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我國志願服務法未來修訂方向的幾個建議
書刊名:社區發展季刊
作者:曾華源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seng, Hua Yuan
出版日期:2005
卷期:111
頁次:頁207-214
主題關鍵詞:志願服務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6
  • 點閱點閱:72
期刊論文
1.呂朝賢(20021200)。對我國志願服務法的若干反思與建議。臺大社會工作學刊,7,203+205-2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立德(19960300)。政府領航,人人參與--談擴大運用志工參與公共事務。人事月刊,22(3)=127,1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釗涓(19970600)。高雄市政府社會局--推展志願服務工作之現況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78,85-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武雄(19970600)。我國志願服務工作推展之回顧與前瞻--從祥和計畫之推廣談起。社區發展季刊,78,5-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曾騰光(19940700)。大學生對志願工作特質的認知和參與意願之研究。東海學報. 社會科學學院,35,151-1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Smith, M. P.(1989)。Taking volunteerism into the 21st century: some conclusions from the American Red Cross。Journal of Volunteer Administration,8(1),3-10。  new window
7.張玲如、張莉馨、李毓珊(1997)。志願工作者參與精神醫務服務工作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探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Perlmutler, F. D.、Cnaan, R.(1993)。Challenging human service organizations to redefining volunteer roles。Administration in Social Work,17(4),77-95。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何秀娟(2004)。公共圖書館與博物館志工管理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秀燕(2003)。志工管理者之經營管理理念與組織間合作意向相關性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旭榮(1998)。志工參與行為意向模式的建構及其在志工人力資源招募的應用--以老人福利機構志工招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萬億(1992)。台灣地區社會意向調查。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碧霞、廖秋芬、董國光、Oster, S. M.(2001)。非營利組織策略管理。臺北市:洪業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麗容(1992)。婦女參與志願服務工作模式之研究。臺北: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Billis, D.、Harris, M.(1996)。Voluntary Agencies: Challenges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  new window
5.曾華源、鄭讚源、陳政智(1998)。志願服務工作發展趨向--以祥和計畫志願服務之推動為基礎。內政部社會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丁仁傑(1997)。社會脈絡中的助人行為--臺灣慈濟功德會個案研究。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Drucker, Peter F.、余佩珊(1994)。非營利機構的經營之道。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曾華源、曾騰光(2003)。志願服務概論。臺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Sieder, V.M.、Kirschbaum, D.C.(1977)。Volunteers。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 [17th ed.]。Washington, D.C.。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