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2005年縣市長選舉國民黨競選廣告分析
書刊名:選舉評論
作者:陳彥伯
作者(外文):Chen, Yen-bo
出版日期:2007
卷期:2
頁次:頁73-94
主題關鍵詞:縣市長選舉符號學結構主義高捷弊案負面競選廣告County and mayoral electionsSemioticsStructuralismKaohsiung MRT scandalsNegative advertisemen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00
  • 點閱點閱:24
期刊論文
1.張卿卿(20000100)。美國政治競選廣告效果研究的回顧。廣告學研究,14,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嵩音、陳炎明(19950700)。解讀民進黨電視「政黨錄影帶」與文宣策略研究。廣告學研究,6,137-1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永然、劉建成、馮震宇、陳連順、吳永乾(19930200)。大眾傳播與選舉文宣之法規。法律與你,64,8-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世敏(1994)。媒介生態與政治生態:選罷法第五十五條之研究。一九九四年傳播生態學術研討會,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科技研究所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王蘭英(2001)。2000年總統大選候選人報紙廣告策略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心賢(1994)。電影的結構主義神話分析以電影<悲情城市>為例(碩士論文)。銘傳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時序東(1994)。美國通俗科幻電影劇情之研究--結構主義神話分析之應用(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玲玲(2002)。政黨電視競選廣告對政黨形象塑造之研究--以2001年立法委員選舉為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秀麗(1987)。結構主義與大眾媒介分析--理論與實例之探討(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羅時宜(2004)。政黨電視競選廣告政治符號之研究:1991-2000(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嚴蘭芳(2003)。政黨競選廣告媒體策略分析:1994~2002(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周慶祥(1996)。國民黨、民進黨、新黨候選人報紙競選廣告內容分析:以八十四年臺北市立委選舉為例(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怡倫(1993)。電視政治廣告策略之研究--第二屆國大代表競選期間政黨電視廣告之內容分析(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奕宏(2003)。台灣報紙競選廣告政治符號分析:1989-2002(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立翔(2004)。電視競選廣告塑造政黨形象之研究--以2001年立法委員選舉國民黨廣告為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鴻翔(2006)。電視競選廣告中的影像與宣傳(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睿迪(2001)。2000年台灣總統大選報紙負面競選廣告內容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Barthes, Rolandm、Larers, Annette(1992)。Mythologies。New York:Moon day。  new window
2.鈕則勳(2005)。政治廣告:理論與實務。臺北:揚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Freud, Sigmund、賴其萬、符傳孝(1973)。夢的解析。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Hawkcs, Terence、陳永寬(1989)。結構主義與符號學。台北:南方叢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宣揚(1983)。結構主義概說。香港:天地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逸洋(2005)。二00五年縣市長選舉檢討報告。台北:民進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立行(2015)。影視理論與批評。台北:五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自隆(1998)。競選廣告--理論、策略、研究案例。台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Culler, Jonathan(1992)。Saussure: Modern Master。London:Fontana Press。  new window
10.Johnson-Cartee, K. S.、Copeland, G. A.(1991)。Negative Politica Advertising: Coming of Age。Hillsdale, NJ:Lawrence Erlbaum。  new window
11.Fiske, John(1990)。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y。New York:Routledge。  new window
12.Levi-Strauss, Claude(1974)。Meaning: Cracking the Code of Culture。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new window
13.Zettl, Herbert、廖祥雄(1994)。映像藝術--電影電視的應用美學。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Kern, M.(1989)。30-Second Politics: Political Advertising in the Eighties。New York:Praeger。  new window
15.Wimmer, Roger D.、Dominick, Joseph R.、黃振家、宗靜萍、林妙容、吳蕙芬、張書翎、錢俊豪(2003)。大眾媒體研究導論。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喬納森.卡勒、張景智(1992)。索緒爾。臺北:桂冠圖書股份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鄭自隆(2004)。競選傳播與臺灣社會。臺北:揚智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彭芸(1992)。政治廣告與選舉。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Hawkes, T.(1977)。Structuralism and Semiotics。Berkeley, Calif.:L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20.Leach, E.、黃道琳(1994)。李維史陀--結構主義之父。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Jhally, Sut、馮建三(1992)。廣告的符碼。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Fiske, John、張錦華(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臺北市: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Lévi-Strauss, Claude、楊德睿(2001)。神話與意義。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向明(20020000)。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Kaid, L. L.、Davidson, D. K.(1986)。Elements of Videostyle : Candidate Presentation Through Television Advertising。New Perspectives on Political Advertising。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