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施士洁及其文學研究
作者:向麗頻
作者(外文):HSIANG LI-PING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吳福助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7
主題關鍵詞:施士洁臺灣古典文學清代臺南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4)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0
本論文的研究對象是清代臺南府城名人施士洁(1856-1922)。施士洁與其父施瓊芳是臺灣科舉史上唯一出現的父子進士,並與丘逢甲、許南英為時人合稱為「臺灣詩壇三巨擘」。本文是關於施士洁的全面研究,包含生平及其作品。
因此本論文分成兩大部份論述,第一部份是作家生平行傳研究,此部份,是以一個人的生命演進歷程分期觀察,大致以施士洁生活時空的劇烈轉變──乙未(1895)內渡大陸,以內渡前(1856-1894)和內渡後(1895-1922)做為區隔,分為兩章論述。第二章先探討施士洁的家世背景及其內渡前經歷(1856-1894),第三章是內渡後經歷(1895-1922)。內容主要包含作者所處的時空背景、家庭環境、求學經歷、社會變遷、個人事業、交遊網絡以及他的性格、心理特質等等。此部份採史傳研究法,對作者生平進行探究。主要文本依據是作者的著作《後蘇龕合集》,但為避免陷入唯心詮釋,認知上的盲點,亦透過田野訪談、志書記載、及其同時代文人作品加以旁參印證,一切可能涉及的相關文獻史料都在蒐羅之列,試圖從中尋繹建構出施士洁的家族及成長史。
第二部份是作品論。第四章是施士洁詩歌研究,以題材內容區分,探討其寫作模式及內容意義;第五章是後蘇龕詞草研究,探討施士洁詞作內容及風格;第六章是後蘇龕文稿研究,探討施士洁的文體特色。研究方法主要是分析歸納法和比較研究法,針對作者文本深入、詳細、及一再地閱讀,分類出許多子題,再從中歸納出內容主題,或藝術表現上的寫作模式。至於比較研究法,則分成共時性觀察及歷時性觀察兩方面,亦即要研究施士洁必須同時掌握與他相同的臺灣乙未世代作家群,如丘逢甲、許南英、王松、洪棄生等人的文學表現;就歷時性而言,如施士洁一再標舉的蘇軾,對其影響何在?甚至在晚清的文學發展中,施士洁有何類同與背反之處?等等問題思考。
受到晚清時代風雲影響,對於個人命運悲苦多舛的詠嘆,及對維新、革命的疏離,使他成為「遺民」色彩濃厚的代表作家。筆者認為施士洁詩美感風格較偏向宋詩,大量用典成為「以學問為詩」的實踐者,這也是他最貼近蘇軾範式的地方。文末附錄施士洁年表,及軼作,共得文11篇,楹聯9聯,詩94首、詩畸聯句479聯,增補校勘詩文170條。
一、專書
唐贊袞:《臺陽見聞錄》,「臺灣文獻叢刊」第三0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王 松:《臺陽詩話》,「臺灣文獻叢刊」第三四種。
王 松:《滄海遺民賸稿》,「臺灣文獻叢刊」第五0種。
吳德功:《讓臺記》,「臺灣文獻叢刊」第五七種。
連雅堂:《臺灣詩乘》,收入「臺灣文獻叢刊」第六四種。
高拱乾:《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六五種。
丘逢甲:《嶺雲海日樓詩鈔》,「臺灣文獻叢刊」第七0種。
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七四種。
《清代臺灣職官錄》,「臺灣文獻叢刊」第七八種。
余文儀:《續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二一種。
連雅堂:《臺灣通史》,「臺灣文獻叢刊」第一二八種。
周鍾瑄:《諸羅縣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一四一種。
連雅堂:《雅言》,「臺灣文獻叢刊」第一六六種。
易順鼎:《魂南記》,「臺灣文獻叢刊」第二一二種。
施士洁:《後蘇龕合集》,「臺灣文獻叢刊」第二一五種。
唐贊袞:《臺陽集》,「臺灣文獻叢刊」第三0九種。
劉良璧:《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第七八種。
鄭鵬雲:《師友風義錄》,光緒29年,1903年,臺灣大學圖書館藏書。
姚鼐輯,王文濡評註《評註古文辭類纂》,華正書局。
賴子清編《台灣詩海》,蘭記書局,1954年3月12日。
《福州府志.卷五山川》,中國方志叢書第72號,臺北:成文出版社,1967年12月。
《明清歷科進士題名碑錄(四)》,華文書局,1969年12月。
唐景崧編《詩畸》,「臺灣先賢集」(五),臺灣中華書局印行,1971年。
李漁叔:《三台詩傳》,學海出版社,1976年7月。
王士禎:《帶經堂詩詩》,臺北:清流出版社,1976年10月。
黃典權:《臺灣省立臺南社會教育館館址沿革考略》,省立台南社會教育館,1976年11月20日。
