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先秦至漢初災異禳除禮俗及救治措施研究
作者:陳炫瑋
作者(外文):CHEN, HSUAN-WEI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劉增貴
朱曉海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3
主題關鍵詞:災異禳災救治禮俗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5
本論文以先秦災、異觀切入,討論重點除了禳祭禮俗外,一些人為措施及相關的救治禮儀亦是本文所討論的範圍。討論時代以先秦至漢初為主,並針對此時期之自然性災害、荒政措施、厲疫、個人疾病及星變現象等課題進行探究。
  第一章釋題及回顧既有的相關研究成果。同時對《公羊傳》之災、異區分進行分析,最後全面探討先秦至漢初災、異性質及災害發生週期。
  第二章著眼於自然災害之禳災禮俗及救治措施,包括了水患之祭禱及治理方式;旱災中以人牲為祭的禮俗意義;先秦禳蝗禮俗及相關措施;火災之禳災禮俗及因應措施。
  第三章首先對古代凶荒之界定及成因作一個探究。其次是探究先秦至漢初的「荒政」措施及如何具體實踐。
  第四章首先探究先秦時代致人疾疫之厲鬼性質,同時也對出土文獻中的幾則厲鬼材料進行檢討。其次是探討厲鬼的危害情況,最後,本章將對傳統儺儀儀式及當中的幾項禮俗進行探究。
  第五章首先對疾病之巫術禳解禮俗及攻解術作一個探究。其次,本章打算就先秦時代醫者之發展、療方及技術面以探究當時的醫者之術。最後是探討古代一種以命名避疾之信仰禮俗。
第六章首先是日食問題,其次是彗星現象,接著是歲星問題,前三者皆就星變問題及古人的因應方式進行深究。第四部分,本章將探究「白虹」及「白虹貫日」之象徵義,並討論何以燕太子丹看到此情景而「畏之」的問題,最後是討論古人修德禳災的實際作為。
第七章總結全文。
  This study is aimed at exploring the rituals of worship and the measures and etiquett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based on the pre-Qin ideology of catastrophe. It explores natural disasters, practices of disaster relief, plague, personal diseases, and astronomical phenomena occurring in the pre-Qin and early Han dynasties.
  The first chapter concerns the literature review. This study analyzes GongyangZhuanin order to distinguish disasters from strange signs, discussing the nature and cycle of disasters occurring in the pre-Qin and early Han dynasties.
  The second chapter regards the rituals of worship and the practices of na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such as the rites held in order to calm floods and human and animal sacrifice offered during droughts. In addition, this study explains the rituals and countermeasures adopted to relieve locust plagues and fires in the pre-Qin dynasties.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definition and causes of ancient disasters. This study then explores how the governments in pre-Qin and the early Han dynasties implement their countermeasure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The fourth chapter concerns the nature and literature review of pre-Qin plagues to discuss the damages they cause. This study then explains the rites of traditional mask dance to exorcise evil spirits and plagues.
  The fifth chapter regards the rituals of sorcery and witchcraft to relieve diseases. This study is aimed at comprehending the treatment of ancient physicia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reatment in the pre-Qin dynasties. In addition, this study discusses how the naming system of ancient people helps them to avoid disease.
  The sixth chapter explores the issues and phenomena of solar eclipse, comet, and Jupiter. In addition, it discusses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sun crosses, explains the ancient people’s practices of cultivating a good character and preventing disasters.
  The seventh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引 用 書 目

一、文獻(清代以前的作者)

《三國志集解》,盧弼集解、錢劍夫整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6。
《尸子》,汪繼培輯,黃曙輝點校,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11。
《日知錄集釋》,黃汝成,長沙:岳麓書社,1996.2。
《文選》,蕭統編、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
《毛詩正義》,孔穎達疏,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9。
《太平御覽》,李昉,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7。
《水經注疏》,楊守敬、熊會貞點校,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8。
《世本八種》,宋衷注、秦嘉謨輯,北京:中華書局,2008.8。
《公羊義疏》,陳立,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5。
《孔子家語》,王肅,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10。
《白氏六帖事類集》,白居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5。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嚴可均,北京:中華書局,1985.11。
《列女傳補注》,王照圓,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4。
《宋書》,沈約,北京:中華書局,2000.1。new window
《孝經注疏》,邢昺,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9。
《更生齋文甲集》,洪亮吉,收入《洪亮吉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10,頁955-1048。
《金史》,脫脫,北京:中華書局,2000.1。new window
《孟子注疏》,孫奭,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9。
《兩漢紀》,張烈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2.6。
《周禮注疏》,賈公彥,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9。
《周禮正義》,孫詒讓,北京:中華書局,2000.3。
《周易正義》,孔穎達,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9。
《屈原賦注》,戴震,《戴震全書》(第三冊),合肥:黃山書社,1995.10,頁603-809。
《溝洫疆理小記》,程瑤田,《皇清經解三禮類彙編》(二),台北:藝文印書館,1986,頁1245-1271,
《尚書正義》,孔穎達,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9。
《范成大筆記六種》,范成大著,孔凡禮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2.9。
《帝王世紀、世本、逸周書、古本竹書紀年》,皇甫謐撰、陸吉點校,濟南:齊魯書社,2010.1。new window
《後漢書集解》,王先謙,北京:中華書局,1984.2。
《春秋左傳正義》,孔穎達,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9。
《春秋公羊傳注疏》,徐彥,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9。
《春秋左傳詁》,洪亮吉,北京:中華書局,1987.10。
《春秋穀梁傳注疏》,楊士勛,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9。
《春秋繁露義證》,蘇輿,北京:中華書局,1992.12。
《柳南隨筆續筆》,王應奎,北京:中華書局,1983.10。
《晉書》,房玄齡,北京:中華書局,2000.1。new window
《荀子集解》,王先謙,北京:中華書局,2010.9。
《陳書》,姚思廉,北京:中華書局,2000.1。new window
《通志》,鄭樵,北京:中華書局,1987.1。new window
《通典》,杜佑,北京:中華書局,1992.6。
《開元占經》,瞿曇悉達,長沙:岳麓書社,1994.12。
《楚辭補注》,洪興祖,北京:中華書局,2008.11。
《新唐書》,歐陽脩、宋祁,北京:中華書局,2000.1。new window
《詩經原始》,方玉潤,北京:中華書局,2006.2。
《農政全書校注》,徐光啟撰、石漢聲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9。
《經義述聞》,王引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9。
《經典釋文彙校》,陸德明撰、黃焯彙校,北京:中華書局,2006.7。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7.5。
《漢書補注》,王先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2。
《爾雅注疏》,邢昺,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9。
《儀禮注疏》,賈公彥,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9。
《墨子閒詁》,孫詒讓,北京:中華書局,2001.4。
《論語注疏》,邢昺,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9。
《廣雅疏證》,王念孫,北京:中華書局,2004.4。
《禮記正義》,孔穎達,台北:藝文印書館,1993.9。
《禮記集解》,孫希旦,北京:中華書局,1989.2。
《魏書》,魏收,北京:中華書局,2000.1。new window
《龍龕手鏡》(高麗本),釋行均,北京:中華書局,2006.4。
《舊五代史》,薛居正,北京:中華書局,2000.1。new window
《醫心方校釋》,(日本)丹波康賴編、沈澍農等校注,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1。new window
