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塭與塘:清代臺灣養殖漁業發展的比較分析
書刊名:臺灣史研究
作者:曾品滄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seng, Pin-tsang
出版日期:2012
卷期:19:4
頁次:頁1-47
主題關鍵詞:魚塭魚塘養殖漁業虱目魚虱目魚產業資本化專業化Brackish water pondsFreshwater pondsAquacultureMilkfishChanos chanosMilkfish industryCapitalizationProfessionaliz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4)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3
  • 點閱點閱:96
養殖漁業是東亞的重要傳統產業,約可區分為魚塭(Brackish water ponds)與魚塘(Freshwater ponds)兩種形態。臺灣約自明鄭以降,陸續引入魚塭、魚塘養殖活動,成為兩種養殖漁業的交會地區。本文主旨即以清代為時間斷限,透過此兩種不同形態之養殖漁業的比較,檢視其在臺灣發展上的優、劣勢,並進一步突顯養殖漁業,尤其是以飼養虱目魚為主的魚塭養殖,在清代臺灣經濟與社會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及其特質。 本文指出,魚塘養殖活動雖在中國華南地區十分盛行且高度商品化,但引入臺灣後受到魚苗取得不易,以及魚塘必須仰賴雨水補充水源等條件的制約,使得養殖活動往往依附在水稻農業生態體系之下,缺少獨立發展的空間,無法形成高度商品化的生產形態,直到清末甚至日治時期,大多處於副業的狀態。相對於此,魚塭養殖雖局限於臺灣西南部沿海,卻是此一惡劣又多變之沿海環境中的一個最適化的土地利用方式,魚苗來源充足,其生產的虱目魚也恰當地嵌入當地居民的消費生活秩序中,滿足臺灣最大的消費市場——臺灣府城的需求,使得養殖活動具備了商品化的條件,發展成為臺灣西部沿海重要的產業。又因為魚塭的經營成本高、風險大,也因此塑造出資本化與專業化的特性。尤其在道光年間(1821-1850)以後,隨著大量浮復地的形成,臺灣府城的富商積極投入資本從事魚塭的開發,或是招佃養魚或是合股經營魚塭事業,更強化此一資本化與專業化的性格。本文認為魚塭養殖可以在清中葉以後迅速擴大產業規模,並深化其對臺灣西部沿海社會與經濟的影響,實為此資本化與專業化進一步發展的結果。
期刊論文
1.吳智和(19790900)。明代漁戶與養殖事業。明史研究專刊,2,109-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素雯(2005)。臺江內海浮覆地社會經濟變遷之研究--以臺南市安南區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井上甚太郎(1897)。產業視察錄--臺灣北海道沖繩九州。東京:大倉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士性、呂景琳(1981)。廣志繹。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典權(1958)。臺南市志稿.卷六人民志。臺南市:臺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施添福(2004)。清代臺灣的地域社會:竹塹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新竹:新竹縣立文化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喬遠、廈門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歷史系古籍整理研究室(1994)。閩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季麒光(2004)。東寧政事集。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伯重(2002)。發展與制約:明清江南生產力研究。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台灣私法債權編。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台灣私法商事編。台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連橫(1992)。臺灣通史。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璽(196211)。彰化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高拱乾(1960)。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子文、郭啟傳、林偉洲、國家圖書館特藏組(2003)。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臺北:國家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周鍾瑄、陳夢林、李欽文(1962)。諸羅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黃富三、林滿紅、翁佳音(1997)。清末臺灣海關歷年資料:1867-1895。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尹士俍、李祖基(2005)。臺灣志略。香港:香港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謝金鑾、鄭兼才(1962)。續修臺灣縣志。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伯重、王湘雲(2007)。江南農業的發展(1620-185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屠繼善(1960)。恆春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臺灣總督府(1916)。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臺灣私法物權編。臺北:臺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丁紹儀(1957)。東瀛識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959)。安平縣雜記。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沈茂蔭(1962)。苗栗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黃典權(1966)。臺灣南部碑文集成。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林玉茹(20000000)。清代竹塹地區的在地商人及其活動網絡。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張炎憲、曾品滄(2003)。楊雲萍藏臺灣古文書。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藍鼎元(1958)。東征集。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王必昌(1961)。重修臺灣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凃照彥、李明峻(1991)。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黃叔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7)。臺海使槎錄。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林豪(1963)。澎湖廳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1905)。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二部調查經濟資料報告。