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傳統與創新:盛清時期在華西洋工藝研究
作者:侯皓之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ou Hau-chih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莊吉發
王吉林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8
主題關鍵詞:盛清時期西洋工藝藝術史活計檔傳教士Flourishing Ching Dynastywestern craftartistic historyHou-Ji-Dangpreacher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1
本論文以西洋工藝與文化為主題,探究盛清時期西洋工藝風貌的成因、形制和風格。研究範圍以藝術史為主軸,並提出「參洋酌華」的理論,意指盛清時期的西洋工藝,是在仿效參考西方的技術後,再結合中國的藝術思維,賦予新的創作理念,而製作出融合中西的藝術作品,具有獨特的文化特質與區域特性。此外,探討促使西洋工藝在華發展的內外在因素,及其所反映的時代特色、社會風尚和對民生手工藝的影響;並可從藝術史的角度,分析康雍乾三帝的藝術創意與審美標準,並論及清朝的對外與貿易關係,深入探討東西文化交流與政局及對外關係之間的變化。
This study inquires causes, forms and styles of western craft countenance in flourishing Ching Dynasty by western craft and culture. It inquires the art history and proposes theoretical references to western craft with Chinese ideas, i.e. western craft in flourishing Ching Dynasty gave birth to innovative compositional ideas via references from western ideas integrating with Chinese artistic ideas; accordingly, the works integrating western and Chinese ideas had unique cultural features and local identity. Besides, this paper explores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urging western craft to develop in China, and time characteristics, social fashion and impact on the livelihood craft. At the angle of art history,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artistic creation and aesthetic standards and discusses the external and trading relations in Ching Dynasty, which inquires the communications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of western and oriental cultures and the alteration of foreign relation.
徵引書目
一、檔案資料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暨南大學古籍所合編,《明清時期澳門問題檔案文獻資料彙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英使馬戛爾尼訪華檔案史料匯編》,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1996年8月。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康熙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北京,檔案出版社,1985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乾隆朝懲辦貪污檔案編選》,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8月。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宮珍藏歷世達賴喇嘛檔案薈萃》,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8月。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宮珍藏歷世般禪額爾德尼檔案薈萃》,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6月。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各作成做活計清檔》,雍正朝,影印本,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各作成做活計清檔》,乾隆朝,影印本,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乾隆朝內務府奏銷檔》,影印本,臺北,中央研究院近史所圖書館。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宮中檔康熙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65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宮中檔雍正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66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編,《宮中檔乾隆朝奏摺》,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71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軍機處檔.月摺包》,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李光濤,《明清檔案存真選輯》,初集,南港,中央研究院,民國48年6月。new window