《藝文類聚》,歐陽詢撰,北京:中華書局,1965.11。
《讀書雜志》,王念孫,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9。22

二、近人著作

二畫
丁山
2008.12 《商周史料考證》,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丁光迪主編
1991.12 《諸病源候論校注》,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三畫
于成龍
   2004.5 《楚禮新證-楚簡中的紀時、卜筮與祭禱》,北京: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博士論文。
2005 〈戰國新蔡葛陵楚簡中的「享玉」制度〉,《中國歷史文物》2005年4期,頁40-42。
  于省吾
1977 〈利簋銘文考釋〉,《文物》1977.8,頁10-12。
1979.6 《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于省吾主編、姚孝遂按語
   1996.5 《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
凡國棟
   2001.4 〈岳麓秦簡《占夢書》校讀六則〉,武漢大學簡帛網2001.4.8日
首發,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35。
四畫
  孔慧紅
   2006.4 《《五十二病方》與巫術文化》,西安: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甘肅省博物館
1975.10 《武威漢代醫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王子今
2003.2 《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疏證》,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6.4 《門祭與門神崇拜》,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王子揚
   2011.7 〈甲骨文舊釋「凡」之字絕大多數當釋為「同」—兼談「凡」、「同」之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588。
王小盾
 2008.7 《中國早期思想與符號研究-關於四神的起源及其體系形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中江
2011.3 〈「災害」與「政事」和「祭祀」-從〈魯邦大旱〉看孔子的刑 德觀和祭祀觀〉,《簡帛文明與古代思想世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107-137。
王正書
1994 〈甲骨「 」字補釋〉,《考古與文物》1994.3:81-90。
王平、〔德〕顧彬
2007.11 《甲骨文與殷商人祭》,鄭州:大象出版社。
王美傑
2007.5 《秦駰玉版研究》,長春:東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  
王叔岷
   1995.4 《列仙傳箋》,台北: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
  王利器
   1992.7 《鹽鐵論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1993.12 《顏氏家訓集解》(增補本),北京:中華書局。
 1996.2 《新語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2000.9 《文子疏義》,北京:中華書局。
2002.1 《呂氏春秋注疏》,成都:巴蜀書社。
2010.5 《風俗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王沛
2010.12 〈匜集釋〉,《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第四輯),北京:法律出版社,頁24-47,後又收入氏著,《金文法律資料考釋》,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12,頁156-196。
王明
1985.3 《抱樸子內篇校釋》(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
 王貽梁、陳建敏
1994.4 《穆天子傳匯校集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王鍔
   2007.3 《《禮記》成書考》,北京:中華書局。
王連龍
2010 〈談清華簡《保訓》篇的「中」〉,《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0.2,頁58-61。
   2010.10 《《逸周書》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王偉
2008.4 《秦璽印封泥職官地理研究》,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王暉
   2000.5 《商周文化比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12 《古文字與商周史新證》,北京:中華書局。
2007.11 〈利簋銘文與我國所見最早的星占術-兼「右史」職官考〉,《仰止集-王玉哲先生紀念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頁273-282。
2007 〈殷墟卜辭所見我國最早的傳染流疫考〉,《殷都學刊》2007.2,頁1-6。
   2009.11 〈夏禹為巫祝宗主之謎與名字巫術論〉,《古史傳說時代新探》,北京:科學出版社,頁120-132。
2009.11 〈殷墟甲骨文與虹霓神話原型〉,《古史傳說時代新探》,北京:科學出版社,頁248-252。
2009.11 〈麒麟原型與歷史時期犀牛南遷考〉,《古史傳說時代新探》,北京:科學出版社,頁284-304。
  王輝
2002.1 〈秦曾孫駰告華大山明神文考釋〉,《一粟集-王輝學術文存》,台北:藝文印書館,頁559-586。new window
   2008.11 〈出土文字所見之秦苑囿〉,《高山鼓乘集-王輝學術文存二》,北京:中華書局,頁178-188。
2008.2 《古文字通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
2010.10 〈也說清華楚簡《保訓》,《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輯),北京:中華書局,頁471-474。
王勇
2009.5 〈叔孫通制禮作樂糅合楚俗〉,《楚文化與秦漢社會》,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頁69-77。
  王國維
   2001.11 〈殷卜辭所見先公先王考〉,《觀堂集林》,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頁259-277。
  王震中
2010.10 《商代都邑》,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王萬盈
   2009 〈《禳災與減災-秦漢社會自然災害應對制度的形成》評介〉,《中國經濟史研究》2009.1,頁179。new window
 方向東
2008.7 《大戴禮記匯校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方詩銘、王修齡撰
   2005.10 《古本竹書紀年輯證》(修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方稚松
   2005.4 《殷墟卜辭中天象資料的整理與研究》,北京:首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9.8 〈甲骨文字考釋四則〉,《紀念王懿榮發現甲骨文11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134-144。
   2009.12 《殷墟甲骨文五種記事刻辭研究》,北京:線裝書局。
2012 〈談談甲骨金文中的「肇」字〉,《中原文物》2012.6,頁52-59。
  方勇
   2009 〈讀秦漢簡札記四則〉,《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9.4,頁39-42。
2012.12 《秦簡牘文字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方勇、陸永品撰
2007.5 《莊子詮評》,成都:巴蜀書社。
  牛天偉、金爰秀
   2009.2 《漢畫神靈圖像考述》,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
中國文物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1.8 《龍崗秦簡》,北京:中華書局。
中國文物研究所、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1.8 《敦煌懸泉月令詔條》,北京:中華書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硏究所編著
1994.9 《殷墟的發現與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3.1 《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昆明 : 雲南人民出版社。new window
2010.7 《安陽殷墟小屯建築遺存》,北京:文物出版社。
2012.4 《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中國國家博物館編
2007.7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甲骨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國簡牘集成編輯委員會
   2005 《中國簡牘集成》(第十九冊),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
五畫
  白海燕
2009.4 《《季庚子問於孔子》集釋》,長春: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白光琦
   1996 〈利簋的歲字不釋歲星〉,《文博》1996.5,頁45-53。
2008.9 〈《國語》武王伐殷天象辨〉,《先秦年代探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74-79。
四川省灌縣文教局
 1974.7 〈都江堰出土東漢李冰石像〉,《文物》1974.7,頁27-28。
北京大學考古學系商周組、山西省考古硏究所編著、鄒衡主編
2000.9 《天馬-曲村1980-1989》,北京:科學出版社。
  田煒
   2010.5 〈私璽所見疾病名輯證〉,《古璽探研》,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頁146-186。
   2010.10 〈新見西漢馬病以家鈁銘文考釋〉,《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輯),北京:中華書局,頁556-559。
史念海
2001.8 《黃土高原歷史地理研究》,河南:黃河水利出版社。
六畫
  艾蘭
2011.7 〈《尚書》一段散佚篇章中的旱災、人祭和天命〉,《早期中國歷史、思想與文化》(增訂版),北京:商務印書館,頁173-201。
朱紅林
2008.6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11.3 〈戰國時期有關婚姻關係法律的研究-竹簡秦漢律與《周禮》比較研究(四)〉,《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3,頁46-50。
  朱紹侯
2008.11 〈「計首授爵」之弊與呂不韋、尉繚在秦統一戰爭中的貢獻〉,《軍功爵制考論》,北京:商務印書館,頁190-209。
朱謙之
2006.2 《老子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朱彥民
2003.6 〈殷卜辭所見先公配偶考〉,《歷史研究》2003.6,頁3-19。
朱德熙
1995.2 〈說「屯」、「鎮」、「衠」〉,《朱德熙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頁173-184。
朱漢民、陳松長主編
