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求音捷徑──清代「初學啓蒙類」韻圖研究
作者:陳雅萍
作者(外文):CHEN,YA-PING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王松木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6
主題關鍵詞:清代初學啟蒙韻圖編撰特點音韻特徵Qing dynastyfreshmen and childrenrhythm tablecompilation characterprosody feat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0
歷來針對明清韻圖之研究,或重於「音系」之分類,於「編纂意圖」之分類,則甚少關注。檢視清代以初學為對象之韻圖甚夥,大抵集中於清中末葉,以學術思潮之引領,重視童蒙初學者讀書識字之需要,故有清一代「初學啟蒙類」韻圖偏多,代表當時對初學、幼學者習得拼音的重視。本文以清代「初學啟蒙類」韻圖為名,就其重要之八本韻圖進行探討,將之按時代先後、韻圖內涵、互相傳承等面向,區分為「偏重詩韻」、「偏重時音」、「調和折衷」三大類,此三種面向,亦反映清代「初學啟蒙」韻圖於音系設計之特色。
In the period of Ming and Qing, appear numerous rhyme tables complied, most researches about rhyme tables focused on phonetic system more than compilation characters.There are many rhyme tables about freshmen and children , especially at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cademic custom, most scholar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literacy and spelling for freshmen and children. In this paper, named 'rhyme table about freshmen and children in the Qing dynasty ', the primary purpose of this study focused eight rhyme tables, distinguished three types, according to time priority、the content of rhyme tables and inheritance relations.we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prosody features on rhyme tables about freshmen and children in the Qing dynasty.
一、傳統古籍
[宋]陳彭年等 《廣韻》,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宋]作者不詳 《四聲等子》,《等韻五種》,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宋]司馬光 《切韻指掌圖》,《等韻五種》,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宋]趙與時 《賓退錄》,臺北:廣文書局,1969年
[元]陶宗儀 《南村輟耕錄》,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元]劉鑑 《經史正音切韻指南》,《等韻五種》,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
[明]王行 《半軒集補遺》,《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明]袁子讓 《字學元元》(明萬曆三十一年刻本),《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呂坤 《交泰韻》(南京圖書館藏明末胡正言十竹齋刻本),《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明]作者不詳 《韻法直圖》,附於梅膺祚《字彙》(萬曆乙卯四十三年,1615,江東梅氏原刊本)後,臺北:臺灣國家圖書館善本室藏。
[明]李世澤 《韻法橫圖》,附於梅膺祚《字彙》(萬曆乙卯四十三年,1615,江東梅氏原刊本)後,臺北:臺灣國家圖書館善本室藏。
[清]李漁 《笠翁對韻》,收錄於《李漁全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年
[清]周亮工 《讀畫錄》(清康熙十二年煙雲過眼堂刻本),《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清]車萬育 《聲律啟蒙》,長沙:岳麓書社,2016年
[清]樸隱子 《詩詞通韻》,《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廖綸璣 《拍掌知音》,《泉州方言韻書三種》,臺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清]熊士伯 《等切元聲》,《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仇廷模 《古今韻表新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雍正刻本影印),《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出版社,1997年
[清]李光地等 《音韻闡微》,《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清]王佶 《韻譜匯編》(清乾隆二十三年補拙齋刻本),《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清]倪璐 《詩韻歌訣初步》(乾隆二十四年克復堂刊本),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倪璐 《新編佩文詩韻四聲譜廣注》(乾隆三十六年克復堂刊本),收錄《四庫未收書輯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清]倪璐 《佩文詩韻提綱》(乾隆四十三克復堂刊本),劍橋:美國哈佛大學漢和圖書館藏
