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大學雜誌》看一九七○年代改革派知識分子集團的「知識分子觀」與「中西文化觀」
作者:蘇維新
書刊名:大學之道:知識分子與臺灣民主化;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數位典藏組 (編)
頁次:147-178
出版日期:2014
出版項: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
主題關鍵詞:大學雜誌知識分子知識分子觀中西文化觀
學門:政治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薛化元(19970100)。從反共救國會議到陽明山會談(1949-1961):對朝野互動的一個考察。法政學報,7,49-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鼓應(1982)。七十年代以來臺灣新生一代的改革運動。中報月刊,28,27-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敖(19620200)。給談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文星,9(4)=52,9-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應鳳凰(19980400)。「自由中國」「文友通訊」作家群與五十年代臺灣文學史。文學臺灣,26,236-2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簡明海(20090600)。《自由中國》五四觀的型塑與運用。思與言,47(2),79-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姚順良(2009)。五四運動以後兩次中西文化論爭的當代啟示。南京社會科學,6,3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國祥(19770600)。從文化觀點談知識份子--訪葉啟政教授。仙人掌雜誌,1(4)=4,117-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Metzger, Thomas(1984)。Ching-shih Thought and the Societal Changes of the Lace Ming and Early Ching Period: Some Preliminary Considerations。近世中國經世思想研討會。臺北:中研院近史所。2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南方朔(1992)。《大學雜誌》與現代臺灣:一九七一至一九七三年的知識份子改革運動。臺灣民主自由的曲折歷程:紀念雷震案三十週年學術研討會。臺北:自立晚報。376-3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薛化元、楊秀菁(2004)。強人威權體制的建構與轉變(1949-1992)。「人權理論與歷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國史館。268-3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秦鳳英(1992)。知識菁英對威權體制民主化之影響研究--臺灣「大學雜誌」個案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裕亮(1985)。文星雜誌有關中西文化論戰問題之言論分析--並論近代思相史關於中西文化問題之言論(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泰豪(2009)。《大學雜誌》政治主張之研究--以1971年至1973年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啟榮(2012)。從多元文化主義的角度探討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高中必選之法律爭議(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正然(1984)。臺灣五〇年代知識份子的文化運動--以「文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姝言(2006)。民主的公民教育再臺灣實施困境之研究--論高中公民課程與國文科「中國文化基本教材」之倫理價值衝突(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南方朔(1994)。自由主義的反思批判。臺北:風雲時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克武(2006)。一個被放棄的選擇:梁啟超調適思想之研究。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筱峰(1987)。臺灣民主運動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Taylor, Jay、林添貴(2000)。臺灣現代化的推手:蔣經國傳。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Said, Edward W.、單德興(2004)。知識份子論。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薛化元(2003)。戰後臺灣人權史。臺北:國家人權紀念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68)。大學雜誌。臺北:大學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薛化元(1997)。在野思想的初探(1949-1969):戰後臺灣思想史的一些考察。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Brooker, Peter、王志弘、李根芳(2004)。文化理論詞彙。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果顯(20050000)。「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之研究:1966-1975:統治正當性的建立與轉變。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蕭阿勤(20080000)。回歸現實:臺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照真(20100000)。臺灣科學社群40年風雲:記錄六、七〇年代理工知識份子與《科學月刊》。新竹市: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儀深(1998)。再探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關於其政治立場與角色功能的評估。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丘為君(1977)。俄國的知識份子與俄國社會。俄國人:知識份子的良知。臺北:龍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韋政通(1985)。三十多年來知識份子追求自由民主的歷程--從《自由中國》、《文星》、《大學雜誌》到黨外的民主運動。臺灣地區社會變遷與文化發展。臺北:中國論壇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芳明(1992)。臺灣自治思潮與二二八事件。二二八事件學術論文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克武(2013)。一位「保守的自由主義者」:胡適與《文星》雜誌。胡適與現代中國的理想追尋。臺北:中研院社會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