2010.12 《嶽麓書院藏秦簡》(壹),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3.6 《嶽麓書院藏秦簡》(參),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朱鳳瀚
   2007.11 〈〈試論殷墟卜辭中的「春」與「秋」〉,《仰止集-王玉哲先生紀念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頁170-187。
朱曉雪
2011.6 《包山楚簡文書簡、卜筮祭禱簡集釋及相關問題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博士論文。
江紹原
2007.9 《髮須爪-關於它們的迷信》,北京:中華書局。
  任繼昉
   2006.11 《釋名匯校》,濟南:齊魯書社。
向宗魯
2009.4 《說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
向新陽、劉克任
1991.5 《西京雜記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安金槐
   1999.8 〈試論鄭州商代城址-隞都〉,《安金槐考古文集》,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頁142-152。
  成都華通博物館、荊州博物館編
   2011.8 《楚風漢韻-荊州出土楚漢文物集萃》,北京:文物出版社。
江林昌
2010.8 〈淺義清華簡《保訓》篇「中」的觀念〉,《出土文獻》(第一輯),上海:中西書局,頁76-77。
江曉原、鈕衛星
2000.8 《回天-武王伐紂與天文歷史年代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七畫
  宋華強
   2009.10 〈由楚簡「北子」、「北宗」說到甲骨金文「丁宗」、「啻宗」〉,《簡帛》(第四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123-134。
2010.3 《新蔡葛陵楚簡初探》,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宋鎮豪
2005.10 《夏商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9.12 〈殷墟甲骨文中的樂器與音樂歌舞〉,《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二輯),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39-70。
2010.10 《商代社會生活與禮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1.11 〈甲骨文所見殷人的祀門禮〉,《甲骨文與殷商史》(新二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5-33。
李立新
2003.6 《甲骨文中所見祭名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古代史博士學位論文。
李均明
 2009.1 《秦漢簡牘文書分類輯解》,北京:文物出版社。new window
李明曉、趙久湘
2011.10 《散見戰國秦漢簡帛法律文獻整理與研究》,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李守奎
2003.12 《楚文字編》,上海: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1 〈《楚居》中的樊字及出土楚文獻中與樊相關文例的釋讀〉,《文物》2011.3,頁75-78、98。
李守奎、張峰
2012.10 〈說楚文字中的「桀」與「傑」〉,《簡帛》(第七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79-86。
李永迪主編
  2009.9 《殷墟出土器物選粹》,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李亞光
2004.4 《周代荒政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李步嘉
2013.5 《越絕書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李孝定
1970.10 《甲骨文字集釋》,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李宗焜
   2001.6 〈從甲骨文看商代的疾病與醫療〉,《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2,2(2001.6),頁339-391。
 2011.12 〈論卜辭讀為「夜」的「亦」〉,《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2.4(2011),頁577-595。
2012.3 《甲骨文字編》,北京:中華書局。
  李家浩
   1993.3 〈論《太一避兵圖》〉,《國學研究》(第一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3),頁277-292。
2001.4 〈秦駰玉版銘文研究〉,《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2),北京:燕山出版社,頁99-128。
   2005.12 〈包山卜筮簡218-219號研究〉,《長沙三國吳簡暨百年來簡帛發現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83-204。
   2005 〈馬王堆漢墓帛書祝由方中的「由」〉,《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0卷第1期(2005),頁73-76。
2007.9 〈攻敔王姑義 劍銘文及其所反映的歷史〉,《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一輯),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293-308。
2010 〈楚簡所記楚人先祖「(鬻)熊」與「穴熊」為一人說-兼說上古音幽部與微、文二部音轉〉,《文史》(總第92輯),頁5-44。
2012.6 〈〈越王差 戈〉銘文新研〉,「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出土材料與新視野」,台北:中央研究院,2012.6.20-6.22。
李零
   1993.9 〈包山楚簡研究占卜類〉,《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一),北京:中華書局,頁425-448。
   2006.5 〈藥毒一家〉,《中國方術續考》,北京:中華書局,頁21-28。
2006.5 〈「太一」崇拜的考古研究〉,《中國方術續考》,北京:中華書局,頁158-181。
2006.5 〈秦駰禱病玉版的研究〉,《中國方術續考》,北京:中華書局,頁343-361。
   2006.5 《中國方術正考》,北京:中華書局。
2008.1 《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北京:三聯書店。new window
2009.8.21 〈讀清華簡《保訓》釋文〉,《中國文物報》2009年8月21日第7版。
李建民
2007.1 《發現古脈:中國古典醫學與數術身體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new window
   2011.8 〈「禁方」時代-秘密的醫療技術〉,《旅行者的史學-中國醫學史的旅行》,台北:允晨文化,頁39-53。
2011.8 〈先秦兩漢病因觀及其變遷〉,《旅行者的史學-中國醫學史的旅行》,台北:允晨文化,頁97-139。
2011.8 〈「掩骴」禮俗與疾病想像〉,《旅行者的史學-中國醫學史的旅行》,台北:允晨文化,頁213-250。
2011.8 〈婦人媚道-傳統家庭的衝突與化解方術〉,《旅行者的史學-中國醫學史的旅行》,台北:允晨文化,頁268-283。
  李學勤
   1990.6 〈岐山董家村訓匜考釋〉,《新出青銅器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頁110-114。
1999.10 〈續說「鳥星」〉,《夏商周年代學札記》,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頁62-66。
1999.10 〈癸酉日食說〉,《夏商周年代學札記》,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頁67-75。
1999.10 〈日月又戠〉,《夏商周年代學札記》,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頁79-87。
1999.10 〈伶州鳩與武王伐殷天象〉,《夏商周年代學札記》,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頁206-213。
1999.10 〈利簋銘與歲星〉,《夏商周年代學札記》,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頁204-205。
2008.1 〈評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李學勤早期文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頁52-68。new window
2001.9 〈論帛書白虹及《燕丹子》〉,《簡帛佚籍與學術史》,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頁316-324。
2005.4 〈秦玉牘索隱〉,《中國古代文明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頁171-175。
2005.5 《青銅器與古代史》,台北:聯經出版社。
2006.1 〈新發現西周筮數的研究〉,《周易溯源》,成都:巴蜀書社,頁234-241。new window
2008.10 〈從兩條《花東》卜辭看殷禮〉,《文物中的古文明》,北京:商務印書館,頁126-129。
   2008.10 〈齊侯壺的年代與史事〉,《文物中的古文明》,北京:商務印書館,頁244-248。
   2008.10 〈試釋楚簡《鮑叔牙與隰朋之諫》〉,《文物中的古文明》,北京:商務印書館,頁473-484。
  李濟
   2006.8 〈《殷墟建築遺存》序〉,《李濟文集》(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頁314-318。
  李權
2008.4 《戰國簡牘所見秦國農官制度初探),長春:吉林大學史學碩士
汪榮寶
1996.9 《法言義疏》,北京:中華書局。
何有祖
   2007.11 〈讀《上博六》札記〉,武漢大學簡帛網首發 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05。
  何毓靈、岳洪彬
   2009.8 〈殷墟文化一期再認識〉,《三代考古》(三),北京:科學出版社,頁202-213。
何琳儀
   2004.9 《戰國古文字典-戰國文字聲系》,北京:中華書局。
   2007.9 〈第二批滬簡選釋〉,《新出楚簡文字考》,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7.9),頁155-168。
  吳良寶
2009 〈平安君鼎國别研究評議〉,《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7,頁81-86。
  吳昌林、章軍華
   2007 〈方相氏「黃金四目」的訓詁與意義〉,《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3,頁157-160。
吳靜安
2005.5 《春秋左氏傳舊注疏證續》,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吳榮曾
1995.6 〈周代的農村公社制度〉,《先秦兩漢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頁19-55。
2002.6 〈《利簋》銘文再議〉,《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三輯),北京:中華書局,頁59-72。
  吳虞則編著,吳受琚、俞震校補
   2011.10 《晏子春秋集釋》(增訂本),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吳振武
   1998.10 〈古璽姓氏考(複姓十五篇)〉,《出土文獻研究》(第三輯),北京:中華書局,頁74-88。
吳偉
2009 〈利簋銘文再釋〉,《文博》2009.3,頁30-32。
  吳鎮烽
2006.8 《金文人名彙編》(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
  杜正勝
