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1926年首批在臺商業錄音曲盤之探討
書刊名:臺灣音樂研究
作者:劉永筑
作者(外文):Liu, Yung-chu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5
頁次:頁27-55
主題關鍵詞:臺灣日治時期唱片蓄音器金鳥日蓄Records in colonial TaiwanPhonographKinchoNipponphon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89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黃慧貞(20061200)。日治時期臺灣上流階層之休閒活動與興趣選擇--以《臺灣人士鑑》為中心。臺灣風物,56(4),91-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元皓(20030600)。「聽到臺灣歷史的聲音--1910∼1945臺灣戲曲唱片原音重現」中「京劇」部分的討論。民俗曲藝,140,213-2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裕元(20040300)。戰後臺語流行歌曲唱片的興衰(1945-1970)。臺灣風物,54(1),91-12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櫻芬(20131200)。作出臺灣味:日本蓄音器商會臺灣唱片產製策略初探。民俗曲藝,182,7-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龍彦(19990900)。日治時期臺灣「唱片」史。臺北文獻(直字),129,49-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龍彥(19941200)。臺灣文化協會的電影隊--「美臺團」。臺灣文獻,45(4),225-2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君玉(19550800)。日據時期臺語流行歌概畧。臺北文物,4(2),22-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任育德(2002)。聲音與歷史學術座談會紀錄。近代中國,151,140-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富田豐彥(1908)。蓄音器。臺灣教育會雜誌,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聿觀(1911)。蓄音機。臺灣教育會雜誌,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聰敏(20060500)。從平均每人所得的變動看臺灣長期的經濟發展。當代,107=225,12-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信夫清三郎、周啟乾(1990)。日本近代政治史。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仲明、譚秀英(2001)。百年家族--梅蘭芳。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安德魯.瓊斯、宋偉航(2004)。留聲中國:摩登音樂文化的形成。臺北:臺灣商務印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麗紗、林良哲(2007)。從日治時期唱片看臺灣歌仔戲。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莊永明(2009)。1930年代絕版臺語流行歌。臺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常惠(1994)。台灣音樂史初稿。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葉龍彥(2001)。台灣唱片思想起。台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程佳惠(2004)。臺灣史上第一大博覽會:1935年魅力臺灣Show。臺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吉見俊哉(1995)。「声」の資本主義:電話‧ラジオ‧蓄音機の社会史。東京: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毛利嘉孝(2007)。ポピュラー音楽と資本主義。東京:せりか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江武昌、林鶴宜、李坤城、范揚坤、徐亞湘、劉美枝、劉秀庭、蔡郁琳、台灣省磺溪文化學會(2000)。聽到台灣歷史的聲音:1910-1945台灣戲曲唱片原音重現。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芳明(2004)。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臺灣史觀。臺北市:麥田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莊永明(2000)。臺灣百人傳2:臺灣歌樂的諍友。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Bix, Herbert P.、林添貴(2002)。裕仁天皇與近代日本的形成。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馬少波(1991)。中國京劇發展史。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邱旭伶(19990000)。臺灣藝妲風華。臺北:玉山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柔縉(20050000)。臺灣西方文明初體驗。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矢內原忠雄、周憲文(1999)。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海峽學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徐亞湘(2006)。史實與詮釋:日治時期臺灣報刊戲曲資料選讀。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呂紹理(19980000)。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俐甫(1996)。日治時期臺灣政治運動之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王櫻芬(20080000)。聽見殖民地:黑澤隆朝與戰時臺灣音樂調查(1943)。臺北:臺灣大學圖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吳文星(1992)。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徐亞湘(20060000)。日治時期臺灣戲曲史論:現代化作用下的劇種與劇場。臺北:南天。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福岡正太(2007)。植民地主義と録音産業--日本コロムビア外地録音資料の研究。国立民族学博物館文化資源研究センタ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竹中信子(2007)。日治台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台灣。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徐亞湘(2000)。臺灣日日新報與臺南新報戲曲資料選編。宇宙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黃成助(1985)。施政四十年間の臺灣。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2007)。日本コロムビア外地錄音ディスコグラフィ(臺灣編、上海編)。國立民族學博物館福岡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小宮豊隆(1954)。明治文化史〈第9巻〉音楽・演芸編。洋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山口亀之助(1936)。レコード文化発達史。丸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川添利基(1940)。日蓄三十年史。株式會社日本蓄音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中川清(1994)。明治東京下層生活誌。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加藤玄生(2006)。蓄音機の時代。ショパ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倉田喜弘(2006)。日本レコード文化史。岩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細川周平(1990)。レコードの美学。勁草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權田保之助(1931)。民眾娛樂論。巖松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邱坤良(19920000)。舊劇與新劇:日治時期臺灣戲劇之研究(一八九五~一九四五)。臺北:自立晚報。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楊麗祝(2000)。歌謠與生活:日治時期臺灣的歌謠采集及其時代意義。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鶴見祐輔(1938)。後藤新平。東京:市政會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徐亞湘(2006)。日治時期中國戲班在臺灣。臺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櫻芬(2006)。聽見臺灣--試論古倫美亞唱片在臺灣音樂史研究上的意義。日本コロムビア外地錄音の文化史的意義。大阪:国立民族学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隆志(2004)。殖民現代性分析與臺灣近代史研究:本土史學史與方法論芻議。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臺北:播種者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