張偉仁主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現存清代內閣大庫原藏明清檔案》,臺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國75年8月。
《史料旬刊》,臺北,臺聯國風出版社,民國52年初版。
二、官書典籍
晉.劉昫等撰,《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民國78年五版。
東晉.張湛注,《列子》,臺北,臺灣中華,民國54年。《四部備要.史部》,第348冊。
唐.韓愈,《韓昌黎集》,臺北,臺灣商務,民國53年。
唐.張鷟,《朝野僉載》,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臺北,新文豐,民國74年。見《叢書集成新編》,第81冊。
宋.洪邁,《容齋續筆》。見《叢書集成.三編》(臺北,新文豐,民國85年),文學類,第71冊。
宋.王溥,《唐會要》,臺北,新文豐,民國74年。《叢書集成.新編》,第28冊。
宋.百歲寓翁,《楓窗小牘》,臺北,新興書局,民國63年。《筆記小說大觀》,三編,第三冊。
宋.陶穀,《清異錄》,臺北,新興書局,民國63年。《筆記小說大觀》,四編,第3冊。
元.脫脫等撰,《宋史》(臺北,鼎文書局,民國72年。
《明神宗實錄》,南港,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國73年。
明.佚名,《雲間雜誌》,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明.周暉,《金陵瑣事》,臺北新興書局,民國65年。
明.周暉,《二續金陵瑣事》,臺北,新興書局,民國65年。
明.姚旅,《露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明.徐光啟,〈辯學章疏〉,《徐光啟集》,臺北,明文出版社,民國75年初版。
明.劉應時,馮惟納,《青州府志》,臺北,新文豐,民國74年。
明.鍾始聲,《天學再徵:闢邪集》,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年。
明.鍾始聲,《天學再徵:闢邪集》,見《明末清初天主教史文獻叢編》,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年第1版。
清.清聖祖,《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臺北,臺灣商務,民72-75年。
清.清世宗,《聖祖仁皇帝庭訓格言》,臺北,臺灣商務,民國72-75年。
清.清世宗,《世宗憲皇帝御製文集》,臺北,臺灣商務,民72-75年。
清.清高宗,《乾隆皇帝御製詩文全集》,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65年。
《大清世祖章(順治)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民國53年。
《大清聖祖仁(康熙)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民國53年。
《大清世宗憲(雍正)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民國53年。
《大清高宗純(乾隆)皇帝實錄》,臺北,華文書局,民國53年。
《大清仁宗(嘉慶)實錄》,臺北,華文書局,民國53年。
清.丁國鈞,《荷香館瑣言》,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國61年。
清.毛永柏,劉耀春,《青州府志》,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國57年。
清.王士禎,《池北偶談》,臺北,漢京文化,民國73年。
清.王士禎,《香祖筆記》,臺北,新興書局,民國68年。
清.王先謙,《十二朝東華錄》,臺南,大東書局,民國57年。
清.王沄,《漫遊紀略》,臺北,新興書局,民國68年。
清.王應奎,《柳南隨筆》,臺北,新興書局,民國66年。
清.石韞玉,《石刻史料新編》,臺北,新文豐,民國75臺一版。
清.余麗元,《石門縣志》,臺北,成文,民國64年。
清.吳九飛,《(乾隆)宣城縣誌》,臺北,成文,民國74年臺一版。
清.吳秀之,曹允源,《吳縣志》,臺北,成文,民國59年。
清.吳偉業,《梅村家藏稿》,臺北,臺灣學生,民國64年。
清.吳陳琰,《曠園雜志》,臺北,新文豐,民國78年臺一版。
清.李斗,《揚州畫坊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李光庭,《鄉言解頤》,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李延基等編,《清文總彙》,臺北,中國邊疆歷史語文學會,影印本,。
清.李銘皖,馮桂芬,《蘇州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民國59年。
清.李銘皖,譚鈞培,馮桂芬等修纂,《同治蘇州府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1年。
清.沈初,《西清筆記》,臺北,新興書局,民國62年。
清.汪啟淑,《續印人傳》,揚州,江蘇廣陵古籍社刻印本,1998年。
清.周亮工,《閩小記》,臺北,新興書局,民國63年。
清.周壽昌著,《思益堂日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清.昭槤,《嘯亭雜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紀昀等,〈顏山雜記提要〉,《顏山雜記》,臺北,臺灣商務,民國63年。
清.紀盷《閱微草堂筆記》,臺北,大中國圖書公司,民國83年7月。
清.胡敬,《國朝院畫錄》,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71年。
清.孫廷銓,《顏山雜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3年。
