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照亮與吞滅--試論簡政珍火詩的意涵結構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夏婉雲
作者(外文):Hsia, Wan-hsia
出版日期:2009
卷期:5
頁次:頁165-182
主題關鍵詞:高德曼發生論結構主義顯影隱藏簡政珍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0
  • 點閱點閱:26
Other
1.夏婉雲(200705)。童詩的時空設計,台北:富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尹玲(19970300)。論詩歌的社會性--兼論其社會功能。臺灣詩學季刊,18,126-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夏婉雲(20060500)。時間的擾動--從意向性與時間性分析兩首童詩。臺灣詩學學刊,7,3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夏婉雲(20061100)。當下、空間情境化與童詩寫作。臺灣詩學學刊,8,153-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古佳峻(20090900)。動聲/同身/通神--白居易〈琵琶行〉析論。臺北大學中文學報,7,139-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金蘭(199312)。洛夫(清明)詩析訪論--高德曼「發生論結構主義」方法之應用。台灣詩學季刊,5,104-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白靈(2005)。介入與抽離--從簡政珍的詩看中生代詩人的說與不說。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白靈(2005)。變--論陳義芝詩中的厭倦與奮起。彰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何金蘭(200712)。「家鄉/異地」之「內/外糾葛--剖析向明(樓外樓)。儒家美學的躬行者--向明詩作學術硏討會。台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古佳峻(2008)。戰火夢饜裡的「安居/流離」--《試探尹玲就請不要回首》其人/文結構性意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夏婉雲(2007)。身體、纏繞與互動--從向明的童詩看文學時空的指向。儒家美學的躬行者--向明詩作學術研討會。臺北: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趙衛民(2003)。新詩啟蒙。台北市:業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簡政珍(2006)。當鬧鐘與夢約會。北京:作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Heidegger, Martin、陳嘉映、王慶節(1989)。存在與時間。臺北:唐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關永中(1997)。神話與時間。臺北:臺灣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Sokolowski, Robert、李維倫(2004)。現象學十四講。臺北:心靈工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Bachelard, Gaston、杜小真、顧嘉琛(2005)。火的精神分析。湖南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夏婉雲(2006)。童詩的時空觀之硏究。台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曾霄容(1971)。時空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瑪麗.伊凡絲、廖仁義(1985)。郭德曼的文學社會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何金蘭(1980)。文學社會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簡政珍(1991)。詩的瞬間的狂喜。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朱剛(2002)。俄蘇形式主義。二十世紀西方文學文化批評理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