[清]洪榜 《四聲均和表》,《續修四庫全書》25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洪榜 《示兒切語》,《續修四庫全書》25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李元 《音切譜》,《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李汝珍 《李氏音鑑》(嘉慶十一年刊本),《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徐鑑 《音泭》(清嘉慶二十一年刊本),《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阮葵生 《風雅蒙求》(癸酉季夏墨緣堂重印本),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張燮承修訂 《翻切簡可篇》(道光十七年刊本),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程定謨 《射聲小譜》(道光十九年刊本),《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胡夤 《切音啟蒙》,收錄於張壽鏞輯刊《四明叢書》,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8年
[清]丁顯 《韻學蠡言舉要》(清同治甲子刊本),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梁僧寶 《切韻求蒙》(據清光緒十六年梁氏家塾刻本影印),《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酈珩 《切音捷訣》(光緒六年摭古堂藏版),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酈珩 《幼學切音便讀》(光緒六年摭古堂藏版),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莊瑤 《聲韻易知》(清道光二十三年留有餘齋刻本),《山東文獻集成》,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1年
[清]汪鎏 《重訂空谷傳聲》(光緒八年南京狀元巷李光明書莊刻本),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館藏
[清]陳錦 《切音蒙引》(光緒九年刊本),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梁僧寶 《四聲韻譜》(據清光緒十六年梁氏家塾刻本影印),《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蒯光燮 《同聲韻學便覽》(光緒戊申年正月刊本),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陳衍 《音韻發蒙》,收錄於陳衍撰、陳步編《陳石遺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
[清]勞乃宣 《等韻一得》(光緒戊戌年刻),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藏
[清]陸福宜等 《河北省阜城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68年
[清]宮懋讓等修 《山東省諸城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年
[清]呂燕昭修 姚鼐纂,《江寧府志》,《續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李汝珍 《鏡花緣》,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7年
[清]陳澧撰、羅偉豪點校 《切韻考》,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清]杜甲 《乾隆河間縣志》,收錄於《中國地方志集成》,上海:上海書店,2006年
[清]莫友芝 《韻學源流》,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二、今人論著(按姓名筆畫排列)
丁志坤 1956 〈諸城話與標準語語音的系統比照〉,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56年第1期,頁47-76。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 1994 《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 臺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整理 1996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濟南:齊魯書社
方環海 2002 〈透視分離法與近代漢語語音研究──兼評《李氏音鑒音系研究》的方法論價值〉, 《古漢語研究》,2002年1期,頁4-7。
王 力 1935 〈類音研究〉, 《清華學報》10:3(1935.07),頁647-690。
1998 《漢語語音史》,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3 《漢語史稿》, 北京:中華書局
王 平 1996 〈小學派韻書之後殿-《五方元音》〉, 《辭書研究》1996:5,頁 139-143。
王松木師 1995 〈臺灣地區漢語音韻研究論著選介──1989~1993(上)〉, 《漢學研究通訊》第14卷第3期(1995年9月),頁239-242。
1995 〈臺灣地區漢語音韻研究論著選介──1989~1993(中)〉, 《漢學研究通訊》第14卷第4期(1995年12月),頁336-339。
1996 〈臺灣地區漢語音韻研究論著選介──1989~1993(下)〉, 《漢學研究通訊》第15卷第1期(1996年2月),頁87-93。
2000 《明代等韻之類型及其開展》, 嘉義:中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
2008a 〈歧舌國的不傳之密--從《李氏音鑑》、《鏡花緣》反思當前漢語音韻學的傳播〉, 《漢學研究》26:1=52(2008.03),頁231-260。new window