清.孫承澤,《硯山齋雜記》,臺北,臺灣商務,民國72-75年。
清.徐岳,《見聞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徐珂,《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清.徐朝俊,《高厚蒙求》,臺北,國家圖書館。清嘉慶丁卯至乙亥雲間徐氏刊本。
清.郝玉麟等監修,《(雍正)福建通志》,臺北,臺灣商務,民國72-75年。
清.高士奇,《蓬山密記》,臺北,廣文書局,民國76年。
清.崑岡等奉敕撰,《欽定大清會典事例》,臺北,啟文出版社,民國52年。
清.張山來編,《虞初新志》,臺北,新文豐,民國85年。
清.張廷玉等纂修,《明史》,臺北,鼎文,民國71年。
清.張萱,《疑耀》,臺北,臺灣商務,民國72-75年。
清.曹雪芹,高鶚,《紅樓夢校注》,臺北,里仁書局,民國73年。
清.梁同書,《古銅瓷器考》,臺北,神州國光社,民國36年。
清.梁廷柟,《海國四說.粵道貢國說》,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2月。
清.梁恭辰,《北東園筆錄續編》,臺北,新興書局,民國67年。
清.梁章鉅撰,《浪跡叢談.續談.三談》,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許之衡,《飲流齋說瓷》,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
清.陳其元,《庸閒齋筆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二筆.三筆》,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鄂爾泰等編纂,《國朝宮史》,臺北,世界書局,民國75年。
清.黃伯祿,《正教奉褒》,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民國92年初版。《中國天主教史籍彙編》。
清.楊光先,《不得已》,合肥,黃山書社,2000年11月一版。
清.楊鐘羲,《雪橋詩話》,臺北,新文豐,民國78年臺一版。《叢書集成續編》,第202-203冊。
清.葉夢珠,《閱世編》,臺北,新興書局,民國72年。。
清.鄒一桂,《小山畫譜》,臺北,新文豐,民國74年。
清.趙之謙,《勇盧閒詰》,臺北,新文豐,民國74年。
清.趙翼,《陔餘叢考》,臺北,世界書局,民國67年。
清.趙翼,《甌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趙翼,《甌北詩鈔》,臺北,臺灣商務,民國57年臺一版。國學基本叢書,第1211冊。
清.趙翼,《簷曝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劉子芬,《竹園陶說》,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出版第1版,2003年。
清.劉廷璣,《在園雜志》,臺北,新文豐,民國78臺一版。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臺北,新興書局,民國51年。
清.慶桂等編纂,《國朝宮史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樊國樑,《燕京開教略》,新莊,輔仁大學出版社,民國92年。
清.蔣良騏,《東華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談遷,《北遊錄》,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清.鄭復光,《鏡鏡詅癡》,臺北,新文豐出版社,民國74年。
清.錢泳,《履園叢話》,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清.薛福成,《庸庵筆記》,臺北,新興書局,民國62年。
清.謝庭薰,陸錫熊修,《婁縣志》,臺北,成文,民國63年臺一版。
清.藍浦,《景德鎮陶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顧祿,《桐橋倚棹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石渠寶笈.續編》,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60年10月。
《清朝通志》,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24年。
《欽定總管內務府現行則例》,香港,蝠池書院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欽定續文獻通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2-75年。
《熙朝崇正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9月。
《蓬窗續錄》,臺北,鼎文出版社,民國65年。
小橫香室主人編,《清朝野史大觀》,臺北,新興書局,民國72年。
杜文凱編,《清代西人見聞錄》,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5年。
捫蝨談虎客,《近世中國秘史》,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75年。
清室善後委員會,《故宮物品點查報告》,北京,線裝書局,2004年10月。
趙爾巽等撰,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清史稿校註》,臺北,國史館,民國75年。
比.高華士(NÖel Golvers)著,趙殿紅譯,《清初耶穌會士魯日滿常熟賬本及靈修筆記研究(François de Rougemont, S.J.,Missionary in Chang-Shu a study of the account book(1647-1676) and the elogiu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7年3月。
