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余光中臺灣詩研究
作者:鄭禎玉
校院名稱:佛光大學
系所名稱:文學系
指導教授:黃維樑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3
主題關鍵詞:余光中臺灣詩唯美神話傳說臺灣意象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8
本文所稱的「余光中臺灣詩」,是余光中以臺灣(包括金門、馬祖、澎湖等外島地區)為書寫對象,取臺灣的人、事、景、物為題材所寫成的詩。
本論文先就余光中的臺灣詩,加以分期;瞭解其詩藝成長的背景及演進的軌跡。復就詩中內容,依人、事、景、物等,從臺灣本土的角度分章論述。
本論文的研究範圍,是以余光中從1949-2011年的臺灣詩,以余光中相關之論述為輔。方法主要是精細地分析文本,其次是比較文本,不只從修辭、語法、意象、節奏、章法等,去分析余光中的詩藝,比較其臺灣詩在各時期的特色,又在其後各章節的臺灣詩中,詳加分析、論證、解說。
除詩藝的分析外,本文更從余光中臺灣詩的內容,挖掘其中的意蘊及箇中所蘊涵的情思。務期釐清余光中臺灣詩的內容與臺灣本土的關係,以深入探討余光中「臺灣情」的真實意涵,從而瞭解余光中在臺灣文學史的地位與價值。
本論文先論述余光中臺灣詩的三個時期,次敘余光中在臺北廈門街及高雄西子灣的生活,分析他對臺灣感情的變化。其後再論述余光中如何詠寫臺灣:在臺灣的「師友情」部分,分從詩壇友人、藝文友人、前賢與師長三節去論述。在臺灣的「社會事」方面,則從臺灣解嚴前、後與關懷弱勢團體、保護環境生態等四節去敘說。余光中述臺灣事,大多以寫實或諷諭方式去談臺灣社會,對時政的批評,尤其犀利。至於吟詠臺灣的山水「景」「物」,則分從「地理景觀」與「博物誌」兩章論述。余光中或描繪其心中如神話傳說之臺灣天地,或在品評臺灣文物之妙思中,寄寓其永恆不朽之心志。總之,余光中的臺灣詩,正如《文心雕龍‧物色》所說,「寫氣圖貌,蔚似雕畫」,唯美之至。
青壯年時期,余光中的臺灣詩,「筆下總是奇比妙喻如龍飛鳳翔」,晚年則漸趨簡淨恬淡,看似質樸清臞,實則飽腴豐足,顯見其藍墨水已臻「純青」之境。尤其是南臺灣的山水,余光中更擅長以神話傳說類比之,除顯現詩人運用神話傳說之獨創手法外,更凸顯福爾摩莎在其心中,真如神話傳說之迷人,則其深愛臺灣之情不言可喻。
半世紀以來,余光中與臺灣互動密切,讀其臺灣詩彷彿聞見臺灣生命之脈動。本文探討余光中的臺灣詩,歸結其對臺灣有「家」的感情;而余光中在臺灣現代文學史上應佔有重要的地位。
參 考 書 目
一、專書(依時間後先之序排列)
(一)余光中作品
1.詩集
(1)專集
余光中,《藕神》。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
余光中,《高樓對海》。臺北:九歌出版社,2000。臺北:九歌出版社,2007(新版)。
余光中,《五行無阻》。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
余光中,《安石榴》。臺北:洪範書店,1996。
余光中,《夢與地理》。臺北:洪範書店,1990。
余光中,《紫荊賦》。臺北:洪範書店,1986。
余光中,《隔水觀音》。臺北:洪範書店,1983。
余光中,《與永恒拔河》。臺北:洪範書店,1979、1993。
余光中,《天狼星》。臺北:洪範書店,1976、1998。
余光中,《白玉苦瓜》。臺北:大地出版社,1974。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重排新版)。
余光中,《在冷戰的年代》。臺北:藍星詩社,1969。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84。
余光中,《敲打樂》。臺北:藍星詩社,1969。臺北:九歌出版社,1986。
余光中,《天國的夜市》。臺北:三民書局,1969。
余光中,《五陵少年》。臺北:文星書店,1967。臺北:大地出版社,1981。
余光中,《蓮的聯想》。臺北:文星書店,1964。臺北:大林書店,1969;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0。臺北:九歌出版社,2007。
余光中,《萬聖節》。臺北:藍星詩社,1960。
余光中,《鐘乳石》。臺北:中外畫報社,1960。
余光中,《藍色的羽毛》。臺北:藍星詩社,1954。
余光中,《舟子的悲歌》。臺北:野風出版社,1952。
(2)選集
余光中,《余光中集》九卷。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
余光中,《臺灣詩人選集○14余光中集》。臺南:臺灣文學館,2008。
余光中,《守夜人》(中英對照)。臺北:九歌出版社,2004。
余光中,《余光中詩選【第2卷】1982-1998》。臺北:洪範書店,1998、2008。
余光中,《雙人床》。臺北:洪範書店,1996。
余光中,《余光中詩選》。臺北:洪範書店,1993。
余光中,《余光中詩選1949-1981》。臺北:洪範書店,1981。
2.散文集
