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魏晉士人的風度之美
書刊名:遠東通識學報
作者:徐玉晶
出版日期:2012
卷期:6:2=11
頁次:頁57+59-86
主題關鍵詞:世說新語魏晉士人審美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0
  • 點閱點閱:32
本文的論述,即以《世說新語》呈現的審美觀深入探討,以魏晉時人所展現的風度之美為焦點,通過材料的整合與分析,進一步作嚴謹的架構與系統性週延的論述,以其展示魏晉時人豐富的審美觀。魏晉時人對於風度的品評內涵。風度之美並非自然或才性的直接外顯,亦非人倫與教化所琢磨而成。它來自個體性的自覺,旨於在羣眾中突顯自己的獨特面貌,因此往往以對照比較的方式得到肯定。它出於神勝於形、情勝於言,同中見異的背景;而其類型不拘一格,舉凡發乎真情、展示內在心靈。又能獨具風采的行為,皆可歸為風度。其中較為明確的,殆為謙虛、勇敢、鎮定與瀟灑四者。本文將《世說新語》一書所呈現的魏晉士人的生命姿采,分四點說明:一、風度之形成;二、謙虛與勇敢之美;三、鎮定之美;四、瀟灑之美。
期刊論文
1.張祥浩(1987)。魏晉士人人生觀探討。中國哲學史研究,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國榮(1993)。論魏晉價值觀的重建。學術月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趙克堯(1988)。魏晉風度論。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8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廖蔚卿(196712)。論魏晉名士的狂與癡。現代文學,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廖蔚卿(19881100)。論魏晉名士的雅量--世說新語雜論之一。臺大中文學報,2,37-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何啟民(1978)。竹林七賢研究。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成復旺(199207)。中國古代的人學與美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卓吾(1963)。世說新語箋疏。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葆玹(1989)。正始玄理。山東: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孔毅(1991)。魏晉名士。山東: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滿子(199302)。中古文人風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叔岷(1975)。世說新語補正。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寧稼雨(1992)。魏晉風度。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義慶、劉孝、楊勇(1970)。世說新語校箋。臺北:明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孫述圻(199212)。六朝思想史。南京:教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成復旺(1989)。神與物遊-論中國傳統審美方式。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湯用彤(1984)。魏晉思想甲編五種。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蕭艾(199211)。世說探幽。長沙:湖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任繼愈、孔繁(1998)。中國哲學發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能憲(1992)。世說新語研究。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許抗生(1991)。三國兩晉玄佛道簡論。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羅宗強(1992)。玄學與魏晉士人心態。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牟宗三(1985)。才性與玄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袁濟喜(1989)。六朝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唐翼明(19920000)。魏晉清談。臺北:東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馬良懷(1993)。崩潰與重建中的困惑:魏晉風度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何啟民(19900000)。魏晉思想與談風。臺北:臺灣學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孔繁(1992)。魏晉玄談。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許抗生、李中華、陳戰國、那薇(1989)。魏晉玄學史。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