葉伯棠:《清代文官考選制度之研究》,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叢書,1977年。
洪敏麟:《台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印,1979年6月30日。
沈驥編:《沈傲樵父子詩詞選集》,慈廬出版,1979年。
鄭喜夫編:《臺灣地理及歷史卷九官師志第一冊文職表》,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1980年9月。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0年二刷。
黃宇元監修《臺北市發展史》,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印行,1981年10月。
賴子清編著:《臺海詩珠》,1982年,中興大學圖書館藏書。
《臺南市志》,臺南市政府,1983年。
陳 香:《臺灣竹枝詞選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劉 勰:《文心雕龍》(周振甫注釋),臺北:里仁書局,1984年5月。
徐信義:《詞學發微》,臺北:華正書局,1985年7月。
洪敏麟:《臺灣地名沿革》,臺灣省政府新聞處,1985年12月再版。
施士洁原著、陳香鈔註:《施芸況詩鈔》,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8月。
龍沐勛:《唐宋詞格律》,里仁書局,1986年12月。
黃宗羲編:《明文海》,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2月。
葉嘉瑩:《迦陵論詞叢稿》〈常州詞派比興寄託之說的新檢討〉,臺北:明文書局,1987年12月三版。
《施氏臨濮堂族譜》,國家圖書館藏,施義嵩、施教仁(然?)編
《臨濮堂錢江施氏族譜》,臺灣台東三十一世孫施義嵩重修,1988年12月。
吳 梅:《詞學通論》,臺灣商務印書館,1932年12月初版,1988年4月臺七版。
廖雪蘭:《臺灣詩史》,臺北:武陵出版社,1989年8月。
汪毅夫:《臺灣近代文學叢稿》,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0年。
嚴迪昌:《清詞史》,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1月。
柯瑞明:《台灣風月》,台北:自立晚報社,1991年1月一版二刷。
劉登翰主編:《臺灣文學史》上卷,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1年6月。
《石獅文史資料》一~四輯,福建省石獅市委員會文史委編,1992年3月-1995年3月。
王兆鵬:《宋南渡詞人群體研究》,文津出版社,1992年3月。
施士洁:《後蘇龕合集》,臺北:龍文出版社,1992年6月。
鄭如蘭:《偏遠堂吟草》,臺北:龍文出版社,1992年6月。
許南英:《窺園留草》,臺北:龍文出版社,1992年年6月。
林爾嘉:《林菽莊先生詩稿》,臺北:龍文出版社,1992年3月。
林景仁:《林小眉三草》,臺北:龍文出版社,1992年3月。
《潯海施氏大宗族譜》,清.施德馨、施世綸等纂輯,清康熙年間刊本,臺北:龍文出版社,1993年。
林龍海編纂:《泉州市建置志》,泉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海峽文藝出版社,1993年3月。
王水照選注:《蘇軾選集》,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3年3月初版二刷。
林玫儀:《詞學考詮》,臺北:聯經出版社,1993年5月初版二刷。
王 立:《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7月。
劉子揚:《清代地方官制考》,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4年8月二版二刷。
汪毅夫:《台灣社會與文化》,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4年。
劉 雨:《寫作心理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5年3月。
呂宗力編:《中國歷代官制大辭典》,北京出版社,1995年10月初版二刷。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1995年4月。new window
黃秀政:《臺灣割讓與乙未抗日運動》,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4月初版二刷。new window
翁聖峰:《清代臺灣竹枝詞之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4月。