法.白晉(Joachim Boutvet)著,馬緒祥譯,《康熙帝傳》。《清史資料》,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法.安田朴(Etiemble),謝和耐(Jacque Gernet)等著,耿昇譯,《明清間入華耶穌會士和中西文化交流》,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法.亨利.柯蒂埃(Henri Cordier),《十八世紀法國視野裡的中國》,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9月。
法.伯希和(Paul Pelliot),馮承鈞譯,〈乾隆西域武功圖考證〉,《西域南海史地考證譯叢》,戊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1年。
法.杜赫德(Jean-Baptiste Du Halde)編,鄭德弟等譯,《耶穌會士中國書簡集》,鄭州,大象出版社,1-3卷(2001年),4-6卷(2001年)。
法.張誠(Joannes Françiscus Gerbillon)著,陳霞飛譯,《張誠日記(The second journey of the PP. Gerbillon and pereyra into tartary,in 1689)》,北京,商務印書館,1973年。
法.費賴之(Aloys Pfister)著,馮承鈞譯,《入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臺北,臺灣商務,民國49年臺一版。
法.榮振華(Dehergne, Joseph S.J. )著,耿昇譯,《在華耶穌會士列傳及書目補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法.裴化行(Harry Bernard)著,蕭濬華譯,《天主教十六世紀在華傳教志》,北京,商務印書館,1936年。
美.吉爾福特(Joy Paul Guilford)著,施良方,沈劍平,唐曉杰譯,《創造性才能》,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英.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年。
英.斯當東 (George Staunton),《英使謁見乾隆紀實(An authentic account of an embassy from the king of Great Britain to the emperor of China)》,上海,上海書店,2005年。
英.赫德遜,王遵仲譯,《歐洲與中國》,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義.利瑪竇(Matteo Ricci),比.金巴閣(Nicolas Trigault)著,何高濟等譯,《利瑪竇中國劄記(China in the sixteeth century:the journals of Matteo Ricci)》,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9月。
義.馬國賢(Matteo Ripa)著,李天綱譯,《清廷十三年-馬國賢在華回憶錄(Memoirs of Father Ripa, during thirteen years residence at the court of Peking in the service of the emperor of China)》,上海,上海古籍,2004年。
葡.曾德昭(Álvaro Semedo, S.J.),何高濟譯,《大中國志(Relação da grande monarquia da China)》,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民國92年。
羅.尼古拉•斯帕塔魯•米列斯庫(Nicolae Spataru Milescu)著,蔣本良譯,《中國漫記(Descrierea Chinei)》,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三、專書著作
中國美術全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美術全集》,臺北,錦繡出版社,1989年。
方豪,《中西交通史》,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民國72年12月。
方豪,《中國天主教史人物傳》,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一版。
方豪,《方豪六十自定稿》,臺北,學生書局,民國58年。
毛憲民,《故宮片羽》,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
任繼愈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典籍通彙》,鄭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1995年。
朱家溍選編,《養心殿造辦處史料輯覽》,第一輯,雍正朝,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
朱靜,《洋教士看中國宮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吳伯婭,《康雍乾三帝與西學東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
吳孟雪,《明清時期-歐洲人眼中的中國》,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7月一版。
吳景周,《故宮博物院前後五年經過記(故宮博物院創始五年記)》,臺北,世界書局,民國60年10月。
巫仁恕,《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7年5月。new window
李治亭主編,《清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李國榮主編,《帝國商行》,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1月。
那志良,《故宮四十年》,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5年10月。
那志良,《故宮博物院三十年之經過》,臺北,中華叢書委員會,民國46年1月。
林莉娜,《朱瞻基》,《中國巨匠美術週刊》,臺北,錦繡出版社,1996年1月,第73冊。
祁美琴,《清代內務府》,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