余光中,陳芳明編,《余光中跨世紀散文》,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
余光中,《青銅一夢》。臺北:九歌出版社,2005。
余光中,〈詩與哲學〉《余光中談詩歌》。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
余光中,《日不落家》。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
余光中,《隔水呼渡》。臺北:九歌出版社,1990。
余光中,《憑一張地圖》。臺北:九歌出版社,1988、2008。
余光中,《記憶像鐵軌一樣長》。臺北:洪範書店,1987。
余光中,《靑靑邊愁》。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7。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4。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新版)。
余光中,《焚鶴人》。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2。
余光中,《詩人與驢》。臺北:藍燈出版社,1971。
余光中,《望鄉的牧神》。臺北:藍星詩社,1968。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4。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新版)。
余光中,《逍遙遊》。臺北:文星書店,1965。臺北:大林出版社,1970。臺北:時報出版公司,1984。
余光中,《左手的缪思》。臺北:文星書店,1963。臺北:大林出版社,1970。臺北:時報出版公司,1980。
3.評論集
余光中,《舉杯向天笑》。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
余光中,《余光中談詩歌》。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
余光中,《含英吐華:梁實秋翻譯獎評語集》。臺北:九歌出版社,2002。
余光中,《藍墨水的下游》。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
余光中,《井然有序:余光中序文集》。臺北:九歌出版社,1996。
余光中,《從徐霞客到梵谷》。臺北:九歌出版社,1994、2006(重排新版)。
余光中,《分水嶺上:余光中評論文集》。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81。
余光中,《掌上雨》。臺北:文星書店,1964。臺北:大林出版社,1970。臺北:時報出版公司,1980。
4.翻譯
余光中,《英美現代詩選》。臺北:水牛圖書出版公司,1992年初版,1999年二版二刷。
余光中譯註,《英詩譯註》。臺北:文星書店,1960。
(二)其他專書
1.中文
黃維樑,《迎接華年》。香港:文思出版社,2011。
目宿媒體、王耿瑜,《他們在島嶼寫作》。臺北:行人文化實驗室,2011。
蕭蕭,《情無限‧思無邪》。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2011。
蕭蕭主編,《臺灣詩選》。臺北:二魚文化公司,2011。
曹凌雲主編,《雁山甌水:余光中先生溫州行》。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11。
朱芳玲,《六○年代臺灣現代主義小說的現代性》。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0。
柯柏榮,《內籬仔的火金姑》。臺南:臺南縣政府,2010。
楊建夫,《臺灣的山脈》。臺北新店:遠足文化,2010二版。
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臺北:天下雜誌公司,2009。
洛夫,《洛夫詩歌全集》。臺北:普音文化事業公司,2009。
余光中著,陳幸蕙編選賞析,《余光中幽默詩選》。臺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
黃永武,《新增本中國詩學:鑑賞篇》。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8。
蘇其康主編,《詩歌天保——余光中教授八十壽慶專集》。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
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編輯,《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余光中先生八十大壽學術研討會 第七屆中國近代文化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政大文學院,2008。
