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心性名教外一章:清代的義理學轉型與文學之呼應
書刊名:文學新鑰
作者:張麗珠
作者(外文):Chang, Li-chu
出版日期:2004
卷期:2
頁次:頁37-59
主題關鍵詞:現象界乾嘉新義理學清代新義理學戴震紅樓夢儒林外史Ching's neo-rationalismQuia-jia neo-rationalismMetaphysical philosophyExperience valu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83
  • 點閱點閱:32
過去學界論及清學每易落入「清代沒有思想」的窠臼──這是緣自不識清代新義理學、或理學本位主義所產生的誤解。實際上以「乾嘉新義理學」為主軸的「清代新義理學」,是儒學從形上界轉移視域及論域到現象界的思想演進;「清代新義理學」與「理學」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系統,從本體論、人性論到功夫論,清儒都具有迥異理學思辨模式的義理新構。簡言之,理學將絕對道德標準推到「天理」之尊的「存理滅欲」模式,以及清儒以情論性,主張理原諸情、將理落在「情理」上的「通情遂欲」模式,正是儒學兼具「形上之道」的形上價值與「形下之器」的經驗價值兩種義理類型的發展。清代新義理學有鑒於理學末流的社會不適應性,所以改弦易轍地、在道德標準認定上不若理學嚴苛,但卻更強調道德踐履之堅守、「終善」的實現;《紅樓夢》與《儒林外史》則以生動的文學描繪,呈現了清代新義理學發生的翔實而具體社會背景。都是對當時社會流弊觀察之提出,也充分反映了時代要求符合現實人情的新倫理觀、新道德心聲。
會議論文
1.張麗珠(2004)。清代的義理學轉型--新道德觀與新思維之建立。第3屆國際清代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 2004/3/13-3/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張麗珠(1996)。乾嘉時期的義理學趨向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紀昀(1989)。閱微草堂筆記。臺南:博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顧炎武(1980)。日知錄集釋。臺北:國泰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適、吳相湘、蔡孑民、李玄伯(1985)。紅樓夢考證。臺北:遠東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國風(1993)。儒林外史及其時代。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清聖祖(1966)。康熙帝御製文集(4冊)。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敬梓(1973)。儒林外史。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宗羲、全祖望(1976)。宋元學案。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梁啟超(1978)。王陽明知行合一之教。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袁宏道(1974)。袁中郎文鈔。臺北:清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戴震(1996)。孟子字義疏證。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79)。李溫陵集。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崔述。五服異同考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000)。象山語錄。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確(1979)。陳確集.別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陽明(1970)。王陽明全書。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確(1979)。陳確集.文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芳明(2003)。新世紀散文家:陳芳明精選集。臺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朱熹(1985)。晦庵集。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周敦頤、徐洪興(2000)。周子通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程顥、程頤(1995)。二程遺書。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陽明(2000)。陽明傳習錄。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79)。大學古本說。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979)。四書類存目。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黃宗羲(1987)。明儒學案。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張麗珠(2003)。清代新義理學:傳統與現代的交會。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曹雪芹(1980)。紅樓夢。臺北:文化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黎靖德(1980)。朱子語類。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Elman, Benjamin A.、趙剛(1997)。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麗珠(19990000)。清代義理學新貌。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劉述先(20000000)。儒家思想意涵之現代闡釋論集。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左東嶺(2000)。王學與中晚明士人心態。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江藩(1980)。洪榜傳。國朝漢學師承記。臺北: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陽明(1982)。年譜。王陽明傳習錄。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贄(1984)。又與焦弱侯。焚書。臺北:漢京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繆天華(1973)。儒林外史考證。儒林外史。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73)。議禮樂名流訪友/備弓旌天子招賢。儒林外史。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73)。常熟縣真儒降生/泰伯祠名賢主祭。儒林外史。臺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