1992.10 〈〈牧誓〉反映的歷史情境〉,《古代社會與國家》,台北:允晨文化,頁311-330。
  邢義田
2011.1 〈論漢代的以貌舉人-從「行義」舊注說起〉,《天下一家-皇帝、官僚與社會》,北京:中華書局,頁377-395。new window
2011.1 〈從安土重遷論秦漢時代的徙民與遷徙刑〉,《治國安邦-法制、行政與軍事》,北京:中華書局,頁62-100。new window
2011.1 〈漢代畫像胡漢戰爭圖的構成、類型與意義〉,《畫為心聲-畫像石、畫像磚與壁畫》,北京:中華書局,頁315-397。
2011.1 〈月令與西漢政治〉,《治國安邦-法制、行政與軍事》,北京:中華書局,頁125-167。new window
  沈培
   1992.11 《殷墟甲骨卜辭語序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2002.8 〈卜辭「雉眾」補釋〉,《語言學論叢》(第二十六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8),頁237-256。
   2007.9 〈從戰國簡看古人占卜的「蔽志」〉,《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一輯),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391-434。
2010.8 〈清華簡《保訓》釋字一則〉,《出土文獻》(第一輯),上海:中西書局,頁87-90。
  沈建華
   2008.8 〈甲骨卜辭中所見的鼓〉,《初學集-沈建華甲骨學論文選》,北京:文物出版社,頁21-26。
呂亞虎
2010.12 《戰國秦漢簡帛文獻所見巫術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
八畫
林富士
   1986 〈試釋睡虎地秦簡中的「癘」與「定殺」〉,《史原》15(1986),頁1-38。
2012 〈「祝由」釋義:以《黃帝內經.素問》為核心文本的討論〉,《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3.4,頁671-737。
2012.7 〈東漢晚期的疾疫與宗教〉,《中國中古時期的宗教與醫療》,北京:中華書局,頁29-79。
  林清源
2010.3 〈「曷」、「」考辨-釋「 」及其相關諸字〉,《漢學研究》28.1(2010.3),頁1-34。new window
  林素娟
2005.12 〈先秦至漢代禮俗中有關厲鬼的觀念及其因應之道〉,《成大中文學報》(第十三期)(2005.12),頁59-94。
2008.3 〈飲食禮儀的身心過渡意涵及文化象徵意義-以三《禮》齋戒、祭祖為核心進行探討〉,《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三十二期),2008.3,頁171-216。
   2009.12 〈喪禮飲食的象徵、通過意涵及教化功能─以禮書及漢代為論述核心〉,《漢學研究》27.4(2009.12),頁1-34。
2011.6 《神聖的教化-先秦兩漢婚姻禮俗中的宇宙觀、倫理觀與政教論述》,台北:學生書局。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編
1985.6 《藁城台西商代遺址》,北京:文物出版社。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定州漢墓竹簡整理小組
   1997.7 《定州漢墓竹簡論語》,北京:文物出版社。
河北醫學院
2004.3 《靈樞經校釋》,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周一謀、蕭佐桃主編
   1988.7 《馬王堆醫書考注》,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
  周言
2000 〈利簋銘文「歲鼎」補釋〉,《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5,頁121-122。
周忠兵
   2009.6 《卡內基博物館所藏甲骨的整理與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歷史學博士論文。
周新華
2004.9 《三星耀天府-三星堆文化和巴蜀文明》,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周曉陸、劉瑞、李凱、湯超
2005 〈在京新見秦封泥中的中央職官內容-紀念相家巷秦封泥發現十周年〉,《考古與文物》2005.5,頁3-15。
  周鳳五
   2001.3 〈《秦惠文王禱祠華山玉版》新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2本第1分(2001.3),頁217-232。
   2009.12 〈北京清華大學藏戰國竹書〈保訓〉新探〉,《孔德成先生學術與薪傳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頁191-204。
孟世凱
2009.1 《甲骨學辭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new window
季旭昇
2003.7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讀本》,台北:萬卷樓。
宛鵬飛
2012.12 《飛諾藏金》【春秋戰國篇】,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荊門市博物館編
   2011.11 《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合集》(一)(郭店楚墓竹書),北京:文物出版社。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13.1 《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合集》(二)(葛陵楚墓竹簡 長臺關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new window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3.10 《新蔡葛陵楚墓》,鄭州:大象出版社。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頂山市文物管理局
   1998.9 〈平頂山應國墓地八十四號墓發掘簡報〉,《文物》1998.9,頁4-17。
   2012.7 《平頂山應國墓地》(Ⅰ),鄭州:大象出版社。
法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古籍出版社編
2001.12 《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敦煌西域文獻》(第十七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金仕起
2010.9 《中國古代醫學、醫史與政治》,台北:政大出版社。
金學山
1957 〈西安半坡戰國墓葬〉,《考古學報》1957.3,頁63-92。
  屈萬里
1980.1 〈河字意義的演變〉,《書傭論學集》,台北:臺灣開明書店,頁267-284。new window
   1983.2 《尚書集釋》,台北:聯經出版社。
1992.3 《殷虛文字甲編考釋》,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09.9 《詩經詮釋》,台北:聯經出版社。
  姚純發
   2000 〈淺談馬王堆帛書《五十二病方》〉,《中醫醫史雜誌》2000.3,頁187-188。
  施謝捷
   2006.5 《古璽彙考》,合肥:安徽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俞偉超主編
   2000.6 《中國畫像石全集》(河南漢畫像石),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
  侯乃鋒
   2006 〈秦駰禱病玉版銘文集解〉,《文博》2006.6,頁69-75。
  南玉泉
   2007.1 〈論《曶鼎》案例中的訴訟主體-兼談西周的審判制度〉,《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第三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頁1-21。new window
   2012.1 〈讀秦漢簡牘再論贖刑〉,《中國古代法律文獻研究》(第五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67-83。new window
  段振美、焦智勤、黨相魁、黨寧
   2008.9 《殷墟甲骨輯佚:安陽民間藏甲骨》,北京:文物出版社。
  胡文輝
    2000.11 〈「白虹貫日」新解〉,《中國早期方術與文獻叢考》,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頁328-338。
  胡平生
2012.12 〈雲夢龍崗秦簡《禁苑律》中的耎(壖)字及相關制度〉,《胡平生簡牘文物論稿》,上海:中西書局,頁161-163。
  胡平生、張德芳
2001.8 《敦煌懸泉漢簡釋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胡新生
2005.6 《中國古代巫術》(修訂本),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胡厚宣
   1955 《甲骨續存》,上海:群聯出版社。
   1988.3 《蘇德美日所見甲骨集》,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
   2002.11 〈殷人占夢考〉,《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外一種),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頁326-342。
2002.11 〈殷代方考〉,《甲骨學商史論叢初集》(外一種),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頁158-205。
  胡雅麗
   2003.1 《尊龍尚鳳-楚人的信仰禮俗》,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new window
  范祥雍箋證、范邦瑾協校
   2006.12 《戰國策箋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姜亮夫
   1999.12 《楚辭通故》,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咸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2000.6 〈咸陽教育學院東漢墓清理簡報〉,《文物考古論集-咸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十周年紀念》,西安:三秦出版社,頁227-235。 
  姚孝遂
   2010.1 〈《曶鼎》銘文研究〉,《姚孝遂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頁337-346。new window
  姚孝遂、肖丁
   1985.8 《小屯南地甲骨考釋》,北京:中華書局。
十畫
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
1985.3 《馬王堆漢墓帛書》(肆),北京:文物出版社。
馬非白
   1979.12 《管子輕重篇新詮》,北京:中華書局。
1982.8 《秦集史》,北京:中華書局。
馬承源主編
2002.12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12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馬繼興
1992.11 《馬王堆古醫書考釋》,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9.5 〈台西村商墓中出土的醫療器具砭鐮〉,《馬繼興醫學文集》,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頁187-191。
郝本性
2012.7 〈河南新出「夫人鼎」銘文紀年考〉,《郝本性考古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頁38-46。
  唐玄之
   2002.1 〈甲骨文中關于1843Ⅰ大彗星的記載及其年代的確定〉,《考古與文物》2002.1,頁62-68。new window
唐志凱
1980 〈利簋銘文講解〉,《求是學刊》1980.1,頁85-89、42。new window
唐建垣
   1988 〈跳神大儺與黃帝〉,《中國文字》(新十二期),台北:藝文印書館,頁167-180。
  唐蘭
   1939.3 《天壤閣甲骨文存考釋》,北京:輔仁大學。