2008b《擬音之外:明清韻圖之設計理念與音學思想》, 高雄:復文書局
2009 〈明代等韻家之反切改良方案及其設計理念〉, 《文與哲》15(2009.12),頁195-252。
2011 〈《鏡花緣》:詼諧風雅的才學小說〉,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7(2011.07),頁15-18。
2012 〈知源盡變—論方以智《切韻聲原》及其音學思想〉, 《文與哲》21(2012.12),頁285-350。
2013 〈務窮後世之變—論潘耒《 類音》 的音學思想與設計理念〉, 《漢學研究》31:4(2013.12),頁209-246。
2015 〈變化與變異—論徐鑑《音泭》及其音系性質〉, 《語言之旅—竺家寧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頁555-569。
王為民 2001 〈《李氏音鑑.北音入聲論》研究〉, 《輔大中研所學刊》11(2001.10),頁317-329。new window
2008 〈非線性音系學與《李氏音鑒》的反切原理〉, 《南京社會科學》,2008年第8期,頁131-135。
王珩等 2008 《國語文教學理論與應用》, 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王進安 2008 〈宋元明清韻書編纂中「助紐」的傳承與演變〉, 《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5月。
[日]古屋昭弘 1998 〈《字彙》與明代吳方音〉 , 收錄於《語言學論叢》第20輯(北京:商務印書館),頁139-148。
[日]平田昌司 1984 〈《皇極經世聲音唱和圖》與《切韻指掌圖》——試論語言神秘思想對宋代等韻學的影響〉, 《東方學報》56,頁179-215。
[日]永島榮一郎 1941 〈近世支那語特に北方語系統に於ける音韻史研究資料に就いて〉, 《言語研究》7、8,頁147-161。《言語研究》9,頁17-79。

白滌洲 1931 〈北音入聲演變考〉, 《女師大學術季刊》2:2(1931),頁1-42。
石俊浩 1993 《《五方元音》研究》, 臺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朴允河 1992 《勞乃宣《等韻一得》研究》, 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美]W.J.T米歇爾(Mitchell)著,陳永國、胡文徵譯 2007 《圖像理論》,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何九盈 1995 《中國古代語言學史》, 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
吳聖雄 1985 《康熙字典字母切韻要法探索》, 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
宋韻珊 1994 《〈韻法直圖〉與〈韻法橫圖〉音系研究》, 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a 《〈剔弊廣增分韻五方元音〉音系研究》, 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8b 〈試論「五方元音」與「剔弊廣增分韻五方元音」的編排體例〉, 《聲韻論叢》7,頁137-154。
2011 「等呼徵性的擴大─以明代中期為觀察對象」研究計畫, 國科會成果精簡報告,頁1-15。
2013 〈論清代的河南與山東方音──以《剔弊廣增分韻五方元音》 和《等韻簡明指掌圖》為對象〉, 《政大中文學報》20(2013.12),頁111-136。
李 軍 2011 〈《切字捷要》所反映的明代「漢音」〉, 《古漢語研究》,2011年2月。
2014 〈酈珩《幼學切音便讀》所記清末諸暨方音考〉, 《 勵耘語言學刊》2014:2,頁36-57。
2015 《切字捷要研究》, 北京:中華書局
李良品 2004 〈試論古代蒙學教材的類型、特點及教育功能〉, 《甘肅社會科學》2004年第3期,頁84-86。
李素幸 2009 《清代許桂林《算牖》之研究》, 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班論文
李清桓 2003 〈亦論《五方元音》的入聲〉, 《北方論叢》 2003:6,頁69-72。
2006 〈《五方元音》韻圖研究〉, 《北方論叢》2006:1,頁71-74。new window
李清桓、 佟岩 2004 〈《五方元音》音系性質新論〉,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4:2,頁169 - 172。
李智裕 2007 《《等韻便讀》研究》, 吉林:吉林大學歷史文獻學碩士論文
李無未 2012 《日本漢語音韻學史》, 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無未 2014 〈《翻切簡可篇》對《李氏音鑒》“節要”和“簡易圖示”〉, 《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第十八屆學術討論會暨漢語音韻學第十三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寧:廣西大學主辦,2014年10月,頁34-35。
李新魁 1983 《漢語等韻學》, 北京:中華書局
李新魁、麥耘 1993 《韻學古籍述要》, 陜西:人民出版社
李儼、杜石然 1973 《中國古代數學簡史》, 臺北:九章出版社
汪有源、楊和強、吳德新譯解 2008 《八部蒙書:古代私塾經典教本》, 重慶:重慶出版社
汪銀峰 2010 〈再論《五方元音》入聲的性質〉, 《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頁67-70。
周孚政 2001 〈中國古代蒙學初探——古代蒙學與當代小學之比較〉, 《孔學研究》2001年,頁416-430。
周長楫 2006 《閩南方言大詞典》 ,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周祖謨 2004 《問學集》, 北京:中華書局
周傲生 2007 〈呂坤的韻學思想與《交泰韻》的反切特徵〉,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8:4(2007.08),頁68-71。
周廣榮 2002 〈悉曇學敘論〉, 《普門學報》9(2002.05),頁1-20。
