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陳明水格物說探析
書刊名:當代儒學研究
作者:朱湘鈺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Zhu, Xiang-yu
出版日期:2008
卷期:4
頁次:頁95-114
主題關鍵詞:江右學派良知教格物說陳明水陽明後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69
  • 點閱點閱:29
期刊論文
1.朱湘鈺(20070700)。陳明水良知觀之歷程考察與定位。當代儒學研究,2,167-2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1978)。朱子解《太極圖》附註。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守仁、陳榮捷(1998)。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臺北: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錢德洪、羅洪先(1997)。陽明年譜。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錢明(2002)。各流派的主旨與糾葛。陽明學的形成與發展。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牟宗三(1997)。王學之分化與發展。從陸象山到劉蕺山。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來(1997)。誠意與格物。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唐君毅(2004)。象山、慈湖至陽明之即心性工夫,以言心性本體義。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97)。大學古本序戊寅。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唐君毅(2004)。朱陸之學聖之道與王陽明之致良知之道。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鄭宗義(2000)。明清儒學的轉型。明清儒學轉型探析--從劉蕺山到戴東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溝口雄三、陳耀文(1997)。中國式近代的淵源。中國前近代思想知曲折與展開。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九川(1997)。答程習齋太尹。明水陳先生文集。台南:莊嚴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湛甘泉(1997)。答陽明。湛甘泉先生文集。台南:莊嚴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彭國翔(2003)。王龍溪的四無論。良知學的展開。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蔡仁厚(1983)。陽明學的基本義旨。王陽明哲學。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九川(1997)。答危裔芳。明水陳先生文集。台南:莊嚴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九川(1997)。簡潘羅江贰守。明水陳先生文集,卷一。台南:莊嚴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牟宗三(1995)。朱子三十七歲前之大體傾向。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王畿(1970)。天泉證道紀。王龍溪全集。臺北:華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畿(1970)。羅念菴。王龍溪全集。臺北:華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月惠(2005)。羅念菴思想的完成--「收攝保聚」說。良知學的轉折。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羅洪先。答王龍溪。念庵羅先生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畿(1970)。滁陽會語。王龍溪全集。臺北:華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九川(1997)。仁和朱生卷。明水陳先生文集。台南:莊嚴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余英時(1976)。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吳震(2003)。陳明水論。陽明後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