1981.5 《殷虛文字記》,北京:中華書局。
   1986.12 《西周青銅器銘文分代史徵》,北京:中華書局。
   1995.10 〈毛公鼎「朱韍、蔥衡、玉環、玉瑹」新解-駁漢人「蔥珩佩玉」〉,《唐蘭先生金文論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頁86-93。
   1995.10 〈用青銅器銘文來研究西周史-綜論寶雞市近年發現的一批青銅器的重要歷史價值〉,《唐蘭先生金文論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頁494-505。
陝西博物館、陝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
1976.1 〈陝西岐山賀家村西周墓地〉,《考古》1976.1,頁31-38,頁67-70。new window
陝西省考古硏究所、西安交通大學編著
1991.5 《西安交通大學西漢壁畫墓》,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
袁金平
2011.4 〈利用清華簡考證古文字二例〉,《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6卷(2011.4),頁44-45。
袁珂校注
1996.10 《山海經校注》,成都:巴蜀書社。
袁仲一
2002.11 《秦始皇陵的考古發現與研究》,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袁祖亮主編
   2008.9 《中國災害通史》(先秦卷),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
孫亞冰、林歡
2010.10 《商代地理與方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孫俊、趙鵬
2011.11 〈「艱」字補釋〉,《甲骨文與殷商史》(新二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131-142。
  孫占宇
   2013.3 《天水放馬灘秦簡集釋》,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
  孫常敘
   1998.7 〈曶鼎銘文通釋〉,《孫常敘古文字學論集》,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頁163-261。
孫喆
2011 〈略論漢代「秋冬行刑制」及其影響〉,《史學月刊》2011.7,頁121-123。
孫慰祖
2002.12 《中國古代封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3 〈戰國秦漢南北朝璽印的斷代與辨偽〉,《可齋論印新稿》,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頁156-196。
孫雍長
1987 〈《惜誦》「厲神」考〉,《中國文學研究》1987.1,頁32-35。new window
  孫慶偉
2007 〈出土資料所見的西周禮儀用玉〉,《南方文物》2007.1,頁50-65。new window
  徐旭生
1999.1 《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台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徐義華
   2010.10 〈清華簡《保訓》「假中于河」解〉,《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輯),北京:中華書局,頁482-491。
  徐中舒
   1998.9 〈試論周代田制及其社會性質〉,《徐中舒歷史論文選輯》,北京:中華書局,頁829-895。
  晏昌貴
2010.3 《巫鬼與淫祀-楚簡所見方術宗教考》,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0.8 〈天星觀卜筮祭禱簡釋文輯校〉,《簡帛數術與歷史地理論集》,北京:商務印書館,頁126-155。
秦嶺
2007.5 《甲骨卜辭所見商代祭祀用牲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
  高敏
   2004.7 〈漢初法律系全部繼承秦律說-讀張家山漢簡《奏讞書》札記〉,《秦漢魏晉南北朝史論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76-84。
  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
   2000.10 《夏商周斷代工程1996-2000年階段成果報告》,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徐少華
1994.11 《周代南土歷史地理與文化》,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徐元誥
   2006.4 《國語集解》(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
索德浩、劉雨茂
2011 〈漢代胡人形象面具考—從成都金堂李家梁子M23出土一件胡人形象面具談起〉,《考古與文物》2011.5,頁60-65。
十一畫
陳立
1994.8 《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
陳千萬
2000.4 〈湖北穀城出土「攻吳王此」劍〉,《考古》2000.4,頁95-96。
陳民鎮
2013 〈上甲微史跡傳說鉤沉—兼說清華簡《保訓》「微假中于河」〉,《史學月刊》2013.4,頁25-38。
陳奇猷
2000.10 《韓非子新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3 《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陳松長
2001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簡牘》,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陳松長、劉紹剛、王樹金
2007.11 〈帛書《天文氣象雜占》釋文再補〉,《出土文獻研究》(第八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43-64。
陳高傭等編
1986.6 《中國歷代天災人禍表》,上海:上海書店。
  陳來
   2009.4 《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時代的宗教、倫理與社會思想》,北京:三聯書店。
陳昌遠
1980 〈從《利簋》談有關武王伐紂的幾個問題〉,《《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4,頁30-37。
  陳侃理
   2012 〈天行有常與休咎之變-中國古代關於日食災異的學術、禮儀與制度〉,《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3.3(2012.9),頁389-443。
  陳鼓應
   2007.7 《莊子今注今譯》(最近修訂版),北京:商務印書館。
陳炫瑋
2007.7 《孔家坡漢簡日書研究》,新竹: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昭容
1988 〈古文字中的「」及从「」諸字〉,《漢學研究》第6卷第2期(1988),頁135-178。
  陳英傑
   2008.10 〈金文中「君」字之意義及其相關問題探析〉,《西周金文作器用途銘辭研究》,北京:線裝書局,頁723-771。
陳偉
1996.8 《包山楚簡初探》,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7.2 〈望山楚簡所見的卜筮與禱祠-與包山楚簡相對照〉,《江漢考古》1997.2,頁73-75,72。
   2010.3 〈關於包山楚簡中的「弱典」〉,《新出楚簡研讀》,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頁7-14。
2012 〈讀清華簡《系年》札記〉,《江漢考古》2012.3,頁117-120、112。
陳偉主編
2009.9 《楚地出土戰國簡冊〔十四種〕》,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
陳遵媯
 2006.7 《中國天文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陳夢家
1988.1 《殷虛卜辭綜述》,北京:中華書局。new window
2004.4 《西周銅器斷代》,北京:中華書局。
陳絜
2007.6 《商周姓氏制度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陳劍
   2005.2 〈上博竹書《昭王與龔之脽》和《柬大王泊旱》讀後記〉,http://www.bamboosilk.org/admin3/2005/chenjian002.htm#_edn23。
   2007.4 〈據郭店簡釋讀西周金文一例〉,《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頁20-38。
2007.4 《殷墟卜辭的分期分類對甲骨文字考釋的重要性》,《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頁317-457。
   2007.6 〈說殷墟甲骨文中的「玉戚」〉,《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78本2分(2007.6),頁407-434。
2007.4 〈釋造〉,《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頁127-176。
2009.10 〈楚簡「」字試解〉,《簡帛》(第四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135-160。
2010.7 〈試說戰國文字中寫法特殊的亢和从亢諸字〉,《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三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頁152-182。
2011.11.8 〈孔家坡漢簡的「祟」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首發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1700。
   2012.6 〈「備子之責」與「唐取婦好」〉,「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出土材料與新視野」,台北:中央研究院,2012.6.20-6.22。
   2012.10 〈試說甲骨文的「殺」字〉,《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九輯),北京:中華書局,頁9-19。
陳佩芳
2004.12 《夏商周青銅器研究》(東周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陳業新
2004.4 《災害與兩漢社會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陳斯鵬
2007.12 〈戰國秦漢簡帛中的祝禱文〉,《簡帛文獻與文學考論》,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頁110-131。
張玉金
2003.12 〈論殷代的禦祭〉,《中國文字》(新廿九期),台北:藝文印書館,頁53-74。
2004 〈殷墟甲骨文「正」字釋義〉,《語言科學》2004.7,頁38-44。
2007 〈殷商時代宜祭的研究〉,《殷都學刊》2007.2,頁7-14。
  張光直
   1980.11 〈商代的巫與巫術〉,《中國青銅時代》(第二集),台北:聯經出版社,1980.11),頁41-66。
張永山
2001 〈利簋「歲鼎克聞」補證〉,《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4,頁42-44。
張全民
2004.5 《「周禮」所見法制研究》(刑法篇),北京:法律出版社。
  張明嫏
   2010.2 《先秦齋戒禮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成全
   2006.7 〈「回煞」考論〉,《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59.4(2006.7),頁446-451。
張明華
1979 〈長沙馬王堆漢墓桃人考〉,《文史》(第7輯),北京:中華書局,頁96。
張政烺
  1978 〈利簋釋文〉,《考古》1978.1,頁58-59,後又收入《甲骨金文與商周史研究》,頁217-221。new window
