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客家女性的歷史長河--論謝霜天《梅村心曲》的女性歷史關懷
書刊名:臺灣文學學報
作者:戴華萱
作者(外文):Tai, Hua-hsuan
出版日期:2021
卷期:39
頁次:頁35-63
主題關鍵詞:謝霜天梅村心曲大河小說性別意識國族認同Xie Shuang-tianMei cun xin quRoman-fleuveGender consciousnessNational identific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22
  • 點閱點閱:11
期刊論文
1.黃錦樹(20050900)。本質的策略,策略的本質與解釋的策略。文化研究,1,131-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范銘如(20200600)。小說中的複合空間。臺灣文學學報,36,1-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戴華萱(2019)。謝霜天《梅村心曲》的客家女性日常探析。東亞漢學研究,9,199-2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戴華萱(2019)。謝霜天《梅村心曲》的客家女性形象研究。東亞漢學研究,2019特別號,127-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2000)。解嚴以來台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財團法人文學台灣基金會(2006)。台灣大河小說家作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大河小說家作品學術研討會。台南: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素萍(2010)。李喬「寒夜三部曲」之客家女性形象研究--以葉燈妹為核心(碩士論文)。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楊傳峰(2010)。《寒夜三部曲》女性角色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蔡淑齡(2007)。黃娟《楊梅三部曲》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董砡娟(2007)。鍾肇政小說中反殖民意識之研究--以《台灣人三部曲》、《怒濤》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典婉(2002)。台灣文學中客家女性角色與社會發展(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明琪(2014)。李喬《寒夜三部曲》女性人物研究(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郁娉(2015)。英雄、族群與宗教:李喬《寒夜三部曲》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楊碧君(2015)。謝霜天《梅村心曲》的人物敘事分析(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鍾又禎(2018)。李喬《寒夜三部曲》中的族群關係(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許素蘭(1993)。認識李喬。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克魯(1998)。現代法國小說史。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青矗(1978)。工廠女兒圈。高雄:敦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秋芳(1993)。臺灣客家生活紀事。臺北:臺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娟(2001)。楊梅三部曲(第一部):歷史的腳印。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娟(2005)。楊梅三部曲第三部--落土蕃薯。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范銘如(2015)。空間/文本/政治。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運棟(1979)。客家人。臺北:聯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逵、彭小妍(2001)。楊逵全集:第九卷--詩文卷。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江運貴、徐漢斌(1996)。客家與台灣。台北:常民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呂正惠(2002)。殖民地的傷痕--台灣文學問題。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托里‧莫伊、陳潔詩(1995)。性別/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臺北: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運棟(19890000)。臺灣的客家人。臺北市:臺原。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喬(1981)。寒夜三部曲。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葉石濤(1987)。台灣文學史綱。文學界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義芝(1998)。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詳析台灣小說發展風格.建構台灣小說史觀。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黃榮洛(2004)。台灣客家民俗文集。新竹縣:新竹縣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鍾肇政(2005)。濁流三部曲。台北:遠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游勝冠(1996)。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前衛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鍾肇政(2005)。台灣人三部曲。台北:遠景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東方白(1991)。浪淘沙。台北:前衛。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羅香林(19920000)。客家研究導論。臺北市:南天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楊照(1995)。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戰後文學史散論。台北:聯合文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邱貴芬(1997)。仲介台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台灣閱讀。臺北:元尊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陳建忠(2018)。記憶流域:臺灣歷史書寫與記憶政治。南十字星文化工作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德威(2008)。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林芳玫(20170000)。永遠在他方:施叔青的「臺灣三部曲」。臺北:開學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向陽(2020)。寫真年代:台灣作家手稿故事。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余昭玟(20130000)。東方白大河小說《浪淘沙》研究。高雄:春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李筱峰、林呈蓉(2008)。台灣史。華立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施正鋒(20000000)。臺灣人的民族認同。臺北:前衛。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莫渝(1993)。認識謝霜天。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彭瑞金(1991)。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春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溫茜特、宋碧雲(1982)。克麗絲汀的一生。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葉石濤(2008)。葉石濤全集.評論卷。國立台灣文學館:高雄市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葉石濤(2008)。葉石濤全集.隨筆卷。國立台灣文學館:高雄市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錢鴻鈞(2017)。大河悠悠--漫談鍾肇政的大河小說。遠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謝霜天(1975)。冬夜:梅村心曲之二。智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謝霜天(1975)。春晨:梅村心曲之三。智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謝霜天(1975)。秋暮:梅村心曲之一。智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黃娟(2003)。楊梅三部曲第二部--寒蟬。台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蕭阿勤(20080000)。回歸現實:臺灣1970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呂正惠(1992)。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森宣雄、吳瑞雲(1996)。臺灣大地震--1935年中部大震災紀實。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楊佳嫻(20050621)。女性意識和歷史使命感--專訪黃娟,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jun/21/life/article-1.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姜貞吟(20140500)。書評:連瑞枝、莊英章,《客家、女性與邊陲性》(臺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20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