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學校社區化方案--以太魯閣族部落學校之社區數位博物館為例
書刊名:花蓮師院學報
作者:潘文福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Pan, Wen-fu
出版日期:2005
卷期:20(教育類)
頁次:頁45-71
主題關鍵詞:社區太魯閣數位典藏學校社區化CommunityTaroko tribeDigitalizedSchool-based commun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37
  • 點閱點閱:103
期刊論文
1.湯梅英(19970300)。學校社區化--舊觀念?新口號?。教育資料與研究,15,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建州(20010700)。建構終生學習社會的第一步--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中間機構」模式。現代化研究,27,89-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國龍(19980100)。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蒐藏管理電腦化之現況與未來。博物館學季刊,12(1),19-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瑛(20001200)。部落有教室 明天會更好!--原住民教育改革的省思。北縣成教輔導季刊,18,16-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昭珍(20021000)。數位典藏與數位文化。資訊與教育,91,17-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振春(19970300)。社區與學校結合的模式與作法。教育資料與研究,15,23-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余光弘(19800900)。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0,91-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廖守臣(19780600)。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遷徙與分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5,81-2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夏鑄九(19981200)。臺灣的古蹟保存:一個批判性回顧。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9,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浙雲(20010200)。活用社區資源,深化課程內涵--臺北縣社區有教室方案之理念與實施。研習資訊,18(1),7-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游家政(19970100)。社區資源在教學上的運用。國教園地,59/60,63-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廖守臣(19780300)。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遷徙與分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4,61-2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振春(20021200)。從社區教育理論談學校社區化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7,45-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朱則剛(2001)。資訊傳播科技融入藝術教育與研發:一個藝術資源管理的觀點。資訊科技與藝術教育國際學術暨實務研討會,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項潔、高世芯(2003)。臺灣地區文化數位典藏現況與發展。海峽兩岸服務主導型數字圖書館建設學術研討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林恩顯、林顯宗、黃維憲、薛淑美(1991)。太魯閣國家公園人口變遷與經濟活動研究報告。花蓮:內政部營建署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池易釧(2002)。基隆市高中職與社區資源共享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岱屏(2000)。看不見的土地--太魯閣族反亞泥還我土地運動的歷史、論述與行動(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新松(1983)。國民中學利用社區資源之途徑(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誌聲(1997)。太魯閣國家公園設立對當地原住民土地資源利用衝突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試辦與推動工作:國小組學校經營研發輔導手冊(8)整合社區、家長人力實例。台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昭珍(2000)。電子博物館整合檢索之理論與實作。台北:文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Clark, D.(1987)。Community education: An agenda for educational reform。Milton Keynes。  new window
4.徐震(1998)。社區與社區發展。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秋絨(1997)。社區教育模式與發展。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Huper, Adam、Kuper, J.(1996)。The Social Science Encyclopedia。New York:Routledge。  new window
7.陳益興(1992)。我國社會教育析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振春(1998)。社區營造的教育策略。臺北市: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亦園(1963)。南澳的泰雅人:民族學田野調查與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明地(20020000)。學校與社區關係。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余安邦、林民程、張經昆、陳烘玉、陳浙雲、郭昭燕、劉台光、周遠祁、趙家誌(2002)。社區有教室:學校課程與社區總體營造的遭逢與對話。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廖守臣(1998)。泰雅族的社會組織。花蓮縣: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教育部(1998)。國民中小學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太管處(2004)。太魯閣國家公園的人文史蹟,http://www.taroko.gov.tw/sourceinfo/history.htm, 2004/10/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文建會(2001)。網路文備設發展計畫介紹,http://www.dgbas.gov.tw/eyimc/switch2/sw2_3/titl8401.html, 2004/10/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行政院新聞局(2004)。游院長宣佈太魯閣族成為原住民族第十二族--強調以族群平等觀念取代族群融合,http://publish.gio.gov.tw/newsc/newsc/930114y93011405.html, 2004/10/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雲林縣政府文化局(2004)。雲林縣政府九十三年地方文化館推動小組工作計畫,http://www.yunlm.gov.tw/cultural/llbulletin/bu101_02.asp?bull_id=5183, 2004/10/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世輝,張賽青(2001)。社區參與地方文化資產之價值創新與行銷─以日本社區博物館為例,http://www.ilmuse,gov.tw/play/article/huang.htm, 2004/0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啓瑞(2004)。太魯閣族簡介,http.//ecocity.ngo,org.tw/newfile/maintopic/taruko/tamko.htm, 2004/10/07。  new window
7.鑄強國小(2004)。即將消失的彩霞--泰雅紋面藝術,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1/C0138970062/, 2004/10/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鴻文(1995)。社區與學校結合的模式。學校社區化。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新建(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意涵與實施。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工作坊資料集--邁向課程新紀元。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教育部(1995)。社會教育篇。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臺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