趙一凡主編,《西方文論關鍵詞》。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梁笑梅,《壯麗的歌者:余光中詩藝研究》。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黃維樑,《新詩的藝術》。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
陳明柔主編,《臺灣的自然書寫》。臺中:晨星出版公司,2006。
劉中樹、張福貴、白楊主編,《世界華文文學的新世紀》(第十四屆世界華文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6。
張錯,《西洋文學術語手冊—文學詮釋舉隅》。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5。
黃維樑,〈艾略特和中國詩學〉《中國文學縱橫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5。
廖雪芳,《百年孤寂‧王攀元》。臺北:雄獅圖書公司,2005。
大中國際多媒體編,《臺灣人臺灣事》。臺北:統一夢公園生活事業公司,2004。
郭虹,《哲學與美學的詩藝合璧——余光中散文研究》。長沙市:中南大學出版社,2004。
蕭蕭,《台灣新詩美學》。臺北:爾雅出版社,2004。
黃維樑,《文化英雄拜會記——錢鍾書、夏志清、余光中的作品與生活》。臺北:九歌出版社,2004。
葉石濤,《臺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2003,再版。
張學文主編,《壽山自然公園生態系列叢書圖鑑》。高雄:高雄市政府建設局,2003。
胡經之主編,《西方文藝理論名著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陳幸蕙,《悅讀余光中——詩卷》。臺北:爾雅出版社,2002。
陳芳明,《後殖民臺灣:文學史及其周邊》。臺北:麥田出版社,2002。
賴力行,《中國古代文論史》。長沙:岳麓書社,2002。
湯晏,《民國第一才子錢鍾書》。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1。傅孟麗,《茱萸的孩子——余光中傳》。臺北:天下文化出版社,2001。
葉振輝主訪、陳慕貞記錄,《口述歷史:讓春天從高雄出發──余光中教授專訪》。高雄市:高雄市文獻委員會,2001。
沈文台,《臺灣燈塔圖鑑》。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0。
劉紀蕙《孤兒.女神.負面書寫》,新北市:立緒出版社,2000。
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臺灣社會》。臺北:巨流圖書公司,1999。new window
周鎮,《臺灣鄉土鳥誌》。南投:臺灣省立鳳凰谷鳥園,1998。
錢學武,《自足的宇宙——余光中詩題材研究》。香港:香江出版社,1998。
蘇其康主編,《結網與詩風——余光中先生七十壽慶專集》。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
鍾玲主編,《與永恆對壘——余光中七十壽慶詩文集》。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
莫渝,〈六○年代臺灣的鄉土詩〉,文訊雜誌社編,《臺灣現代詩史論》,臺北:文訊雜誌社,1996。
張默、蕭蕭主編,《新詩三百首 一九一七-一九九五》。臺北:九歌出版社,1995。
吳尊賢、徐偉斌合著,《臺灣賞鳥地圖》。臺北:大樹文化,1995。
周鎮,《臺灣鳥圖鑑》。臺灣南投:臺灣省立鳳凰谷鳥園,1995。
呂正惠,《文學經典與文化認同》。臺北:九歌出版社,1995。
黃維樑編,《璀璨的五采筆余光中作品評論集(1979-1993)》。臺北:九歌出版社,1994。
周鎮,《鳥與史料》。臺灣南投:臺灣省立鳳凰谷鳥園,1992。
葉石濤,《臺灣文學的困境》。高雄市:派色文化出版社,1992。
臺灣野鳥資訊社、日本野鳥の會監修,《臺灣野鳥圖鑑》。臺北縣:亞舍圖書公司,1991。
李瑞騰,《臺灣文學風貌》。臺北:三民書局,1991。
錢鍾書,《管錐編》。臺北:書林出版公司,1990。
余光中、羅青、鍾玲撰文,王慶華攝影,《蘭嶼頌》。臺北: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放射性待處理物料管理處,1989。
黃美英,《臺灣文化滄桑》。臺北: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1988。
黃臺香,《博覽中國9:臺灣》。臺北:中國百科出版社,1988。
蕭蕭,《現代詩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87。new window
劉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
司空圖著、陳國球導讀,《二十四詩品》。臺北:金楓出版公司,1986。
