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當代張載學的詮釋向度與語境重建
書刊名: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作者:王雪卿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Hsueh-ching
出版日期:2018
卷期:17
頁次:頁1-37
主題關鍵詞:張載氣學當代儒學唯物論心性之學牟宗三唐君毅Zhang ZaiStudy of QiModern ConfucianismMaterialismStudy of mindMou ZongsanTang Chun-i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20
  • 點閱點閱:16
期刊論文
1.林永勝(20100900)。惡之來源、個體化與下手工夫--有關張載變化氣質說的幾個思考。漢學研究,28(3)=62,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乏筆(20070600)。能量本體論的美學解讀:從德語的張載研究談起。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7(2)=66,29-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鄧秀梅(20090900)。唐、牟二氏對張載哲學的詮釋比較。鵝湖,35(3)=411,25-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笑敢(20091200)。再論中國哲學的身分、功能與方法--紀念唐君毅先生誕辰一百週年。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9(4)=76,33-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素芬(20110600)。張載的「知、禮成性」論。東華漢學,13,39-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政揚(20080200)。張載「大心」說析論。東吳哲學學報,17,1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林偉(20111200)。論張橫渠之「太虛即氣」說--對諸哲學史家之詮釋的考察。當代儒學研究,11,189+191-2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郭寶文(20101200)。從《橫渠易說》到《正蒙》:張載論本體之一貫脈絡--兼論張載與戴震氣學進路之差異。淡江中文學報,23,171-2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杜保瑞(20101000)。牟宗三以道體收攝性體心體的張載詮釋之方法論反省。哲學與文化,37(10)=437,103-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袁保新(20050300)。從海德格、老子、孟子到當代新儒學--一項從詮釋學角度展開的自我反思。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5(1)=57,119-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楊儒賓(20090600)。理學的仁說:一種新生命哲學的誕生。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6(1),29-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楊儒賓(20010600)。變化氣質、養氣與觀聖賢氣象。漢學研究,19(1)=38,103-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永勝(20150300)。氣質之性說的成立及其意義--以漢語思維的展開為線索。臺大中文學報,48,1-3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賴錫三(20151000)。「港臺新儒家」與「大陸新儒家」的「兩行」反思。思想,29,285-2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政揚(20150500)。「本然之性」外,是否別有「氣質之性」?--論船山《正蒙注》對張載人性論的承繼與新詮。臺大文史哲學報,82,83-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龔杰(1994)。張載的「四書學」。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3),90-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政揚(20111100)。論王植對明清《正蒙》注之反思--以「太虛」之三層義為中心。臺大文史哲學報,75,87-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振華(2011)。張載對孟子心性論的繼承與發展。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肖永明(2007)。張載之學與《四書》。船山學刊,20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林樂昌(2004)。20世紀張載哲學研究的主要趨向反思。哲學研究,2004(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林樂昌(2015)。陝西地域儒學研究的求實創新探索--以張載關學研究為中心。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35(1)=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樂昌(2013)。張載關學學派芻議。唐都學刊,2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樂昌(2013)。試論「關學」概念結構的三重維度。唐都學刊,2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俊民(20020500)。「道學、政術」之間--論宋代道學之原型及其真精神。哲學與文化,29(5)=336,409-425+485-48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政揚(20120500)。「盡心何以知性知天?」--論張載氣學對《孟子》思想的詮釋與開展。經學研究集刊,12,135-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政揚(20140300)。王植對《注解正蒙》神化觀之批判--以「太虛」三層義為進路。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47,1-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陳政揚(20150200)。李光地《注解正蒙》太虛概念辨析。東吳哲學學報,31,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陳政揚(20141200)。張載與王廷相理氣心性論比較。清華中文學報,12,103-1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陳政揚(20140800)。從相偶論反思張載天地之性說的倫理向度。哲學與文化,41(8)=483,133-1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何乏筆(20151000)。新儒家、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能否會通?--關於中國混雜現代化的弔詭格局。思想,29,295-3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永儁(20060800)。莊子泛神論的自然觀對張橫渠氣論哲學的影響。哲學與文化,33(8)=387,83-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王昌偉(20051200)。求同與存異:張載與王廷相氣論之比較。漢學研究,23(2)=47,133-15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陳振崑(20060100)。從整體性的觀點與「一體兩用」的思惟理路,重建張橫渠的天人合一論。華梵人文學報,6,149-1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蔡家和(20080700)。張載「太虛即氣」義理之再探--以《正蒙》為例。當代儒學研究,4,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游騰達(2006)。朱子對北宋四子的理解與詮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中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肖發榮(2007)。論朱熹對張載思想的繼承和發展--以朱熹對《正蒙》的詮釋為中心(博士論文)。陝西師範大學,陝西西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勇毅(2012)。朱子理論對張載的承繼與發展--以「工夫論」為為重心(碩士論文)。華梵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兵(2009)。唐君毅對張載思想的現代詮釋(碩士論文)。陝西師範大學,西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杜杰(2013)。論港台新儒家對張載《正蒙》的詮釋--以方東美、唐君毅為例(碩士論文)。陝西師範大學,西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翁文立(2009)。横渠思想的當代詮釋--以唐君毅為中心(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姜國柱(1982)。張載的哲學思想。遼寧瀋陽市: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龔杰(1996)。張載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君毅(1984)。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唐君毅(1990)。哲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元玲(20040000)。張載易學與道學:以橫渠易說及正蒙為主之探討。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仁厚(1985)。宋明理學:北宋篇。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載、王夫之、湯勤福(2000)。張子正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Kasoff, Ira E.、羅立剛(2010)。張載的思想(1020-107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朱建民(19890000)。張載思想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秀璣(1987)。張載。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丁為祥(2000)。虛氣相即:張載哲學體系及其定位。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姜國柱(2001)。張載關學。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程宜山(1989)。張載哲學的系統分析。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岱年(1982)。中國哲學大綱:中國哲學問題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陳俊民(1986)。張載哲學思想及關學學派。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楊立華(2008)。氣本與神化--張載哲學述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樂昌(2016)。張載理學與文獻探研。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方光華、曹振明(2015)。張載思想研究。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蕉(2011)。張載政治思想述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周斌(2015)。張載天人關係新說--論做為宗教哲學的理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岱年(1996)。張載--十一世紀中國唯物主義思想家。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政揚(2008)。張載思想的哲學詮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蒲創國(2015)。天人合一正義。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牟宗三(1985)。心體與性體。台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李曉春。張載哲學與中國古代思維方式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楊儒賓(19960000)。儒家身體觀。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馮友蘭(1988)。中國哲學史新編。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楊儒賓(20120000)。異議的意義:近世東亞的反理學思潮。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程顥、程頤、王孝魚、吳廷棟(1983)。二程集。漢京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張載、章錫琛(1983)。張載集。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Hall, David L.、Ames, Roger T.、何金俐(2005)。通過孔子而思。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黃進興(20130000)。從理學到倫理學:清末民初道德意識的轉化。臺北:允晨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張載、林樂昌(2015)。張子全書。西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榮灼(2005)。氣與力:「唯氣論」新詮。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乏筆(2005)。何謂「兼體無累」的工夫:論牟宗三與創造性的問題化。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昌佳(2010)。張載天道性命的「理一分殊」思想及方法論。理學方法論。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永勝(20120000)。張載「太虛即氣」重釋--兼論兩種型態的非一非異之說。易詮釋中的儒道互動。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