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王官到行人--儒與縱橫家的「言語」論述
書刊名:孔孟學報
作者:戴子平
作者(外文):Tai, Tzu-ping
出版日期:2019
卷期:97
頁次:頁177-206
主題關鍵詞:言語縱橫王官之學不專家行人之官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6
  • 點閱點閱:7
期刊論文
1.黃忠慎(20130500)。理解、運用與解釋:析論孔孟荀在《詩經》學史上的貢獻與意義。東吳中文學報,25,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憶芝(20040600)。孟子論辯探究。中央大學人文學報,29,193-2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威熊(20051200)。《漢志》稱諸子「亦六經之支與流裔」疏證。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1(2),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翁聖峰(19960600)。「漢書藝文志諸子略敘」析論--就五四以來的相關論爭入手。輔大中研所學刊,6,75-9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賢中(20131200)。《戰國縱橫家書》之蘇秦思維方法探析。哲學論集,46,1-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李威熊(1996)。明代經學發展的主流與旁支。明代經學國際研討會。臺北: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77-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鄭靖暄(2004)。先秦稱詩及其詩經詮釋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立志(2002)。漢代《詩經》學及其溯源考論(-)。南京師範大學,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阮元、李學勤(2000)。十三經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司馬遷、瀧川龜太郎(2005)。史記會注考證。台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俊傑(20070000)。東亞儒學:經典與詮釋的辯證。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顧頡剛(1982)。古史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班固、顏師古、王先謙(1996)。漢書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俊傑(2006)。歷史思維、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臺北:時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皮錫瑞、周予同(1981)。經學歷史。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荀況、王先謙(1985)。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向(1985)。戰國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巍(2014)。孔子家語公案探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章學誠、葉瑛(1985)。文史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