金梁編纂、牛力耕校訂,《雍和宮志略》,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1994年11月。
美.貝里.江紅(Berry,Christopher J.),《奢侈的概念:概念及歷史的探究(Luxury-History)》,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美.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約瑟夫.馬齊里洛著,胡瑋珊等譯,《每日遇見杜拉克:世紀管理大師366篇智慧精選(The Daily Drucker,366 Days of Insight and Motivation for Getting the Right Thing Done)》,臺北,天下文化,2005年。
美.馬士(Morse,Hosea Ballou)著,張匯文等譯,《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0年第1版。
胡維佳主編,《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綱》,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
英.李約瑟(Joseph Needham),《中國科學技術史》,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年。
唐益年,〈清代內務府沿革初探〉,《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九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6月。
唐魯孫,《天下味》,臺北,大地出版社,2003年。
容閎著,徐鳳石,惲鐵樵譯,《西學東漸記》,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62年。《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95輯。
秦國經、高換婷,《乾隆皇帝與馬戛爾尼》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8月。
袁宣萍,《十七至十八世紀歐洲的中國風設計》,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5月。
高智瑜,馬愛德主編,《雖逝猶存-北京最古老的天主教墓地》,澳門,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2001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獻特刊論叢專刊合集》,臺北,臺聯國風出版社,民國56年10月。
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七十星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國84年10月。
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週刊》,民國70年9月。
張國剛,吳莉葦,《啟蒙時代歐洲的中國觀-一個歷史的巡禮與反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7月。
張榮主編,《光凝秋水:清宮造辦處玻璃器》,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
張曉寧,《天子南庫-清前期廣州制度下的中西貿易》,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1999年12月。
曹增友,《傳教士與中國科學》,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
梁啟超,《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民國64年臺八版。new window
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臺北,臺灣商務,1994年1月臺二版。new window
清代宮史研究會編,《清代宮史論叢》,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
莊吉發,《故宮檔案述要》,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72年。
莊吉發,《清史論集(八)》,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國89年11月。new window
莊吉發,《清史隨筆》(臺北,三友圖書公司,1996年9月。
郭福祥、左遠波,《中國皇帝與洋人》,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年。
陳夏生,《明清琺瑯器展覽圖錄》,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88年。
陳捷先,《雍正寫真》,臺北,遠流出版社,2001年。
章唐容,《清宮述聞》,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57年。
彭澤益編,《中國近代手工業史資料:1840-1949》,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楊伯達,《中國古代藝術文物論叢》,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12月。
楊伯達,《清代院畫》,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6月。
劉善齡,《西洋發明在中國》,香港,三聯書店,2001年。
劉潞,英.吳芳思編譯,《帝國略影:英國訪華使團畫筆下的清代中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
劉潞主編,《清宮西洋儀器》,香港,香港商務,1998年。
樊洪業,《耶穌會士與中國科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部,1992年12月。
