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1960年代「牡丹桂閩劇團」新加坡演出印記
書刊名:民俗曲藝
作者:蔡欣欣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sai, Hsin-hsin
出版日期:2016
卷期:194
頁次:頁1-51
主題關鍵詞:新加坡臺灣歌仔戲牡丹桂閩劇團唱片1960年代SingaporeTaiwan traditional operaMu Dan Gui Min Theater TroupeVinyl records1960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36
  • 點閱點閱:11
期刊論文
1.簡秀珍(20150100)。北管家庭戲的敘事及其展現的群體心態--以《藥茶記》、《雙貴圖》、《合銀牌》、《鐵板記》為討論中心。戲劇學刊,21,7-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欣欣(20150100)。1960年代臺灣歌仔戲「柏華閩劇團」新加坡演出印記考索。戲劇學刊,21,97-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沈惠如(2007)。論臺灣歌仔戲與新加坡的交流。臺灣新加坡歌仔戲的發展與交流研討會。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47-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賴素春(2010)。新加坡華族戲曲發展史(博士論文)。廈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芳(2004)。京劇在新加坡。新加坡戲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寧(2007)。東南亞華語戲劇史。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華(1981)。獅城掌故。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永順(2007)。新加坡福建戲1963-2005。韮菜芭城隍廟聯誼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永順(2013)。新加坡福建戲紀實。許永順工作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鶴宜、許美惠(2008)。淬煉--陳剩的演藝風華和她的時代。臺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欣欣(2011)。臺灣戲曲景觀。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呂福祿、徐亞湘(2001)。長嘯--舞臺福祿。蘆洲: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郁樹錕(1951)。南洋年鑑。南洋報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鶴宜、蔡欣欣(2004)。光影、歷史、人物:歌仔戲老照片。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焦循(1959)。花部農譚。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顧長永(2006)。新加坡--蛻變的四十年。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呂福祿、廖秀容(2015)。見錄歌仔戲。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永昌(20060000)。臺南市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臺南:臺南市立圖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紀慧玲(1999)。凍水牡丹。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秀枝、廖秀容(2014)。歌仔戲實錄。新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呂訴上(1961)。臺灣電影戲劇史。銀華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杜忠全(20061227)。從唐山大戲到薌劇(下)--老檳城的閩南戲歲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