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事休閒運動之動機因素
書刊名:大專體育
作者:畢璐鑾 引用關係陳仲杰
出版日期:2006
卷期:83
頁次:頁140-147
主題關鍵詞:休閒運動運動動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7)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7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87
  • 點閱點閱:65
期刊論文
1.李明榮(1998)。國家休閒運動推展計畫及未來策略。國立台灣體育學院休閒系刊,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余枝源(19870100)。私立新埔工專學生「運動參與動機」之因素分析。亞洲體育,9(4)=36,18-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國華(19930600)。國民小學教師休閒活動狀況調查研究。臺南師院學報,26,313-3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Wankle, L. M.(1993)。The Importance of Enjoyment to Adherence and Psychological Benefits from Physical Activi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24(2),151-169。  new window
5.程紹同(19940300)。現代體育發展的新趨勢--運動休閒管理。中華體育季刊,7(4)=28,25-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Deci, Edward L.、Ryan, Richard M.(1987)。The support of autonomy and the control of behavior。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53(6),1024-1037。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學綿(2001)。舞蹈才藝班消費者之行為研究--以臺中市綿綿舞蹈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台中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曹以樂(2004)。大臺北地區青少年休閒認知與參與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仁榮(1992)。高中生的非理性觀念、認知風格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裘素鳳(2004)。台灣演藝人員從事休閒運動的參與行為與動機(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謝秀芳(1998)。女子柔道競技優勢之探討(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戴遐齡(1995)。台北市高爾夫練習場運動參與者參與動機與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莊雅雯(2004)。活動志願工作者人格特質、參與動機與神馳體驗關係之探討(碩士論文)。大葉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武昌(1980)。台北市青年、學生、運動員參與運動動機調查(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嘉慶(2002)。屏東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動機之調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秀華(1993)。健康適能俱樂部會員消費者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陳文長(1995)。大學生運動性休閒參與動機與興趣分組體育課滿意度之相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范智明(1999)。臺北市運動健身俱樂部會員消費者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鏡清(1993)。台北市公務人員動態休閒活動現況調查研究--以台北市政府一級機關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謝鎮偉(2002)。大學教職員工參與休閒運動狀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以輔仁大學為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賴子敬(2003)。台中市高爾夫參與者參與動機和參與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鴻斌(2003)。健康體適能俱樂部會員參與動機、顧客滿意度及忠誠度關聯性之研究--以金牌健康體適能俱樂部為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akker, F. C.、Whiting, H. T. A.、Van Der Brug, H.(1990)。Sport psycholog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Dubuque, IA:Wm. C. Brown。  new window
2.林正文(2001)。認知行為治療。台北市:五南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宏文、邱文芳(1996)。實用人際關係學。台北市:商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春興、林清山(1975)。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文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馬啟偉、張力為(1996)。體育運動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Kraus, R. G.(1990)。Recreation and leisure in the modern society。New York:Harper Collins College。  new window
7.高俊雄(2004)。運動休閒事業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良漢(2002)。休閒覺知自由、休閒無聊感及休閒利益之相關研究---以國立聯合技術學院學生為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正常、王順正(2002)。健康運動的方法與保健。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靈宏(1994)。消費者行為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臺北:東華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東泰(1992)。休閒教育與其宣導策略之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Mannell, R. C.、Kleiber, Douglas A.(1997)。A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Venture Publishing。  new window
14.Schutz, W. C.(1958)。FIRO: A Three Dimensional Theory of Interpersonal Behavior。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