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張載「致學成聖」說析論
書刊名:揭諦
作者:陳政揚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Cheng-yang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9
頁次:頁29-74
主題關鍵詞:天人合一變化氣質盡心知性天地之性Unity of the heaven and manTransforming one's physical natureBy restraining one's natural mindNature of heaven and earth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934
  • 點閱點閱:116
本文旨在探討張載「致學成聖」說的哲學意涵。全文分為三方面展開:首先,本文闡明張載對「聖人」的釐定,並依此區別「聖人」、「大人」與「賢人」之異同。其次,探討「聖是否可學而至」?在此本文嘗試指出,張載是以氣論為基礎,分別從「天人合一」說,「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的人性論架構,以及「變化氣質」說等三方面,建立「人人皆可成聖」的理論基礎。最後,在「聖如何學?」一節中,本文將說明張載是如何闡述致學成聖的實踐進路。
期刊論文
1.何乏筆(20070600)。能量本體論的美學解讀:從德語的張載研究談起。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7(2)=66,29-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永儁(20060800)。莊子泛神論的自然觀對張橫渠氣論哲學的影響。哲學與文化,33(8)=387,83-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家和(20080700)。張載「太虛即氣」義理之再探--以《正蒙》為例。當代儒學研究,4,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龔杰(1996)。張載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阮元(2001)。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慶藩(1971)。莊子集釋。臺北:河洛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熹、黎靖德(1983)。朱子語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維杰(20080000)。朱熹與經典詮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唐君毅(1979)。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香港:新亞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載、王夫之(2000)。張子正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載、朱熹(1988)。張子全書。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尹(1979)。中國學術思想大綱。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牟宗三(1981)。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唐君毅(1993)。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德和(20030000)。儒家思想的哲學詮釋。臺北:洪葉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俊民(19900000)。張載哲學與關學學派。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唐君毅(1993)。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高柏園(19920000)。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臺北市: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Kasoff, Ira Ethan(1984)。The Thought of Chang Tsai (1020-1077)。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7.程頤、程顥、王孝魚(1981)。二程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牟宗三(1997)。才性與玄理。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載、章錫琛(1983)。張載集。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Ricœur, Paul(1974)。Existence and Hermeneutics。The Conflict of Interpretations。  new window
21.溫偉耀(1996)。成聖之道─北宋二程修養工夫論之研究。成聖之道─北宋二程修養工夫論之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黃宗羲、全祖望(1970)。增補宋元學案。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湯勤福(2000)。張載正蒙導讀。張載正蒙。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黃俊傑(2006)。儒家詮釋學芻議。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一)通論篇。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01)。孟子注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93)。新校本宋史,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唐君毅(1990)。張橫渠之心性論及其形上學之根據。哲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君毅(1990)。張橫渠學述要。哲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榮灼(2005)。氣與力:「唯氣論」新詮。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馮耀明(1989)。二程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當代意義。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問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