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史學價值觀與歷史教育
書刊名:中國史研究
作者:尤學工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2)
頁次:17-30
主題關鍵詞:史學價值觀書法不隱求真致用歷史教育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4
  • 點閱點閱:7
史學價值觀是人們對史學價值及其實現方式的認識。中國古代的史學價值觀以資治、教化、畜德、明智為主要內容,以"經世致用"為主要目標,并形成了以"不隱"為原則、以"書法"為追求、以史經世的史學價值實現模式。這使古代史家普遍具有歷史教育的自覺意識,并成為歷史教育主體。從清末開始,中國史家從內容、目標、方式等方面對古代史學價值觀進行了更新與改造,逐漸形成了多元化的現代史學價值觀。新歷史考據學派重考據輕致用,以"求是"為目標,以學用分割為特點;馬克思主義學派注重"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戰國策派等重視史學的社會效用,以學用統一為特點。史學價值觀的分歧反映出史家對求真與致用的不同價值取向,并決定了他們對歷史教育的態度。主求真者對歷史教育態度消極,堅持歷史學術與歷史教育的二分法,造成了史學小眾化,使史家在歷史教育中缺位;主致用者為各自目的積極投入歷史教育,推動了史學大眾化和通俗化,但也存在以用害史的弊端。為推動歷史教育健康發展,史家應成為歷史教育主體,堅持求真與致用的統一,并摒棄精英意識,樹立大眾意識。
期刊論文
1.瞿林東(1994)。傳統史學與人生修養。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治立(1998)。史學價值論:反思的歷史哲學。固原師專學報,199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仲立、劉治立(1995)。論史學價值的實現。慶陽師專學報,199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衛、徐國利(2004)。對史學價值觀與歷史本體觀關係的歷史考察。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榮劍(2010)。論歷史觀與歷史價值觀--對中國史學理論若干前提性問題的再認識。中國社會科學,20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瞿林東(1992)。論讀史明道。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江湄(2002)。梁啟超"民族主義"歷史教育觀的一點啟示。學術研究,200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炳松(1922)。新史學導言。史地叢刊,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朱謙之。〈現代史學〉發刊辭。現代史學,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島健依、禺朋(1913)。歷史教育及教授法。湖南教育雜誌,1913(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何炳松(1927)。歷史研究法。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白壽彝(1986)。中國史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瞿林東(1999)。中國史學史綱。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梁啟超(1989)。中國歷史研究法。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瞿林東(2007)。中華大典•歷史典•史學理論與史學史分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杜預、孔穎達(1980)。春秋左傳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朋園(1982)。梁啟超與清季革命。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梁啟超(1989)。新史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雷海宗(19460113)。歷史過去釋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毛澤東(1991)。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鳴盛、黃曙輝(2005)。[十七史商榷]序。十七史商榷。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縝(2011)。[新唐書糾謬]序。新唐書糾謬。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白壽彝(1994)。談歷史教學在教育上的作用。白壽彝史學論集。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瞿林東(1998)。論史家的角色與責任和史學的求真與經世。史學與史學評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80)。多士。尚書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80)。酒誥。尚書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80)。無逸。尚書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80)。召誥。尚書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80)。大雅•蕩。毛詩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80)。滕文公章句下。孟子注疏。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劉知幾、浦起龍(1978)。史官建置。史通通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劉知幾、浦起龍(1978)。辨職。史通通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荀悅(2002)。《漢紀》序。兩漢紀。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司馬光(1956)。進書表。資治通鑒。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夫之(1975)。敘論四。讀通鑒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充(1974)。問孔。論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劉勰、范文瀾(1958)。史傳。文心雕龍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胡三省(1956)。新注〈資治通鑒〉序。資治通鑒。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劉知幾、浦起龍(1978)。人物。史通通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80)。大畜。周易正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徐鼒(1957)。[小腆紀年附考]自敘。小腆紀年附考。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龔自珍、夏田藍(1991)。尊史。龔定庵全集類編。北京:中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瞿林東(1999)。史學與人生修養的關係。中國史學史綱。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馬端臨(1988)。經籍考。文獻通考。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974)。高允傳。魏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朱謙之(2002)。考今。朱謙之文集。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翦伯贊(2000)。[歷史哲學教程]序。歷史哲學教程。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顧頡剛(2010)。〈古史辨〉第一冊自序。顧頡剛古史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顧頡剛(2010)。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週刊一九二六年始刊詞。寶樹園文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顧頡剛(2010)。顧頡剛自傳。寶樹園文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