周賽華 2004 〈近代北音音韻文獻《音泭》述要〉, 《古漢語研究》2004年第3期,頁13-18。
呼慶偉 2007 〈古代蒙學及其特色與借鑒價值〉, 《山東省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3期(2007年5月),頁148-150。
尚聖德主編 2002 《中華經典蒙書集注》, 北京:華文出版社
[日]岩田憲幸 1988 〈《音韻逢源》の音系——現代北京語音との比較〉, 《近畿大學教養部研究紀要》第19卷第3号、第20卷第2号、第3号
東澤民 2008 〈樊騰鳳及其《五方元音》〉, 《蘭台世界》2008:13,頁13。
林 尹 1982 《中國聲韻學通論》,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文寶 1995 《歷代啟蒙教學初探》, 臺北: 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林慶勳 1991 〈論「五方元音」年氏本與樊氏原本的音韻差異〉, 《高雄師大學報》2,頁頁174-160。new window
林慶勳、竺家寧 1993 《古音學入門》,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林慶勳 1994 〈從編排特點論「五方元音」的音韻現象〉, 《聲韻論叢》2,頁237-266。new window
1988 《音韻闡微研究》,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006 〈明清韻書韻圖反映吳語音韻特點觀察〉, 《聲韻論叢》14,頁91-112。
竺家寧 1991 〈佛教傳入與等韻圖的興起〉, 《國際佛學研究創刊號》,頁251-262。
2000 〈論近代音研究方法、現況與展望〉, 《漢學研究》18(2000.12),頁175-198。
2005 〈12 世紀至 19 世紀漢語聲母的演化規律與方向〉,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93-2411-H-004-042),頁1-21。
2006 《五十年來的中國語言學研究》,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012 《聲韻學》, 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韓]金美英 1974 《韓國李朝時代蒙學教材的研究》, 臺北: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金恩希(김은희) 2007 〈《音泭》音韻體系硏究〉, 《中國人文》(중국인문과학)37,頁81-100。
胡 紅 2012 〈《五方元音》入聲性質研究概況〉, 《大觀》2012:2,頁37-38。
胡 適 1979 《中國章回小說考證》, 上海:上海書店
胡建雄 1992 〈國語首冊注音符號教學研析〉, 輯於何翠華編《注音符號教學手冊》(臺北:教育部國教司)
[瑞]高本漢 1994 《中國音韻學研究》,臺北:商務印書館
孫志波 2014 〈《射聲小譜》的淵源及語音研究〉, 《漢字文化》2014:1,頁41-44。new window
孫佳訊 1984 《《鏡花緣》公案辨疑》, 濟南:齊魯書社
孫宜志 2008 〈許惠《等韻學》反映的語音現象及其性質〉, 《古漢語研究》2008年3期,頁29-33。
徐 坤 2008 《明清蒙學教材的價值取向研究》, 長春:東北師範大學教育史碩士論文
徐 復 1995 〈《李氏音鑒音系研究》述評〉, 《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1期,頁156-157。
徐子方 2000 〈李汝珍年譜〉, 《文獻季刊》,2000年1月第1期。
浦衛忠 1996 《中國古代蒙學教育:歷代少兒啟蒙教育方法》, 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
耿振生 1992 《明清等韻學通論》, 北京:語文出版社
1998 〈論近代書面音系研究方法〉, 《北京大學百年國文粹》,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頁355-363。
2005 《20世紀漢語音韻學方法論》,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7 《近代官話語音研究》, 北京:語文出版社
高小方 1998 《中國語言文字學史料學》,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張 曉 2006 〈《五方元音》研究述評〉, 《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06:6,頁70-74。
張心愷 1999 《明清時代蒙學施教所啟導之文化典範與應世智能》, 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玉來 1999 《韻略易通研究》,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張志公 1992 《傳統語文教育教材論:暨蒙學書目和書影》,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張宗祥 2013 《鐵如意館隨筆》, 收錄於曹錦炎主編《張宗祥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張舜徽 1991 《清儒學記》, 濟南:齊魯書社
梁啟超 1994 《清代學術概論》, 臺北:商務印書館
郭惠端 2001 《呂坤的蒙書及其童蒙教育之研究》, 臺中:中興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
陳 寧 2008 〈皖派名儒——洪榜的音韻學〉, 《黃山學院學報》第10卷第1期(2008年2月),頁4-10。
陳 鴻 1997 〈《切韻求蒙》用字研究〉, 《福建論壇(文史哲版)》,1997年1月。
陳丹玲 2008 《〈切音捷訣〉音系研究》, 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彥彰 2010 《線條情緒在簡約風格之繪本創作研究》, 臺北: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論文
陳盈如 1992 《〈李氏音鑑〉中「三十三問」研究》, 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6 〈論嘉慶本「李氏音鑑」及相關之版本問題〉, 《聲韻論叢》5(1996.09), 頁215-245。
