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田雅各如何被接受?
書刊名: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報
作者:劉智濬
作者(外文):Liu, Chih-chun
出版日期:2015
卷期:5:4
頁次:頁21-42
主題關鍵詞:田雅各原住民族文學文學接受詮釋期待視野Tuobasi.TamapimaIndigenous literatureLiterary receptionInterpretationHorizon of expect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4
  • 點閱點閱:674
本文嘗試從文學接受的角度,梳理田雅各文學作品自1980 年代以來逐步成為台灣原住民族文學乃至台灣文學經典的過程,此一過程涉及台灣文學史建構、原住民族文化復振、多元族群政治、原漢關係重構等多項議題,也涉及歷時性過程中諸多論者對田雅各文學作品意義的賦予及價值的肯認,以及文學/文化場域中參與閱讀主體之間的對話交流,從而投射各種不同視野的期待。田雅各被接受的過程,也是其文學作品意義再生產與再創造的過程,這些意義不僅屬於田雅各的文學作品,也屬於歷來諸多論者重新定義的自我。
On the basis of the viewpoint of literary reception, this paper reviews how the literature of Tuobasi.Tamapima was accepted and became Taiwan’s classic indigenous literature since the 1980s. The accepting process involved the historical construction of Taiwanese literature, multi-ethnic politics, reconstruction of the ethnic relationships, as well as the comments and values provided by many commentators for his literature. In other words, such a process not only refers to the sense of reproduction and recreation of the literature of Tuobasi.Tamapima, but also to how these commentators/theorists have redefined themselves.
期刊論文
1.孫大川(20081200)。從生番到熟漢--番語漢化與漢語番化的文學考察。臺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1(4),175-19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葉石濤(19931100)。開拓多種族風貌的臺灣文學。臺灣研究通訊,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魏貽君(199310)。反記憶•敘述與少數論述--台灣文學中的「他者問題」。文學台灣,8,207-2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雙一(1995)。90年代以來高山族「山地文學」的發展。台灣研究,1,81-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朱雙一(2001)。從政治抗爭到文化紮根--台灣「原住民文學」的創作演變。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2),135-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宋澤萊(19971200)。布農族贈予臺灣最寶貴的禮物--論田雅各(拓拔斯.塔瑪匹瑪)小說的高度價值。臺灣新文學,9,252-2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宋澤萊(1982)。臺灣文學論。暖流,1(4),63-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彭瑞金(1992)。傾聽原聲--台灣原住民文學討論會。文學台灣,4,69-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鍾肇政、謝芳郁(19860500)。田雅各作品「最後的獵人」討論會。文學界,18,4-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石濤、張文薰(2002)。我的台灣文學六十年。文學台灣,44,42-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朱雙一(19980300)。「原」汁「原」味的呈現--略論田雅各的小說創作。山海文化雙月刊,18,75-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葉石濤(19770500)。台灣鄉土文學史導論。夏潮,2(5),68-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蕭阿勤(19990700)。1980年代以來臺灣文化民族主義的發展:以「臺灣(民族)文學」為主的分析。臺灣社會學研究,3,1-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瓦歷斯•諾幹(1998)。關於台灣原住民族現代文學的幾點思考。第一屆台灣文學研討會。紐約:哥倫比亞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喬(1984)。七十二年短篇小說選。台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拓拔斯.塔瑪匹瑪(1998)。蘭嶼行醫記。台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錦發(1987)。悲情的山林:臺灣山地小說選。臺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雙一(2010)。台灣文學創作思潮簡史。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宋澤萊(1986)。誰怕宋澤萊?:人權文學論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彭瑞金(198404)。1983年臺灣小說選。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岡崎郁子、葉笛、鄭清文、涂翠花(1996)。台灣文學--異端的系譜。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詹宏志(1986)。兩種文學心靈。臺北:皇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葉石濤(1994)。展望臺灣文學。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亮雅(20140000)。遲來的後殖民:再論解嚴以來台灣小說。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拓拔斯•搭瑪匹瑪(1992)。情人與妓女。臺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葉石濤(1987)。臺灣文學史綱。高雄市:春暉出版社:文學界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宋澤萊(1988)。臺灣人的自我追尋。臺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田雅各(1987)。最後的獵人。臺中:晨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雙一(2002)。戰後臺灣新世代文學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葉石濤(19931101)。記清大「台灣研究室」成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錦發(19890721)。論台灣原住民現代文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葉石濤(1994)。開拓多種族風貌的台灣文學。展望台灣文學。臺北: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雙一(2006)。20世紀90年代以來高山族「山地文學」的發展。台灣少數民族研究論叢。北京: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雙一(2006)。從政治抗爭到文化紮根--台灣「原住民文學」的創作演變。台灣少數民族研究論叢。北京: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瓦歷斯.諾幹(2000)。關於台灣原住民族現代文學的幾點思考。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台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錦發(1987)。山靈的歌聲--序田雅各小說集「最後的獵人」。最後的獵人。台中:晨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傅大為(2003)。百朗森林裡的文字獵人--試讀台灣原住民的漢文書寫。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選集.評論卷。臺北:印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石濤、尉天驄(1978)。臺灣鄉土文學史導論。鄉土文學討論集。臺北:遠景。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