢。休閒與大眾文化研討會。台北: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203-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瞻(1992)。人文教育與電視制度。文學與傳播學術研討會,古典文學會與空中大學合辦 。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杏慶(1997)。正視生活文化惡質化的社會病變。提升臺灣地區文化環境,生活品質策略研討會。臺北市:救國團社會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火旺(1997)。落實本土生活文化的新期待。提昇臺灣地區文化環境,生活品質策略研討會。臺北市:救國團社會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黃明月(1995)。我國電視卡通影片內容價値取向研究報告。臺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尹建中、崔伊蘭(1997)。邁向資訊社會對文化變遷的影響。台北:行政院國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植珊(1995)。文化建設與文化教育。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清江(1983)。文化發展與敎育革新。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啟政(1991)。臺灣社會的人文迷思。臺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Toffler, Alvi、黃明堅(1981)。第三波。台北:經濟日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Mcphail, Thomas L.、鄭植榮(1994)。電子殖民主義。台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源煌(19890000)。解嚴前後的人文觀察。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Gans, Herbert J.、韓玉蘭、黃絹絹(1984)。雅俗之間:通俗與上層文化比較。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亦園(1983)。信仰與文化。臺北:巨流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行政院文建會(1996)。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施政方針及理念報告。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行政院文建會(1997)。第二屆全國文化會議總結報告。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余英時(1990)。文化評論與中國情懷。台北:允晨文化實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南方朔(1983)。文化啓示錄。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孫震(1984)。邁向富而好禮的社會。經濟與生活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祝萍(1991)。社會重建。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世敏(1990)。大眾傳播與社會變遷。台北:三民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葉啓政(1984)。理想與現實。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漢寶德(1987)。文化重建聲中的省思。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田培林(1976)。教育與文化。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Bell, Daniel(1973)。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A venture in social forecasting。New York:Basic Books。  new window
20.Bell, Daniel、高銛(1989)。後工業社會的來臨:對社會預測的一項探索。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葉啟政(1984)。社會、文化和知識份子。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亦園(1996)。文化與修養。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亦園(19920000)。文化的圖像 : 文化發展的人類學探討。臺北:允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加藤秀俊、彭德中(1989)。餘暇社會學。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Michigan State Department of Education(1977)。Global Education Guidlines(ED 159106)。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余英時(1982)。試論中國文化的重建問題。文化傳統的重建。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沈清松(1989)。價值體系的現況與評估。民國七十七年度中華民國文化發展之評估與展望。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沈清松(1993)。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意涵--當前國人生活文化的現況與評估。民國八十一年度中華民國文化發展之評估與展望。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傅佩榮(1989)。當前社會價値系統的定位問題。現代化的困境與調適。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傅佩榮(1994)。從宗教向度看價値轉型。理念與實踐。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國賜(1985)。邁向新世紀的教育。迎接廿一世紀的教育改革。台北:台灣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詹火生(1994)。台灣人民的消費文化。理念與實踐。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漢寶德(1989)。台灣地區環境文化的評估。民國七十七年度中華民國文化發展之評估與展望。台北:行政院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蕭新煌(1990)。消費文化的特性與改造。文化與倫理。台北: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倬雲(1990)。文化價值觀的變化與建設。民國七十八年度中華民國文化發展之評估與展望。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