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李栗谷、成牛溪「四端七情」論辯
書刊名:鵝湖
作者:張雅評
作者(外文):Chang, Ya-ping
出版日期:2013
卷期:39:6=462
頁次:頁35-46
主題關鍵詞:李栗谷成牛溪四端七情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72
  • 點閱點閱:16
宋代朱熹的理氣論,探討了理與氣的分合、先後、動靜關係;性與理的關係;性與氣的關係,此思想傳至朝鮮,影響多位韓儒。李退溪、奇高峰為第一次的大型論辯,主要焦點集中在理氣論、四端與七情、人心與道心之間的關係。之後,由成牛溪、李栗谷掀起第二次論辯。韓儒以朱學為依歸,其思想有所繼承,亦有所發展。成牛溪承李退溪觀點,其思想不完全等同李退溪,應是介在李栗谷與李退溪之間。因此,本論文從李栗谷、成牛溪的書信往返中,爬梳「四端七情」的論辯,以釐清論辯的前後始末。
期刊論文
1.楊柱才(201001)。鄭之雲《天命圖說》略論。南昌大學學報,4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述先(20081200)。朱子在宋明如學的地位重探。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5(2),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金起賢(1996)。朱子學在韓國的流衍及其影響之研究(博士論文)。東海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成渾(1980)。牛溪集。漢城:延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琪(1980)。栗谷全書。漢城:延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錢賓四(2001)。朱子新學案。台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泰伯(2000)。論語。台北:鵝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熹(2010)。近思錄。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黎靖德、王懋竑、鄭端(1980)。百衲本朱子語類。台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叔岷(1999)。莊子校證。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孔丘、鄭玄、孔穎達(1999)。禮記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牟宗三(1995)。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述先(1984)。朱子哲學思想的發展與完成。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弼、孔穎達(1999)。周易正義。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栗谷(1980)。論心性情。栗谷全書。漢城:延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祖漢(2005)。從當代儒學的觀點看韓儒「心體善惡」之論爭。從當代儒學觀點看韓國的重要論爭。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