   2004.4 〈殷墟甲骨文「羨」字說〉,《張政烺文史論集》,北京:中華書局,頁444-446,後又收入《甲骨金文與商周史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2.4,頁34-36。
張琮軍
2013.4 《秦漢刑事證據制度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張經
2006.8 《西周土地關係研究》,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張培瑜
   1997.7 《三千五百年曆日天象》,鄭州:大象出版社。
   2008.3 《中國古代曆法》,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9 〈試論《左傳》《國語》天象紀事的史料價值〉,《史學月刊》2009.1,頁68-78。new window
  張富祥
   2010 〈利簋銘文新釋〉,《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頁132-137。
  張震澤校注
   2009.8 《揚雄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張勛燎、白彬
   2006.1 《中國道教考古》,北京:線裝書局。new window
  張聞玉、饒尚寬、王輝
2010.8 《西周紀年研究》,貴陽:貴州大學出版社。
  張家山247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
2006.5 《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釋文修訂本),北京:文物出版社。
張標
   1996.6 〈甲骨文「疾」字質疑〉,《考古與文物》1996.6:62-67、78。
張雙棣
1997.8 《淮南子校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顯成主編
2011.3 《尹灣漢墓簡牘校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常玉芝
   1998.9 《殷商曆法研究》,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9.12 《商代周祭制度》(增訂本),北京:線裝書局。
2010.10 《商代宗教祭祀》,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郭沫若
1982.9 〈先秦天道觀之進展〉,《郭沫若全集歷史編》(青銅時代),北京:人民出版社,頁317-376。
1983.6 《卜辭通纂》,北京:科學出版社。
1984.10 《管子集校》(一),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10 《管子集校》(三),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5.6 《管子集校》(四),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10 〈周彝中的傳統思想考〉,《金文叢考》,北京:科學出版社,頁67-80。
2002.10 〈跋江陵與壽縣出土銅器群〉,《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六卷北京:科學出版社,頁387-394。
2002.10 〈釋歲〉,《甲骨文字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頁135-154。
2002.10 《殷契粹編考釋》,北京:科學出版社。
郭永吉
2006.6 〈先秦兩漢東宮稱謂考〉,《文與哲》(第八期),頁53-80。
  郭若愚
2007.7 〈釋〉,《智龕金石書畫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3-7。
郭德維
2013.3 〈《楚辭.國殤》新釋〉,《楚史.楚文化研究》,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頁180-189。
  郭慶藩
   2004.1 《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new window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
2010.12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上海:中西書局。
    2012.12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參),上海:中西書局。
連劭名
1995.8 〈《尚書.高宗肜日》與古代的鳥占〉,《華學》(第一期),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頁63-68。
  許子濱
2012.6 〈《左傳》所記齊莊公葬禮考釋〉,《《春秋》《左傳》禮制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551-580。
許道勝
   2008.3 〈天星觀1號楚墓卜筮禱祠簡釋文校正〉,《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頁8-14。
  陸德富
   2012.12 〈說「兵死者」〉,《出土文獻研究》(第十一輯),上海:中西書局,頁74-83。
  曹旅寧
   2002.12 〈睡虎地秦律「定殺」、「毒言」考〉,《秦律新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頁190-201。
2005.8 〈張家山漢簡贖刑考辨〉,《張家山漢律研究》,北京:中華書局,頁240-248。
曹錦炎、沈建華
2006.12 《甲骨文校釋總集》,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曹瑋
2004.1 〈周原新出西周甲骨文研究〉,《周原遺址與西周銅器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頁249-257。new window
   2005.12 《周青出土青銅器》,成都:巴蜀書社。
陶磊
2003.7 《《淮南子.天文》研究-從數術史的角度》,濟南:齊魯書社。
崔富章主編
2003.5 《楚辭集校集解》,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許維遹
2005.11 《韓詩外傳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章義和
   2008.1 《中國蝗災史》,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new window
十二畫
  黃一農
2004.12 〈中國星占學上最凶的天象:「熒惑守心」〉,《社會天文學史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頁23-48。
黃天樹
2006.8 〈殷墟甲骨文白天時稱補說〉,《黃天樹古文字論集》,北京:學苑出版社,頁227-236。
   2007.9 〈殷墟甲骨文驗辭中的氣象紀錄〉,《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一輯),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35-72。
黃金貴
   1995.5 《古代文化詞義集類辨考》,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黃尚明、笪浩波
   2007.4 〈關於商代青銅面具的幾個問題〉,《江漢考古》2007.4,頁47-52。
 黃然偉
1995.10 〈尞祭〉,《殷周史料論集》,香港:三聯書店,頁17-27。
黃景春
2004.4 《早期買地券、鎮墓文整理與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黃肇基
1998.5 《漢代公羊學災異理論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黃懷信、張懋鎔、田旭東撰
2007.3 《逸周書彙校集注》(修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黃懷信
1998 〈利簋銘文再認識〉,《利簋銘文再認識》,《歷史研究》1998.6,頁159-162。
   2003.1 《小爾雅彙校集釋》,西安:三秦出版社。new window
   2004.10 《鶡冠子彙校集注》,北京:中華書局。
黃暉
2009.2 《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黃靈庚
2009.11 《楚辭集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賀次君
1980.2 《括地志輯校》,北京:中華書局。
  彭邦炯
1983.2 〈商人卜螽說-兼說甲骨文的秋字〉,《農業考古》1983.2,頁309-314。
1992.8 〈甲骨文、二字非灾、辨-兼論商代的災禍觀〉,《古文字研究》(第十九輯),北京:中華書局,頁391-400。
1997.12 《甲骨文農業資料考辨與研究》,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8.2 《甲骨文醫學資料釋文考辨與研究》,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彭浩
   1991.10 〈包山二號楚墓卜筮和祭禱竹簡的初步研究〉,《包山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附錄23,頁555-563。
  彭林
   2009.11 《《周禮》主體思想與成書年代研究》(增訂本),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彭適凡
2011.12 〈商代青銅面具及相關問題〉,《中國南方青銅器研究》,上海:上海辭書,頁210-217。
  彭浩、陳偉、工藤元男等著
2007.8 《二年律令與奏讞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彭鐸
   2010.1 《潛夫論箋校正》,北京:中華書局。new window
馮廣宏
   1987.10 〈評蜀王開明開鑿都江堰瓶口新論〉,《都江堰史研究》,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頁48-75。
2011.10 〈《監北江堋守史碑》的發現及其重要意義〉,《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0.5(2011.10),頁22-25。
馮時
2000.1 《天文學史話》,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new window
 2006.1 《中國古代的天文與人文》(修訂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7.1 《中國天文考古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9 〈夫人 鼎銘文及相關問題〉,《中原文化》2009.6,頁64-66。
   2011.12 《百年來甲骨文天文曆法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馮勝君
   1997.5 《戰國燕系古文字資料綜述》,長春:吉林大學考古學碩士論文。
湯餘惠
1993.3 《戰國銘文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傅亞庶
   2011.6 《孔叢子校釋》,北京:中華書局。
  傅嘉儀
   2007.8 《秦封泥彙考》,上海:上海書店。
  程少軒
   2011.10 《放馬灘簡式占古佚書研究》,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博士學位論文。
程燕
2002.5 《望山楚簡文字研究》,合肥: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舒之梅、劉信芳
   1997.11 〈望山一號墓竹簡校讀記〉,《饒宗頤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頁53-56。
湖北省荊州市周梁玉橋遺址博物館編
2001.8 《關沮秦漢墓簡牘》,北京:中華書局。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
2012.11 《江陵鳳凰山西漢簡牘》,北京:中華書局。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博物館