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3)。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佐倉孫三(1961)。台風雜記。台北:台灣銀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鄭振滿(2009)。鄉族與國家:多元視野中的閩臺傳統社會。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淑均、李祺生(1963)。噶瑪蘭廳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黃宗智(1994)。長江三角洲小農家庭與鄉村發展1350-1988。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陳文達(1961)。鳳山縣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蔣毓英(1993)。臺灣府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盧德嘉(1960)。鳳山縣采訪冊。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霧峰林家錦榮堂帳簿群。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林正慧、曾品滄(2008)。李景暘藏臺灣古文書。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岸裡大社文書,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藏契約文書,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淡新檔案,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明國口述,薛月順、曾品滄訪問紀錄(20090308)。魚苗商人王明國先生口述訪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下啟助、妹尾秀實(1910)。臺灣水產業視察復命書,東京: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1987)。明清史料‧戊編,第1冊,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鋒(莊松林)(1962)。北線尾島(baxemboy)雜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池上山度(1912)。桃園廳下に於ける農家副業としての淡水養魚に就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瑞雲(1930)。將來有望的魚塭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沈世傑(主編)(1993)。臺灣魚類誌,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国分直一(1968)。中壢台地の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玉茹(2012)。由私口到小口:晚清臺灣地域性港口對外貿易的開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詩旦(1977)。廣東全省田賦之研究,臺北: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滿紅(2006)。貿易與清末臺灣的經濟社會變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高田平三(1898)。臺南縣管內水產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同白(1951)。臺灣之虱目魚養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渡邊久雄(1931)。臺灣家屋の間取圖に就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永豪(2005)。土地開發與地方社會:晚清珠江三角洲沙田研究,香港:文化創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萱場三郎(1898)。安平鹿港間之水產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農業委員會臺灣農家要覽增修訂再版策劃委員會(編著)(1995)。臺灣農家要覽‧漁業篇,臺北:財團法人豐年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葉顯恩(2001)。珠江三角洲農業商業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楊彥杰(2012)。百年魚塭:清代東石蔡氏在臺灣的魚塭經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2006)。臺灣總督府檔案抄錄契約文書‧第貳輯》,第24冊,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62)。臺灣通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1964)。臺案彙錄辛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臺灣總督府(編)(1929)。比律賓竝にボルネオ、セレベス近海に於ける漁業試驗報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編)(1921)。南支那之水產業,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編)(1921)。虱目魚養殖,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編)(1922)。臺灣農家食糧消費調查,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編)(1903)。臺灣重要農作物調查(第一編:普通作物),臺北:臺灣總督府農事試驗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劉序楓(2012)。近代華南傳統社會中「公司」形態再考:由海上貿易到地方社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盧嘉興(1964)。八掌溪與青峰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盧嘉興(1965)。臺南縣地志考:二層行溪與蟯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編)(1910-1911)。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第1卷上冊,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編)(1910-1911)。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臺灣私法,第3卷下冊,臺北: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蘇茂森(總編輯)(2007)。虱目魚160,基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Bagarinao, Teodora U.(1999)。Ecology and Farming of Milkfish.,Philippines:SEAFDEC Aquaculture Department。  new window
39.Ling, Shao-Wen 林紹文(Author), Mumaw Laura(ed.)(1977)。Aquaculture in Southeast Asia: A Historical Overview.,Seattle:Distributed by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