林再復:《閩南人》,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7月。
葉嘉瑩:《清詞選講序言》,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8月。
施懿琳、楊翠合撰:《彰化縣文學發展史》,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印行,1997年。
陳茂同:《中國歷代選官制度》,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二刷。
《文體序說三種》(收有明.吳訥《文章辨體序說》、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陳懋仁《文章緣起注》),臺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
《重修臺灣省通志卷十藝文志文學篇》,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12月。
《臺灣先賢文獻書畫展專輯》,南投縣民俗文物學會,1998年11月12日
尚小明:《學人游幕與清代學術》,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10月。
林文龍:《台灣的書院與科舉》,臺北:常民文化出版,1999年。
吳密察監修:《臺灣史小事典》,遠流出版公司,2000年9月。
黃智偉:《省道台一線的故事》,臺北:貓頭鷹出版,2002年。
李鄉瀏編著:《福州地名》,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二刷。
粘良圖:《晉江碑刻選》,晉江文化叢書第二輯,福建:厦門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
朱雙一:《閩臺文學的文化親緣》,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7月。
《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國家圖書館,2003年12月。
王少濤:《王少濤全集》,臺北縣政府文化局,2004年。
黃美娥:《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麥田出版,2004年。new window
王麗主編:《厦門軼事》,厦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林鶴年:《福雅堂詩鈔》,「臺灣文獻匯刊」第四輯,厦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
謝碧連:《施瓊芳與施士洁:臺灣唯一父子雙進士》,台南市:台南市政府,2005年。
《臺灣歷史辭典》,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5年三版。
林正三、李知灝、吳東晟輯錄:《臺灣近百年詩話輯》(王松《臺陽詩話》、許天奎《鐵峰詩話》、李漁叔《三臺詩傳》),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6年4月。
許俊雅:《無悶草堂詩餘校釋》,國立編譯館,2006年5月。
邱韻香:《繡英閣詩鈔》,彰州東山圖書館印行。

二、學位論文
蔡淵洯:《清代臺灣社會的領導階層》,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楊明珠:《許南英及其詩詞研究》,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黃美娥:《清代竹塹地區傳統文學研究》,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9年6月。new window
洪博文:《日治時期文學作品中所反映的台灣民主國形象》,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5月。
賴筱萍:《許南英及其《窺園留草》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1月。
陳淑美:《施士洁及其《後蘇龕合集》研究》,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2006年。

三、期刊論文
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九〈作文潤筆〉,臺灣商務印書館,頁10-20。
黃典權:〈石蘭山館遺稿序〉,《臺南文化》8卷1期,1965年6月。
黃典權:〈「後蘇龕泉厦日記」的史料價值〉,《臺南文化》第8卷2期,1965年6月15日,頁93-95。
施士洁:〈後蘇龕泉厦日記〉,《臺南文化》第八卷二期,1965年6月15日,頁68-92。
