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七十年代的「現代」來路:幾張素描
書刊名:思想
作者:詹曜齊
出版日期:2007
卷期:4
頁次:頁115-140
主題關鍵詞:現代主義臺灣文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45
  • 點閱點閱:34
期刊論文
1.余光中(1972)。第十七個誕辰。現代文學,46,1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儒賓(19881200)。人性、歷史契機與社會實踐:從有限的人性論看牟宗三的社會哲學。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4),139-1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忠信(19881200)。新儒家「民主開出論」的檢討:認識論層次的批判。臺灣社會研究季刊,1(4),101-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葉青(1955)。黑格爾生平及其哲學。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蔣年豐(2000)。文本與實踐--儒家思想的當代詮釋。台北:桂冠圖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佘光中(1989)。掌上雨。台北: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幼偉(1956)。黑格爾哲學論文集。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費正清、張理京(2003)。美國與中國。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玉璽(1995)。台灣的依附發展。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正惠(1995)。文學經典與文化認同。台北:九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馮友蘭(1985)。三松堂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Spence, Jonathan D.、溫洽溢(2001)。追尋現代中國。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牟宗三(1984)。時代與感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呂正惠(1988)。小說與社會。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芳玫(1994)。解讀瓊瑤愛情王國。臺北:時報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唐文標(1976)。什麼時代什麼地方什麼人:論傳統詩與現代詩。文學,休走。台北:遠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國偉(1976)。文學的新生代。文學,休走。台北:遠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關傑明(1976)。中國現代詩人的困境。文學,休走。台北:遠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77)。發刊詞。仙人掌。台北:仙人掌雜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高信疆(1973)。探索與回顧--寫在「龍族評論專號」前面。中國現代詩評論。台北:林白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歌(1973)。瞭解與尊重之路--寫在訪問部分前面。中國現代詩評論。台北:林白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呂正惠(2004)。一九五O 年代的現代詩運動。台灣新文學發展重大事件論文集。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景涵(1972)。消除現代化的觀念障礙。台灣社會力的分析。臺北:寰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呂正惠(1995)。現代主義在台灣--從文藝社會學的角度來考察。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