王孝廉,《神話與小說》。臺北:時報出版公司,1986。
羅青,《不明飛行物來了》。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84。
陳鼓應編,《存在主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初版,1983增訂九版。
黃維樑,《怎樣讀新詩》。香港:學津書店,1982。
〔唐〕白居易,《白居易集》。臺北:里仁書局,1980。
朱介凡,《中國兒歌》。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7年初版、1980三版。
黃維樑編,《火浴的鳳凰余光中作品評論集》。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9。
羅青,《從徐志摩到余光中》。臺北:爾雅出版社,1978。
夏志清,《人的文學》。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7。
黃維樑,《中國詩學縱橫論》。臺北:洪範書店,1977。
《楊弦的歌》。臺北: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1977。
覃子豪,《詩的表現方法》。臺中市:新企業世界出版社,1977。
顏元叔,《文學經驗》。臺北:志文出版社,1975。
顏元叔,《文學的玄思》〈新批評學派的文學理論與手法〉。臺北:驚聲文物供應公司,1972。
〔清〕林雲銘,《楚辭燈》。臺北:廣文書局,1971。
張默主編,《現代詩人書簡集》。臺中市:普天出版社,1969。
2.譯文(依英文字母順序排列)
Aristotelés著,陳中梅譯注,《詩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1。
C.R.Reaske著、徐進夫譯,《英詩分析法》(Hov to Analyze Poetry)。臺北:成文出版社,1977。
E.Fromm著、葉頌濤譯,《被遺忘的語言—夢的精神分析》(The Forgotten Language)。臺北:志文出版社,1971初版、1994再版。
F.H.Burnett著,林湘譯,《文學批評與鑑賞》。臺北:源成文化圖書供應社,1977。
J.Rosner著、鄭泰安譯,《精神分析入門》(All About Psychoanalysis)。臺北:志文出版社,1971初版,1994再版。
J.R.Willingham,W.L.Guerin,E.C.Lsbor,L.Morgan編,徐進夫譯,《文學欣賞與批評》(A Handbook of Critical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 )。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75。
M.Eliade著,楊素娥譯,《聖與俗-宗教的本質》。臺北:桂冠圖書公司,2001。
N.Frye著,陳慧、袁憲軍、吳偉仁譯,吳持哲校譯,《批評的解剖》(Anatomy of Criticism:Four Essays)。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
R.Wellek&A.Warren著 , 劉象愚、邢培明、陳聖生、李哲明等譯,《文學理論》(Theory of Literature)。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R. Wellek&A. Warren著,梁伯傑譯,《文學理論》(Theory of Literature)。臺北:水牛出版社,1999。
T.Eagleton著,吳新發譯,《文學理論導讀》(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臺北:書林出版公司,1993。
二、期刊(依時間後先之序排列)
(一)學報論文
章亞昕,〈高臺跳水:余光中的「回馬槍」〉,《名作欣賞》,2007年3月第5期,頁67-69。
湯天勇,〈在「反叛」中展開的現代詩學——試論余光中的詩歌構想〉,《黃岡師范學院學報》,第27卷第1期2007年2月,頁44-47。
高建國,〈《春天,遂想起》中的家園意識〉,《新余高專學報》,2007年2月,第12卷第1期,頁63-65。
林凱,〈對峙的張力 凸顯的深情——讀《我的四個假想敵》〉《臺灣法研究》,2007年第2期,頁79-80。
繆國林,〈追尋精神的家園——品讀余光中《聽聽那冷雨》蘊含的思想情感〉《語文教學之友》2007年第6期,頁33-34。
黃維樑,〈20世紀80年代以來余光中的鄉土詩〉《華文文學》,2007年第2期,頁5-11。
萬春耕,〈解讀「冷雨」的雙重性〉《閱讀與鑒賞》(教研版),2007年第7期,頁55-56。
張宏健,〈余光中《聽聽那冷雨》語言特色淺析〉,《教育革新》,2007年第7期,頁34。
周惠珍,〈余光中散文詞語賞析〉,《荷澤學院學報》,2006年12月第28卷第06期,頁25-27。
黃維樑,〈鄉土詩人余光中〉,《當代詩學》,2006年9月第2期,頁31-47。new window