   2011 〈湖北隨州葉家山M65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11.3,頁3-40。
2012 〈湖北隨州義地崗曾公子去疾墓發掘簡報〉,《江漢考古》2012.3,頁3-26。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12.1 《里耶秦簡》(壹),北京:文物出版社。new window
湖南省博物館、湖南省文物考古硏究所編著
2004.7 《長沙馬王堆二、三號漢墓》(第一卷 田野考古發掘報告),北京:文物出版社。
湯志彪
2009.12 《三晉文字編》,長春: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博士論文。
揚州博物館、邗江縣圖書館
1981.11 〈江蘇邗江胡場五號漢墓〉,《文物》1981.11,頁12-23。
單育辰
2012.12 〈作冊嗌卣初探〉,《出土文獻研究》(第十一輯),上海:中西書局,24-31。
曾憲通
2005.1 〈秦駰玉版文字初探〉,《古文字與出土文獻叢考》,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頁222-229。new window
2005.1 〈包山卜筮簡考釋〉,《古文字與出土文獻叢考》,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頁202-210。new window
十三畫
楊升南
   1992.10 《商代經濟史》,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2007.4 〈殷墟花東H3卜辭「子」的主人是武丁太子孝己〉,《甲骨文商史叢考》,北京:線裝書局,頁119-131。
2007.4 〈殷墟甲骨文中的「河」〉,《甲骨文商史叢考》,北京:線裝書局,頁492-511。
楊丙安校理
1999.3 《十一家注孫子校理》,北京:中華書局。
楊伯峻
1995.10 《春秋左傳注》(修訂本),北京:中華書局。
   2008.12 《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楊育彬
1985.10 《河南考古》,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
  楊建
   2010.3 《西漢初期津關制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楊寶成
   2002.2 《殷墟文化研究》,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
楊寬
1998.3 《戰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4 《西周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7 〈月令考〉,《楊寬古史論文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頁463-510。
2003.7 〈雲夢秦簡所反映的土地制度和農業政策〉,《楊寬古史論文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頁17-34。
  楊華
   2007.4 〈「五祀」祭禱與楚漢文化的繼承〉,《新出簡帛與禮制研究》,台北:台灣書房,頁117-134。
2007.4 〈先秦釁禮研究-中國古代用血制度研究之二〉,《新出簡帛與禮制研究》,台北:台灣書房,頁207-224。
   2012.3 〈楚地水神研究〉,《古禮新研》,北京:商務印書館,頁287-312。  
楊錫全
   2011.5  《出土簡帛文獻中的「是=」句及相關問題研究》,重慶:西南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
 楊樹達
2006.12 《卜辭求義》,《積微居甲文說、耐林廎甲文說、卜辭瑣記、卜辭求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1-97。
楊澤生
2006.7 〈甲骨文「」字考釋〉,《中山人文學術論叢》(第七輯),澳門:澳門出版社,頁346-371,又發表於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696。
楊琳
2012.8 〈釋「字」「船」「盛」〉,《中國文字學報》(第四輯),北京:商務印書館,頁150-155。
楊廣泰
2010.11 《新出封泥匯編》,杭州:西泠印社。
  詹鄞鑫
1999.7 〈禘禮辨-兼釋卜辭「帝」禮及「」禮〉,《中國文字研究》(第一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頁34-60。
2001.5 《心智的誤區-巫術與中國巫術文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12 〈釋卜辭「帝」禮及「」禮〉,《華夏考-詹鄞鑫文字訓詁論集》,北京:中華書局,頁306-314。
裘錫圭
   1990.3 〈釋殷墟卜辭中的「卒」和「」〉,《中原文物》1990.3,頁8-17,後又收入《甲骨文獻集成》(第十三冊),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1.4,頁437-440。
1992.6 〈嗇夫初探〉,《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頁430-523,後又收入《裘錫圭學術文集》(古代歷史、思想、民俗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6,頁44-106。
1992.8 〈卜辭「異」字和詩、書裏的「式」字〉,《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頁122-140,後又收入《裘錫圭學術文集》(甲骨文卷),頁,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6,頁212-229。
1992.8 〈說卜辭的焚巫尪與作土龍〉,《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頁216-226,後又收入《裘錫圭學術文集》(甲骨文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6,頁194-205。
1992.8 〈釋「」〉,《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頁11-16。
   1992.8 〈「畀」字補釋〉,《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頁90-98,後又收入《《裘錫圭學術文集》(甲骨文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6,頁27-35。
1992.8 〈釋殷墟卜辭中與建築有關的兩個詞-「門塾」與「」〉,《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頁190-195。
1996.12 〈殷墟甲骨文「彗」字補說〉,《華學》(第二輯),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頁33-38,又收入《裘錫圭學術文集》(甲骨文卷),頁422-430。
   2008.7 〈簋銘補釋〉,《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2.4(2008.7),頁1-7,後又收入《裘錫圭學術文集》(金文及其他古文字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6,頁176-186。
2012.6 〈釋「尌」〉,《裘錫圭學術文集》(甲骨文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頁504-509。
   2012.6 〈馬王堆醫書釋讀瑣議〉,《裘錫圭學術文集》(簡牘帛書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頁179-190。
2012.6 〈說殷墟卜辭的「奠」-試論商人處置服屬者的一種方法〉,《裘錫圭學術文集》(古代歷史、思想、民俗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頁422-430。
   2012.6 〈湖北江陵鳳凰山十號漢墓出土簡牘考釋〉,《裘錫圭學術文集》(簡牘帛書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頁1-24。
2012.6 〈《史記.殷本紀》注譯〉,《裘錫圭學術文集》(語言文字與古文獻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頁430-446。
  董說原著、繆文遠訂補
1987.4 《七國考訂補》,上海:上海古籍。
董珊
2007.7 〈讀《上博六》雜記〉,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03。
2008.8 〈出土文獻所見「以謚為族」的楚王族〉,《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二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頁110-130。
   2010.11 〈楚簡中從「大」聲之字的讀法〉,《古代文明》(第八卷),北京:文物出版社,頁285-312。
2012.10 〈重論鳳雛H 11出土的殷末卜甲刻辭〉,《赫赫宗周-西周文化特展》,台北:故宮博物院,頁334-347。
  董蓮池
   2008.9 〈「」字釋禱說的幾點疑惑〉,《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輯),北京:中華書局,頁117-121。
  董豔豔
   2002 〈試論祭祀卜辭中的數字觀〉,《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2.11,頁53-56。
  鄒衡
   2001.8 〈論湯都鄭亳及其前後的遷徙〉,《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頁182-188。
十四畫
趙平安
2009.12 〈續釋甲骨文中的「乇」、「」、「」-兼釋舌()的結構、流變以及其他古文字資料中从舌諸字〉,《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頁37-41。
2009.12 〈甲骨文「 」即「曷」字說-兼談羯的族源〉,《新出簡帛與古文字古文獻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頁65-76。
2011.10 〈從金文看西周訴訟制度〉,《金文釋讀與文明探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186-191。
2011.10 〈說「役」〉,《金文釋讀與文明探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78-83。
趙幼文
1985.4 《曹植集校注》,台北:明文書局。
  趙殿增
   2005.4 《三星堆文化與巴蜀文明),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齊航福、章秀霞
   2011.8 《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刻辭類纂》,北京:線裝書局。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
1990.9 《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
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
1985.9 《銀雀山漢墓竹簡》(壹),北京:文物出版社。
2010.1 《銀雀山漢墓竹簡》(貳),北京:文物出版社。
甄盡忠
2008.3 《先秦社會救助思想研究》,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廖名春
2010.8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保訓〉釋文》初讀〉,《出土文獻》(第一輯),上海:中西書局,頁63-75。
十五畫
劉芳池
2006.5 《懸泉詔書整理研究》,重慶:西南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研究論文。
劉雨、張亞初
1986.5 《西周金文官制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2008.11 《商周金文總著錄表》,北京:中華書局。
  劉次沅、馬莉萍
   2006.1 《中國歷史日食典》,北京:世界圖書出版。new window
劉釗
1989.9 〈卜辭所見殷代的軍事活動〉,《古文字研究》(第十六輯),北京:中華書局,頁67-140。