李國祁:〈清代臺灣的政治近代化〉,《中華文化復興月刊》8卷12期,1975年。
黃典權:《臺灣省立臺南社會教育館館址沿革考略》,省立台南社會教育館,1976年11月20日,頁14。
黃典權:〈斐亭詩鐘原件的學術價值〉,《成大歷史學報》第8號,1981年。new window
蔡淵洯:〈清代臺灣基層政治體系中非正式結構之發展〉,《師大歷史學報》11期,1983年。new window
錢 穆:〈記唐代文人之潤筆〉,《中國文學論叢》,臺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3年10月,頁278-280。
劉 捷:〈臺灣藝旦社會學〉,鄭清文譯,《聯合文學》第3期,臺北:聯合報社,1985年1月。
尹章義:〈臺灣-福建-京師-科舉社群對臺灣開發以及臺灣與大陸關係之影響〉,《近代中國區域史研討會論文集》,中研院近史所,1986年12月。new window
湯熙勇:〈清代臺灣對知縣的調用方法及其對吏治的影響〉,《高市文獻》1卷3、4期,1988年。
汪毅夫:〈《後蘇龕合集》雜記—《台灣近代文學史實叢考》之二〉,《福建論壇》第5期,1988年。
黃典權:〈清代臺灣南部的開發〉,《歷史月刊》第15期,臺北,歷史月刊雜誌社,1989年4月。
林文龍:〈台南知府羅大佑事蹟考〉,《台南文化》第28期,台南市文獻委員會,1989年12月,頁51-80。
林文龍:〈清代臺灣書院講席彚錄〉,《臺灣文獻》第42卷2期,1991年6月,頁241-265。new window
王甘菊:〈臺南米街父子進士〉,《聯合報》,1992年12月28日。
龔鵬程:〈區域特性與文學傳統〉,《古典文學》第十二集,台北:學生書局,1992年。
郭至和:〈清代台南海東書院考〉,《社會科教育學刊》第2期,1993年1月。(成大文圖08-6345)
吳愛民、夏宏圖:〈清代幕友制度與文書檔案工作〉,《歷史檔案》,1993年第4期,頁79-86。
范勝雄:〈府城東郊「鯽魚潭」試探〉,《我的故鄉論文選集》,臺灣史蹟源流研究會,1993年10月。
王兆鵬:〈走向規範與科學──淺談「範式批評」〉,《古典文學知識》第1期(總52期),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年,頁83-87。
李天錫:〈施瓊芳、施士洁父子進士〉,《石獅文史資料》第4輯,福建省石獅市文史科教委員會編,1995年3月,頁128。
林弘勳:〈日治時期臺灣煙花史話〉,《思與言》33卷3期,1995年9月。new window
劉小燕:〈府城之沿革與發展〉,《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第1期,1995年12月,頁209-224。new window
李國祁:〈清代台灣社會的轉型──內地化的解釋〉,《歷史月刊》,1996年12月。
施懿琳:〈咸同時期臺灣社會面向的顯影〉,《臺灣文學與社會──第二屆臺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師範大學國文系、人文教育研究中心,1997年5月,頁55-72。
楊護源:〈臺南海東書院興廢初探〉,《臺南文化》新46期,1998年。
范勝雄:〈府城的勝景與古蹟〉,《府城叢談》,臺南市政府,1998年7月。
高志彬:〈臺灣方志之纂修及其體例流變述略〉,《臺灣文獻》49卷3期,1998年9月。new window
楊護源:〈台南海東書院興廢初探〉,《台南文化》新46期,1998年12月。
張家豪:〈竹枝詞探析-以劉禹錫〈竹枝詞〉為對象〉,《中文研究學報》第2期,1999年6月。
王忠閣:〈元末《竹枝詞》的繁榮及其文化意蘊〉,《中州學刊》總112期,1999年7月。
林文龍:〈臺灣歷科進士名錄〉,《臺灣的書院與科舉》,頁192,常民文化公司,1999年9月。
龔顯宗:〈鄭鵬雲江湖落拓〉,《城鄉生活雜誌》第69期,1999年10月。
余美玲:〈寒梅與詩心──許南英梅花詩探析〉,《臺灣文學學報》第1期,2000年6月,頁107-130。new window
楊永彬:〈日本領臺初期日臺官紳詩文唱和〉,《臺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臺北:播種者文化有限公司,2000年8月,頁105-182。
余美玲:〈海東進士施士洁的詩情與世情〉,《逢甲人文社會學報》,2000 年11月。new window
盧嘉興:〈開臺唯一父子進士施瓊芳與施士洁〉,《台灣古典文學作家論集》(上),台南市立藝術中心,2000年11月,頁66-68。
施懿琳:〈臺南府城古典文學概述 (上)〉,《國文天地》第187期 ,2000年12月,頁56-60。new window
施懿琳:〈臺南府城古典文學概述 (下)〉,《國文天地》第188期,2001年1月,頁57-61。new window
趙文榮:〈清代臺南地區文教的發展與士紳階級的形成〉,《臺南文化》第50期,2001年3月,頁12-35。
吳品賢:〈府城才女蔡碧吟〉一文,《臺南文化》第50期,2001年3月,頁36-64。
