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日常生活中的反共知識建構--以《廣播雜誌》為中心(1952-1956)
書刊名:國史館學術集刊
作者:林果顯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Guo-sian
出版日期:2007
卷期:14
頁次:頁181-213
主題關鍵詞:廣播史廣播雜誌收音機反共準戰時體制History of broadcastingRadio broadcasting magazineRadioAnticommunismQuasi war-time syste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8) 博士論文(3)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6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79
  • 點閱點閱:98
期刊論文
1.林果顯(20041200)。戰後臺灣統治體制的再思考--威權體制的理論與適用。現代學術研究,13,45-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紹理(20020500)。日治時期臺灣廣播工業與收音機市場的形成(1928-1945)。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19,297-3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管中祥(20020300)。「國民黨國機器」操控媒介資訊形式的轉變(1924-1999)。傳播文化,9,163-20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廣播周刊。廣播周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廣播雜誌。廣播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源齊(1984)。從民生主義育樂兩篇補述析論我國廣播事業應有之發展。藝術學報,35,151-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世慶(1970)。中廣事業在臺之發展。臺灣文獻,21(4),72-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世慶(1971)。民營廣播建設在臺灣。臺灣文獻,22(2),89-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世慶(1971)。軍公廣播電臺在臺之發展。臺灣文獻,22(1),155-1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仲揆(1982)。我們怎樣展開對大陸心戰廣播(一)。今日中國,140,37-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仲揆(1983)。我們怎樣展開對大陸心戰廣播(二)。今日中國,141,63-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仲揆(1983)。我們怎樣展開對大陸心戰廣播(三)。今日中國,142,21-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仲揆(1983)。我們怎樣展開對大陸心戰廣播(四)。今日中國,143,49-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侃如(1973)。當前匪我廣播戰之比較研究。廣播與電視,2,15-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國史館學術集刊。國史館學術集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薛化元、楊秀菁(2003)。戰後台灣新聞自由的歷史考察(1945-1988) (計畫編號:NSC91-2411-H-004-027)。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行政院主計處(1977)。中華民國六十五年統計提要。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肅民(1984)。限證政策下我國報業問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乃德(1987)。The Politics of a Regime Patronage System: Mobilization and Control Within an Authoritarian Regime(博士論文)。University of Chicago。  new window
3.何光國(1960)。廣播節目製作之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家駒(1971)。我國電視興起對廣播影響之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長智(1968)。美國國際宣傳,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程宗明(1998)。臺灣戰後廣播工作的控制與依附研究 (1947-1961):抑制需求面與管制生產面的收音機產業。傳播論文選集1997。臺北市:中華傳播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秀菁、薛化元、李福鐘(2002)。戰後臺灣民主運動史料彙編(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義麟(2006)。跨越國境線:近代臺灣去殖民化之經歷。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國廣播公司研究發展考訊委員會(1978)。中廣五十年。台北:空中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Jowett, Carth S.、O'Donnel, Victoria、陳彥希、林嘉玫、張庭譽(2003)。宣傳與說服。臺北:韋伯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呂紹理(1998)。水螺響起:日據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道一(1968)。中廣四十年。台北:中國廣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溫世光(1983)。中國廣播電視發展史。台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崔小萍(2001)。天鵝悲歌:資深廣播人崔小萍的天堂與煉獄。臺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鄭瑞城(19930000)。解構廣電媒體:建立廣電新秩序。臺北:澄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翁秀琪(1983)。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中華民國七十年新聞年鑑編纂委員會(1981)。中華民國新聞年鑑(民國70年)。中華民國新聞年鑑(民國70年)。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8)。臺灣省通志稿(卷五)。臺灣省通志稿(卷五)。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Berger, Peter L.、Luckmann, T.(1966)。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New York。  new window
15.中國廣播事業協會(1955)。廣播年刊。廣播年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中華民國民意測驗協會(1964)。民意測驗之理論與實踐。民意測驗之理論與實踐。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中華民國新聞年鑑編纂委員會(1961)。中華民國新聞年鑑(民國五十年)。中華民國新聞年鑑(民國五十年)。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中華民國廣播電視事業協會(1982)。廣播實務。廣播實務。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日本放送協會(2001)。20世紀放送史(上)。20世紀放送史(上)。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有山輝雄、竹山昭子(2004)。メディア史を学ぶ人のために。メディア史を学ぶ人のために。京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佐藤卓巳(1998)。現代メディア史。現代メディア史。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貴志俊彥、川島真、孫安石(2006)。戦争.ラジオ.記憶。戦争.ラジオ.記憶。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1)。臺灣省通志稿(卷五)。臺灣省通志稿(卷五)。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日本放送協會(1942)。台湾の放送事業。ラジオ年鑑。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日本放送協會(1943)。台湾の放送事業。ラジオ年鑑。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66)。全省軍公民營廣播電臺安全調查檢討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第四組(1969)。宣傳工作手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