黃維樑,〈1980年代以來余光中的鄉土詩〉,《世界華文文學的新世紀》。(長春市:吉林大學出版社,2006),頁336-346。
陶德宗,〈論余光中江河詩的生命內涵與美質〉,《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7月第32卷第4期,頁22-25。
周引莉,〈余光中散文研究管窺〉,《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006年6月第22卷第3期,頁54-56。
許萍,〈論余光中鄉土詩的審美特徵〉,《南平師專學報》,2006年1月第25卷第1期,頁66-68。
黃維樑,〈余光中詠臺灣水果〉,《詩探索》,第2期,2006年,頁38-48。
李偉,〈余光中詩歌的文化內涵〉《語文學刊》,2006年第10期,頁59-61。
周岳,〈《聽聽那冷雨》抒情主體人稱之再剖析〉,《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第7期,2006年,頁109-110。
吳靈靈,〈瓦當作歌語還休——讀余光中《聽聽那冷雨》〉,《閱讀與鑒賞》(高中版),2006年Z2期,頁103。
楊茲舉,〈余光中散文“重工業”說的審美內涵〉,《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9卷第2期,頁57-59。
陳信安,〈六○年代余光中與洛夫論戰析評〉《世新中文研究集刊》1,2005年6月,頁145-160。new window
李丹,〈談狄金森余光中詩不同的情感類型〉,《世界華文文論壇》,2005年第4期,頁20-22。
顧瑛,〈詩性的文化語言——文化語言學視野下的余光中散文〉《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1,頁392-395。
吳樂央、汪啟平,〈論余光中詩文的現代文化意識〉,《唐山學院學報》2,2005年,頁41-44。
莊偉杰,〈靈魂的珍珠項鏈——余光中詩歌從邊緣切入的兩种向度窺探〉,《晉陽學刊》1, 2005年,頁103。
樊善標,〈戰場與戰略——余光中六十年代散文革新主張的一種詮釋〉《人文中國學報》10,2004年,頁187-219。new window
陸明,〈瑰麗奇偉而見生命——談余光中20世紀60~70年代散文的感性和創新〉《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4月Vol.6 no.2。頁84-85。
王進,〈比較視界中的台灣散文解讀〉《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9,2004年,頁140-146。
張黎黎,〈論余光中寫景散文的人文關懷〉,《江西社會科學》,第12期,2003年,頁81-82。
張永健,〈余光中思鄉戀土詩歌特色論〉,《益陽師專學報》4,2001年,頁54-58。
黃維樑,〈禮贊木棉樹和控訴大煙囪——論余光中八0年代的社會詩〉《中外文學》第199期,1988年,頁4-30。new window
張漢良,〈都市詩言談——臺灣的例子〉《當代》第32期,1988年,頁38-52。
(二)雜誌論文
劉思坊記錄整理,〈記憶像鐵軌一樣長——余光中對談陳芳明〉《印刻文學生活誌》第肆卷第玖期。(臺北縣:印刻文學生活雜誌社,2008年5月),頁87-95。
余光中,〈傅鐘悠悠長在耳〉《印刻文學生活誌》第肆卷第玖期。(臺北縣:印刻文學生活雜誌社,2008年5月),頁39。
陳芳明,〈詩藝追求,止於至善〉《印刻文學生活誌》第肆卷第玖期。(臺北縣:印刻文學生活雜誌社,2008年5月),頁96-97。
黃維樑,〈余光中的「文心雕龍」〉《印刻文學生活誌》第肆卷第玖期。(臺北縣:印刻文學生活雜誌社,2008年5月),頁108。
李立明,〈永遠的白蓮——余光中〈迴旋曲〉析論〉《國文天地》,2006年1月248期,頁4-9。new window
陳淑彬,〈英雄•倩影——余光中詩中「神」與「史」的中國符碼再現〉,《淡藍為美:藍星詩學》○22,2005年12月,頁224-242。
陳幸蕙,〈悅讀手記(17)——戀戀美麗島〉,《明道文藝》350,2005年5月,頁38-45。
黃曼君,〈網絡與鼠標——與余光中先生對話〉《圓桌詩刊》5,2004年4月,頁34。
黃維樑,〈讀黃曼君的〈網絡與鼠標——與余光中先生對話〉〉《圓桌詩刊》5,2004年4月,頁34。
郭虹,〈史家筆墨 詩人情懷——余光中記寫人物的藝術〉《寫作》19,2004年,頁12-14。
黃維樑,〈余光中詠水果詩〉《明道文藝》2005年10月號,頁111-117。
童八生,〈後殖民語境中的余光中創作〉《當代文壇》3,2004年,頁99-101。
黃維樑,〈和獨白的余光中對白〉《明道文藝》2004年2月號。頁144-153。
陳淑彬,〈「妻」的解讀——余光中的臺灣書寫〉《淡藍為美:藍星詩學○20》(2003年12月),頁172-192。
傅孟麗,〈和星宿停止爭吵——七十歲的余光中〉《臺港文學選刊》總202期(2003年第9期),頁51-55。
黃芬絹,〈余光中與廈門街〉《國文天地》218期,2003年7月,頁11-16。new window
陳幸蕙,〈悅讀手記(3)——雨水臺灣.雨水中國〉《明道文藝》326期,2003年5月,頁64-80。
