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隱於笑的真我--《聊齋誌異.嬰寧》之敘事分析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陳岱華
作者(外文):Chen, Dai-hua
出版日期:2011
卷期:7
頁次:頁451-464
主題關鍵詞:嬰寧視角意象情節時空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4
  • 點閱點閱:284
蒲松齡於《聊齋誌異》中以生花妙筆,刻劃出各形各樣之鬼狐仙怪並創造出眩人耳目之虛實空間。從蒲松齡多以人物名稱為篇名的設置看來,《聊齋誌異》側重塑造人物形象帶動情節發展。〈嬰寧〉一篇以王子服視角為主,描繪嬰寧「容華絕代,笑容可掬」之形象,並於情節推展中呈現嬰寧無時不笑到「雖固逗,亦終不笑」的形象轉變。本文探討〈嬰寧〉中「笑」與「癡」性之人物形象、人物愛戀乃至悲劇發生的情節構設、以及現實與超現實的空間敘事,分析〈嬰寧〉一篇之敘事藝術與主題意蘊。
期刊論文
1.馬振方(2003)。由注重情節之奇到追求人物之真--《聊齋誌異》對唐代敘事重心的切換。臨沂師範學院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阮芳(2007)。草蛇灰線 伏脈千里--中國古典小說一種獨特的結構技巧。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怡君(2007)。論金批「水滸」與脂批「紅樓」評點藝術技法之異同--以「背面傅粉」和「草蛇灰線」為例。思辨集,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櫻芬(2007)。攖而後成--《聊齋誌異‧嬰寧》故事探討。高雄師大學報,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湯崇玲(1995)。百笑姻緣--淺論聊齋誌異中「嬰寧」中的人物塑造。明道文藝,2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紅麗(2009)。「癡」人笑語奇女子--嬰寧之形象分析。連雲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唐雪凝(2009)。嬰寧中的花。聊齋誌異研究,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葛昌璘(2009)。嬰寧:從「狐笑」走向「人笑」--兼論蒲松齡的創作意圖。河北北方學院,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尚繼武(2009)。聊齋誌異空間敘事藝術論析。江漢論壇,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欣中(1986)。金聖嘆的小說理論。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栩鈺(2007)。不離不棄鴛鴦夢--文學女性與女性文學。臺北:里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蒲松齡、張友賀(1991)。聊齋誌異。臺北市: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熹(1958)。詩集傳。北京:上海:中華書局: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魯迅(1992)。中國小說史略。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葆文(20050000)。聊齋誌異癡狂士人類型析論。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申丹(1998)。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亞敏(1994)。敘事學‧附錄金聖嘆的敘事理論。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康韻梅(20050000)。唐代小說承衍的敘事研究。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楊義(1998)。中國敘事學。南華管理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靖宇(2004)。金聖嘆的生平及其文學批評。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祖國頌(2006)。敘事學的中國之路。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黃霖(2009)。中國古代小說敍事三維論。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