蕭靜山,《天主教傳行中國考》。見《中國天主教史籍彙編》,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民國92年。
謝財源,《品質管理》,臺北,中華民國品質管制學會,民國83年。
韓韓,《中國古玻璃》,臺北,藝術家出版社,2000年10月。
聶崇正,《宮廷藝術的光輝》,臺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國85年4月。
聶崇正,《宮廷藝術的光輝-清代宮廷繪畫論叢》,臺北,東大圖書,民國85年。
羅光,《利瑪竇傳》,臺北,輔仁大學出版社,民國71年5月三版。
顧衛民,《基督教藝術在華發展史》,上海,上海書店,2005年。
四、期刊論文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康雍乾戶部銀庫歷年存銀數〉,《歷史檔案》,1984年,第4期。
日.石田干之助著,賀昌群譯,〈郎世寧傳考略〉,《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第七卷,第三、四號合刊。
毛連塭,〈創造學的孕育與發展〉,《資優教育季刊》,第63期,民國86年6月。
王家鵬,〈故宮雨花閣探源〉,《故宮博物院院刊》,1990年1期,頁50-62。
王健華,〈清代宮廷琺瑯採縱述〉,《故宮博物院刊》,1993年,第3期。
王莉英,〈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中國瓷器〉,《故宮博物院刊》,1993年,第2期。
王嘉驥,《郎世寧與清初院畫》,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5月,未出版。
白尚恕、李迪,〈故宮珍藏的原始手搖計算機〉,《故宮博物院刊》,1980年,第1期。
白尚恕、李迪,〈康熙朝地球儀〉,《故宮博物院刊》,1984年,第2期。
朱家溍,〈清代畫琺瑯器製造考--《工藝美術史料彙編》之一〉,《故宮博物院刊》,1982年,第3期。
朱家溍,〈清代畫琺瑯器製造考一文中的更正一則〉,《故宮博物院刊》),1984年,第3期。
江瀅河,〈乾隆御製詩中的西畫觀〉,《故宮博物院刊》),2001年,第6期。
吳兆清,〈清內務府活計檔〉,《文物》,1992年,第3期。
吳慧君,〈英國燒琺瑯畫鐘〉,《故宮博物院刊》),1980年,第2期。
呂堅,〈康熙款畫琺瑯瑣議〉,《故宮博物院刊》),1981年,第3期。
宋伯胤,〈清代末年南京蘇州造鐘手工業調查〉,《文物》,1960年,第1期。
李國榮,〈編纂清代檔案 服務清史工程〉,《歷史檔案》,2004年,第1期。
李曉丹,王其亨,〈清康熙年間義大利傳教士馬國賢及避暑山莊銅版畫〉,《故宮博物院院刊》,2006年,第3期。
尚國華,芮謙,〈紫禁城宮殿採光和照明的發展〉,《歷史月刊》,第131期(民國87年12月)。
林姝,〈從造辦處檔案看雍正皇帝的審美情趣〉,《故宮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6期。
侯皓之,〈活計檔的由來與其中的滿語漢譯〉,《故宮文物》,第24卷,第9期,2006年12月。new window
星全成,〈從五世班禪受封及六世班禪進京看清朝對西藏的治理〉,《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2卷,第2期,2006年4月。
美.E.B.庫爾提斯,〈清朝的玻璃製造與耶穌會士在蠶池口的作坊〉,《故宮博物院刊》,2003年,第1期。
美.歐立德,〈滿語檔案與新清史〉,第二屆清代檔案國際學術研究會論文,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5年10月。new window
夏更起,〈玻璃胎畫琺瑯考析〉,《故宮博物院刊》,2003年,第3期。
孫無痕,〈專諸巷的眼鏡—兼記古代光學專家孫雲球〉,《江蘇地方志》,1999年,第4期。
徐文璘、李文光,〈談清代的鐘錶製作〉,《文物》,1959年,第2期。
翁連溪,〈清代內府銅版畫刊刻述略〉,《故宮博物院刊》,2001年,第4期。
袁宣萍,〈論十七、十八世紀中西方美術的交流模式〉,《蘇州大學學報(工科版)》,第26卷,第2期,2006年4月。
商芝楠,〈清代宮中的廣東鐘錶〉,《故宮博物院院刊》,1986年,第3期。
商芝楠,〈清宮做鐘處在康乾兩代的變遷〉,《故宮博物院刊》,1986年,第1期。
張允芸,《畫裏春秋-從乾隆的繪畫看乾隆》,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未出版。
張柏春,〈明清時期歐洲鐘錶機械鐘錶技術的傳入及有關問題〉,《自然辯證法通訊》,1995年,第2期。
張榮,〈到故宮去看清代玻璃器〉,《文物天地》,2005年3月。
張榮,〈清宮御製金星玻璃〉,《紫禁城》,1998年,第3期。
張榮,〈清雍正的官造玻璃器〉,《故宮博物院刊》,2003年,第1期。
張麗端,〈從《活計檔》看清高宗直接控管御製器用的兩個機制〉,《故宮學術季刊》,第二十四卷,第一期(民國95年秋季)。new window
郭福祥,〈康熙時期的養心殿〉,《故宮博物院院刊》,2003年,第4期。
郭福祥,〈雍正朝宮中鐘表的來源與使用〉,《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卷,第3期,2001年9月。
郭福祥,〈關於清代的蘇鐘〉,《故宮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1期。
陳祖維,〈歐洲機械鐘的傳入和中國近代鐘錶業的發展〉,《中國科技史料》,1984年,第1期。
陳凱歌,〈清代蘇州的鐘錶製造〉,《故宮博物院院刊》,1981年,第4期。
陳國棟,〈清代前期粵海關的稅務行政〉,《食貨月刊》,第11卷,第10期,民國71年1月。
陳國棟,〈清代前期粵海關的利益分配(1684-1842)-粵海關監督的角色與功能〉,《食貨月刊》,第12卷1期,民國71年4月。
單國強,〈肖像畫類型芻議〉,《故宮博物院刊》),1990年,第4期。
嵇若昕,〈從《活計檔》看雍乾兩朝的內廷器物藝術顧問〉,《東吳歷史學報》,第十六期,民國95年12月。new window
湯開建,黃春豔,〈清朝前期西洋鐘錶的仿製與生產〉,《中國經濟史研究》,2006年,第3期。
童燕、司徒冬、伊世同,〈璣橫撫辰儀〉,《故宮博物院刊》,1987年,第1期。
覃瑞南,《清高宗御製工藝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0年,未出版。new window
楊乃濟,〈乾隆宮廷西洋樂隊〉,《紫禁城》,1984年,第4期。
楊伯達,〈十八世紀中西文化交流對清代美術的影響〉,《故宮博物院院刊》,1988年4月。