陳雪竹 2008 〈《李氏音鑒》音系中“博盤滿粉”四母字的介音〉, 《語言教學與研究》,2008年3期,頁92-96。
2010 《明清北音介音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陳貴麟 1989 《〈古今中外音韻通例〉所反映的官話音系》, 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進德 2005 《明清啟蒙教材研究》, 臺北: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新雄 2000 《音略證補》,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陸志韋 1988 《陸志韋近代漢語音韻論集》, 北京:商務印書館
傅定淼 2003 《反切起源考》,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喻岳衡主編 1996 《傳統蒙學書集成》, 長沙:岳麓出版社
彭志宏 2001 《徐鑑〈音泭〉研究》, 臺南: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汝杰 2002 〈吳語內部各片的音韻對應〉, 《聲韻論叢》12,頁 189 - 215。new window
馮 蒸 1996 〈趙蔭棠音韻學藏書臺北目睹記──兼論現存的等韻學古籍〉, 《漢字文化》4,頁49-60。
2013 〈桓歡類韻為近代北方方言普遍特徵說〉, 《 語言研究》2013:4,頁20-36。
黃 薇 2013 〈明清五種韻書中的射字法〉, 《大慶師範學院學報》33:1(2013.01),頁109-112。new window
楊亦鳴 1990 〈《李氏音鑒》的粗細理論及反切特點〉, 《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 學版)》,1990年1期,頁165-172。
1991 〈《李氏音鑒》的聲、韻、調系統〉, 《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3期,頁82-89。
1992 《李氏音鑑音系研究》, 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楊耐思 1979 〈近代漢語-m的轉化〉, 《語言學論叢》7,頁16-27。
葉熒光 2010 〈《李氏音鑒》北京音的文白異讀——也談《李氏音鑒》音系的性質〉, 《古漢語研究》2010年第4期,頁83-88。
2015 〈《李氏音鑒‧字母五聲圖》探析〉, 《古漢語研究》2015年第4期,頁48-60。
葉寶奎 1998 〈談清代漢語標準音〉, 《廈門大學學報(哲社版)》3,頁82-88。
2002 《明清官話音系》, 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董同龢 1972 《漢語音韻學》, 臺北:學生書局
鄒愛蓮主編 2009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科繙譯鄉試題名錄》, 北京:九州出版社
鄒曉麗 1999 〈對講授、研究傳統音韻學的思考〉, 《古漢語研究》1999年1期,頁22-26。
趙 誠 2004 《中國古代韻書》, 北京:中華書局
趙元任 2002 〈反切語八種〉, 《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頁362-404。new window
趙春輝 2012 〈李汝珍家世新考〉, 《明清小說研究》2012:3=105, 頁234-243。
趙蔭棠 1932 〈李氏音鑑的周圍〉, 登於《國語週刊》55、56,1932年10月8日及10月15日
1957 《等韻源流》, 北京:商務印書館
劉天振 2008 〈試論明清時期散文體蒙學讀物的編輯藝術〉, 《浙江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3(2008:1),頁72-78。new window
潘文國 1997 《韻圖考》,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蔡麗華 2008 〈《青郊雜著》與《五方元音》聲母之比較〉, 《安徽文學》2008:6,頁314+316。
鄭再發 1966 〈漢語音韻史的分期問題〉,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6,頁635-648。new window
鄭智穎 2012 《〈重訂司馬溫公等韻圖經〉與〈音泭〉之比較——兼論公元17-21世紀北京音系的演變軌跡》, 福州:福建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
鄭錦全 1980 〈明清韻書字母的介音與北音顎化源流的探討〉, 《書目季刊》14:2(1980.09),頁77-87。new window
賴貴三 2000 〈清代乾嘉揚州學派經學研究的成果與貢獻〉, 《漢學研究通訊》19:4期(2000.11),頁588-595。new window
錢曾怡 2002 《漢語方言研究的方法與實踐》, 北京:商務印書館
應裕康 1972 《清代韻圖之研究》, 臺北:弘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謝靜芳 2011 〈周易對中國古代蒙學讀物的影響〉, 《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頁133-135。
韓錫鐸主編 1993 《中華蒙學集成》, 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羅常培 2004 《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集》, 北京:商務印書館
羅潤基 1991 《《李氏音鑑》研究》, 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日]贊井唯允 1979 〈《音韻逢源》和《等音》〉, 《東京都立大學人文學報》140号
蘇芷儀 2012 《《切音蒙引》音系研究》, 臺北: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春蕾 2007 〈浙江諸暨方言同音字匯〉, 《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7:9,頁75-80。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