   2004.3 〈談秦簡中的「鬼怪」〉,《出土簡帛文字叢考》,台北:古籍出版社,頁137-146。
   2004.3 〈虎形枕與「多鬼夢」〉,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頁213-216。
2005.7 〈說漢「左礜桃支」印〉,《古文字考釋叢稿》,長沙:岳麓書社,頁206-209。
2005.7 〈璽印文字釋叢(二)〉,《古文字考釋叢稿》,長沙:岳麓書社, 頁177-194。
   2006.3 〈利簋銘文新解〉,《廈大史學》(第二輯),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頁59-64,又同篇〈利簋銘文新釋〉,《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六輯),北京:中華書局,2006.11,頁182-187。
2009 〈釋甲骨文中的「秉棘」〉,《故宮博物院院刊》2009.2,頁6-12、157。
2009.5 《新甲骨文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0.10 〈馬王堆漢墓帛書《雜療方》校釋札記〉,《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輯),北京:中華書局,頁580-586。
   2010.10 〈關於秦印姓名的初步考察〉,《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的詮釋-紀念譚樸森先生逝世兩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頁361-386。
劉源
2004.10 《商周祭祖禮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劉瑛
2006.6 《《左傳》、《國語》方術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劉昭瑞
2001.9 《漢魏石刻文字繫年》,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2007.6 〈論考古發現的「解注文」〉,《考古發現與早期道教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頁21-28。
2007.6 〈東漢鎮墓文中所見到的「神藥」及其用途〉,《考古發現與早期道教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頁279-296。
劉風華
2009.2.1 〈甲骨新綴四組〉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139.html。new window
劉增貴
1997 〈門戶與中國古代社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8.4,頁817-897。
   2007 〈禁忌:秦漢信仰的一個側面〉,《新史學》18.4 (2007),頁1-70。
   2012.6 〈漢代葬俗中的時日信仰〉,「第四屆國際漢學會議(古代庶民社會)」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2012.6.20-6.22。
劉樂賢
1994.7 《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2004.5 《馬王堆天文書考釋》,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8.12 〈懸泉漢簡中的建除占「失」殘文〉,《文物》2008.12,頁81-85,又收入《戰國秦漢簡帛叢考》,北京:文物出版社,2010.11,頁157-163。
2010.11 〈上博簡《魯邦大旱》簡論〉,《戰國秦漢簡帛叢考》,北京:文物出版社,頁58-63。
劉慶柱、李毓芳
2001 〈西安相家巷遺址秦封泥考略〉,《考古學報》2001.4,頁427-452。
  黎明釗
   2013 《輻輳與秩序-漢帝國地方社會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黎國韜
   2012.2 〈十二獸與十二鬼新論〉,《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學報》32.(2012.2),頁78-83。
黎翔鳳
2004.6 《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鄭炳林
2005.1 《敦煌寫本解夢書校錄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new window
鄭杰祥
1994.6 《商代地理概論》,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鄭振鐸
    1998.11 〈湯禱篇〉,《鄭振鐸全集》(第三卷),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頁576-603。
鄭威
2012.9 《楚國封君研究》,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鄭慧生
  1995.7 〈甲骨卜辭所見商代天文、曆法與氣象知識〉,《古代天文曆法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5.7,頁429-451。
  2006.4 《認星識曆-古代天文曆法初步》,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2007.9 《司馬法校注》,《校勘雜志-附司馬法校注》,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頁228-456。
蔣玉斌
2002 〈組甲骨新綴三例〉,《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2.3,頁25-27。
蔣禮鴻
 1986.4 《商君書錐指》,北京:中華書局。
蔡哲茂
2002.7 〈釋殷卜辭的「見」字〉,《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四輯),北京:中華書局,頁95-99。
蔡萬進
   2009.9 《秦國糧食經濟研究》(增訂本),鄭州:大象出版社。
蔡運章
   1993.12 〈卜辭中的龍方〉,《甲骨金文與古史研究》,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頁1-12。
2006.3 〈周原新獲甲骨卜筮文字略論〉,《史海偵迹-慶祝孟世凱先生七十歲文集》,香港:新世紀出版社,頁29-39。
  滕壬生
   2008.10 《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鄧拓
2012.11 《中國救災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衛崇文
   2011.11 《先秦時期應對災異方式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博士論文。
十六畫
澳門市政廳文化康樂部
1993.3 《珍秦齋古印展》,澳門市政廳出版。
冀小軍
1991 〈說甲骨金文中表祈求義的字-兼談字在金文車飾名稱中的用法〉,《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1,頁35-44。new window
  龍宇純
2001.9 《中國文字學》,台北:五四書店。
   2009.2 〈甲骨文金文字及其相關問題〉,《絲竹軒小學論集》,北京:中華書局,頁53-72。
閻振益、鍾夏校注
2000.7 《新書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十七畫
謝桂華、李均明、朱國炤編
1987.1 《居延漢簡釋文合校》,北京:文物出版社。new window
  鍾柏生
1989.9 《殷代卜辭地理論叢》,台北:藝文印書館。
1993 〈卜辭中所見殷代的軍禮之二——殷代的戰爭禮〉,《中國文字》新17(1993):85-240。
2002.6 〈殷代卜辭所見殷人宇宙觀初探〉,《古文字與商周文明》,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頁35-106。
2008.3 〈說「異」兼談與「異」並見諸詞〉,《鍾柏生古文字論文自選集》,台北:藝文印書館,頁1-18。
鍾兆華
1982.11 《尉繚子校注》,鄭州:中州書畫。
鍾肇鵬
2005.5 《春秋繁露校補》,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韓江蘇
2007.4 《殷墟花東H3卜辭主人「子」研究》,北京:線裝書局。
韓江蘇、江林昌
2010.12 《《殷本紀》訂補與商史人物徵》,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繆啟愉
1982.11 《齊民要術校釋》,北京:農業出版社。
十八畫
  魏達議
   1987.10 〈《史記》中之離堆沬水辨析〉,《都江堰史研究》,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1987.10),頁196-198。
十九畫
羅運環
   2010.10 〈楚國謚法研究〉,《紀念徐中舒先生誕辰11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成都:巴蜀書社,頁353-362,又收入氏著,《出土文獻與楚史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0,頁132-141。
  羅新慧
   2005 〈說新蔡楚簡「嬰之以兆玉」及其相關問題〉,《文物》2005.3,頁88-90、96。
  羅琨
   1998.11 〈殷卜辭中高祖王亥史跡尋繹〉,《胡厚宣先生紀念文集》,北京:科學出版社,頁48-63。
2006 〈利簋「歲鼎」析疑〉,《考古》2006.9,頁55-60。
二十畫
饒宗頤
2009.10 〈殷上甲微作禓(儺)考〉,《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第2卷),《甲骨集林》,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頁1006-1012。
   2009.10 《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卷三,簡帛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頁255-306。
   2009.10 〈天道觀與道德思想〉,《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卷四》(經術、禮樂),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頁229-254。
嚴健民
2005.2 《五十二病方注補譯》,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
二十一畫
顧頡剛、劉起釪著
2005.4 《尚書校釋譯論》,北京:中華書局。
顧頡剛、童書業
2005.5 〈鯀禹的傳說〉,《古史辨》(第七冊),海口:海南出版社,頁575-604。

三、日、韓近人著作
(日)大西克也
  1999.8 〈試釋「是=」〉,《中國古代の文字と文化》,東京:汲古書院,頁333-350。
(日)平山秀俊編
  2004.12 《新出相家巷秦封泥》,京都:藝文書院。
(日)白川靜
  2004.7 《金文通釋》(卷3上),東京:平凡社。
(日)成家徹郎著,呂靜譯
1997 〈〈利簋〉銘文中「歲」字表示木星〉,《文博》1997.4,頁25-27、頁24。
(日)伊藤清司原著,劉曉原譯
  1990.8 《《山海經》中的鬼神世界》,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
(日)松丸道雄
  1993.11 〈西周後期社會所見的變革萌芽〉,《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三卷 上古秦漢),北京:中華書局,頁150-188。
(日)馬彪
  2013.2 《秦帝國の領土經營-雲夢龍崗秦簡と始皇帝の禁苑》,京都:京都大學學術出版社。
(日)富谷至著,柴生芳、朱恒曄譯
 2006.4 《秦漢刑罰制度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日)瀧川龜太郎
 2009.1 《史記會注考證》,台北: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韓)任仲爀
2012.3 〈秦漢律的贖刑〉,《簡帛研究》(2010),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頁185-213。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