楊伯達,〈中國古代金銀器玻璃器琺瑯器概述〉,《中國美術全集》,工藝美術編,第十冊,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3月。
楊伯達,〈郎世寧在清內廷的創作活動及其藝術成就〉,《故宮博物院院刊》,1982年,第2期。
楊伯達,〈康熙款畫琺瑯初探〉,《故宮博物院刊》),1980年,第4期。
楊伯達,〈清代玻璃配方化學成份的研究〉,《故宮博物院院刊》,1990年,第2期。
楊伯達,〈清代玻璃概述〉,《故宮博物院刊》,1983年,第4期。
楊伯達,〈清代畫院觀〉,《故宮博物院刊》,1985年,第3期。
楊伯達,〈清乾隆五十九年廣東貢物一瞥〉,《故宮博物院院刊》,1986年,第3期。
楊伯達,〈清乾隆畫院沿革〉,《故宮博物院刊》,1992年,第1期。
楊伯達,〈論景泰藍的起源—兼考大食窯與拂郎嵌〉,《故宮博物院刊》,1979年,第4期。
楊啟樵,〈《活計檔》暴露清宮秘史〉,《清史研究》,1997年,第3期。
楊啟樵,《雍正帝及其密摺制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
廖志豪,〈蘇鐘二三事〉,《計時儀器史論叢》,第1輯。
熊明遇,《綠雪樓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四庫禁燬書叢刊》,第185冊。
趙巍,〈明清之際西洋繪畫的傳入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3年,第4期。
劉月芳,〈清宮自鳴鐘處非做鐘處〉,《故宮博物院刊》,1987年,第2期。
劉月芳,〈清宮做鐘處〉,《故宮博物院院刊》,1989年,第4期。
劉世南,郭誌光,〈創造力理論的發展-一個心理構念演進的省思〉,《資優教育》,第85期,民國91年12月。
劉廷璣撰,《在園雜誌》,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劉品三,〈畫馬和郎世寧的《八駿圖》〉,《故宮博物院刊》),1988年,第2期。
賴惠敏,〈清乾隆朝內務府皮貨買賣與京城時尚〉,《故宮學術季刊》,第21卷,第1期(民國92年秋季)。new window
賴惠敏,〈寡人好貨:乾隆帝與姑蘇繁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50期(民國94年12月)。new window
戴和,〈清代粵海關稅收述論〉,《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8年,第1期。
鞠德源,〈清代耶穌會士與西洋奇器(下)〉,《故宮博物院院刊》,1989年,第2期。
鞠德源,〈清代耶穌會士與西洋奇器(上)〉,《故宮博物院院刊》,1989年,第1期。
鞠德源,田建一,丁琼,〈清宮廷畫家郎世寧〉,《故宮博物院刊》),1988年,第2期。
鞠德源、田建一、丁瓊,〈清宮廷畫家郎世寧年譜-兼在華耶穌會士史事稽年〉,《故宮博物院院刊》,1988年,第2期。
聶卉,〈清宮通景線法畫探析〉,《故宮博物院院刊》,2005年,第1期。
聶崇正,〈中西藝術交流中的郎世寧〉,《故宮博物院刊》),1988年,第2期。
聶崇正,〈郎世寧和他的歷史畫、油畫作品〉,《故宮博物院院刊》,1979年,第3期。
聶崇正,〈郎世寧非臣字款畫探究〉,《故宮博物院刊》),2002年,第2期。
聶崇正,〈記故宮倦勤齋天頂畫全景畫〉,《故宮博物院刊》,1995年,第3期。
聶崇正,〈清代宮廷油畫述略〉,《故宮博物院刊》,1995年特刊。new window
聶崇正,〈清代宮廷畫家雜談〉,《故宮博物院刊》,1984年,第1期。
聶崇正,〈清代宮廷繪畫稿本述考〉,《故宮博物院刊》),2004年,第3期。
聶崇正,〈清朝宮廷銅版畫《乾隆平定準部回部戰圖》〉,《故宮博物院刊》,1989年,第4期。
關雪玲,〈乾隆時期的鐘表改造〉,《故宮博物院院刊》,2000年,第2期。
五、英文資料
D. F. Lunsingh Scheurleer,Chinese ExPort porlain,1974.
George Loehr. Missionary Artists at the Manchu Court, Transactions of the Oriental Ceramic Society, vol.34, 1962-63.
Jessica Rawson, Luxuries for trade, London.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1992.
John Goldsmith Phillips,China Trade Porcelains,1974.
Joseph Needham,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volume(Ⅰ), Cambridge, England, 1956.
Rhodes M. An analysis of creativity. Phi Delta Kappan, 1961.
六、圖錄
李久芳主編,《金屬胎琺瑯器》,香港,商務印書館,2002年。
李久芳主編,《鼻煙壺》,香港,商務印書館,2003年。
故宮博物院編,《故宮鐘表》,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9月。
香港藝術館編製,《中國外銷瓷-布魯塞爾皇家藝術歷史博物館藏品展》,香港,香港市政局,1989年。
徐啟憲主編,《宮廷珍寶》,香港,香港商務,2004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琺瑯器選萃》,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60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鼻煙壺》,臺北,故宮博物院 ,民國80年。
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鼻煙壺選萃》,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民國63年。
七、網址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乾隆朝內務府奏銷檔》資料庫系統,網址:http://www.sinica.edu.tw/~tibe/2-people/yellow_doc/documents.html,2005年11月22日上網查詢。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