楊明珠:〈臺南「崇正社」、「浪吟詩社」、「南社」創立問題辨正〉,《臺南文化》第51期,2001年9月,頁77-92。
向麗頻:《三六九小報》所呈現的臺灣藝旦風情〉,《中國文化月刊》第261期,2001年12月。
王惠琛:〈清代臺灣府縣廳學的設立與發展〉,《南臺科技大學學報》第26期2002年3月,頁167-185。
王建國:〈施士洁《後蘇龕詩鈔》之鄉愁書寫〉,《文學台灣》第43期,2002年7月15日。
謝碧連:〈府城台南父子雙進士──施瓊芳、施士洁〉,《臺南文化》新53期,臺南市政府,2002年10月,頁43-63。
林麗美:〈乙未世代的離散書寫──兼論許南英與丘逢甲的差異〉,《島語》第3期,2003年。
賀萬里:〈儒學倫理與中國古代畫像贊的圖式表現〉,《文藝研究》,揚州大學藝術學院,2003年第4期,頁116-124。
王昭文:〈戰時的「全閩新日報」〉,《臺灣風物》第53期1期,2003年3月,頁51-84。new window
葉國良:〈唐宋哀祭文的發展〉,《臺大中文學報》第十八期,2003年6月,頁165-184。new window
周玉琴:〈施士洁生平及其詩作探析〉,臺日研究生臺灣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山大學中文系主辦,2003年10月。
川路祥代:〈從吳德功話語來描寫日治初期臺灣儒學社會〉,《第三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2002年9月。
林耀潾:〈清代臺籍儒學教官的詩文與事功──以施世榜、陳震曜、陳維英、楊克彰為例的研究〉,《第三屆臺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2002年9月。
謝崇熙:〈十九世紀上半葉臺灣地方菁英社會領導活動之研究〉,《臺灣人文(師大)》第7 期,2002年12月,頁49-69。
王惠琛:〈清代臺灣科考之鄉試會試問題研究〉,《南臺科技大學學報》第27期,2002年12月,頁183-192。
李美燕:〈林占梅琴詩中的遊藝生活及美感意境〉,《中國學術年刊》第24期,2003年6月,頁325-342+394-395。new window
邱煇塘:〈讀黃美娥<清代臺灣竹塹地區傳統文學研究>及其他〉,《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9卷2期,2003年6月,頁106-111。new window
周婉窈:〈想像的民族風-試論江文也文字作品中的臺灣與中國〉,《臺大歷史學報》第35期,2005年6月,頁129-130。new window
張愛波:〈論歸有光的壽序文〉,《濰坊學院學報》第5卷第5期, 2005年9月,頁42-45。
孫維城:〈馬其昶墓志、壽序文淺評〉,《安慶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5期,2005年9月,頁68-71。
余美玲:〈日治時期臺灣古典詩歌中的放逐主題:以海東三家詩為探析對象〉,《上下求索──《楚辭》的文學藝術與文化觀照》,第四屆先秦兩漢學術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2005年11月26~27日,頁471-500。
汪毅夫:〈閩南民間文獻考釋舉隅〉,《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總第131期)
汪毅夫:〈台灣內渡文人與清末民初社會變遷和社會問題──以台灣進士許南英、丘逢甲和汪春源為例〉,《台灣研究集刊》,2006年第1期,頁67-73。
向麗頻:〈唐景崧《詩畸》研究〉,《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第47卷,2006年7月。

四、報紙、網頁、電子資料庫
《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8月據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原件影印。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全文電子版資料庫,1905-1911 ,漢珍數位圖書公司
智慧型全臺詩知識庫  http://www2.nmtl.gov.tw/twp/
臺灣古典漢詩     http://140.138.172.55/cp/Home.htm
臺灣文學辭典(試用版)http://210.59.22.16:8090/
臺灣歷史辭典     http://taipedia.cca.gov.tw/taipedia/dict/welcome.aspx
臺灣記憶       http://memory.ncl.edu.tw/tm_cgi/hypage.cgi?HYPAGE=index.hpg
國家文化資料庫    http://nrch.cca.gov.tw/ccahome/index.jsp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