關風,〈余光中家庭裏的詩〉《老年人》9,2002年,頁36-37。
錢志富,〈余光中是怎樣成為中國當代大詩人的〉《淡藍為美:藍星詩學》○12,2001年12月,頁160-174。
譚五昌,〈臺灣詩壇三巨柱〉《淡藍為美:藍星詩學》○10,2001年6月,頁147-148。
魯蛟,〈甜甜的土地甜甜的詩——讀余光中的「車過枋寮」〉《淡藍為美:藍星詩學》○7,2000年9月,頁162-166。
黃維樑,〈用文心雕龍來析評文學—以余光中作品為例〉。(「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第六屆年會暨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1999。
蕭阿勤,〈1980年代以來臺灣文化民族主義的發展:以「臺灣(民族)文學」為主的分析〉〉,《臺灣社會學研究》,第3期(1999年7月),頁20。new window
李瑞騰,〈余光中的高雄情——以詩為例〉《聯合文學》第168期,1998年,頁68-70。
古遠清,〈西子灣談詩記——訪余光中教授〉《詩探索(理論卷)》1996卷1期,頁117-124。
陳素雲,〈余光中詩中的臺灣關懷——民國七十四年定居高雄之後(下)〉《國文天地》135,1996年,頁101-105。new window
陳素雲,〈余光中詩中的臺灣關懷——民國七十四年定居高雄之後(上)〉《國文天地》134,1996年,頁86-92。new window
蕭蕭,〈余光中結,臺灣結——<夢與地理>的深情〉《藍星詩刊》○25,1990年,頁126-135。
張健,〈心仍在島上〉《聯合文學》第25期,1986年,頁212-213。
(三)報紙論文
黃維樑析評余光中詠水果詩,所詠水果有:甘蔗、蓮霧、檳榔、芒果,這些文章登在兩岸三地的報刊上:
〈水上蓮空中霧——余光中水果詩之一〉,香港《大公報》(2005年7月10日)
〈豐隆豔紅的外遇——余光中水果詩之二〉,香港《大公報》(2005年7月24日)
〈一枝可口的牧歌〉,廣州《羊城晚報》(2005年8月3日)。又香港《大公報》(2005年11月27日)
〈辣妹,再來一粒〉,香港《大公報》(2005年11月6日)。
徐學,〈走不盡的廈門街——余光中與廈門的文學因緣〉,《文匯報.文藝》D6(1995年5月21日)
尚政,〈關於文學與社會意識及其他——就教於白先勇、胡菊人、余光中先生〉,《新晚報‧星海》B9文學第六三二期(1979年9月11日)。
三、學位論文(依時間後先之序排列)
羅春菊,《余光中《蓮的聯想》中國古典意象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8。
簡惠貞,《余光中文學理論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06。
楊宗穎,《余光中遊記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張黎黎,《在永恆中結晶—論余光中散文理論及創作實踐》。蘇州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博士論文,2005。
陳義芝,《臺灣現代主義詩學流變析論》。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4。new window
曾香綾,《余光中詩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
陳葆玲,《余光中高雄時期現代詩創作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所,碩士論文,2003。
邱珮萱,《戰後臺灣散文中的原鄉書寫》。高雄師大國文所,博士論文,2002。new window
謝嘉琪,《余光中詩中的文化認同研究》。中正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2002。
張笑塹,《余光中詩論》。蘇州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碩士論文,2002。
湯玉琦,《詩人的自我與外在世界——論洛夫、余光中、簡政珍 的詩語言》。清華大學文學所外文組,碩士論文,1994。
陳玉芬,《余光中散文研究》,臺灣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
陳秀貞,《余光中詩的語言風格研究》。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2。
四、外文書目(依英文字母排序)
C.Baldick,《牛津文學術語詞典》(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一刷,2006五刷。
J.A.Cuddon,(revised by C.E.Preston),Th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and Literary Theory .:Penguin , 1999 .
