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蔣韻《櫟樹的囚徒》的母系家族史書寫
書刊名: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
作者:劉希珍
作者(外文):Liu, Chsi-chen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9
頁次:頁1-32
主題關鍵詞:蔣韻櫟樹的囚徒女性母系家族史書寫Jiang-YunThe Prisoners of RoburFemaleMother's family history writing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34
  • 點閱點閱:23
期刊論文
1.嚴秀英(2009)。女性主義的格調性寫作:蔣韻作品散論。當代文壇,2009(2),123-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春林(1997)。女性生命的詠嘆--評蔣韻《櫟樹的囚徒》。當代文壇,1997(8),6-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冬梅(2006)。女性生命的贊歌--評《櫟樹的囚徒》對女性的書寫。攀枝花學院學報,23(1),50-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姚曉雷(2003)。落日時代與古典守望--蔣韻小說的一種主題解讀。上海文學,2003(11),65-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娜(2008)。死亡的美麗、美麗的死亡--談蔣韻小說中的死亡意象。文教資料,2008(6),26-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趙黎波(2004)。無地自由--評蔣韻《櫟樹的囚徒》中的女性形象。新鄉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18(1),90-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傅書華(2000)。人類的「十四」歲「詩吟」--論蔣韻的小說創作。理論與創作,2000(5),17-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怡安(20111200)。蔣韻《櫟樹的囚徒》中「家」的想像與性別差異。語文學報,17,189-2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戴紅穩(2010)。苦難.孤獨.死亡--蔣韻小說女性.悲情書寫閱讀劄記。廣西民族師範學院學報,27(2),17-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思謙(2009)。蔣韻小說的女性主義性別美學觀照。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3(1),61-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劉恒、戴錦華(1997)。蔣韻長篇小說《櫟樹的囚徒》談片。當代作家評論,1997(5),65-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岳引弟(2002)。死亡,也是一種美麗--解讀蔣韻長篇小說《櫟樹的囚徒》。山西廣播大學電視學報,2002(1)=29,57-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怡安(20130900)。蔣韻《櫟樹的囚徒》的死亡美學與家族女書。興大人文學報,51,175-2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蔣韻(2003)。櫟樹的囚徒。台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erman, Judith Lewis、楊大和、Bowie, Maryland、Robert J Brady Co(1995)。創傷與復原。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auman, Zygmunt、陳正國(1997)。生與死的雙重變奏--人類生命策略的社會學詮釋。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安憶(2011)。故事和講故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Kastenbaum, Robert、劉震鐘、鄧博仁(1996)。死亡心理學。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芳玫、顧燕翎(1996)。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蔣韻(1998)。春天看羅丹。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朱崇科(2014)。身體意識型態--論漢語長篇(一九九○-)中的力比多實踐及再現。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顏翔林(2008)。死亡美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蔣韻(2002)。我的內陸。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McDowell, Linda、徐苔玲、王志弘(2006)。性別、認同與地方--女性主義地理學概說。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Young, Iris Marion、何定照(2006)。像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商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亞敏(1994)。敘事學‧附錄金聖嘆的敘事理論。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進(2004)。新歷史主義與歷史詩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徐坤(2006)。雙調夜行船--九十年代的女性寫作。中國新時期女性文學研究資料。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陶國璋(2005)。死亡與自我意識:從尼采酒神精神看自我同一性。凝視死亡--死與人間的多元省思。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有順(2003)。文學身體學。身體的文化政治學。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國英(2005)。解構死亡--現象學的進路及其蛻變。凝視死亡--死與人間的多元省思。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