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鄭愁予詩的想像世界
作者:張梅芳
出版日期:2001
出版項:臺北:萬卷樓
集叢:論文類;10
ISBN:9577393616
主題關鍵詞:中國文學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65
期刊論文
1.翁文嫻(1995)。詩教育之可能性。台灣詩學季刊,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翁文嫻(1994)。讓詩在生活中流傳不已。台灣詩學季刊,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燮友(19780600)。詩歌意象的表現。幼獅文藝,47(6),28-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翁文嫻(19910700)。一個意象在詩中純熟的程度。藍星詩刊,28,52-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翁文嫻(19911000)。一個意像在詩中純熟的程度。藍星詩刊,29,64-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翁文嫻(19920100)。一個意像在詩中純熟的程度。藍星詩刊,30,54-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翁文嫻(19961200)。接近那創作的契機--中國現代詮釋學初探。中國現代文學理論,4,601-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翁文嫻(19960900)。現代詩中男女的情與變。臺灣詩學季刊,16,10-2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翁文嫻(19930700)。傾斜的少年--黃荷生詩論。現代詩,20,54-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翁文嫻(19950600)。詩與宗教。臺灣詩學季刊,11,7-1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麥穗(19831000)。「新詩週刊」目錄初編。創世紀詩雜誌,62,144-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翁文嫻(1993)。「難懂的詩」--解讀方法釋例。現代文學會議,文化大學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翁文嫻(1994)。「興」之涵義在現代詩創作上的思考。第一屆經學會議,師範大學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翁文嫻(199704)。如何在詩中看見思想。第三屆現代詩學會議,彰化師範大學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翁文嫻(199612)。牟宗三先生對文學批評的啓示。新儒學國際學術會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翁文嫻(1995)。評論可能去到的深度--介紹法國詩論家莊皮亞.李察對波特萊爾處理的效果。第二屆現代詩學會議,彰化師範大學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黃郁婷(1995)。現代詩論中「詩語言」的探討(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1989)。佛教文化面面觀。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純父(1990)。古詩源箋注。華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光潛(1993)。文藝心理學。開明。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牟宗三(1993)。五十自述。鵝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西協順三郎(1975)。西詩探源。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洪順隆、余光中(1986)。掌上雨。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余培林(1990)。老子讀本。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村野四郎、洪順隆(1969)。現代詩研究。大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村野四郎、洪順隆(1984)。現代詩探源。文史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沙特、劉大悲(1991)。沙特文學論。志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阿翁(1991)。光黃莽。台北:阿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屈萬里(1989)。詩經詮釋。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高步瀛(1989)。唐宋詩舉要。宏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默、蕭蕭(1996)。新詩三百首(1917-1995)。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默(1996)。台灣現代詩編目。台北: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蔣驥、洪興祖(1984)。山帶閣註楚辭、楚辭補注合訂本。長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荻原朔太郎、徐復觀(1989)。詩的原理。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黎、張芬齡(1991)。帕斯詩選。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牧(1991)。一首詩的完成。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楊牧(1989)。徐志摩詩選。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葉維簾(1979)。中國現代作家論。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熊秉明(1986)。詩三篇。當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若愚、杜國清(1991)。中國文學理論。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顧城(1994)。顧城散文選集。百花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程頤、朱熹、楊家駱(1993)。易程傳、易本義。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徐復觀(1990)。中國文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葉嘉瑩(1993)。中國詞學的現代觀。臺北: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孟樊(1995)。當代臺灣新詩理論。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牟宗三(1988)。歷史哲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朱光潛(1993)。詩論。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黃荷生(1993)。觸覺生活。臺北:現代詩季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Langer, Susanne Katherina、滕守堯、朱疆源(1983)。藝術問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松浦友久、孫昌武、鄭天剛(1993)。中國詩歌原理。臺北:洪葉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葉嘉瑩(1993)。迦陵談詩。台北: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葉嘉瑩(1993)。迦陵談詩。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Heidegger, Martin、孫周興(1994)。林中路。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傅偉勳(1990)。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徐復觀(1988)。中國藝術精神。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牟宗三(1970)。生命的學問。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簡政珍(1991)。詩的瞬間狂喜。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Heidegger, Martin、孫周興(1993)。走向語言之途。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帕瑪、嚴平(1995)。詮釋學。臺北:桂冠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繆鉞、葉嘉瑩(1992)。詞學古今談。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洪順隆(1985)。六朝詩論。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楊儒賓、黃俊傑(19960000)。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曹雪芹、高鶚、馮其庸(1984)。紅樓夢校注。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林燿德(1986)。一九四九以後。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蔡美麗(1990)。胡塞爾。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鄭樹森(1991)。現象學與文學批評。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Roland, Barthes、李幼蒸(1991)。寫作的零度。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羅蘭.巴特、董學文、王葵(1992)。符號學美學。臺北:商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耿占春(1993)。詩中的語言。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