R.Wellek&A.Warren,Theory of Literature(third edition).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World, Inc., 1956.
五、網路資源
1.國家圖書館【當代文學史料影像系統】2009.2.18
(網址:http://lit.ncl.edu.tw/hypage.cgi?HYPAGE=home/index.htm)
2.國家圖書館【臺灣地方志影像資料庫】2011.3.3
(網址:http://thcts.ascc.net/local_j_ch.htm)
3.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臺灣大百科全書】2012.7.15
(網址: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4618)
4.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家文化資料庫】2011.3.16
(網址:http://nrch.cca.gov.tw/ccahome/index.jsp)
5.國立臺灣文學館【臺灣文學年鑑】2012.7.14
(網址:http://almanac.nmtl.gov.tw/opencms/almanac/result.html;jsessionid=3733D994409F1DCE6746B857D8ACD35B?query=%25E5%25A5%2594%25E8%25B5%25B0%25E5%2581%25B5%25E6%259F%25A5)
6.臺灣文學作家系列 2010.9
(網址:http://www.rti.org.tw/ajax/recommend/literator_default.aspx)
7.中國當代作家口述歷史計劃 2010.8
(網址:http://www.library.ln.edu.hk/eresources/lingnan/oral_history/)
8.CEPS思博網—中文電子期刊(網址:http://www.ceps.com.tw/ec/echome.aspx)
9.中國期刊網CJNNet(網址:http://cnki.csis.com.tw/)2010.8
10.《中國大百科智慧藏》2011.12.
(網址:http://www.google.com/search?q=cache:JosfTQ8VWSAJ:134.208.10.81/cpedia/Content.asp%3FID%3D75940+%E6%9B%B2%E6%B1%9F&;hl=zh-TW&;gl=tw&;ct=clnk&;cd=4)
11.交通部高雄港務局全球資訊網2010.9.5.(網址:http://www.khb.gov.tw/)
12.臺灣總督府資料庫2010.9.29
(網址:http://sotokufu.sinica.edu.tw/sotokufu/topic/database/topic/menu.html)
13.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網站 2010.5.3.(網址:http://www.ktnp.gov.tw/)
14.臺東縣旅遊觀光網「發現臺東」2010.6.24.
(網址:http://tour.taitung.gov.tw/ch/AllInOne_Show.aspx?path=404&;guid=088e36d7-c9ef-4009-8bc6-f45bd21270ca&;lang=zh-tw)
15.臺灣國家地質公園網站 2012.5.19.
(網址:http://140.112.64.54/TGN/intro/super_pages.php?ID=tgnintro3)
16.經濟部水利署全球資訊網 2012.4.27.
(網址:http://www.wra.gov.tw/ct.asp?xItem=20072&;CtNode=4398#)
17.太魯閣國家公園網站 2010.6.23.
(網址:http://www.taroko.gov.tw/zhTW/)
18.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網站 2010.10.30
(網址:http://www.nmmba.gov.tw/index.aspx)
19.國立臺灣美術館「席德進藝術之美」網站 2011.3.16.
(網址:http://www1.ntmofa.gov.tw/shiy/index.html)
20.臺灣氣象局網站 2011.6.12.
(網址:http://photino.cwb.gov.tw/tyweb/mainpage.htm)
21.《伊莉百科全書》2011.6.19
(網址:http://wiki.eyny.com/wiki/%E7%A0%82%E5%B3%B6)
22. 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正統道藏電子文庫資料庫》2010.10.26
(網址:http://hanji.sinica.edu.tw/)
23.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灣水生植物圖誌》網頁2010.11.19
(網址:http://www.coa.gov.tw/show_index.php)
23.砂島貝殼展示中心網站2011.6.16(網址:http://mmweb.tw/35081/)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